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南齐书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南齐书》梁·萧子显等撰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四十二 列传二十三 王晏(王德元 王诩) 萧谌(萧诞 萧诔) 萧坦之 江祏(江祀 江廞 刘暄)

王晏传

  王晏字士彦,是琅邪临沂人。祖父王弘之,曾任通直常侍。父亲王普曜,官至秘书监。

  王晏在刘宋大明末年一起家就出任临贺王国常侍,员外郎,巴陵王征北板参军,安成王抚军板刑狱,并随府转任车骑。

  晋熙王刘燮主管郢州时,任王晏为安西主簿。当时世祖(萧赜)任长史,和王晏相遇。王府转任镇西后,王晏又被任命为记室谘议。沈攸之事变暴发后,镇西府中的官员和工作人员都随着世祖转镇盆城,当时皇上(萧道成)虽然权势还很大,但下面仍然人心疑惑不安,而王晏则专心工作,军中的文字工作都交给了他。王晏很能察颜观色讨好,因而渐渐受到信任。被留下来任皇上征虏抚军府板谘议,领记室。又随之回京,迁任领军司马,中军从事中郎。经常在皇上府里,参议机密。建元初年,转任太子中庶子。世祖为太子时,往往对朝廷大事独断专行,不向皇上启禀,王晏害怕罪及自己头上,便推说身体不好主动疏远世祖。不久领射声校尉,王晏没接受。世祖做皇帝后转任王晏为长兼侍中,对他的信任仍如往常。

  永明元年(483),王晏官任领步兵校尉,后迁任侍中祭酒,校尉仍旧。母亲去世王晏服丧期满,被起用为辅国将军、司徒左长史。其父普曜借助王晏的权势,也官运亨通。王晏不久又迁任左卫将军,加给事中。还没上任,其父去世了,王晏在家居丧很受称赞。后起用任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济阳太守,还没受职,又迁任卫尉,将军仍旧。永明四年,转任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永明六年,转任丹阳尹,常侍仍旧。王晏官位高重,朝夕进见皇上,谈论朝廷政事,连豫章王萧嶷、尚书令王俭对他都要客气几分,而王晏却常常由于疏漏而受到皇上的呵责,于是他不断推说有病长期不上班。皇上考虑到王晏需要有较丰厚的俸禄收入来调养,便在永明七年,转任他为江州刺史,王晏坚决辞让不愿意到外地工作,被准许,留下来任吏部尚书,领太子右卫率。最终还是凭着和皇上的老关系而受到宠用。当时尚书令王俭虽然地位显贵却和皇帝关系不亲密,王晏担任吏部尚书后,便插手中央机构的许多工作,和王俭常常不能统一。王俭去世时,礼官讨论给谥号的问题,皇上有心参照王导的谥号谥王俭为“文献”,王晏启说:“王导可以得此谥号,但宋朝以来,这个谥号不给素族出身的人的。”王晏出来对其亲信说:“那姓王的头儿的事已经完了。”永明八年,王晏改领右卫将军,但说有病主动要求解除此职。

  皇上打算让高宗(萧鸾)代替王晏主持吏部工作,便亲笔下敕征询王晏意见。王晏启禀说:“萧鸾清干有余,但他不熟悉各门族的情况,恐怕不适合担任此职。”皇上便作罢了。次年,王晏迁任侍中、领太子詹事。本州中正,他又推说有病辞让了。永明十年,改任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配给亲信二十人,中正仍旧。永明十一年,迁任右仆射,领太孙右卫率。

  世祖驾崩,遗嘱让王晏和徐孝嗣负责尚书工作,并让他们长期担任下去。郁林王做皇帝后,王晏转任左仆射,中正之职仍旧。隆昌元年(494),加任侍中。高宗计划废立皇帝时,王晏便响应拥护。延兴元年(494),转任尚书令加后将军,侍中、中正之职仍旧。王晏被封为曲江县侯,食邑千户。配给鼓吹一部,甲仗五十人入殿。高宗有一回和王晏在东府宴会,说到时事,王晏贴近高宗说:“你经常说我胆小,现在看我怎样?”建武元年(494),王晏进号骠骑大将军,配给班剑仪仗二十人,侍中、尚书令、中正等职位仍旧。又加兵百人,领太子少傅,晋封公爵,增加食邑至二千户。后因敌虏要来进犯,加配给他一千名士兵。

  王晏为人笃重亲旧情义,这一点很受世祖的称赏。但到了这个时候,他自觉有佐命惟新之功,说话之中便常常批评世祖的一些做法,众人都开始感到奇怪。高宗虽然因成事之际得到王晏的支持,但心里对他并不信任。于是翻检世祖时期的诏书,发现写给王晏的手敕就有三百多份,都是讨论国家大事的,因此对王晏更加轻视不信任。高宗即位之初,始安王萧遥光就劝他诛杀王晏,高宗说:“王晏为我立有功勋,而且并没有犯罪。”遥光说:“王晏尚且不能为武帝忠诚效力,又怎么能为陛下您呢?”高宗立即表情严肃起来。从此高宗皇帝经常派心腹陈世范等到街头巷尾收集不同言论,开始考虑解决王晏的事情。而王晏作风轻浮没有想到防备,一心指望能开府,多次叫相面的来看自己,以为必将大富大贵。和宾客在一起说话,喜欢把闲人都赶开,皇上听说后,疑心王晏要谋反,便有了要杀掉王晏的念头。北人鲜于文粲和王晏的儿子王德元有来往,暗中探得朝廷的意思,便告发说王晏图谋不轨。陈世范等又上启说:“王晏计划在建武四年(497)趁着皇上到南郊祭祀的机会,和世祖的故旧主帅们在路上动手。”正好又赶上有老虎冲犯了南郊祭坛,皇上心中更加不安。在郊祀前一天,下敕停止举行。等到元会过去后,皇上把王晏召来,在华林省把他诛杀了。并下诏说:“王晏本是市井凡夫,从小就没品行,由于国家需要人,他才通过关系进入官僚队伍。世祖任地方官时,对他格外提拔,原谅了他的缺点错误,委给他重要职务。而此人生性轻佻险锐,做了高官更加显著,在许多事情上,都表现出猜忌反覆。因而为两宫所不容,受众人所指责。王晏既心里惶愧,又怕受到法纪制裁,便推说生病掩盖劣迹,从而能够长期担任要职。多次任他为地方官,他都推辞不去,看来是谦虚,实际是心怀鬼胎。隆昌以来,国运艰难,在支持(我)成功方面,他是很付了心力的。于是便给他最高爵位,任以最高官职,我对他的恩情和期望,超过他人。谁知他贪得无厌,欲壑难平,指天画地,企图谋反。到处征求卜相巫觋,算命观相。拉帮结派,安插党羽。又让其长子王德元,招纳亡命之徒,收养成群剑客,共同作恶。其弟王翊亦属凶愚,与他遥相勾结,暗通书信,准备里应外合。去年初,奉朝请鲜于文粲已把王晏的奸谋全都报告给我了。我考虑应当充分信任大臣,不能既用又疑,给他机会希望他改悔。但他恶性不改,反而更加猖狂,与北中郎司马萧毅、台队主刘明达等拟定时期发动政变。觉得河东王萧铉年青无识,可以当他们的傀儡皇帝,一旦得志他们就窃据皇权。刘明达对此已供认不讳。当年汉帝仅仅因为言语不恭便行讨伐,魏臣只是由于箈须要被杀戮,何况王晏无君之心已经昭彰,欺凌主上之迹也已显著,如果容忍了他,国家的刑法还有什么用?应该把王晏一伙抓起来交给司法部门正法,以肃明国典。”

  王晏没出事前几天,在北山庙答赛,夜里回来时,王晏已经醉了,他的随从人员也都醉了,于是羽仪错乱,拖拖拉拉十几里地长,也没人管,有见识的人看了说:“这表明王晏的好日子不会太长了。”


萧谌传

  萧谌字彦孚,是南兰陵郡兰陵县人。祖父萧道清,官至员外郎。父亲萧仙伯,任桂阳国参军。

  萧谌一开始任官为州从事,晋熙国侍郎,左常侍。萧谌是太祖(萧道成)的绝服族子,元徽末年,世祖(萧赜)在郢州任职,想知道京城里的动向,太祖派萧谌前往世祖那里传达计划和谋略,世祖便留下萧谌作为自己的心腹。升明年间(477~479),萧谌任世祖中军刑狱参军,东莞太守。由于勤恳有功被封为安复县男爵,食邑三百户。建元初年,任武陵王冠军,临川王前军参军,除尚书都官郎,建威将军,临川王镇西中兵。世祖做太子时,任命萧谌领东宫宿卫。太祖杀张景真时,世祖让萧谌口头上启请求留下景真一条命,太祖很不高兴,萧谌害怕便退了出来。世祖做皇帝后,让萧谌出去任大末县令,他还没到县上,又被授为步兵校尉,领射阳县令,转带南濮阳太守,领南齐书御仗主。

  永明二年(484),萧谌任南兰陵太守,建威将军仍旧。又任命他为步兵校尉,太守仍旧。世祖将自己斋内的兵士仪仗的统率权都交给了萧谌,凡有重大而机密的行动,都让萧谌参与主持。后任正员郎,转任左中郎将,后军将军,太守仍旧。世祖卧病延昌殿,指示萧谌在身边负责警卫工作。皇上驾崩,遗敕中让萧谌仍旧负责殿内保卫工作。郁林王即位,对萧谌深加信任,萧谌一有急事请求夜间外出,皇上(郁林王)便通宵不能入睡,直到他回来才能安静。转任萧谌为卫军司马,兼卫尉,加辅国将军。母亲去世萧谌回去丁忧,期满后皇上下敕让他回来后继续担任原来职务,并守卫尉。高宗(萧鸾)辅政期间,经常有意见和建议,皇上既在后宫不出来,便只派萧谌和萧坦之远远地转呈进来,皇上才能听到。萧谌回过来依附高宗,劝他施行废立君主的措施,秘密召集各王的典签来约定,不许各王和外面人物接触。萧谌长期受到皇上亲信担任要职,众人都畏惧哪敢不从。郁林王被废的那天,开始听说外面情况有变,还亲笔密令叫萧谌来计议,对他信任到如此地步。萧谌性情险进但无计略,废除皇帝那天,他领兵先进入后宫,皇上斋内的侍卫平时都归萧谌指挥,所以没一个敢动的。

  海陵王(萧昭文)做皇帝后,萧谌转任中领军,晋封公爵,食邑二千户。配给武装仪仗五十人。在殿内担任保卫工作,每月十日还朝。建武元年(494),转任领军将军,左将军,南徐州刺史,并配给助手人员,晋封衡阳郡公,食邑三千户。高宗当初答应事成之后让萧谌主持扬州,现在授他这个职务,萧谌很有怨言:“现在饭做熟了,竟送给别人去享用。”王晏听到后说:“那么谁应该给萧谌当盆碗筷子呢?”萧谌自恃功勋重大,干预朝政,许多部门的官员任用,萧谌都要派议尚书去说这说那。皇上当时才即位不久,经常派身边要人在外了解情况,对萧谌的言论全都掌握,因而深怀疑阻。

  建武二年(495)六月,皇上在华林园,设宴和萧谌及尚书令王晏等数人尽情欢乐。宴会结束后,把萧谌留下迟一些出来,走到华林阁时,便让身边侍卫把他抓起来送回中央办公厅,皇上派身边亲信莫智明训斥萧谌说:“隆昌之际,没有你我是没有今天的。不过如今你一家有二个州官,你兄弟三人受封,朝廷对你的报答,也只能到这个极限了。而你总是说做好了饭竟送给别人享用,我今天便赐你一死。”萧谌对莫智明说:“天和人的距离也并不遥远,我替皇上杀了高祖、武帝的许多王子,也都是你来去传送指示和情况的。我今天死了,回去就会要你的性命。”于是莫智明就在办公厅里杀了萧谌,到了秋天莫智明也死了,人们都说这是萧谌在作祟。皇上下诏说:“萧谌本是从普通人中提拔起来的,为人轻险,只是乘着非常机会,较早参与了为朝廷服务的事情。永明后期,便格外受到恩遇。郁林王昏庸悖慢,在废立过程中萧谌还是忠诚有功的。因而给了他优厚的待遇和崇高的职位,内握兵权,外畅蕃威,他兄弟的荣华富贵,震灼朝野。他不仅不感激这些特别的优待,报答万一,反而自以为功高伊、霍,没什么赏赐可以使他满意;才冠当代,不甘心地位在别人之后。于是矫称王权,自作主张。毫无缘由地心怀疑惧,制造猜忌。并觊觎宫廷,作非分之想。蒙蔽主下,欺骗群众,诬蔑君王,不守臣规,这些早已都暴露无遗,远近睹闻。他还暗中散发金帛,招集不法之徒,并交结禁卫部队,打算互相支持,又和亲友密谋,准备大逆不道。朕考虑到他职务重大,爵位高贵,总是对他宽容大量,予以信任,希望他能被感动,幡然悔改。然而他的豺狼心性,更加猖狂。对不服从领导的人就一定要杀掉他,这是《阳秋》中明白写着的,何况萧谌已恶贯祸盈,罪大如此呢。应当把他立即抓起来,交给有关司法机关正法。只惩办他一个罪魁祸首,其他人一概不予追究。”

  萧谌喜欢些邪门歪道,当初吴兴沈文猷给他看相说:“你的面相不亚于高帝(萧道成)。”萧谌大喜道:“感谢您的美意,千万别对旁人说。”后来沈文猷也被诛杀了。


萧坦之传

  萧坦之,是南兰陵兰陵县人。祖父萧道济,曾任太中大夫。父亲萧欣祖,在世祖(萧赜)手下立有战功,官至武进县令。

  萧坦之与萧谌同族。开始任殿中将军,逐渐升至世祖中军刑狱参军。因为是皇室宗族而被任用。被任命为竟陵王征北参军,东宫直阁,以勤恳忠直为世祖所赏识。出任给事中,淮陵令,又被任命为兰陵令,给事中不变。又任尚书起部郎,司徒中兵参军。世祖驾崩,萧坦之随皇太孙的文武官僚一起转为中央官员,出任射声校尉,兰陵令的职务不变。未上任,又被任为正员郎、南鲁郡太守。

  少帝(萧昭业)因为萧坦之是南齐书世祖的旧臣,宠信不疑,使其可以入内宫晋见皇后。皇帝在宫中以及在后堂演弄杂戏等嘻戏行为,萧坦之都在他身边。有时当皇帝醉后袒胸露怀,坦之就扶着他加以劝喻。后见少帝不值得侍奉,就改变主意去依附高宗(萧鸾),暗中做他的耳目。被任命为晋安王征北谘议。隆昌元年(494),朝廷追怀萧坦之父亲的功勋,封萧坦之为临汝县男爵,食邑三百户。迁官为征南谘议。

  高宗密谋废掉少帝,便与萧谌和萧坦之制定方案。少帝心腹直阁将军曹道刚疑心外头有异常,就做了严密布置,萧谌一时未能动手。这时始兴内史萧季敞、南阳太守萧颍基一起应诏还京,萧谌想等到二人到京,利用他们的力量举事。高宗担心事情发生变化,就告诉了萧坦之,萧坦之马上找到萧谌对他说:“废天子自古以来是件大事。近日听说曹道刚、朱隆之等已经开始猜疑。卫尉你明天如果再不起事,就来不及了。我有百岁老母,我岂能听任事情败露,而应给自己留条后路!”萧谌便很紧张,第二天就废了少帝,这是萧坦之努力的结果。

  海陵王(萧昭文)即位,萧坦之出任黄门郎,兼卫尉卿,晋封伯爵,增食邑为六百户。建武元年(494),迁任散骑常侍,右卫将军,晋封为侯爵,增加食邑为一千五百户。第二年,外敌入侵,朝廷命萧坦之挂帅,都督徐州的征讨军事。敌人围困钟离,春季截断了淮河,萧坦之将敌人一举击破。回朝加任太子中庶子,没有就任,迁任领军将军。永泰元年(498),被任命为侍中、领军。

  东昏侯即位,萧坦之官拜侍中、领军将军。永元元年(499),其母去世,服丧期满复职,加官任右将军,设置将军府。江祏兄弟想立始安王遥光为帝,秘密与萧坦之商量,坦之说:“明帝取天下,已不是按常礼,天下人至今不服。现今要再作这样的事,恐怕国家要分崩离析。我不敢多言。”守孝回家,其家宅在东府城东,遥光举兵起事时,派人夜里袭击其宅抓捕萧坦之,坦之光着头只穿一条裤子跳墙逃走,从东冶租了渡船南渡,从小路回到朝廷,被任命为假节、都督众军讨伐遥光,屯兵湘宫寺。事情平定后,坦之迁任尚书右仆射,丹阳尹,右将军职位不改。晋封为公爵,增加食邑一千户。

  萧坦之身体肥胖,面黑无须,语声嘶哑,时人称之为“萧痖”。刚耿专执,众小人对他从害怕到痛恨。遥光之事平定后二十多天,皇帝派延明主帅黄文济领兵包围了萧坦之的住宅,杀了他。其子萧赏,任秘书郎,亦被杀。

  萧坦之的从兄萧翼宗,为海陵郡太守,将要杀坦之时,坦之对文济说:“我从兄海陵太守应该不受牵连吧?”文济说:“海陵旧宅在何处?”坦之告诉他。文济说:“得罪了。”遣人没收了它。检视家产一无所有,只有典钱帖子数百张,回京启奏皇帝,免其死罪,拘押于尚方。

  和帝中兴元年(501),追赠萧坦之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江祏传

  江祏字宏业,是济阳考城人。祖父江遵,曾任宁朔参军。父亲江德邻,曾任司徒右长史。

  江祏的姑母是景皇后,小的时候高宗很喜欢他,情同兄弟。宋朝末年,初仕为晋熙国常侍,太祖时任徐州西曹,员外郎,高宗时任冠军将军,兼任滠阳令,竟陵王征北参军,尚书水部郎。高宗为政吴兴,任命江祏为郡丞,加授寅威将军,庐陵王中军功曹记室,安陆王左军谘议,兼任录事,京兆太守。出任通直郎,补授南徐州别驾。

  高宗(萧鸾)当政,任用心腹。隆昌元年(494),江祏在正员郎职位上补授丹阳丞,中书郎。高宗为骠骑将军,镇守东府时,任命江祏为谘议参军,授南平昌太守,和萧诔轮流在东府内值班。当时海陵王新立,许多人不服,高宗肩胛上有红痣,总是秘不示人,江祏劝高宗展露给别人看。晋寿太守王洪范离任还京,皇上袒肩让他看红痣,说:“人都说此痣是日月相,卿一定不要泄露出去。”王洪范说:“日月之相在您的身体上呈现,怎么能隐瞒。我马上告诉众位公卿。”高宗非常高兴。当时正值张伯、尹瓒等多次密谋起事,江祏、萧诔深为忧虑,每晚托事外出打探。及继承王位的事议定,加授江祏宁朔将军。高宗为宣城王时,太史密奏谶图说:“一号当得十四年。”江祏入宫,高宗高兴地拿给江祏看,说:“果真如此我也没有别的心愿了。”及即位,江祏迁任守卫尉,将军称号不变。封为安陆县侯爵,食邑千户。江祏祖父江遵,因是皇后父亲而受赠金紫光禄大夫,父亲江德邻,因是皇帝舅舅亦受赠光禄大夫。

  建武二年(495),江祏迁任右卫将军,执掌甲仗廉察。建武四年(497),转任太子詹事。江祏身为皇室外戚显贵,在当时权势不可一世,很远地方都要送东西孝敬他。甚至拿取诸王府里的字画好物。南齐书但在家里很和睦,对待子侄有情意。

  皇上一病不起,永泰元年(498),江祏转任侍中、中书令,出入殿省。皇上驾崩,遗诏命江祏转任右仆射,江祏弟弟卫尉江祀为侍中,敬皇后弟弟刘暄为卫尉。东昏侯即位,江祏参与掌管选官工作。高宗虽有许多顾命大臣,而希望多寄托在江祏兄弟身上。这时他们在殿内值班,一举一动都要报告他们。永元元年(499),出任太子詹事。刘暄迁任散骑常侍,右卫将军。江祏兄弟与刘暄迁任散骑常侍,右卫将军。江祏兄弟与刘暄及始安王遥光、尚书令徐孝嗣、领军萧坦之六人,连续和皇上频繁联系,时人称之为“六贵”。

  皇帝渐渐独断专行,徐孝嗣不能制止,萧坦之有时有不同意见,只有江祏坚决制止,皇帝非常讨厌他。东昏侯明显没有做皇帝之德,江祏与几人商议欲立江夏王萧宝玄。刘暄当初做过宝玄的郢州行事,行事过于苛刻。有人献马,宝玄想看一看,刘暄说:“马有什么可看。”王妃想煮乳猪,于帐下请示刘暄,刘暄说:“早晨已吃过鹅了,不要再做了。”宝玄恨恨地说:“舅舅没有一点甥舅的情分。”刘暄听说也很不高兴。因而此时不同意江祏的主张,想立建安王萧宝夤,同遥光密谋。遥光自恃年长,认为理当由他取代皇帝,委婉地把这个意思传给江祏。江祏弟弟江祀认为少主难保,劝江祏立遥光。刘暄认为若立遥光,就失去了皇舅的身份名望,不肯赞同。因此江祏很长时间迟疑不决。遥光大怒,派手下黄昙庆于清溪桥道中刺杀刘暄,黄昙庆见刘暄一行武装人员很多,不敢动手。事发后,刘暄报告皇上说是江祏的阴谋,帝吩咐收捕江祏兄弟。江祀当时在内殿当值,发觉情况有异,派人报告江祏说:“刘暄好像有反常的举动,现在我们怎么办?”江祏说:“镇静,不要被他们察觉。”不久皇上召江祏入宫晋见,扣留在中书省。当初,直斋袁文旷因王敬则事立功应当受封,江祏坚决不给封赏,皇帝派袁文旷去杀江祏,袁文旷用刀环击打他的心说:“你还能夺我的封赏吗?”江祏、江祀同日被杀。

  本史作者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大约是人们的共同情怀,虽然人的品质愚智不同,但大家面对知己的态度是一样的。那种本身就具有可知之才,而受到知才之人的重视,这虽说理所当然,但还是深怀感激,时时不忘报答此人的恩德。何况早先原是主上任地方官时的僚属,且志同道合,受到特别的重视和优待,竟然一下子就抛弃不管,像是一点旧情也没有似的,这种做法连狗都不如。说起来能不惭愧内疚么?呜呼!难怪陆机要作《豪士》了。

  赞语:王晏、萧谌都有提契之功,为世祖提供了基础。乐羊食子,里克无辞。江祏、刘暄都有外戚关系,对明帝的成功有所帮助。但废与兴不能同日而语,最终还是受到疑忌。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