卷二百六十七后梁纪二
目 录上一卷下一卷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开平二年(戊辰、908)
⑴ 八月,吴越王遣国节度使王景仁奉表诣大梁,陈取淮南之策。景仁即茂草也,避梁讳改焉
淮南遣步军都指挥使周本、南面统军使吕师造击吴越,九月,围苏州。吴越将张仁保攻常州之东洲,拔之。淮南兵死者万余人。淮南以池州团练使陈璋为水陆行营都招讨使,帅柴再用等诸将救东洲,大破仁保于鱼荡,复取东洲。柴再用方战舟坏,长浮之,仅而得济。家人为之饭僧千人,再用取其食以犒部兵,曰:“士卒济我,僧何力焉!”
⑵ 丙子,蜀立皇后周氏。后,许州人也。
⑶ 晋周德威、李嗣昭将兵三万出阴地关,攻晋州,刺史徐怀玉拒守;帝自将救之,丁丑,发大梁,乙酉,至陕州。戊子,岐王所署延州节度使胡敬璋寇上平关,刘知俊击破之。周德威等闻帝将至,乙未,退保隰州。
⑷ 荆南节度使高季昌遣兵屯汉口,绝楚朝贡之路;楚王殷遣其将许德勋将水军击之,至沙关,季昌惧而请和。殷又遣步军都指挥使吕师周将兵击岭南,与清海节度使刘隐十余战,取昭、贺、梧、蒙、龚、富六州。殷土宇既广,乃养士息民,湖南遂安。
⑸ 冬,十月,蜀主立后宫张氏为贵妃,徐氏为贤妃,其妹为德妃。张氏,人,宗懿之母也。二徐,耕之女也。
⑹ 华原贼帅温韬聚从嵯峨山,暴掠雍州诸县,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⑺ 庚戌,蜀主讲武于星宿山,步骑三十万。
⑻ 丁巳,帝还大梁。
⑼ 辛酉,以刘隐为清海、静海节度使,以膳部郎中赵光裔、右补阙李殷衡充官告使,陷皆留之。光裔,光逢之弟;殷衡,德裕之孙也。
⑽ 依政进士梁震,唐末登第,至是归蜀;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震耻之,欲去,恐及祸,乃曰:“震素不幕荣宦,明公不以震为愚,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许之。震终身止称前进士,不受高氏辟署。委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
⑾ 帝从吴越王之请,以亳州团练使寇彦卿为东南面行营都指挥使,击淮南。十一月,彦卿帅众二千袭霍丘,为土豪朱景所败;又攻庐、寿二州,皆不胜。淮南遣滁州刺史史俨拒之,彦卿引归。
⑿ 定难节度使李思谏卒;甲戌,其子彝昌自为留后。
⒀ 刘守文举沧德兵攻幽州,刘守光求救于晋,晋王遣兵五千助之。丁亥,守文兵至卢台军。为守光所败;又战玉田,亦败。守文乃还。
⒁ 癸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策以刑部尚书致壮;以左仆射杨涉同平章事。
⒂ 保塞节度使胡敬璋卒,静难节度使李继徽以其将刘万子代镇延州。
⒃ 是岁,弘农王遣军将万全感赍书间道诣晋及岐,告以嗣位。
⒄ 帝将迁都洛阳。
三年(已巳、909)
⑴ 春,正月,已巳,迁太庙神主于洛阳。甲戌,帝发大梁。壬申,以博王友文为东都留守。已卯,帝至洛阳;庚寅,飨太庙;辛,祀圜丘,大赦。
⑵ 丙申,以用度销充,初给百官全俸。
⑶ 二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⑷ 保塞节度使刘万子暴虐,失众心,且谋贰于梁,李继徽使延州牙将李延实图之。延实因万子葬胡敬璋,攻而杀之,遂据延州。马军都指挥使河西高万兴与其弟万金闻变,以其众数千人诣刘知俊降。岐王置翟州于城,其守将亦降。
⑸ 三月,甲戌,帝发洛阳。以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师厚兼潞州四面行营招讨使。
⑹ 庚辰,帝至河中,发步骑会高万兴兵取丹、延。
⑺ 丙戌,以朔方节度使兼中书令韩逊为颍川王。逊本灵州牙校,唐末据本镇,朝廷因而授以节钺。
⑻ 辛卯,丹州刺史崔公实请降。
⑼ 徐温以金陵形胜,战舰所聚,乃自以淮南行军副使领州刺史,留广陵,以其假子元从指挥使知诰为州防遏兼楼船副使,往治之。
⑽ 夏,四月,丙申朔,刘知俊移军攻延州,李延实婴成自守;知俊遣白水镇使刘儒分兵围坊州。
⑾ 庚子,以王审知为闽王,刘隐为南平王。
⑿ 刘知俊克延州,李延实降。
⒀ 淮南兵围苏州,推洞屋攻城,吴越将临海孙琰置轮于竿首,垂投锥以揭之,攻者尽露,炮至则张网以拒之,淮南人不能克。吴越王遣牙内指挥使钱镖、行军副使杜建徽等将兵救之。
苏州有水通城中,淮南张网缀铃悬水中,鱼鳖过皆知之。吴越游弈都虞候司马福欲潜行入城,故以竿触网;敌闻铃声举网,福因得过,凡居水中三日,乃得入城。由是城中号令与援兵相应,敌以为神。
吴越王尝游府园,见园卒陆仁章树艺有智而志之;及苏州被围,使仁章通信入城,果得报而返。以诸孙畜之,累迁两府军粮都监使,卒获其用。仁章,睦州人也。
辛亥,吴越兵内外合击淮南兵,大破之,擒其将何朗等三十余人,夺战舰二百艘。周本夜遁,又追败之于皇天荡。钟泰章将精兵二百为殿,多树旗帜于菰蒋中,追兵不敢进而还。
⒁ 岐王所署保大节度使李彦博、坊州刺史李彦昱皆弃城奔风翔,州都将严弘倚举城降。已未,以高万兴为保塞节度使,以绛州刺史牛存节为保大节度使。
⒂ 淮南初置选举,以骆知祥掌之。
⒃ 五月,丁卯,帝命刘知俊乘胜取州;知俊难之,辞以阙食,乃召还。
⒄ 佑国节度使王重师镇长安数年,帝在河中,怒其贡奉不时;已巳,召重师入朝,以左龙虎统军刘捍为佑国留后。
⒅ 癸酉,帝发河中;已卯,至洛阳。
刘捍至长安,王重帅不为礼,捍谮之于帝,云重师潜与、岐通。甲申,贬重师溪州刺史,寻赐自尽,夷其族。
⒆ 刘守文频年攻刘守光不克,乃大发兵,以重赂招契丹、吐谷浑之众,合四万屯苏州。守光逆战于鸡苏,为守文所败。守文单马立于陈前,泣谓其众曰:“勿杀吾弟。”守光将元行钦识之,直前擒之,沧德兵皆溃。守光囚之别室,以棘,乘胜进攻沧州。沧州节度判官吕兖、孙鹤推守文子延祚为帅,乘城拒守。兖,安次人也。
⒇ 忠武节度使兼侍中刘知俊,功名浸盛,以帝猜忍日甚,内不自安;及王重师诛,知俊益惧。帝将伐河东,急徵知俊入朝,欲以为河东西面行营都统;且以知俊有丹、延之功,厚赐之。知俊弟右保胜指挥使知浣从帝在洛阳,密使人语知俊云:“入必死。”又白帝,请帅弟侄往迎知俊,帝许之。六月,乙未朔,知俊奏“为军民所留”,遂以同州附于岐。执监军及将佐之不从者,皆械送于岐。遣兵袭华州,逐刺史蔡敬思,以兵守潼关。潜遣人以重利啖长安诸将,执刘捍,送于岐,杀之。知俊遣使请兵于岐,亦遣使请晋人出兵攻晋、绛,遗晋王书曰:“不过旬日,可取两京,复唐杜稷。”
(21) 丁未,朔方节度使韩逊奏克盐州,斩岐所署刺史李继直。
(22) 帝遣近臣谕刘知俊曰:“朕待卿甚厚,何忽相负?”对曰:“臣不背德,但畏族灭如王重师耳。”帝复使谓之曰:“刘捍言重师阴结、岐,朕今悔之无及,捍死不足塞责。”知俊不报。庚戌诏削知俊官爵,以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师厚为西路行营招讨使,帅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刘等讨之。
辛亥,帝发洛阳。
刘至潼关东,获刘知俊伏路兵蔺如海等三十人,释之使为前导。刘知浣迷失道,盘桓数日,乃至关下,关吏纳之。如海等继至,关吏不知其已被擒,亦纳之。兵乘门开直进,遂克潼关,追及知浣,擒之。癸丑,帝至陕。
(23) 丹州马军都头王行思等作乱,刺史宋知诲逃归。
(24) 帝遣刘知俊侄嗣业持诏诣同州招谕知俊;知俊欲轻骑诣行在谢罪,弟知偃止之。杨师厚等至华州,知俊将聂赏开门降。知俊闻潼关不守,官军继至,苍黄失图,乙卯,举族奔岐。杨师厚至长安,岐兵已据城,师厚以奇兵并南山急趋,自西门入,遂克之。庚申,以刘权佑国留后。岐王厚礼刘知俊,以为中书令。地狭,无藩镇处之,但厚给俸禄而已。
(25) 刘守光遣使上表告捷,且言“俟沧德事毕,为陛下扫平并寇。”亦致书晋王,云欲与之同破伪梁。
(26) 抚州刺史危全讽自称镇南节度使,帅抚、信、袁、吉之兵号十万攻洪州。淮南守兵才千人,将吏皆惧,节度使刘威密遣使告急于广陵,日召僚佐宴饮。全讽闻之,屯象牙潭,不敢进,请兵于楚;楚王殷遣指挥使苑玫会袁州刺史彭彦章围高安以助全讽。玫,蔡州人;彦章,之兄也。
徐温问将于严可求,可求荐周本。乃以本为西南面行营招讨应援使,将兵七千救高安。本以前攻苏州无功,称疾不出,可求即其卧内强起之。本曰:“苏州之役,敌不能胜我,但主将权轻耳。今必见用,愿毋置副贰乃可。”可求许之。本曰:“楚人为全讽声援耳,非欲取高安也。吾败全讽,援兵必还。”乃疾趣象牙潭。过洪州。刘威欲犒军,本不肯留,或曰:“全讽兵强,君宜观形势然后进。”本曰:“贼众十倍于我,我军闻之必惧,不若乘其锐而用之。”
(27) 秋,七月,甲子,以刘守光为燕王。
(28) 梁兵克丹州,擒王行思。
(29) 商州刺史李稠驱士民西走,将吏追斩之,推都押牙李玟主州事。
(30) 庚午,改佑国军曰永平。
(31) 河东兵寇晋州,抄掠至尧祠而去。
(32) 癸酉,帝发陕州;乙亥,至洛阳,寝疾。
(33) 初,帝召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师厚,欲使督诸将攻潞州,以前兖海留后王班为留后,镇襄州。师厚屡为班言牙兵王求等凶悍,宜备之,班自恃左右有壮士,不以为意,每众辱之。戊寅,谪求戍西境,是夕,作乱,杀班,推都指挥使雍丘刘为留后;伪从之,明日,与指挥使王延顺逃诣帝所。乱兵奉平淮指挥使李洪为留后,附于蜀。未几,房州刺史杨虔亦叛附于蜀。
(34) 危全讽在象牙潭,营栅临溪,亘数十里。庚辰,周本隔溪布陈,先使羸兵尝敌;全讽兵涉溪追之,本乘其半济,纵兵击之;全讽兵大溃,自相蹂藉,溺水死者甚众,本分兵断其归路,擒全讽及将士五千人。乘胜克袁州,执刺史彭彦章,进攻吉州。歙州刺史陶雅使其子敬昭及都指挥使徐章将兵袭饶、信,信州刺史危仔倡请降,饶州刺史唐宝弃城走。行营都指挥使米志诚、都尉吕师造等败苑玟于上高。吉州刺史彭帅众数千人奔楚,楚王殷表为郴州刺史,为子希范娶其女。淮南以左先锋指挥使张景思知信州,遣行营都虞候骨言将兵五千送之。危仔倡闻兵至,奔吴越,吴越王以仔倡为淮南节度副使,更其姓曰元氏。危全讽至广陵,弘农王以其尝有德于武忠王,释之,资给甚厚。八月,虔州刺史卢光稠以州附于淮南。于是江西之地尽入于杨氏。光稠亦遣使附于梁。
(35) 甲寅,上疾小瘳,始复视朝。
(36) 以镇国节度使康怀贞为西路行营副招讨使。
(37) 蜀主命太子宗懿判六军,开永和府,妙选朝士为僚属。
(38) 辛酉,均州刺史张敬方奏克房州。
(39) 岐王欲遣刘知俊将兵攻灵、夏,且约晋王使攻晋、绛。晋王引兵南下,先遣周德威等将兵出阴地关攻晋州,刺史边继威悉力固守。晋兵穿地道,陷城二十余步,城中血战拒之,一夕城复成。诏杨师厚将兵救晋州,周德威以骑扼蒙坑之险,师厚击破之,进抵晋州,晋兵解围遁去。
(40) 李洪寇荆南,高季昌遣其将倪可福击败之。诏马步都指挥使陈晖将兵会荆南兵讨洪。
(41) 蜀主以御史中丞王锴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42) 陈晖军至襄州,李洪逆战,大败,王求死。九月,丁酉,拔其城,斩叛兵千人,执李洪、杨虔等送洛阳,斩之。
(43) 丁未,以保义节度使王檀为潞州东面行营招讨使。
(44) 刘守光奏遣其子中军兵马使继威安抚沧州吏民;戊申,以继威为义昌留后。
(45) 辛亥,侍中韩建罢守太保,左仆射、同平章事杨涉罢守本官。以太常卿赵光逢为中书侍郎,翰林奉旨工部侍郎杜晓为户部侍郎,并同平章事。晓,让能之子也。
(46) 淮南遣使者张知远修好于福建;知远倨慢,闽王审知斩之,表上其书,始与淮南绝。审知性俭约,常蹑麻屦,府舍卑陋,未尝营葺。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岁自海道登、莱入贡,没溺者什四五。
(47) 冬,十月,甲子,蜀司天监胡秀林献《永昌历》,行之。
(48) 湖州刺史高澧性凶忍,尝召州吏议曰:“吾欲尽杀百姓,可呼?”吏曰:“如此,租赋何从出?当择可杀者杀之耳。”时澧纠民为兵,有言其咨怨者,澧悉集民兵于开元寺,绐云犒享,入则杀之;死者逾半,在外者觉之,纵火作乱。澧闭城大索,凡杀三千人。吴越王欲诛之,戊辰,澧以州叛附于淮南,举兵焚义和临平镇,命指挥使钱镖讨之。
(49) 十一月,甲午,帝告谢于圜丘;戊戌,大赦。
(50) 邺王罗绍威得风痹病,上表称:“魏故大镇,多外兵,愿得有功重臣镇之,臣乞骸骨归第。”帝闻之,抚案动容。已亥,以其子周翰为天雄节度副使,知府事。谓使者曰:“亟归语而主:为我强饭!如有不可讳,当世世贵尔子孙以相报也。今使周翰领军府,尚冀尔复愈耳。”
(51) 岐王欲取灵州以处刘知俊,且以为牧马之地,使知俊自将兵攻之。朔方节度使韩逊告急;诏镇国节度使康怀贞、感化节度使寇彦卿将兵攻宁以救之。怀贞等所向皆捷,克宁、衍二州,拔庆州南城,刺史李彦广出降。游兵侵掠至泾州之境,刘知俊闻之,十二月,已丑,解灵州围,引兵还。帝急召怀贞等还,遣兵迎援于三原青谷;怀贞等还,至三水,知俊遣兵据险邀之,左龙骧军使寿张王彦章力战,怀贞等乃得过。怀贞与裨将李德遇、许从实、王审权分道而行,皆与援兵不相值,至升平,刘知俊伏兵山口,怀贞大败,仅以身免,德遇等军皆没。岐王以知俊为彰义节度使,镇泾州。
王彦章骁勇绝伦,每战用二铁枪,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无前,时人谓之王铁枪。
(52) 蜀蜀州刺史王宗弁称疾,罢归成都,杜门不出。蜀主疑其矜怨望,加检校太保,固辞不受,谓人曰:“廉者足而不忧,贪者忧而不足。吾小人,致位至此足矣,岂可求进不已乎!”蜀主嘉其志而许之,赐与有加。
(53) 刘守光围沧州久不下,执刘守文至城下示之,犹固守。城中食尽,民食堇泥,军士食人,驴马相啖鬃尾。吕兖选男女羸弱者,饲以曲面而烹之,以给军食,谓之宰杀务。
四年(庚午、910)
⑴ 春,正月,乙未,刘延祚力尽出降。时刘继威尚幼,守光使大将张万进、周知裕辅之镇沧州,以延祚及其将佐归幽州,族吕兖而释孙鹤。
兖子琦,年十五,门下客赵玉绐监刑者曰:“此吾弟也,勿妄杀。”监刑者信之,遂挈以逃。琦足痛不能行,玉负之,变姓名,乞食于路,仅而得免。琦感家门殄灭,力学自立,晋王闻其名,授代州判官。
⑵ 辛丑,以卢光稠为镇南留后。
⑶ 刘守光为其父仁恭请致仕,丙午,以仁恭为太师,致仕。守光寻使人潜杀其兄守文,归罪于杀者而诛之。
⑷ 二月,万全感自岐归广陵,岐王承制加弘农王兼中书令,嗣吴王,于是吴王赦其境内。
⑸ 高澧求救于吴,吴常州刺史李简等将兵应之,湖州将盛师友、沈行思闭城不内;澧帅麾下五千人奔吴。三月癸巳,吴越王巡湖州,以钱镖为刺史。
⑹ 蜀太子宗懿骄暴,好陵暴旧臣。内枢密使唐道袭,蜀主之嬖臣也,太子屡谑之于朝,由是有隙,互相诉于蜀主;蜀主恐其交恶,以道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道袭荐宣徽北院使郑顼为内枢密使,顼受命之日,即欲按道袭昆弟盗用内库金帛。道袭惧,奏顼褊急,不可大任,丙午,出顼为果州刺史,以宣徽南院使潘炕为内枢密使。
⑺ 夏州都指挥使高宗益作乱,杀节度使李彝昌。将吏共诛宗益,推彝昌族父蕃汉都指挥使李仁福为帅,癸丑,仁福以闻。夏,四月,甲子,以仁福为定难节度使。
⑻ 丁卯,宋州节度使衡王友谅献瑞麦,一茎三穗,帝曰:“丰年为上瑞。今宋州大水,安用此为!”诏除本县令名,遣使诘责友谅,以兖海留后惠王友能代为宋州留后。友谅、友能,皆全昱子也。
⑼ 帝以晋州刺史下邑华温琪拒晋兵有功,欲赏之,会护国节度使冀王友谦上言晋、绛边河东,乞别建节镇,壬申,以晋、绛、沁三州为定昌军,以温琪为节度使。
⑽ 左金吾大将军寇彦卿入朝,至天津桥,有民不避道,投诸栏外而死。彦卿自首于帝。帝以彦卿才干有功,久在左右,命以私财遗死者家以赎罪。御史司宪崔沂劾奏“彦卿杀人阙下,请论如法。”帝命彦卿分析。彦卿对:“令从者举置栏外,不意误死。”帝欲以过失论,沂奏:“在法,以势力使令为首,下手为从,不得归罪从者;不斗而故殴伤人,加伤罪一等,不得为过失。”辛巳,责授彦卿游击将军、左卫中郎将。彦卿扬言:“有得崔沂首者,赏钱万缗。”沂以白帝,帝使人谓彦卿:“崔沂有毫发伤,我当族汝!”时功臣骄横,由是稍肃。沂,沆之弟也。
⑾ 五月,吴徐温母周氏卒,将吏致祭,为偶人,高数尺,衣以罗锦,温曰:“此皆出民力,奈何施于此而焚之,宜解以衣贫者。”未几,起复为内外马步军都军使,领润州观察使。
⑿ 岐王屡求货于蜀,蜀主皆与之。又求巴、剑二州,蜀主曰:“吾奉茂贞,勤亦至矣;若与之地,是弃民也,宁多与之货。”乃复以丝、茶、布、帛七万遗之。
⒀ 已亥,以刘继威为义昌节度使。
⒁ 癸丑,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邺贞庄王罗绍威卒。诏以其子周翰为天雄留后。
⒂ 匡国节度使长乐忠敬王冯行袭疾笃,表请代者。许州牙兵二千,皆秦宗权余党,帝深以为忧。六月,庚戌,命崇政院直学士李驰往视行袭病,曰:“善谕朕意,勿使乱我近镇。”至许州,谓将吏曰:“天子握百万兵,去此数舍;冯公忠纯,勿使上有所疑。汝曹赤心奉国,何忧不富贵!”由是众莫敢异议。行袭欲使人代受诏,曰:“东首加朝服,礼也。”乃即卧内宣诏,谓行袭曰:“公善自辅养,勿视事,此子孙之福也。”行袭泣谢,遂解两使印授,使代掌军府。帝闻之曰:“予固知能办事,冯族亦不亡矣。”庚辰,行袭卒。甲申,以李权知匡国留后,悉以行袭兵分隶诸校,冒冯姓者皆还宗。
⒃ 楚王殷求为天策上将,诏加天策上将军。殷始开天策府,以弟宾为左相,存为右相。殷遣将侵荆南,军于油口;高季昌击破之,斩首五千级,逐北至白田而还。
⒄ 吴水军指挥使敖骈围吉州刺史彭弟于赤石,楚兵救,虏骈以归。
⒅ 秋,七月,蜀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韦庄卒。
⒆ 吴越王表“宦者周延诰等二十五人,唐末避祸至此,非刘、韩之党,乞原之。”上曰:“此属吾知其无罪,但今革弊之初,不欲置之禁掖,可且留于彼,谕以此意。”
⒇ 岐王与、泾二帅各遣使告晋,请合兵攻定难节度使李仁福;晋王遣振武节度使周德威将兵会之,合五万众围夏州,仁福婴城拒守。
(21) 八月,以刘守光兼义昌节度使。
(22) 镇、定自帝践祚以来虽不输常赋,而贡献甚勤。会赵王熔母何氏卒,庚申,遣使吊之,且授起复官。时邻道吊客皆在馆,使者见晋使,归,言于帝曰:“熔潜与晋通,镇、定势强,恐终难制。”帝深然之。
(23) 壬戌,李仁福来告急。甲子,以河南尹兼中书令张全义为西京留守,帝恐晋兵袭西京,以宣化留后李思安为东北面行营都指挥使,将兵万人屯河阳。丙寅,帝发洛阳;已巳,至陕。辛未,以镇国节度使杨师厚为西路行营招讨使,会感化节度使康怀贞将兵三万屯三原。帝忧晋兵出泽州逼怀州,既而闻其在绥、银碛中,曰:“无足虑也。”甲申,遣夹马指挥使李遇、刘绾自、延趋银、夏,邀其归路。
(24) 吴越王筑捍海石塘,广杭州城,大修台馆。由是钱唐富庶盛于东南。
(25) 九月,已丑,上发陕;甲午,至洛阳,疾复作。
(26) 李遇等至夏州,岐、晋兵皆解去。
(27) 冬,十月,遣镇国节度使杨师厚、相州刺史李思安将兵屯泽州以图上党。
(28) 吴越王之巡湖州也,留沈行思为巡检使,与盛师友俱归。行思谓同列陈曰:“王若以师友为刺史,何以处我?”时已得密旨遣行思诣府,乃给之曰:“何不自诣王所论之!”行思从之。既至数日,瑰送其家亦至,行思恨卖已。自衣锦军归,将吏迎谒,行思取锻槌击,杀之,因诣,与师友论功,夺左右槊,欲刺师友,众执之。斩行思,以师友为婺州刺史。
(29) 十一月,已丑,以宁国节度使、同平章事王景仁充北面行营都指挥招讨使,潞州副招讨使韩副之,以李思安为先锋将,趣上党。寻遣景仁等屯魏州,杨师厚还陕。
(30) 蜀主更太子宗懿名曰元坦。庚戌,立假子宗裕为通王,宗范为夔王,宗为昌王,宗寿为嘉王,宗翰为集王,立其子宗仁为普王,宗辂为雅王,宗纪为褒王,宗智为荣王,宗泽为兴王,宗鼎为彭王,宗杰为信王,宗衍为郑王。
初,唐末宦官典兵者多养军中壮士为子以自强,由是诸将亦效之。而蜀主尤多,惟宗懿等九人及宗特、宗平真其子;察裕、宗、宗寿皆其族人;宗翰姓孟,蜀主子姊子;宗范姓张,其母周氏为蜀主妾;自余假子百二十人皆功臣,虽冒姓连名而不禁婚姻。
(31) 上疾小愈,辛亥,校猎于伊、洛之间。
(32) 上疑赵王熔贰于晋,且欲因邺王绍威卒除移镇、定。会燕王守光发兵屯涞水,欲侵定州,上遣供奉官杜廷隐、丁延徽监魏博兵三千分屯深、冀,声言恐燕兵南寇,助赵守御;又云分兵就食。赵将石公立戍深州,白赵王熔,请拒之。熔遽命开门,移公立于外以避之。公立出门指城而泣曰:“朱氏唐社稷,三尺童子知其为人。而我王犹恃姻好,以长者期之,此所谓开门揖盗者也,惜乎,此城之人今为虏矣!”
梁人有亡奔真定,以其谋告熔者,熔大惧,又不敢先自绝;但遣使诣洛阳,诉称“燕兵已还,与定州讲和如故,深、冀民见魏博兵入,奔走惊骇,乞召兵还。”上遣使诣真定慰谕之。未几,廷隐等闭门尽杀赵戍兵,乘城拒守。熔始命石公立攻之,不克,乃遣使求援于燕、晋。
熔使者到晋阳,义武节度使王处直使者亦至,欲共推晋王为盟主,合兵攻梁。晋王会将佐谋之,皆曰:“熔久臣朱温,岁输重赂,结以婚姻,其交深矣;此必诈也,宜徐观之。”王曰:“彼亦择利害而为之耳。王氏在唐世犹或臣或叛,况肯终为朱氏之臣乎?彼朱温之女何如寿安公主!今救死不赡,何顾婚姻!我若疑而不救,正堕朱氏计中。宜趣发兵赴之,晋、赵叶力,破梁必矣。”乃发兵,遣周德威将之,出井陉,屯赵州。
熔使者至幽州,燕王守光方猎,幕僚孙鹤驰诣野谓守光曰:“赵人来乞师,此天欲成王之功业也。”守光曰:“何故?”对曰:“比常患其与朱温胶固。温之志非尽吞河朔不已,今彼自为仇敌,王若与之并力破梁,则镇、定皆敛衽而朝燕矣。王不出师,但恐晋人先我矣。”守光曰:“王熔数负约,今使之与梁自相弊,吾可以坐承其利,又何救焉!”自是镇、定复称唐天年号,复以武顺为成德军。
司天言:“来月太阴亏,不利宿兵于外。上召王景仁等还洛阳。十二月,已未,上闻赵与晋合,晋兵已屯赵州,乃命王景仁等将兵击之。庚申,景仁等自河阳渡河,会罗周翰兵,合四万,军于邢、。
(33) 虔州刺史卢光稠疾病,欲以位授谭全播,全播不受。光稠卒,其子韶州刺史延昌来奔丧,全播立而事之。吴遣使拜延昌虔州刺史,延昌受之,亦因楚王殷密通表于梁,曰:“我受淮南官,以缓其谋耳,必为朝廷经略江西。”丙寅,以延昌为镇南留后。延昌表其将廖爽为韶州刺史,爽,赣人也。吴淮南节度判官严可求请置制置使于新淦县,遣兵戍之,以图虔州。每更代,辄潜益其兵,虔人不之觉也。
(34) 庚午,蜀主以御史中丞周痒、户部侍郎判度支庾传素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35) 太常卿李燕等刊定《梁律令格式》,癸酉,行之。
(36) 丁丑,王景仁等进军柏乡。
(37) 辛巳,蜀大赦,改明年元曰永平。
(38) 赵王熔复告急于晋,晋王以蕃汉副总管李存审守晋阳,自将兵自赞皇东下,王处直遣将将兵以从。辛巳,晋王至赵州,与周德威合,获梁刍荛者二百人,问之曰:“初发洛阳,梁主有何号令?”对曰:“梁主戒上将云:”镇州反覆,终为子孙之患。今悉以精兵付汝,镇州虽以铁为城,必为我取之。‘“晋王命送于赵。
壬午,晋王进军,距柏乡三十里,遣周德威等以胡骑迫梁营挑战,梁兵不出。癸未,复进,距柏乡五里,营于野河之北,又遣胡骑迫梁营驰射,且诟之。梁将韩等将步骑三万,分三道追之,铠胄皆被缯绮,镂金银,光彩炫耀,晋人望之夺气。周德威谓李存璋曰:“梁人志不在战,徒欲曜兵耳。不挫其锐,则吾军不振。”乃徇于军曰:“彼皆汴州天武军,屠酤佣贩之徒耳,衣铠虽鲜,十不能当汝一。擒获一夫,足以自富,此乃奇货,不可失也。”德威自引千余精骑击其两端,左右驰突,出入数四,俘获百余人,且战且却,距野河而止;梁兵亦退。
德威言于晋王曰:“贼势甚盛,宜按兵以待其衰。”王曰:“吾孤军远来,救人之急,三镇乌合,利于速战,公乃欲按兵持重,何也?”德威曰:“镇、定之兵,长于守城,短于野战。且吾所恃者骑兵,利于平原广野,可以驰突。今压贼垒门,骑于所展其足;且众寡不敌,使彼知吾虚实,则事危矣。”王不悦,退卧帐中,诸将莫敢言。德威往见张承业曰:“大王骤胜而轻敌,不量力而务速战。今去贼咫尺,所限者一水耳,彼若造桥以薄我,我众立尽矣。不若退军高邑,诱贼离营,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别以轻骑掠其馈饷,不过逾月,破之必矣。”承业入,褰帐抚王曰:“此岂王安寝时耶!周德威老将知兵,其言不可忽也。”王蹶然兴曰:“予方思之。”时梁兵闭垒不出,有降者,诘之,曰:“景仁方多造浮桥。”王谓德威曰:“果如公言。”是日,拔营,退保高邑。
(39) 辰州蛮酋宋邺,溆州蛮酋潘金盛,恃其所居深险,数扰楚边。至是,邺寇湘乡,金盛寇武冈。楚王殷遣昭州刺史吕师周将衡山兵五千讨之。
(40) 宁远节度使庞巨昭、高州防御使刘昌鲁,皆唐官也,黄巢之寇岭南也,巨昭为容管观察使,昌鲁为高州刺史,帅群蛮据险以拒之,巢众不敢入境。唐嘉其功,置宁远军于容州,以巨昭为节度使,以昌鲁为高州防御使。乃刘隐据岭南,二州不从;隐遣弟岩攻高州,昌鲁大破之,又攻容州,亦不克。昌鲁自度终非隐敌,是岁,致书请自归于楚,楚王殷大喜,遣横州刺史姚彦章将兵迎之。彦章至容州,裨将莫彦昭说巨昭曰:“湖南兵远来疲乏,宜撤储,弃城,潜于山谷以待之。彼必入城,我以全军掩之,彼外无继援,可擒也。”巨昭曰:“马氏方兴,今虽胜之,后将何如!不若具牛酒迎之。”彦昭不从,巨昭杀之,举州迎降。彦章进至高州,以兵援送巨昭、昌鲁之族及士卒千余人归长沙。楚王殷以彦章知容州事,以昌鲁为永顺节度副使。昌鲁,邺人也。
乾化元年(辛未、911)
⑴ 春,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⑵ 柏乡比不储刍,梁兵刈刍自给,晋人日以游军抄之,梁兵不出。周德威使胡骑环营驰射而诟之,梁兵疑有伏,愈不敢出,锉屋茅坐席以民,马多死。丁亥,周德威与别将史建瑭、李嗣源将精骑三千压梁垒门而诟之,王景仁、韩怒,悉众而出。德威等转战至高邑南;李存璋以步兵陈于野河之上,梁军横亘数里,竞前夺桥,镇、定步兵御之,势不能支。晋王谓匡卫都指挥使李建及曰:“贼过桥则不可复制矣。”建及选卒二百,援枪大噪,力战却之。建及,许州人,姓王,李罕之之假子也。晋王登高丘以望曰:“梁兵争进而嚣,我兵整而静,我必胜。”战自巳至午,胜负未决。晋王谓周德威曰:“两军已合,势不可离,我之兴亡,在此一举。我为公先登,公可继之。”德威叩马而谏曰:“观梁兵之势,可以劳逸制之,未易以力胜也。彼去营三十余里,虽挟糗粮,亦不暇食,日之后,饥渴内迫,矢刃外交,士卒劳倦,必有退志。当是时,我以精骑乘之,必大捷。于今未可也。”王乃止。
时魏、滑之兵陈于东,宋、汴之兵陈于西。至晡,梁军未食,士无斗志,景仁等引兵稍却,周德威疾呼曰:“梁兵走矣!”晋兵大噪争进,魏、滑兵先退,李嗣源帅众噪于西陈之前曰:“东陈已走,尔何久留!”梁兵互相惊怖,遂大溃。李存璋引步兵乘之,呼曰:“梁人亦吾人也,父兄子弟饷军者勿杀。”于是战士悉解甲投兵而弃之,嚣声动天地。赵人以深、冀之憾,不顾剽掠,但奋白刃追之,梁之龙骧、神捷精兵殆尽,自野河至柏乡,僵尸蔽地。王景仁、韩、李思安以数十骑走。晋兵夜至柏乡,梁兵已去,弃粮食、资财、器械不可胜计。凡斩首二万级。李嗣源等追奔至邢州,河朔大震。保义节度使王檀严备,然后开城纳败卒。给以资粮,散遣归本道。晋王收兵屯赵州。
杜廷隐等闻梁兵败,弃深、冀而去,悉驱二州丁壮为奴婢,老弱者坑之,城中存者坏坦而已。
癸巳,复以杨师厚为北而都招讨使,将兵屯河阳,收集散兵,旬余,得万人。已亥,晋王遣周德威、史建瑭将三千骑趣澶、魏,张承业、李存璋以步兵攻邢州,自以大军继之,移檄河北州县,谕以利害。帝遣别将徐仁溥将兵千人,自西山夜入邢州,助王檀城守。已酉,罢王景仁招讨使,落平章事。
⑶ 蜀主之女普慈公主嫁岐王从子秦州节度使继崇,公主遣宦者宋光嗣以绢书遗蜀主,言继崇骄矜嗜酒,求归成都,蜀主召公主归宁。辛亥,公主至成都,蜀主留之,以宋光嗣为门南院使。岐王怒,始与蜀绝。光嗣,福州人也。
⑷ 吕师周攀缘崖入飞山洞袭潘金盛,擒送武冈,斩之。
⑸ 二月,已未,晋王至魏州,攻之,不克。上以罗周翰年少,且忌其旧将佐,庚申,以户部尚书李振为天雄节度副使,命杜廷隐将兵千人卫之,自杨刘济河,间道夜入魏州助周翰城守。癸亥,晋王观河于黎阳,梁兵万余将渡河,闻晋王至,皆弃舟而去。
⑹ 帝召蔡州刺史张慎思至洛阳,久未除代。蔡州右厢指挥使刘行琮作乱,纵兵焚掠,将奔淮南;顺化指挥使王存俨诛行琮,抚遏其众,自领州事,以众情驰奏。时东京留守博王友文不先请,遽发兵讨之,兵至鄢陵,帝曰:“存俨方惧,若临之以兵,则飞去矣。”驰使召还。甲子,授存俨权知蔡州事。
⑺ 乙丑,周德威自临清攻贝州,拔夏津、高唐;攻博州,拔东武、朝城。攻澶州,刺史张可臻弃城走,帝斩之。德威进攻黎阳,拔临河、淇门;逼卫州,掠新乡、共城。庚午,帝亲帅军屯白司马阪以备之。
⑻ 卢龙、义昌节度使兼中书令燕王守光既克沧州,自谓得天助,淫虐滋甚。每刑人,必置诸铁笼,以火逼之;又为铁刷刷人面。闻梁兵败于柏乡,使人谓赵王熔及王处直曰:“闻二镇与晋王破梁兵,举军南下,仆亦有精骑三万,欲自将之为诸公启行。然四镇连兵,必有盟主,仆若至彼,何以处之?”熔患之,遣使告于晋王。晋王笑曰:“赵人告急,守光不能出一卒以救之;及吾成功,乃复欲以兵威离间二镇,愚莫甚焉!”诸将曰:“云、代与接境,彼若扰我城戍,动摇人情,吾千里出征,缓急难应,此亦腹心之患也。不若先取守光,然后可以专意南讨。”王曰:“善!”会杨师厚自磁、相引兵救邢、魏,壬申,晋解围去;师厚追之,逾漳水而还邢州围亦解。师厚留屯魏州。
赵王熔自来谒晋王于赵州,大犒将士,自是遣其养子德明将三十七都常从晋王征讨,德明本姓张,名文礼燕人也。
壬午,晋王发赵州,归晋阳,留周德威等将三千人戍赵州。
⑴ 八月,吴越王遣国节度使王景仁奉表诣大梁,陈取淮南之策。景仁即茂草也,避梁讳改焉
淮南遣步军都指挥使周本、南面统军使吕师造击吴越,九月,围苏州。吴越将张仁保攻常州之东洲,拔之。淮南兵死者万余人。淮南以池州团练使陈璋为水陆行营都招讨使,帅柴再用等诸将救东洲,大破仁保于鱼荡,复取东洲。柴再用方战舟坏,长浮之,仅而得济。家人为之饭僧千人,再用取其食以犒部兵,曰:“士卒济我,僧何力焉!”
⑵ 丙子,蜀立皇后周氏。后,许州人也。
⑶ 晋周德威、李嗣昭将兵三万出阴地关,攻晋州,刺史徐怀玉拒守;帝自将救之,丁丑,发大梁,乙酉,至陕州。戊子,岐王所署延州节度使胡敬璋寇上平关,刘知俊击破之。周德威等闻帝将至,乙未,退保隰州。
⑷ 荆南节度使高季昌遣兵屯汉口,绝楚朝贡之路;楚王殷遣其将许德勋将水军击之,至沙关,季昌惧而请和。殷又遣步军都指挥使吕师周将兵击岭南,与清海节度使刘隐十余战,取昭、贺、梧、蒙、龚、富六州。殷土宇既广,乃养士息民,湖南遂安。
⑸ 冬,十月,蜀主立后宫张氏为贵妃,徐氏为贤妃,其妹为德妃。张氏,人,宗懿之母也。二徐,耕之女也。
⑹ 华原贼帅温韬聚从嵯峨山,暴掠雍州诸县,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⑺ 庚戌,蜀主讲武于星宿山,步骑三十万。
⑻ 丁巳,帝还大梁。
⑼ 辛酉,以刘隐为清海、静海节度使,以膳部郎中赵光裔、右补阙李殷衡充官告使,陷皆留之。光裔,光逢之弟;殷衡,德裕之孙也。
⑽ 依政进士梁震,唐末登第,至是归蜀;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震耻之,欲去,恐及祸,乃曰:“震素不幕荣宦,明公不以震为愚,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许之。震终身止称前进士,不受高氏辟署。委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
⑾ 帝从吴越王之请,以亳州团练使寇彦卿为东南面行营都指挥使,击淮南。十一月,彦卿帅众二千袭霍丘,为土豪朱景所败;又攻庐、寿二州,皆不胜。淮南遣滁州刺史史俨拒之,彦卿引归。
⑿ 定难节度使李思谏卒;甲戌,其子彝昌自为留后。
⒀ 刘守文举沧德兵攻幽州,刘守光求救于晋,晋王遣兵五千助之。丁亥,守文兵至卢台军。为守光所败;又战玉田,亦败。守文乃还。
⒁ 癸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策以刑部尚书致壮;以左仆射杨涉同平章事。
⒂ 保塞节度使胡敬璋卒,静难节度使李继徽以其将刘万子代镇延州。
⒃ 是岁,弘农王遣军将万全感赍书间道诣晋及岐,告以嗣位。
⒄ 帝将迁都洛阳。
三年
⑴ 春,正月,已巳,迁太庙神主于洛阳。甲戌,帝发大梁。壬申,以博王友文为东都留守。已卯,帝至洛阳;庚寅,飨太庙;辛,祀圜丘,大赦。
⑵ 丙申,以用度销充,初给百官全俸。
⑶ 二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⑷ 保塞节度使刘万子暴虐,失众心,且谋贰于梁,李继徽使延州牙将李延实图之。延实因万子葬胡敬璋,攻而杀之,遂据延州。马军都指挥使河西高万兴与其弟万金闻变,以其众数千人诣刘知俊降。岐王置翟州于城,其守将亦降。
⑸ 三月,甲戌,帝发洛阳。以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师厚兼潞州四面行营招讨使。
⑹ 庚辰,帝至河中,发步骑会高万兴兵取丹、延。
⑺ 丙戌,以朔方节度使兼中书令韩逊为颍川王。逊本灵州牙校,唐末据本镇,朝廷因而授以节钺。
⑻ 辛卯,丹州刺史崔公实请降。
⑼ 徐温以金陵形胜,战舰所聚,乃自以淮南行军副使领州刺史,留广陵,以其假子元从指挥使知诰为州防遏兼楼船副使,往治之。
⑽ 夏,四月,丙申朔,刘知俊移军攻延州,李延实婴成自守;知俊遣白水镇使刘儒分兵围坊州。
⑾ 庚子,以王审知为闽王,刘隐为南平王。
⑿ 刘知俊克延州,李延实降。
⒀ 淮南兵围苏州,推洞屋攻城,吴越将临海孙琰置轮于竿首,垂投锥以揭之,攻者尽露,炮至则张网以拒之,淮南人不能克。吴越王遣牙内指挥使钱镖、行军副使杜建徽等将兵救之。
苏州有水通城中,淮南张网缀铃悬水中,鱼鳖过皆知之。吴越游弈都虞候司马福欲潜行入城,故以竿触网;敌闻铃声举网,福因得过,凡居水中三日,乃得入城。由是城中号令与援兵相应,敌以为神。
吴越王尝游府园,见园卒陆仁章树艺有智而志之;及苏州被围,使仁章通信入城,果得报而返。以诸孙畜之,累迁两府军粮都监使,卒获其用。仁章,睦州人也。
辛亥,吴越兵内外合击淮南兵,大破之,擒其将何朗等三十余人,夺战舰二百艘。周本夜遁,又追败之于皇天荡。钟泰章将精兵二百为殿,多树旗帜于菰蒋中,追兵不敢进而还。
⒁ 岐王所署保大节度使李彦博、坊州刺史李彦昱皆弃城奔风翔,州都将严弘倚举城降。已未,以高万兴为保塞节度使,以绛州刺史牛存节为保大节度使。
⒂ 淮南初置选举,以骆知祥掌之。
⒃ 五月,丁卯,帝命刘知俊乘胜取州;知俊难之,辞以阙食,乃召还。
⒄ 佑国节度使王重师镇长安数年,帝在河中,怒其贡奉不时;已巳,召重师入朝,以左龙虎统军刘捍为佑国留后。
⒅ 癸酉,帝发河中;已卯,至洛阳。
刘捍至长安,王重帅不为礼,捍谮之于帝,云重师潜与、岐通。甲申,贬重师溪州刺史,寻赐自尽,夷其族。
⒆ 刘守文频年攻刘守光不克,乃大发兵,以重赂招契丹、吐谷浑之众,合四万屯苏州。守光逆战于鸡苏,为守文所败。守文单马立于陈前,泣谓其众曰:“勿杀吾弟。”守光将元行钦识之,直前擒之,沧德兵皆溃。守光囚之别室,以棘,乘胜进攻沧州。沧州节度判官吕兖、孙鹤推守文子延祚为帅,乘城拒守。兖,安次人也。
⒇ 忠武节度使兼侍中刘知俊,功名浸盛,以帝猜忍日甚,内不自安;及王重师诛,知俊益惧。帝将伐河东,急徵知俊入朝,欲以为河东西面行营都统;且以知俊有丹、延之功,厚赐之。知俊弟右保胜指挥使知浣从帝在洛阳,密使人语知俊云:“入必死。”又白帝,请帅弟侄往迎知俊,帝许之。六月,乙未朔,知俊奏“为军民所留”,遂以同州附于岐。执监军及将佐之不从者,皆械送于岐。遣兵袭华州,逐刺史蔡敬思,以兵守潼关。潜遣人以重利啖长安诸将,执刘捍,送于岐,杀之。知俊遣使请兵于岐,亦遣使请晋人出兵攻晋、绛,遗晋王书曰:“不过旬日,可取两京,复唐杜稷。”
(21) 丁未,朔方节度使韩逊奏克盐州,斩岐所署刺史李继直。
(22) 帝遣近臣谕刘知俊曰:“朕待卿甚厚,何忽相负?”对曰:“臣不背德,但畏族灭如王重师耳。”帝复使谓之曰:“刘捍言重师阴结、岐,朕今悔之无及,捍死不足塞责。”知俊不报。庚戌诏削知俊官爵,以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师厚为西路行营招讨使,帅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刘等讨之。
辛亥,帝发洛阳。
刘至潼关东,获刘知俊伏路兵蔺如海等三十人,释之使为前导。刘知浣迷失道,盘桓数日,乃至关下,关吏纳之。如海等继至,关吏不知其已被擒,亦纳之。兵乘门开直进,遂克潼关,追及知浣,擒之。癸丑,帝至陕。
(23) 丹州马军都头王行思等作乱,刺史宋知诲逃归。
(24) 帝遣刘知俊侄嗣业持诏诣同州招谕知俊;知俊欲轻骑诣行在谢罪,弟知偃止之。杨师厚等至华州,知俊将聂赏开门降。知俊闻潼关不守,官军继至,苍黄失图,乙卯,举族奔岐。杨师厚至长安,岐兵已据城,师厚以奇兵并南山急趋,自西门入,遂克之。庚申,以刘权佑国留后。岐王厚礼刘知俊,以为中书令。地狭,无藩镇处之,但厚给俸禄而已。
(25) 刘守光遣使上表告捷,且言“俟沧德事毕,为陛下扫平并寇。”亦致书晋王,云欲与之同破伪梁。
(26) 抚州刺史危全讽自称镇南节度使,帅抚、信、袁、吉之兵号十万攻洪州。淮南守兵才千人,将吏皆惧,节度使刘威密遣使告急于广陵,日召僚佐宴饮。全讽闻之,屯象牙潭,不敢进,请兵于楚;楚王殷遣指挥使苑玫会袁州刺史彭彦章围高安以助全讽。玫,蔡州人;彦章,之兄也。
徐温问将于严可求,可求荐周本。乃以本为西南面行营招讨应援使,将兵七千救高安。本以前攻苏州无功,称疾不出,可求即其卧内强起之。本曰:“苏州之役,敌不能胜我,但主将权轻耳。今必见用,愿毋置副贰乃可。”可求许之。本曰:“楚人为全讽声援耳,非欲取高安也。吾败全讽,援兵必还。”乃疾趣象牙潭。过洪州。刘威欲犒军,本不肯留,或曰:“全讽兵强,君宜观形势然后进。”本曰:“贼众十倍于我,我军闻之必惧,不若乘其锐而用之。”
(27) 秋,七月,甲子,以刘守光为燕王。
(28) 梁兵克丹州,擒王行思。
(29) 商州刺史李稠驱士民西走,将吏追斩之,推都押牙李玟主州事。
(30) 庚午,改佑国军曰永平。
(31) 河东兵寇晋州,抄掠至尧祠而去。
(32) 癸酉,帝发陕州;乙亥,至洛阳,寝疾。
(33) 初,帝召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师厚,欲使督诸将攻潞州,以前兖海留后王班为留后,镇襄州。师厚屡为班言牙兵王求等凶悍,宜备之,班自恃左右有壮士,不以为意,每众辱之。戊寅,谪求戍西境,是夕,作乱,杀班,推都指挥使雍丘刘为留后;伪从之,明日,与指挥使王延顺逃诣帝所。乱兵奉平淮指挥使李洪为留后,附于蜀。未几,房州刺史杨虔亦叛附于蜀。
(34) 危全讽在象牙潭,营栅临溪,亘数十里。庚辰,周本隔溪布陈,先使羸兵尝敌;全讽兵涉溪追之,本乘其半济,纵兵击之;全讽兵大溃,自相蹂藉,溺水死者甚众,本分兵断其归路,擒全讽及将士五千人。乘胜克袁州,执刺史彭彦章,进攻吉州。歙州刺史陶雅使其子敬昭及都指挥使徐章将兵袭饶、信,信州刺史危仔倡请降,饶州刺史唐宝弃城走。行营都指挥使米志诚、都尉吕师造等败苑玟于上高。吉州刺史彭帅众数千人奔楚,楚王殷表为郴州刺史,为子希范娶其女。淮南以左先锋指挥使张景思知信州,遣行营都虞候骨言将兵五千送之。危仔倡闻兵至,奔吴越,吴越王以仔倡为淮南节度副使,更其姓曰元氏。危全讽至广陵,弘农王以其尝有德于武忠王,释之,资给甚厚。八月,虔州刺史卢光稠以州附于淮南。于是江西之地尽入于杨氏。光稠亦遣使附于梁。
(35) 甲寅,上疾小瘳,始复视朝。
(36) 以镇国节度使康怀贞为西路行营副招讨使。
(37) 蜀主命太子宗懿判六军,开永和府,妙选朝士为僚属。
(38) 辛酉,均州刺史张敬方奏克房州。
(39) 岐王欲遣刘知俊将兵攻灵、夏,且约晋王使攻晋、绛。晋王引兵南下,先遣周德威等将兵出阴地关攻晋州,刺史边继威悉力固守。晋兵穿地道,陷城二十余步,城中血战拒之,一夕城复成。诏杨师厚将兵救晋州,周德威以骑扼蒙坑之险,师厚击破之,进抵晋州,晋兵解围遁去。
(40) 李洪寇荆南,高季昌遣其将倪可福击败之。诏马步都指挥使陈晖将兵会荆南兵讨洪。
(41) 蜀主以御史中丞王锴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42) 陈晖军至襄州,李洪逆战,大败,王求死。九月,丁酉,拔其城,斩叛兵千人,执李洪、杨虔等送洛阳,斩之。
(43) 丁未,以保义节度使王檀为潞州东面行营招讨使。
(44) 刘守光奏遣其子中军兵马使继威安抚沧州吏民;戊申,以继威为义昌留后。
(45) 辛亥,侍中韩建罢守太保,左仆射、同平章事杨涉罢守本官。以太常卿赵光逢为中书侍郎,翰林奉旨工部侍郎杜晓为户部侍郎,并同平章事。晓,让能之子也。
(46) 淮南遣使者张知远修好于福建;知远倨慢,闽王审知斩之,表上其书,始与淮南绝。审知性俭约,常蹑麻屦,府舍卑陋,未尝营葺。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岁自海道登、莱入贡,没溺者什四五。
(47) 冬,十月,甲子,蜀司天监胡秀林献《永昌历》,行之。
(48) 湖州刺史高澧性凶忍,尝召州吏议曰:“吾欲尽杀百姓,可呼?”吏曰:“如此,租赋何从出?当择可杀者杀之耳。”时澧纠民为兵,有言其咨怨者,澧悉集民兵于开元寺,绐云犒享,入则杀之;死者逾半,在外者觉之,纵火作乱。澧闭城大索,凡杀三千人。吴越王欲诛之,戊辰,澧以州叛附于淮南,举兵焚义和临平镇,命指挥使钱镖讨之。
(49) 十一月,甲午,帝告谢于圜丘;戊戌,大赦。
(50) 邺王罗绍威得风痹病,上表称:“魏故大镇,多外兵,愿得有功重臣镇之,臣乞骸骨归第。”帝闻之,抚案动容。已亥,以其子周翰为天雄节度副使,知府事。谓使者曰:“亟归语而主:为我强饭!如有不可讳,当世世贵尔子孙以相报也。今使周翰领军府,尚冀尔复愈耳。”
(51) 岐王欲取灵州以处刘知俊,且以为牧马之地,使知俊自将兵攻之。朔方节度使韩逊告急;诏镇国节度使康怀贞、感化节度使寇彦卿将兵攻宁以救之。怀贞等所向皆捷,克宁、衍二州,拔庆州南城,刺史李彦广出降。游兵侵掠至泾州之境,刘知俊闻之,十二月,已丑,解灵州围,引兵还。帝急召怀贞等还,遣兵迎援于三原青谷;怀贞等还,至三水,知俊遣兵据险邀之,左龙骧军使寿张王彦章力战,怀贞等乃得过。怀贞与裨将李德遇、许从实、王审权分道而行,皆与援兵不相值,至升平,刘知俊伏兵山口,怀贞大败,仅以身免,德遇等军皆没。岐王以知俊为彰义节度使,镇泾州。
王彦章骁勇绝伦,每战用二铁枪,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无前,时人谓之王铁枪。
(52) 蜀蜀州刺史王宗弁称疾,罢归成都,杜门不出。蜀主疑其矜怨望,加检校太保,固辞不受,谓人曰:“廉者足而不忧,贪者忧而不足。吾小人,致位至此足矣,岂可求进不已乎!”蜀主嘉其志而许之,赐与有加。
(53) 刘守光围沧州久不下,执刘守文至城下示之,犹固守。城中食尽,民食堇泥,军士食人,驴马相啖鬃尾。吕兖选男女羸弱者,饲以曲面而烹之,以给军食,谓之宰杀务。
四年
⑴ 春,正月,乙未,刘延祚力尽出降。时刘继威尚幼,守光使大将张万进、周知裕辅之镇沧州,以延祚及其将佐归幽州,族吕兖而释孙鹤。
兖子琦,年十五,门下客赵玉绐监刑者曰:“此吾弟也,勿妄杀。”监刑者信之,遂挈以逃。琦足痛不能行,玉负之,变姓名,乞食于路,仅而得免。琦感家门殄灭,力学自立,晋王闻其名,授代州判官。
⑵ 辛丑,以卢光稠为镇南留后。
⑶ 刘守光为其父仁恭请致仕,丙午,以仁恭为太师,致仕。守光寻使人潜杀其兄守文,归罪于杀者而诛之。
⑷ 二月,万全感自岐归广陵,岐王承制加弘农王兼中书令,嗣吴王,于是吴王赦其境内。
⑸ 高澧求救于吴,吴常州刺史李简等将兵应之,湖州将盛师友、沈行思闭城不内;澧帅麾下五千人奔吴。三月癸巳,吴越王巡湖州,以钱镖为刺史。
⑹ 蜀太子宗懿骄暴,好陵暴旧臣。内枢密使唐道袭,蜀主之嬖臣也,太子屡谑之于朝,由是有隙,互相诉于蜀主;蜀主恐其交恶,以道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道袭荐宣徽北院使郑顼为内枢密使,顼受命之日,即欲按道袭昆弟盗用内库金帛。道袭惧,奏顼褊急,不可大任,丙午,出顼为果州刺史,以宣徽南院使潘炕为内枢密使。
⑺ 夏州都指挥使高宗益作乱,杀节度使李彝昌。将吏共诛宗益,推彝昌族父蕃汉都指挥使李仁福为帅,癸丑,仁福以闻。夏,四月,甲子,以仁福为定难节度使。
⑻ 丁卯,宋州节度使衡王友谅献瑞麦,一茎三穗,帝曰:“丰年为上瑞。今宋州大水,安用此为!”诏除本县令名,遣使诘责友谅,以兖海留后惠王友能代为宋州留后。友谅、友能,皆全昱子也。
⑼ 帝以晋州刺史下邑华温琪拒晋兵有功,欲赏之,会护国节度使冀王友谦上言晋、绛边河东,乞别建节镇,壬申,以晋、绛、沁三州为定昌军,以温琪为节度使。
⑽ 左金吾大将军寇彦卿入朝,至天津桥,有民不避道,投诸栏外而死。彦卿自首于帝。帝以彦卿才干有功,久在左右,命以私财遗死者家以赎罪。御史司宪崔沂劾奏“彦卿杀人阙下,请论如法。”帝命彦卿分析。彦卿对:“令从者举置栏外,不意误死。”帝欲以过失论,沂奏:“在法,以势力使令为首,下手为从,不得归罪从者;不斗而故殴伤人,加伤罪一等,不得为过失。”辛巳,责授彦卿游击将军、左卫中郎将。彦卿扬言:“有得崔沂首者,赏钱万缗。”沂以白帝,帝使人谓彦卿:“崔沂有毫发伤,我当族汝!”时功臣骄横,由是稍肃。沂,沆之弟也。
⑾ 五月,吴徐温母周氏卒,将吏致祭,为偶人,高数尺,衣以罗锦,温曰:“此皆出民力,奈何施于此而焚之,宜解以衣贫者。”未几,起复为内外马步军都军使,领润州观察使。
⑿ 岐王屡求货于蜀,蜀主皆与之。又求巴、剑二州,蜀主曰:“吾奉茂贞,勤亦至矣;若与之地,是弃民也,宁多与之货。”乃复以丝、茶、布、帛七万遗之。
⒀ 已亥,以刘继威为义昌节度使。
⒁ 癸丑,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邺贞庄王罗绍威卒。诏以其子周翰为天雄留后。
⒂ 匡国节度使长乐忠敬王冯行袭疾笃,表请代者。许州牙兵二千,皆秦宗权余党,帝深以为忧。六月,庚戌,命崇政院直学士李驰往视行袭病,曰:“善谕朕意,勿使乱我近镇。”至许州,谓将吏曰:“天子握百万兵,去此数舍;冯公忠纯,勿使上有所疑。汝曹赤心奉国,何忧不富贵!”由是众莫敢异议。行袭欲使人代受诏,曰:“东首加朝服,礼也。”乃即卧内宣诏,谓行袭曰:“公善自辅养,勿视事,此子孙之福也。”行袭泣谢,遂解两使印授,使代掌军府。帝闻之曰:“予固知能办事,冯族亦不亡矣。”庚辰,行袭卒。甲申,以李权知匡国留后,悉以行袭兵分隶诸校,冒冯姓者皆还宗。
⒃ 楚王殷求为天策上将,诏加天策上将军。殷始开天策府,以弟宾为左相,存为右相。殷遣将侵荆南,军于油口;高季昌击破之,斩首五千级,逐北至白田而还。
⒄ 吴水军指挥使敖骈围吉州刺史彭弟于赤石,楚兵救,虏骈以归。
⒅ 秋,七月,蜀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韦庄卒。
⒆ 吴越王表“宦者周延诰等二十五人,唐末避祸至此,非刘、韩之党,乞原之。”上曰:“此属吾知其无罪,但今革弊之初,不欲置之禁掖,可且留于彼,谕以此意。”
⒇ 岐王与、泾二帅各遣使告晋,请合兵攻定难节度使李仁福;晋王遣振武节度使周德威将兵会之,合五万众围夏州,仁福婴城拒守。
(21) 八月,以刘守光兼义昌节度使。
(22) 镇、定自帝践祚以来虽不输常赋,而贡献甚勤。会赵王熔母何氏卒,庚申,遣使吊之,且授起复官。时邻道吊客皆在馆,使者见晋使,归,言于帝曰:“熔潜与晋通,镇、定势强,恐终难制。”帝深然之。
(23) 壬戌,李仁福来告急。甲子,以河南尹兼中书令张全义为西京留守,帝恐晋兵袭西京,以宣化留后李思安为东北面行营都指挥使,将兵万人屯河阳。丙寅,帝发洛阳;已巳,至陕。辛未,以镇国节度使杨师厚为西路行营招讨使,会感化节度使康怀贞将兵三万屯三原。帝忧晋兵出泽州逼怀州,既而闻其在绥、银碛中,曰:“无足虑也。”甲申,遣夹马指挥使李遇、刘绾自、延趋银、夏,邀其归路。
(24) 吴越王筑捍海石塘,广杭州城,大修台馆。由是钱唐富庶盛于东南。
(25) 九月,已丑,上发陕;甲午,至洛阳,疾复作。
(26) 李遇等至夏州,岐、晋兵皆解去。
(27) 冬,十月,遣镇国节度使杨师厚、相州刺史李思安将兵屯泽州以图上党。
(28) 吴越王之巡湖州也,留沈行思为巡检使,与盛师友俱归。行思谓同列陈曰:“王若以师友为刺史,何以处我?”时已得密旨遣行思诣府,乃给之曰:“何不自诣王所论之!”行思从之。既至数日,瑰送其家亦至,行思恨卖已。自衣锦军归,将吏迎谒,行思取锻槌击,杀之,因诣,与师友论功,夺左右槊,欲刺师友,众执之。斩行思,以师友为婺州刺史。
(29) 十一月,已丑,以宁国节度使、同平章事王景仁充北面行营都指挥招讨使,潞州副招讨使韩副之,以李思安为先锋将,趣上党。寻遣景仁等屯魏州,杨师厚还陕。
(30) 蜀主更太子宗懿名曰元坦。庚戌,立假子宗裕为通王,宗范为夔王,宗为昌王,宗寿为嘉王,宗翰为集王,立其子宗仁为普王,宗辂为雅王,宗纪为褒王,宗智为荣王,宗泽为兴王,宗鼎为彭王,宗杰为信王,宗衍为郑王。
初,唐末宦官典兵者多养军中壮士为子以自强,由是诸将亦效之。而蜀主尤多,惟宗懿等九人及宗特、宗平真其子;察裕、宗、宗寿皆其族人;宗翰姓孟,蜀主子姊子;宗范姓张,其母周氏为蜀主妾;自余假子百二十人皆功臣,虽冒姓连名而不禁婚姻。
(31) 上疾小愈,辛亥,校猎于伊、洛之间。
(32) 上疑赵王熔贰于晋,且欲因邺王绍威卒除移镇、定。会燕王守光发兵屯涞水,欲侵定州,上遣供奉官杜廷隐、丁延徽监魏博兵三千分屯深、冀,声言恐燕兵南寇,助赵守御;又云分兵就食。赵将石公立戍深州,白赵王熔,请拒之。熔遽命开门,移公立于外以避之。公立出门指城而泣曰:“朱氏唐社稷,三尺童子知其为人。而我王犹恃姻好,以长者期之,此所谓开门揖盗者也,惜乎,此城之人今为虏矣!”
梁人有亡奔真定,以其谋告熔者,熔大惧,又不敢先自绝;但遣使诣洛阳,诉称“燕兵已还,与定州讲和如故,深、冀民见魏博兵入,奔走惊骇,乞召兵还。”上遣使诣真定慰谕之。未几,廷隐等闭门尽杀赵戍兵,乘城拒守。熔始命石公立攻之,不克,乃遣使求援于燕、晋。
熔使者到晋阳,义武节度使王处直使者亦至,欲共推晋王为盟主,合兵攻梁。晋王会将佐谋之,皆曰:“熔久臣朱温,岁输重赂,结以婚姻,其交深矣;此必诈也,宜徐观之。”王曰:“彼亦择利害而为之耳。王氏在唐世犹或臣或叛,况肯终为朱氏之臣乎?彼朱温之女何如寿安公主!今救死不赡,何顾婚姻!我若疑而不救,正堕朱氏计中。宜趣发兵赴之,晋、赵叶力,破梁必矣。”乃发兵,遣周德威将之,出井陉,屯赵州。
熔使者至幽州,燕王守光方猎,幕僚孙鹤驰诣野谓守光曰:“赵人来乞师,此天欲成王之功业也。”守光曰:“何故?”对曰:“比常患其与朱温胶固。温之志非尽吞河朔不已,今彼自为仇敌,王若与之并力破梁,则镇、定皆敛衽而朝燕矣。王不出师,但恐晋人先我矣。”守光曰:“王熔数负约,今使之与梁自相弊,吾可以坐承其利,又何救焉!”自是镇、定复称唐天年号,复以武顺为成德军。
司天言:“来月太阴亏,不利宿兵于外。上召王景仁等还洛阳。十二月,已未,上闻赵与晋合,晋兵已屯赵州,乃命王景仁等将兵击之。庚申,景仁等自河阳渡河,会罗周翰兵,合四万,军于邢、。
(33) 虔州刺史卢光稠疾病,欲以位授谭全播,全播不受。光稠卒,其子韶州刺史延昌来奔丧,全播立而事之。吴遣使拜延昌虔州刺史,延昌受之,亦因楚王殷密通表于梁,曰:“我受淮南官,以缓其谋耳,必为朝廷经略江西。”丙寅,以延昌为镇南留后。延昌表其将廖爽为韶州刺史,爽,赣人也。吴淮南节度判官严可求请置制置使于新淦县,遣兵戍之,以图虔州。每更代,辄潜益其兵,虔人不之觉也。
(34) 庚午,蜀主以御史中丞周痒、户部侍郎判度支庾传素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35) 太常卿李燕等刊定《梁律令格式》,癸酉,行之。
(36) 丁丑,王景仁等进军柏乡。
(37) 辛巳,蜀大赦,改明年元曰永平。
(38) 赵王熔复告急于晋,晋王以蕃汉副总管李存审守晋阳,自将兵自赞皇东下,王处直遣将将兵以从。辛巳,晋王至赵州,与周德威合,获梁刍荛者二百人,问之曰:“初发洛阳,梁主有何号令?”对曰:“梁主戒上将云:”镇州反覆,终为子孙之患。今悉以精兵付汝,镇州虽以铁为城,必为我取之。‘“晋王命送于赵。
壬午,晋王进军,距柏乡三十里,遣周德威等以胡骑迫梁营挑战,梁兵不出。癸未,复进,距柏乡五里,营于野河之北,又遣胡骑迫梁营驰射,且诟之。梁将韩等将步骑三万,分三道追之,铠胄皆被缯绮,镂金银,光彩炫耀,晋人望之夺气。周德威谓李存璋曰:“梁人志不在战,徒欲曜兵耳。不挫其锐,则吾军不振。”乃徇于军曰:“彼皆汴州天武军,屠酤佣贩之徒耳,衣铠虽鲜,十不能当汝一。擒获一夫,足以自富,此乃奇货,不可失也。”德威自引千余精骑击其两端,左右驰突,出入数四,俘获百余人,且战且却,距野河而止;梁兵亦退。
德威言于晋王曰:“贼势甚盛,宜按兵以待其衰。”王曰:“吾孤军远来,救人之急,三镇乌合,利于速战,公乃欲按兵持重,何也?”德威曰:“镇、定之兵,长于守城,短于野战。且吾所恃者骑兵,利于平原广野,可以驰突。今压贼垒门,骑于所展其足;且众寡不敌,使彼知吾虚实,则事危矣。”王不悦,退卧帐中,诸将莫敢言。德威往见张承业曰:“大王骤胜而轻敌,不量力而务速战。今去贼咫尺,所限者一水耳,彼若造桥以薄我,我众立尽矣。不若退军高邑,诱贼离营,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别以轻骑掠其馈饷,不过逾月,破之必矣。”承业入,褰帐抚王曰:“此岂王安寝时耶!周德威老将知兵,其言不可忽也。”王蹶然兴曰:“予方思之。”时梁兵闭垒不出,有降者,诘之,曰:“景仁方多造浮桥。”王谓德威曰:“果如公言。”是日,拔营,退保高邑。
(39) 辰州蛮酋宋邺,溆州蛮酋潘金盛,恃其所居深险,数扰楚边。至是,邺寇湘乡,金盛寇武冈。楚王殷遣昭州刺史吕师周将衡山兵五千讨之。
(40) 宁远节度使庞巨昭、高州防御使刘昌鲁,皆唐官也,黄巢之寇岭南也,巨昭为容管观察使,昌鲁为高州刺史,帅群蛮据险以拒之,巢众不敢入境。唐嘉其功,置宁远军于容州,以巨昭为节度使,以昌鲁为高州防御使。乃刘隐据岭南,二州不从;隐遣弟岩攻高州,昌鲁大破之,又攻容州,亦不克。昌鲁自度终非隐敌,是岁,致书请自归于楚,楚王殷大喜,遣横州刺史姚彦章将兵迎之。彦章至容州,裨将莫彦昭说巨昭曰:“湖南兵远来疲乏,宜撤储,弃城,潜于山谷以待之。彼必入城,我以全军掩之,彼外无继援,可擒也。”巨昭曰:“马氏方兴,今虽胜之,后将何如!不若具牛酒迎之。”彦昭不从,巨昭杀之,举州迎降。彦章进至高州,以兵援送巨昭、昌鲁之族及士卒千余人归长沙。楚王殷以彦章知容州事,以昌鲁为永顺节度副使。昌鲁,邺人也。
乾化元年
⑴ 春,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⑵ 柏乡比不储刍,梁兵刈刍自给,晋人日以游军抄之,梁兵不出。周德威使胡骑环营驰射而诟之,梁兵疑有伏,愈不敢出,锉屋茅坐席以民,马多死。丁亥,周德威与别将史建瑭、李嗣源将精骑三千压梁垒门而诟之,王景仁、韩怒,悉众而出。德威等转战至高邑南;李存璋以步兵陈于野河之上,梁军横亘数里,竞前夺桥,镇、定步兵御之,势不能支。晋王谓匡卫都指挥使李建及曰:“贼过桥则不可复制矣。”建及选卒二百,援枪大噪,力战却之。建及,许州人,姓王,李罕之之假子也。晋王登高丘以望曰:“梁兵争进而嚣,我兵整而静,我必胜。”战自巳至午,胜负未决。晋王谓周德威曰:“两军已合,势不可离,我之兴亡,在此一举。我为公先登,公可继之。”德威叩马而谏曰:“观梁兵之势,可以劳逸制之,未易以力胜也。彼去营三十余里,虽挟糗粮,亦不暇食,日之后,饥渴内迫,矢刃外交,士卒劳倦,必有退志。当是时,我以精骑乘之,必大捷。于今未可也。”王乃止。
时魏、滑之兵陈于东,宋、汴之兵陈于西。至晡,梁军未食,士无斗志,景仁等引兵稍却,周德威疾呼曰:“梁兵走矣!”晋兵大噪争进,魏、滑兵先退,李嗣源帅众噪于西陈之前曰:“东陈已走,尔何久留!”梁兵互相惊怖,遂大溃。李存璋引步兵乘之,呼曰:“梁人亦吾人也,父兄子弟饷军者勿杀。”于是战士悉解甲投兵而弃之,嚣声动天地。赵人以深、冀之憾,不顾剽掠,但奋白刃追之,梁之龙骧、神捷精兵殆尽,自野河至柏乡,僵尸蔽地。王景仁、韩、李思安以数十骑走。晋兵夜至柏乡,梁兵已去,弃粮食、资财、器械不可胜计。凡斩首二万级。李嗣源等追奔至邢州,河朔大震。保义节度使王檀严备,然后开城纳败卒。给以资粮,散遣归本道。晋王收兵屯赵州。
杜廷隐等闻梁兵败,弃深、冀而去,悉驱二州丁壮为奴婢,老弱者坑之,城中存者坏坦而已。
癸巳,复以杨师厚为北而都招讨使,将兵屯河阳,收集散兵,旬余,得万人。已亥,晋王遣周德威、史建瑭将三千骑趣澶、魏,张承业、李存璋以步兵攻邢州,自以大军继之,移檄河北州县,谕以利害。帝遣别将徐仁溥将兵千人,自西山夜入邢州,助王檀城守。已酉,罢王景仁招讨使,落平章事。
⑶ 蜀主之女普慈公主嫁岐王从子秦州节度使继崇,公主遣宦者宋光嗣以绢书遗蜀主,言继崇骄矜嗜酒,求归成都,蜀主召公主归宁。辛亥,公主至成都,蜀主留之,以宋光嗣为门南院使。岐王怒,始与蜀绝。光嗣,福州人也。
⑷ 吕师周攀缘崖入飞山洞袭潘金盛,擒送武冈,斩之。
⑸ 二月,已未,晋王至魏州,攻之,不克。上以罗周翰年少,且忌其旧将佐,庚申,以户部尚书李振为天雄节度副使,命杜廷隐将兵千人卫之,自杨刘济河,间道夜入魏州助周翰城守。癸亥,晋王观河于黎阳,梁兵万余将渡河,闻晋王至,皆弃舟而去。
⑹ 帝召蔡州刺史张慎思至洛阳,久未除代。蔡州右厢指挥使刘行琮作乱,纵兵焚掠,将奔淮南;顺化指挥使王存俨诛行琮,抚遏其众,自领州事,以众情驰奏。时东京留守博王友文不先请,遽发兵讨之,兵至鄢陵,帝曰:“存俨方惧,若临之以兵,则飞去矣。”驰使召还。甲子,授存俨权知蔡州事。
⑺ 乙丑,周德威自临清攻贝州,拔夏津、高唐;攻博州,拔东武、朝城。攻澶州,刺史张可臻弃城走,帝斩之。德威进攻黎阳,拔临河、淇门;逼卫州,掠新乡、共城。庚午,帝亲帅军屯白司马阪以备之。
⑻ 卢龙、义昌节度使兼中书令燕王守光既克沧州,自谓得天助,淫虐滋甚。每刑人,必置诸铁笼,以火逼之;又为铁刷刷人面。闻梁兵败于柏乡,使人谓赵王熔及王处直曰:“闻二镇与晋王破梁兵,举军南下,仆亦有精骑三万,欲自将之为诸公启行。然四镇连兵,必有盟主,仆若至彼,何以处之?”熔患之,遣使告于晋王。晋王笑曰:“赵人告急,守光不能出一卒以救之;及吾成功,乃复欲以兵威离间二镇,愚莫甚焉!”诸将曰:“云、代与接境,彼若扰我城戍,动摇人情,吾千里出征,缓急难应,此亦腹心之患也。不若先取守光,然后可以专意南讨。”王曰:“善!”会杨师厚自磁、相引兵救邢、魏,壬申,晋解围去;师厚追之,逾漳水而还邢州围亦解。师厚留屯魏州。
赵王熔自来谒晋王于赵州,大犒将士,自是遣其养子德明将三十七都常从晋王征讨,德明本姓张,名文礼燕人也。
壬午,晋王发赵州,归晋阳,留周德威等将三千人戍赵州。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