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陈书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陈书》唐·姚思廉等撰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十八 列传十二 沈众 袁泌 刘仲威(刘广德) 陆山才 王质 韦载(韦翙)

沈众传

  沈众字仲师,吴兴武康人。祖父沈约,是梁特进。父亲沈旋,任梁给事黄门侍郎。

  沈众爱读书,文笔很好,初任梁镇卫南平王法曹参军、太子舍人。那个时候,梁武帝作《千字诗》,沈众为诗作注解。他和陈郡谢景同时被召进文德殿,梁武帝吩咐沈众作《竹赋》,写完之后,呈给武帝,武帝认为写得很好,亲手写诏答沈众说:“你的文章文采飞扬,可谓无愧于祖辈。”当阳公萧大心为郢州刺史,任沈众为限内记室参军。不久任镇南湘东王记室参军。升任太子中舍人,兼散骑常侍。访问魏,回来后,迁任骠骑庐陵王谘议参军,舍人职不变。

  侯景叛乱,沈众启奏梁武帝,称祖辈属下的老朋友和部下军队,都在吴兴。请求还乡召募他们来讨伐侯景,梁武帝答应了他。等到侯景包围了台城,沈众带领同族和见义归附于他的五千余人,入援京都,驻扎在小航,与东府贼兵对峙布阵,军容非常齐整,侯景很惧怕他。梁武帝在城内遥授沈众为太子右卫率。京城陷落,沈众向侯景投降。

  侯景被平定后,沈众西上荆州,元帝任命他为太子中庶子、荆州大中正。不久迁任司徒左长史。江陵陷落,他被西魏俘虏,后脱逃回来,敬帝秉承帝旨,任命沈众为御史中丞,绍泰元年(555)任他为侍中,不久迁任左民尚书。高祖称帝,他升任为中书令,中正职不变。高祖因为沈众在州中知名,非常敬重他,赏赐丰厚优裕,超过了当时和他同样的人。

  沈众本性吝啬,家中有许多产业,财物丝绸多以亿计,没有一点分给他人。他自己饮食起居非常节俭,每每在朝会之中,衣服破裂,有时亲自提着鞋帽。永定二年(558),兼起部尚书,督管营造太极殿。常穿布袍和麻草织的鞋,用麻绳当腰带,又把带来的干鱼蔬菜饭食独自享用,满朝士子都责备沈众的行为,沈众性急不能受委屈,由于这些而忿恨不已,于是多次恶意攻击公卿,诽谤诋毁朝廷。高祖大怒,因沈众平素有声望,不想公开杀死他,后来因沈众休假回到武康,于是在吴中赐死,时年五十六岁。


袁泌传

  袁泌,字文洋,是左光禄大夫袁敬的弟弟。他清廉公正,有办事才能,身体魁梧高大,志向与品行儆戒谨慎。初任员外散骑侍郎,历任诸王府佐。

  侯景之乱,袁泌想做讨贼将领。那时,袁泌的哥哥袁君正为吴郡太守,梁简文帝以板授袁泌为东宫领直,命他到吴郡征集兵士。等到侯景包围台城,袁泌带领手下人马前去援救。京城陷落,袁泌退保东阳,侯景派兵追击他,于是他从会稽的东岭去到湓城,依附鄱阳嗣王萧范。萧范死后,袁泌就投降了侯景。

  侯景被平定后,王僧辩上表荐袁泌为富春太守,兼丹阳尹。贞阳侯僭位,以袁泌任侍中,奉命出使北齐。高祖接受禅让,王琳占据上游,袁泌从北齐跟随梁永嘉王萧庄抵达王琳处所。等到萧庄僭越称帝,以袁泌为侍中、丞相长史。天嘉二年(561),袁泌和王琳辅佐萧庄抵达栅口,王琳的军队战败,人马都四处逃散,惟独袁泌乘小船送萧庄到达北方边境,把萧庄托付给御史中丞刘仲威,让他们一起进入北齐,然后行礼告辞而归,赴皇宫请罪,文帝认为他很有义气。

  不久任宁远始兴王府法曹参军,改任谘议参军,又任通直散骑常侍,兼任侍中,领豫州大中正。受命访问北周,出使归来,任散骑常侍、御史中丞,中正之职不变。高宗入朝辅政,以袁泌为云旗将军、司徒左长史。光大元年(567)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袁泌临终前劝诫他的儿子袁蔓华说:“我对于朝廷一向没有什么功劳,我死之后,收敛一下手脚就下葬,不得随便接受赠谥。”其子叙述了袁泌的遗愿,上表请求,朝廷不同意,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号质。


刘仲威传

  刘仲威是南阳睟阳人。祖父刘箈,齐代征他为国子博士,没有到职。父亲刘之迟,任荆州治中从事史。刘仲威年轻时就有志向,研读了许多经典史籍,梁承圣年间任中书侍郎。在萧庄伪署任御史中丞,跟随萧庄入北齐,死于邺中。

  刘仲威的堂弟刘广德,也好学,自负才能出众而任性。他的父亲名刘之亨,是梁安西湘东王长史、南郡太守。刘广德在承圣年间凭军功官至给事黄门侍郎、湘东太守。荆州陷落后,依附于王琳。王琳被平定,文帝任命刘广德为宁远始兴王府限外记室参军,仍然统领原先的士兵。不久任太尉侯王真的湘州府司马,历任乐山、豫章两郡太守、新安内史。光大年间,任假节、员外散骑常侍、云旗将军、河东太守。太建元年(569)死于河东郡,时年四十三岁,追任为左卫将军。


陆山才传

  陆山才字孔章,吴郡吴人。祖父陆翁宝,曾任梁尚书水部郎。父亲陆氵凡,曾任散骑常侍。

  陆山才年轻时风流倜傥,爱好崇尚文史,范阳的张缵及其弟张绾,都很钦佩敬重他。初任王国常侍,迁任外兵参军。不久因父亲生病,回家侍奉赡养老父。承圣元年(552),王僧辩任命陆山才为仪同府西曹掾。高祖翦除王僧辩后,陆山才跑到会稽依附张彪。张彪失败,陆山才才归附高祖。

  绍泰年间,都督周文育出镇南豫州,不懂上书、奏、疏之类文书,就以陆山才为长史,政事全部委托他来办。周文育向南付伐,打败萧勃、生擒欧阳危页,计谋筹划多出自陆山才。等到周文育向西征伐王琳时,留下陆山才代理江州事务,又镇守豫章。周文育和侯安都在沌口战败,余孝顷从新林进犯豫章,陆山才收拢剩下的人马,依附周迪。活捉了余孝顷、李孝钦等人,派陆山才把他们从都阳的乐安岭送到京师。任中书侍郎。后又经乐安岭平定安抚南川各部。

  周文育重新镇守豫章、京口,陆山才又任贞威将军、镇南长史、豫章太守。周文育被熊昙朗杀害后,熊昙朗将陆山才等人囚禁起来,送到王琳处。尚未到达,侯安都在宫亭湖打败王琳的将领常众爱,因此陆山才得以返回,任贞威将军、新安太守。因王琳尚未平定,陆山才留镇富阳,以保卫东边道路。后入朝任散骑常侍,又晋升为宣惠始兴王长史,主管东扬州事务。

  侯安都讨伐留异,陆山才率领王府的兵马跟随他。留异被平定后,任明威将军、东阳太守。入朝任镇东始兴王长史,兼会稽郡丞,主持东扬州事务。没有就任,改任散骑常侍,兼度支尚书,一年之后成为真职。

  高宗向南征伐周迪,以陆山才为军司。平周迪后,官复原职。余孝顷取道海上袭击晋安,陆山才又以原职去会稽,指挥授意方针谋略。回到朝廷后,因在侍宴上和蔡景历说话时言语有失,被有司弹劾,免去官职。不久任散骑常侍,迁任云旗将军,西阳、武昌二郡太守。天康元年(566)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为右卫将军。谥号简子。


王质传

  王质字子贞,右光禄大夫王通的弟弟。年轻时很慷慨,浏览书史。梁代因为是武帝的外甥被封为甲口亭侯,征补为国子《周易》生,考试名列前茅。初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母亲去世后,服丧时以孝道闻名。服丧期满,任太子洗马、东宫领直。多次迁任中舍人、庶子。

  太清元年(547),任假节、宁远将军,统领东宫兵士,跟随贞阳侯北伐。等到贞阳侯战败,王质脱身逃回。侯景在寿阳叛乱,王质又带领舟师跟随众军抵御侯景。侯景军队渡过长江,王质便退走了。不久率领步兵、骑兵驻扎在宣阳门外。侯景的军队抵达京师,王质不战而逃,于是削发为僧,藏匿于人间。等到柳仲礼等人会援京都,大军占据长江南岸,王质又收合余众跟随大军平乱。

  京城陷落后,王质西奔荆州,元帝秉承帝旨,任王质为右长史,兼河东太守。很快迁任侍中。不久出任持节、都督吴州诸军事、宁远将军、吴州刺史,兼鄱阳内史。

  荆州陷落,侯王真镇守在湓城,和王质不和,派偏将羊亮代替王质,并兵临城下,王质率领所部人马,越过信安岭,依附留异。文帝镇守会稽,分兵帮助王质,命令王质镇守信安县。

  永定二年(558),高祖命令王质率领所部人马越岭出于豫章,随都督周文育讨伐王琳,王质与王琳一向友善,有时在军中散布谣言,并与王琳秘密书信往来,高祖命令周文育处死王质,周文育启奏请求救他,得以免去一死。不久任散骑常侍、晋陵太守。

  文帝继位,征召他兼领五兵尚书之职。高宗为扬州刺史,任王质为仁威将军、骠骑府长史。天嘉二年(561),任晋安太守。高宗辅佐朝政,任王质为司徒左长史,司徒之职不变。因为公事免职。不久任通直散骑常侍,迁任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建二年(570)去世,时年六十岁。追赠为原来的官职,谥号安子。


韦载传(附韦翙传)

  韦载字德基,京兆杜陵人。祖父韦睿曾任梁开府仪同三司、永昌严公。父亲韦政,曾任梁黄门侍郎。

  韦载年轻时十分聪明有才气,专心好学。十二岁那年,跟随叔父韦棱拜见沛国刘显,刘显问及《汉书》上的十件事,韦载对答如流,没有一处疑难和犹豫。长大后,广泛涉猎文史,沉着机敏有成大器的气派。初任梁邵陵王法曹参军,迁任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

  侯景之乱,元帝秉承帝旨任韦载为中书侍郎。不久任建威将军、陈书浔阳太守,跟随都督王僧辩向东讨伐侯景。那时王僧辩驻军湓城,而鲁悉达、樊俊等各自拥兵保住自己的地盘,观望讨伐成败。元帝任韦载为假节,都督太原、高原、新蔡三郡诸军事,高唐太守。还奉命告诉鲁悉达等人出兵讨伐侯景。等到大军东下,韦载带领三郡兵马从焦湖出于栅口,与王僧辩在梁山会合。侯景被平定后,任冠军将军、琅邪太守。不久奉命出使东阳、晋安,招抚留异、陈宝应等人,后来又任信武将军、义兴太守。

  高祖灭王僧辩,便派周文育轻兵袭击韦载,兵未到韦载已先觉,就环城固守。周文育攻击非常猛烈,韦载所辖县的士卒都是高祖的旧兵,许多人擅长使用弓箭,韦载挑选了几十人,每人都用长锁锁住,命他的亲信监督他们,让他们射击周文育兵士,约定说每十发不能两中的人就处死,每发箭往往都射中,只要被射中的人没有不死亡的。周文育的士兵稍稍后退,只得在城外依水立栅,相持几十天。高祖听说周文育军队没有取得胜利,于是就亲自率兵征伐他,攻下他的水栅。又派韦载的族弟韦翙,持信告诉韦载翦除王僧辩的意图,并拿着梁敬帝的诏命,命韦载解散军队。韦载得信后,就率部投降高祖。高祖对韦载厚重地安抚慰劳,就以他的族弟韦翙督管义兴郡,韦载所部将帅都根据他们的才能加以任用,带领韦载经常在自己身旁,与他谋划商议。

  徐嗣徽、任约等带领北齐军队渡过长江,占据石头城,高祖向韦载问计,韦载说:“北齐军如果分兵抢先占据三吴之路,侵占东边的土地,那么事情就完了。现在可以迅速在淮南也就是侯景的故垒筑城,打通向东边的道路以便传送运输,另命轻兵断绝北齐军的运粮线,使他前进没有可供虏掠的,后退没有可供资助补给的,那么北齐军将领的头颅,十天时间就可以送到。”高祖依从了他的计谋。

  永定元年(557),任和戎将军、通直散骑常侍。二年,晋号轻车将军。不久晋升为散骑常侍、太子右卫率,将军之职不变。

  天嘉元年(560),因病而辞去官职。韦载有田产十多顷,在江乘县的白山,到这时便在这里建房居住,与世人隔绝,无论吉兆、凶相,喜庆、治丧,都不与人往来,不入人家篱门有几十年。太建年间在家中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韦载的族弟韦翙。韦翙字子羽,年轻时就有志向操守。祖父韦爱,是梁辅国将军。父亲韦乾向,任汝阴太守。韦翙二十岁时就失了父亲,悲痛到极点,侍奉母亲,抚养死去的兄弟之子,以仁德、孝道著称。高祖为南徐州刺史,召韦翙为征北参军,不久督管义兴郡。永定元年(557),任贞毅将军、步兵校尉。迁任骁骑将军,领朱衣直阁。骁骑之职,过去主管营兵,兼管宿卫,自梁代以来,骁骑的职位越来越高,出访时则有羽仪清道,入朝则与二卫通直等同,临轩则升殿让负责两旁夹侍侯。韦翙素来有名望,每遇大事则令夹侍于左右,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荣耀,号称他为“侠御将军”。不久出任宣城太守。天嘉二年(561),参与平定王琳有功,被封为清源县侯,封邑二百户。太建年间在职中死去,追赠为明州、霍州、罗州刺史。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