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隋书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隋书》唐·魏徵等撰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七十八 列传四十三 艺术 庾季才(庾质 卢太翼 耿询) 韦鼎 来和 萧吉 杨伯丑 临孝恭 刘祐 张胄玄 许智藏 万宝常(王令言)

庾季才传

  庾季才,字叔奕,新野人。

  他的第八代祖父名叫庾滔,随晋元帝南下过长江,官至散骑常侍,元帝封他为遂昌侯,因此安家于南郡江陵县。

  祖父名叫庾诜,是梁代处士,与同宗族的庾易齐名。

  父亲庾曼倩,光禄大夫。

  庾季才小时候就很聪明,八岁能背诵《尚书》,十二岁便通晓《周易》,喜欢预测天象。

  庾季才守丧以至孝而出名。

  梁代庐陵王萧绩任他为荆州主簿,湘东王萧绎看重他的才能,便把他召来,授给他外兵参军之职。

  设立了西台以后,庾季才又多次升官,直至中书郎,兼任太史,封为宜昌县伯。

  庾季才坚决推辞太史一职。

  元帝说:“汉代司马迁一家几代主掌这一职务,北魏高堂隆也任过这个职务,不乏前例,你害怕什么呢?”元帝也很懂星象历法,于是与季才一道仰观天象,元帝闲谈时对庾季才说:“我很担心祸起萧墙,事情一旦发生,我用什么办法可以平息呢?”季才说:“近来天象预示有变故,可能是秦将入侵郢都,您应留下得力的臣子坐镇荆、陕两地,您则整顿队伍回京都,以避免祸患。

  假使羯寇进攻紧迫,也只会失掉荆、湘两地,至于整个国家,则可以不必担忧。

  假使您坚持长留不走,恐怕不合天意。”元帝起初认为这话有道理,后与吏部尚书宗懔等人商议之后还是留下了。

  不久,江陵陷落,果然应验了庾季才的话。

  周太祖一见到庚季才,就对他特别礼遇,让他任太史。

  每次出征,总让他陪同。

  周太祖赐给他住宅一区,水田十顷,还有奴婢、牛羊及其他物品,对季才说:“你是南方人,还没有安心于北方,我之所以赏赐你这些东西,只想消除你思念故土的心思。

  你应该竭尽忠诚侍奉我,我也将用富贵来答谢你。”起初,郢都沦陷之后,士大夫多沦落为贼民。

  季才散发他所得的赏赐之物,赎求亲朋故友。

  文帝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季才说:“我听说曹操攻克了襄阳,首先就为贤士异度章名,晋平定了建业,以得到陆士衡而欣喜。

  征伐他国而求取贤才,这是自古的常规。

  现在郢都陷落,它的君主确实有罪,而那些士大夫有什么过错呢?却让他们都沦落成了低贱的奴隶!我是外乡之客,不敢向皇上陈述自己的见解,但我确实可怜他们,所以才散发财物来赎求贤才。”太祖于是领悟了,说:“这都是我的过错,如果不是你提醒我,恐怕就会使天下人失望了!”于是下令赦免作了奴婢的梁国俘虏数千人。

  武成二年(560),庾季才与王褒、庾信同任麟趾学士。

  后又升任稍伯大夫、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后来,大冢宰宇文护执政,他问庾季才:“近几天天象有什么好兆头?”季才回答说:“我深受朝廷大恩,如果不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诉您,那便同木石一样不近人情。

  近来,居上台的那颗星星象有变,是不利于宰相的兆头,你应该还政于天子,告老还乡。

  这样你就可以安享天年,并可以得周公旦和汉太奭伟的美誉,子孙们封地也可久保稳固。

  否则,后果难以料想。”宇文护沉思了很久,对季才说:“我本意是这样,只是我的辞呈没有被批准罢了。

  你既然是朝官,可以按朝廷惯例行事,就不用麻烦你另外参劾我了。”从此以后,宇文护对庾季才日渐疏远,没再单独会见过他。

  直到宇文护被杀,查抄他的书信、札记时,武帝亲临检查。

  凡是有假托天命,胡乱编造异端邪说的人,全被杀戮。

  只有庾季才的两封信,极力阐述宇文护宰相的不祥征候,劝宇文护应该放弃权力归政于帝。

  文帝对少宗伯斛斯征说:“庾季才为人极忠诚谨慎,很懂得为臣的礼节。”于是赐给他粟粮三百石,布帛二百段,并升他为太史中大夫,命他撰写《灵台秘苑》,加封他为上仪同,又封他为临颍伯,食邑六百户。

  宣帝继位以后,又加封他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增加食邑三百户。

  当高祖任丞相时,曾于夜晚召见季才,问他:“我凭自己平庸不实的才能,却接受如此重任,这天意人事,你怎样看待?”庾季才说:“天道精深微妙,难以意料觉察,仅用人事推测,你的帝王之兆已定,即使我说你难当此重任,你难道能重蹈箕郑父和颍考叔的覆辙吗?”高祖沉默了许久才抬起头来说:“我现在是骑虎难下呀!”于是赐给季才各色丝织品五十匹,绢三百段。

  高祖说:“你有这番好意,我很惭愧,我应该好好考虑考虑。”大定元年(581)正月,庚季才说:“本月十七日早晨,有一股形状像楼阙的青气出现在皇城之上,一会儿就变成了紫色,迎风向西飘去。

  《气经》上说:‘天不能没有云而下雨,帝王不能没有瑞气的祥兆而登位。’现在‘王气’已经出现,必须马上应证它。

  二月的太阳过了卯日进入酉日,正处在天空的正中,这叫‘二八之门’。

  太阳,是国君的象征。

  国君登位应选在二月。

  这个月十三日是甲子日。

  甲是六甲之首,子是十二时辰的开始。

  甲数是九,子数也是九,九是‘天数’,这一天就是‘惊蛰’,即阳气正旺盛的时候。

  过去周武王在二月甲子(十三)日统一天下,周朝延续了八百年,汉高祖在二月甲子(十三)日称帝,汉朝历时四百年,所以我知道甲子、甲午是符合天命的日子。

  今年二月甲子(十三)日,您应该应证天象,接受天命。”高祖采纳了他的建议。

  开皇元年(581),授季才为通直散骑常侍。

  高祖准备迁都,有一天夜晚与高赹、苏威二人刚商定下来,不料第二天一早庾季才就上奏说:“我观察过天象,研究过图谶,龟卜上的兆纹确实与旧时重合,所以一定要迁都。

  再说尧定都平阳,舜定都冀州,由此可知,历代帝王居所世世代代各不相同。

  况且自汉建造这座都城至今将近八百年,水都是咸的了,不太适合人居住。

  希望陛下协调天意人愿,做迁徙的打算吧。”高祖非常惊愕,对高赹等人说:“这事多么神奇啊!”于是发布命令准备迁都,并赏给季才绢三百段、马两匹,晋升他为公爵。

  高祖对季才说:“从今以后,我相信天行有道了。”接着命令季才和他的儿子庾质共同撰修《垂象》、《地形》等书。

  高祖对季才说:“天地之间的奥秘,推测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各人所持的见解不同,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差异。

  我不想外人干预这事,所以让你们父子共同修撰。”书写成后上奏皇上,皇上赐给他米一千石,绢六百段。

  开皇九年(589),庾季才出任均州刺史。

  委任状刚下,季才正要赴任,当时有人建议说,季才精通术艺,应用其所长,皇上又下诏恢复他的原职。

  庾季才因为年老,多次上表请求离职,皇上屡次下旨不让辞职。

  当时恰逢张胄玄的历法通行,又有袁充说日影变长。

  皇上将这事拿去问季才,季才说袁充错了。

  皇上非常愤怒,于是免去了庾季才的职务,只给他一半的官俸,让他回家。

  以后,所有的吉凶祥异,常派人到他家去询问。

  庾季才于仁寿三年(603)去世,终年八十八岁。

  庾季才胸怀阔大,学识渊博,讲究信义,爱结交朋友。

  经常选定良辰吉日,与琅笽人王褒、彭城人刘珏、河东人裴政及同族的庾信等聚会在一起,饮酒作文。

  另有刘臻、明克让、柳巧言等人,虽然是后辈人,也与他们在一起交游。

  他撰写的《灵台秘苑》一百二十卷,《垂象志》一百四十二卷,《地形志》八十七卷,都通行于世。


庾质传

  庾质,字行修。

  小时候就聪明、敏锐,有远大的志向。

  八岁能背诵梁世祖的《玄览》、《言志》等十篇赋,被授予童子郎。

  仕北周任齐炀王的记室。

  开皇元年(581)授为奉朝请,做过鄢陵县令,后升为陇州司马。

  大业(605~617)初年,被授予太史令。

  庾质品德坚贞,语言耿直。

  每当有灾变天象,他一定要把可能发生的灾变当面告诉皇上。

  而隋炀帝生性多猜忌而待人苛刻,齐王杨谏也被怀疑。

  庾质的儿子庾俭当时是齐王的部属,炀帝对庾质说:“你不想一心一意地侍奉我,而让你儿子侍奉齐王,为什么要这样三心二意呢?”庾质说:“我侍奉陛下,我儿子侍奉齐王,实际上是一个心愿,不敢有异心。”炀帝怒气未消,因此让他出京任合水县令。

  大业八年(612),炀帝亲自率兵攻打辽东。

  庾质应征到行在所去。

  到了临渝,拜见皇上。

  皇上对庾质说:“我承奉先王旨意,亲征高丽,估量它的土地人民,才相当于我的一个郡县,你认为我能攻克它吗?”庾质回答说:“依我之浅见,讨伐高丽是可以取胜的。

  但我有一个愚蠢的看法,那就是不希望陛下亲自出征。”炀帝变色,说:“我现在已领兵到此,难道可以不见贼人而还吗?”庾质又说:“陛下如果真要前去,我担心会挫损军威。

  我仍希望您安扎在这里,命令勇猛的将领指挥军队,倍道兼行,出其不意地去攻打它。

  行动要迅速,慢则无功。”炀帝不高兴地说:“你既然认为这次行动困难,那你留在这里好了。”等到军队回来后,授给他太史令之职。

  大业九年(613),炀帝再次出征高丽,又问庾质:“这一次又怎样?”庾质回答说:“我实在是愚昧而又执迷不悟,我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

  陛下如果要亲自出征,耗费的人力物力实在太大。”炀帝恼怒地说:“我亲自出征尚且不能取胜,难道派别人去反能成功吗?”炀帝于是亲征高丽。

  不久,礼部尚书杨玄感凭借黎阳反叛朝廷,兵部侍郎斛斯政投奔了高丽。

  炀帝惊恐万分,马上返回,对庾质说:“你上次不许我亲自出征,想必就是这个缘故吧。

  那现在玄感可以成事吗?”庾质说:“玄感所据之地,地势虽好,道德威望却不是一向就有的,只借助于百姓的劳苦,希望侥幸成功。

  然而现在是天下一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动摇的。”炀帝说:“火星进入南斗星域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庾质回答说:“南斗,是楚天的分界。

  楚,是玄感的封地。

  现在,南斗光色暗淡,他最终一定不能成功。”大业十年(614),炀帝从西京往东都去,庾质进谏:“连年征战辽东,人民实在劳苦疲敝。

  陛下应该镇守关内,安抚百姓,使他们能致力耕作。

  三五年内,使天下人民稍稍富足,然后再下去巡省视察,这样做对治国有利,望陛下三思。”炀帝不高兴,庾质托病不随皇上去东都,炀帝听说后,很愤怒,派人驱车传令,把庾质拘押到行宫。

  庾质被押到东都后,皇上下诏将他投进监狱,后来竟死在狱中。


张胄玄传

  张胄玄,渤海蓚地人。

  博学多才,尤其精通天文、历法。

  冀州刺史赵煚推荐他,高祖授予他云骑尉的官职,在太史当值,参议历法事。

  当时同辈人中许多都比不上他,因而太史令刘晖等人很忌妒他。

  然而刘晖所言有很多不合实际,而胄玄所推算的却很精密。

  皇上对此感到很惊奇,令杨素和通术数的人士立议六十一件事,都是用旧历书难以解释的,让刘晖和胄玄等人细加辨析。

  刘晖闭口一无所答,胄玄却能通顺解释五十四件事。

  于是皇上提升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兼太史令,赏赐千段布帛。

  刘晖及其同党八人都罢去不用。

  胄玄改定新历法,说从前的历法与实际差一天。

  内史通事颜敏楚上奏章道:“汉朝时落下闳改《颛顼历》为《太初历》,说以后会差一天,八百年后,会有圣人来改定。

  时至今日已有七百一十年,数术家喜欢说整数,圣人所言,现在应验了!”皇上很高兴,胄玄也日渐被皇上重用。

  胄玄所制定的历法,和古历法不同之处有三点:其一,南朝宋代祖冲之在每一年的末尾,设立岁差,冬至点渐渐后移,不再回到原来的冬至点上。

  每隔四十六年,便相差一度。

  梁朝虞𠠎的历法,嫌祖冲之岁差太多,因而每隔一百八十六年冬至点后移一度。

  胄玄认为这两种算法年限悬殊太大,查检古注,发现失误之处很多。

  于是折中两家之言,制定新的历法。

  他认为冬至点逐年后移,每隔八十三年后移一度。

  这样既符合尧时历法所说的太阳不停地围绕大火星运转,又符合汉代历法所认为的太阳运行以牵牛星而始终。

  用这种方法考察前后天文现象,都很合适。

  其二,周朝马显创造《丙寅元历》,运用阴阳互转、加减章分、进退蚀余等方法,来推断太阳运行的常率。

  当时的术数家大多不能理解。

  张宾沿用了这种方法,也没能加以考证。

  胄玄认为,增加时间的先后,随节气而不同,笼统地按月推断,在道理上说不通。

  于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排列出太阳运行的快慢,太阳运行慢,则月亮容易赶上太阳,让合朔加早时;太阳运行快,则月亮追逐太阳稍为滞后,让合朔加晚时。

  查阅前代加时早晚,作为加减的概率。

  从秋分到春分,太阳运动速度快,计一百八十二天运行一百八十度,从春分到秋分,太阳运动速度慢,计一百八十二天运行一百七十六度。

  每一节气之下,就是太阳运行的速率。

  其三,自古历法认为,每月初一、十五,不分内外,只要进入黄道白道交叉点,便有月蚀发生。

  张宾制定的历法,记录了月亮在交点外当蚀而未蚀的现象,但没有加以详细说明。

  胄玄认为,日行黄道,一周为一年;月行月道,一周二十七天有余。

  月道与黄道相交,在黄道内运行十三日有奇而出,又在黄道外运行十三日有奇而入,周而复始,月亮经过黄道,称为交。

  初一、十五在距交点十五度以内,就有月蚀现象。

  如果月亮在内道运行,即在黄道以北,月蚀多有应验。

  如果月亮在外道运行,即在黄道以南,即使正在交点,因为没有什么遮挡,也不会发生月蚀。

  胄玄根据前人历法,重新确定了月蚀发生的范围,根据交点的远近、节气的变化,月蚀月全的现象,记载得非常明确。

  胄玄超越前人的独创之处有七点:其一,自古历书,认为五星的运动是恒速的,对于五星的隐现快慢,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记载。

  胄玄经过推论,发现了五星各自的实际运动速率,出现的日子,都与古历记载不同。

  相差多的达加减三十多天。

  比如荧惑星,照平均速度出现在雨水,就加上二十九天,出现在小雪,就减去二十五天。

  这样,通过加减,就得出实际出现的时间。

  五星各自运动的快慢,都同此例,只是差数不同。

  这是他经过长期的观测积累才发现的,当时的人们还不能理解。

  其二,按星辰旧率计算,运行一周,要出现两次,自古历法,都认为如此,对于应该出现而没出现的情况,就没有人能观测到了。

  胄玄经过长期观测积累,发现星辰在运行一周的过程中,有时出现一次,若有同类相感召,又相跟着而出现。

  比如辰星平均在早晨出现在雨水的,就属应出现而不现的情况。

  如果是平均在早晨出现在惊蛰的,在距太阳十八度以外,三十六度以内,早晨若有木火土金中的一星出现,它就会跟着出现。

  其三,自古历法,认为五星运动都是等速的,自第一次出现以后,就可以按固定的速率来推算了。

  至于提前或推后的时间,都无人知晓。

  胄玄经过长期观测积累,发现五星运动的实际快慢速度,与古历所载不同,有的误差多达八十多天,徘徊范围也相差八十多度。

  比如荧惑星前一次很快在立冬初首次出现,二百五十天运行一百七十七度,第二次必出现在夏至初,一百七十天运行九十二度。

  无论是推算还是天象显示,都很精确。

  其四,自古历法对于月蚀的记载,是按平朔来计算的,推算出的月蚀次数与实际很少相符。

  胄玄根据长期观测积累,发现月亮随木、火、土、金四星运行有向背之分。

  月亮向着四星运行则快,背之则慢,在相距十五度以外,才按正常速度运行。

  于是在交分之时,设定月蚀次数。

  其五,自古历法,在加时的时候,无论初一还是十五,都采用同一方法。

  胄玄根据长期观测积累,发现日蚀发生的地点,随着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高低正斜都不同。

  相交有深有浅,快慢也不同。

  胄玄对于时间的推算和时差的判断,都很符合天象。

  其六,自古历法,认为日月相交的时刻,即是日蚀的长短。

  离交点十四度蚀一分,离交点十三度蚀二分,离交点十度蚀三分。

  每接近交点一度,日蚀增加一分,正处于交点即全蚀。

  至于应少反多,应多反少的情况,自古历书,没有加以详细解释。

  胄玄根据长期观测积累,发现正处交点时,若月亮不能完全遮掩住太阳,那么日蚀的时间反而比离交点五六度时要少。

  若月亮正好在太阳内,就会完全遮掩住太阳,因而发生全蚀。

  自此以后,越远离交点,日蚀就越少。

  日月相交前后在冬至时都是如此。

  若近夏至,概率又有误差了。

  胄玄所推断的日蚀的时间,最为详密。

  其七,自古历法,把一天分作二分,昼夜长短相同。

  胄玄根据长期观测积累,发现有误差,春秋季节,白天长于夜漏半刻,这都是由于太阳运行时快时慢造成的。

  以上这些独到见解,评论者都很佩服其精谨。

  大业年间(605~617),胄玄死于任上。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