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旧唐书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一百九十〇(二〇) 列传一百四十〇(二) 文苑(中) 郭正一 元万顷(范履冰 苗神客 周思茂 胡楚宾) 乔知之(乔侃 乔备 刘希夷) 刘允济 富嘉谟(吴少微 谷倚) 员半千(丘悦) 刘宪(王适 司马锽 梁载言) 沈佺期 陈子昂(闾丘均) 宋之问 阎朝隐(王无竞 李适 尹元凯) 贾曾(贾言忠 贾至) 许景先 贺知章(贺朝万 齐融 张若虚 邢巨 包融 李登之) 席豫(徐安贞) 齐浣 王浣 李邕 孙逖(孙成)

元万顷传(附范履冰等传)

  元万顷,洛阳人,北魏景穆皇帝的后代。祖父元白泽,为武德年间的总管。万顷善于写文章,出仕授官通事舍人。乾封年间,跟随英国公李责力征讨高丽国,任辽东道总管记室。配合作战的部队将领冯本用水军援助副将郭待封,结果船只破损延误了战期。待封想写一封书信给李责力,又恐怕高丽人知道唐军的救兵不能及时赶到,乘危急之机逼迫唐军,便做了一首离合字的偏旁以成文的杂诗送给李责力。李责力不能了解诗中的意思,大为震怒:“军情紧急,做诗干什么?一定要杀了待封!”万顷为他解释了诗意,这才息怒作罢。李责力曾经命万顷写檄文声讨高丽国,言词之中有讥讽高丽国“不知凭鸭绿江之天险进行防守”的句子,高丽的莫离支回答道:“谨听吩咐。”便调动军队牢牢守住鸭绿江,唐朝军队不能进入高丽,万顷因此获罪被流放到岭南。后来遇到赦免才得以返回,拜官著作郎。

  当时武则天劝说高宗广为召集善长文词的士人进入皇宫修撰书籍,万顷与左史范履冰、苗神客,右史周思茂、胡楚宾都被挑选进宫,前后撰写了《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等书籍共一千余卷。朝廷有分歧的意见以及百官的表疏之文,都秘密地让万顷等人参与裁决,以分减宰相的权力,当时人称为“北门学士”。万顷写文章思维敏捷立马可待,然而性情疏朗旷达,不拘小节,没有儒者的风度。武则天临朝执政,转任凤阁舍人。没多久,提拔任用为凤阁侍郎。万顷一向与徐敬业兄弟友善,永昌元年(689)被酷吏所诬陷,流放岭南而死。当时苗神客、胡楚宾都已去世,范履冰、周思茂相继被酷吏杀害。

  范履冰,是怀州河内县人。从周王府户曹任上征召进入宫中,共二十余年。垂拱年间,历任鸾台侍郎、天宫侍郎。不久升任春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修国史。载初元年(690),因曾揭发造反作乱的人而获罪被杀。

  苗神客,是沧州东光县人。官做到著作郎。

  周思茂,是贝州漳南县人。年轻时与弟弟周思钧都早有声名。从右史任上转为太子舍人。与范履冰两人在宫中最受信任厚待,以至于政事方面的增减改动,也参与其中。后升任麟台少监、崇文馆学士。垂拱四年(688),被关入监狱而死。

  胡楚宾,是宣州秋浦县人。写文章快速敏捷,每每饮酒到半酣时才提笔。高宗每次让他写文章,都一定要用金银杯盛酒让他痛饮,然后就把杯子赏赐给他。楚宾终日酣宴,家中没有什么积蓄,钱财用光后便再入宫待诏,得到了赏赐便又出来。然而他生性谨慎周密,不曾对人讲宫中的事情,酒醉之后如果有人问他的话,他也以其他事情作答而已。他从殷王文学任上授官右史,崇贤直学士,然后去世。


乔知之传

  乔知之,同州冯翊县人。父亲乔师望,娶高祖女儿庐陵公主为妻,拜官驸马都尉,官做到同州刺史。乔知之与弟弟乔侃、乔备,都以文章知名。知之更被称作俊才,所做诗文,当时人多加以传诵吟咏。武则天时,曾授官右补阙,转任左司郎中。知之有个侍婢名叫窈娘,长得美丽动人善于歌舞,被武承嗣夺了去。知之怨恨惋惜不已,便作《绿珠篇》以寄托情怀,悄悄地送给那位婢女,婢女感伤悲愤而自杀。武承嗣极为愤怒,便示意酷吏罗织罪名杀害了他。


员半千传

  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县人。年轻时与齐州人何彦先一同师从于学士王义方,义方赞许推重他,曾对他说:“五百年遇一贤人,你可以当这一贤。”于是改名为半千。到义方去世时,半千与彦先都为他服丧,服丧期满才离去。

  上元(760~762)初年,应八科举中试,授官武陟县尉。正碰到连年旱灾饥荒,他劝说县令殷子良开仓赈济贫苦饥饿的民众,子良不听。趁子良前往州府时,半千便打开粮仓把粟米分给饥饿的人们。怀州刺史郭齐宗大为震惊,便把半千抓起来加以审查。当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任河北道存抚使,他对齐宗说:“郭公你不能拯救百姓,而让恩惠归于一个县尉,岂不惭愧!”于是齐宗才命人放了半千。不久又应岳牧举考试,高宗亲临武成殿,召集各州举人,亲自问道:“兵书上所说的天阵、地阵、人阵,各说的是什么?”半千逾越行班进言道:“臣下披阅书籍所见,谈论此事的很多,有的说:天阵,是指星宿的孤虚;地阵,是指山川的向背;人阵,是指军队各编制的弥补缝合。依我的愚见,则并非如此。军队以仁义出师,有如应时之雨,得天时,这就是天阵;军队所到之处有足够的食物,边耕种边作战,得地利,这就是地阵;善于用兵的人,使他三军的将士,有如父子兄弟,得人和,这就是人阵。去掉了这三点,还怎么谈战争!”高宗听后大为叹赏。到对策后,被提拔为上等。

  垂拱年间,补官左卫胄曹,随后充任去吐蕃宣慰的使臣。及至半千推辞此职时,则天说道:“久闻爱卿大名,还以为是古人,不料竟在朝班之中。国境之外的小事,不值得麻烦爱卿,可留下来等候诏命。”当天就让半千入紫宸殿供奉。证圣元年(695),半千为左卫长史,与凤阁舍人王处知、天官侍郎石抱忠,一道为弘文馆直学士,便与著作佐郎路敬淳,按日分班到显福门待制。半千便撰写了《明堂新礼》三卷,上书进奉皇帝。则天封中岳嵩山以祭天时,半千又写了《封禅四坛碑》十二首进奉,则天称赞写得好。前后赐给绢帛一千余匹。

  长安年间,第五次迁职任正谏大夫,兼右控鹤内供奉。半千因控鹤府的职事古代并没有,加上授予这种官职的人多半是轻浮浅薄之人,并非朝廷进用贤德之人的官职,便上疏请求罢免。他因此忤逆了圣上旨意,被贬为水部郎中。参与编撰了《三教珠英》。

  中宗时,任濠州刺史。睿宗即位,征召授官太子右谕德,兼崇文馆学士,加官银青光禄大夫,积功封爵平原郡公。开元二年(714)去世。文集大多遗失。与半千同时的有学士丘悦。


沈佺期传

  沈佺期,相州内黄人。考取进士。武后长安年间(701~704),升任通事舍人,参与编撰大类书《三教珠英》。沈佺期善于写作诗文,尤其长于做五七言诗歌,与宋之问齐名,当时人称为“沈宋”。后转任考功员外郎,因犯贪赃罪流放岭南。神龙年间(705~707),授官起居郎,加授修文馆直学士。后历官中书舍人、太子詹事。开元初去世。有文集十卷。

  弟弟沈佺交及儿子,也以文章知名。


陈子昂传

  陈子昂,梓州射洪人。家中世代富豪,惟独子昂苦节读书,尤其善长于写作诗文。开始时写有《感遇诗》三十八首,京兆府司功王适看到后惊叹道:“这位学子必将成为天下文宗啊!”子昂由此知名。后考中进士。遇到高宗在洛阳去世,灵柩将要运回长安,陈子昂赴皇帝殿庭上书,极力陈述东都是形胜之地,可以安置高宗陵墓,而陕西一带干旱歉收,灵驾西迁不便。武则天召见了陈子昂,对他的应对颇满意而奇其才,授官麟台正字。

  武则天准备取道雅州讨伐生羌,以袭击吐蕃,陈子昂上书谏阻。

  后转任右拾遗,多次上疏谈论事情,文字都典雅华美。当时有个同州下邽人徐元庆,父亲被县尉赵师韫所杀。后来师韫做了御史,元庆隐姓埋名到驿站官吏家帮工,守候到师韫,便亲手杀了他。一些谈论这事的人认为元庆孝顺刚烈,想宽恕他的罪行。陈子昂的意见则认为:“国家的大法是擅自杀人者处以死刑,元庆应按国法处死,然后在他家里巷大门及墓地立牌坊加以表彰,以褒奖他的孝行节义就行了。”当时评议的人都认为陈子昂的意见是对的。不久授官麟台正字。武攸宜统领军队北上讨伐契丹,委任陈子昂为管记,军队中的文书都由他管理。陈子昂的父亲在家乡被县令段简所侮辱,子昂听说后,立刻回到乡里。段简便借事由把他抓到了监狱中,子昂忧愤而死,当时年仅四十余岁。

  陈子昂性情急躁,没有庄严的仪表,然而他的文章宏富壮丽,很为当时所看重。有文集十卷,他的好友黄门侍郎卢藏用为他的文集作序,广为流传于当时。

  陈子昂去世后,益州成都人闾丘均,也以文章著称。景龙年间(707~710),被安乐公主举荐,出仕任太常博士。后来公主被杀,闾丘均被牵累获罪贬为循州司仓,不久去世。有文集十卷。


宋之问传

  宋之问,虢州弘农人。父亲宋令文,勇武有力,又工于书法,善于写文章。高宗时,任左骁卫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宋之问二十岁时便知名,尤其善长于写五言诗,当时没有人比得上他。最初征召他与杨炯分别执掌内教,不久授官洛州参军,后转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张易之兄弟很赏识他的才华,宋之问也倾心依附他们。参与修撰大类书《三教珠英》,常常侍奉随从君王游宴。武则天出巡洛阳龙门,命随从官员赋诗,左史东方虬的诗最先做好,则天赐给他锦袍。及至宋之问的诗写成,武则天称赞其诗词采更美,夺回东方虬所得锦袍赏赐给宋之问。后来张易之等人失败,之问被贬为泷州参军。不久,他逃了回来,躲在洛阳人张仲之家中。张仲之与驸马都尉王同皎等人谋划杀掉武三思,宋之问知道后让他哥哥的儿子将此事告发以赎自己的罪行。王同皎等人因此获罪,而之问被起用为鸿胪主簿;为此,之问很被正直的士人所嘲讽。景龙年间(707~710),转任考功员外郎。当时中宗增设修文馆学士,择用朝中文学之士,宋之问与薛稷、杜审言等人被优先选上,当时很是荣耀。到典选举荐时,他引荐选择的后辈,后来多知名于时。不久转任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经趋附张易之、武三思,把他流放到钦州。先天年间(712~713),赐死于流放之地。宋之问第二次被贬官流放时,途经长江、五岭,所做诗篇,远近之人广为流传。友人武平一为他收集编纂,成为十卷。流传于当时。

  世人称宋之问的父亲为“三绝”,宋之问以诗文知名,弟弟之悌骁勇有力,之逊擅长书法,当时谈论的人都说他们兄弟三人各得父亲的一绝。

  之悌,开元年间由右羽林将军任上出京任益州长史、剑南节度兼采访使。不久转任太原尹。


贾曾传(附贾至传)

  贾曾,为河南郡洛阳县人。父亲贾言忠,乾封年间为侍御史。当时朝廷在辽东有战事,言忠奉命前往给付军粮。待他回到朝廷时,高宗问他战地军事情况,言忠把那里的山川地势情形画了出来,及至陈述了辽东可以平定的事态之后,高宗十分高兴。又问到众将领的好坏优劣,言忠说:“李责力是先朝旧臣,圣上十分熟悉了解。宠同善虽然并非勇将,而主持军队严厉整肃。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声可以振慑敌人。高侃俭朴自处,忠诚果敢而有谋略。契絆何力深沉刚毅而持重,有统军御敌之才,然而有妒忌他人才能声望超过自己的毛病。众将领日夜小心在意,忧国忘身,而没有人能够超过李责力。”高宗很同意他的分析。后转任吏部员外郎。因事获罪被贬为邵州司马,后去世。

  贾曾年轻时即知名。景云年间,为吏部员外郎,玄宗还在东宫做太子时,广为选择东宫僚属,授贾曾官职太子舍人。当时太子频繁地派人探访召请歌舞伎,命宫中大臣到率更署检视音乐,多上奏进奉女歌舞艺人。贾曾曾上书进行劝谏。太子亲笔回复道:“近曾听说贾公正直,这的确不虚佞。我近来很翻阅了一些典籍,至于政治教化的事,格外留心,歌舞伎艺之人,也准备禁绝。贾公所说的话,很符合我的意旨。”不久特地授给贾曾中书舍人官职。贾曾因父亲名字有忠字,坚辞这一官职,便拜官谏议大夫、知制诰。

  第二年,到南郊进行祭祀,主管官提出意见,只祭祀昊天上帝,而不设地神的祭祀之位。贾曾上奏进言:“请在南郊的祭地之坛方丘,设立地神及陪祭之神的灵位,则礼仪同于古代,义能顺乎人情。”睿宗命令宰相及礼官详加商议,最后依从了贾曾所奏明的意见。开元初年,又授官中书舍人,贾曾仍坚决推辞,大家认为中书是官署的名称,又与贾曾父亲的名字音同字不同,于礼没有什么妨碍,贾曾这才就职,与苏晋共同执掌起草诏书,都以辞章学识见称,当时人称为“苏贾”。贾曾后因事获罪,被贬为洋州刺史。开元二年(718),玄宗因念旧情,特地恩准对他甄别而加以任用,相继任庆州、郑州等州刺史,入朝拜官光禄少卿,迁任礼部侍郎。开元十五年(727)去世。有儿子名贾至。

  贾至,天宝末年为中书舍人。安禄山叛乱,跟随太上皇巡幸蜀地。当时肃宗在灵武即位,太上皇派贾至拟写传位册封的文书,太上皇看了册文叹道:“从前先帝退位给我时,册文则是您的先父所写。如今我将帝位交给储君,您又撰拟诏册。连朝累代盛大的典仪,都出自您父子二人之手,可谓难得。”贾至仆伏在太上皇面前,感慨激动得呜咽流泪。

  宝应二年(763),任尚书左丞。当时礼部侍郎杨绾上书请求按照古代的制度,由县令举荐孝廉给刺史,就他通晓的学问进行考试,然后将录取名单送到尚书省;尚书省举行的会试每人经过问义十条,对策三道,然后决定通过与否。皇帝下诏命左右丞、各司侍郎、大夫、中丞、给舍等官员参与研究以上建议,商讨的人多与杨绾的意见一致。贾至上书提出不同意见。谈论的人认为他说得对。宰相等人上书奏明从前荐举人才的方法已长期形成,难于很快改变。今年荐举选士的办法,希望能按旧日办法。贾至所谈论的由乡里、庠序推举的方法,来年予以应允。

  广德二年(764),转任礼部侍郎。这一年,因为时局艰难年成歉收,贾至上奏请求让前往中书省的举人由两都进行考试,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即从贾至开始。永泰元年(765),加官集贤院待制。大历初年,改任兵部侍郎。大历五年(770),转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不久去世。


贺知章传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贺德仁的族孙。年轻时以文章知名,考中进士。始出仕授官国子四门博士,又转任太常博士,都是陆象先在中书任上所举荐的。开元十年(722),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上书请准让贺知章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等人都进入书院,共同撰写《六典》及《文纂》等书籍,多年后,书竟未撰成。后转任太常少卿。

  开元十三年(725),升任礼部侍郎,加官集贤院学士,又担任皇太子侍读。这一年,玄宗到东岳泰山祭天,有诏命让他随群臣一同前往,并停留在山谷口上,玄宗单独与宰相及外坛行事官登上泰山上斋祀的地方。当初,玄宗因为灵山清静洁净,不想过于喧闹,召知章前去讲解拟定礼仪制度,知章便进言说:“昊天上帝是君位,五方诸帝是臣位,帝的称号虽然相同,而君臣的地位不同。皇上应到山上去祭祀君位,群臣当在山下祭祀臣位,这的确足以垂范于来世,是变革礼法的大举措。然而祭祀大礼成于三献仪式,亚献爵、终献爵应与初献爵合在一处。”玄宗说:“我正想这样做,所以问问你。”于是诏命:“三献祭礼在山上进行,五方帝及众神座在下坛进行祭祀。”不久遇上惠文太子去世,有诏书命礼部挑选挽郎,结果知章取舍不太允当,门荫子弟为此围住礼部喧闹满庭。知章只得用梯子登上墙头,探出头去处理事情,当时人都嗤笑他,他因此改任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担任集贤院学士。不久授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知章性情豪放旷达,谈笑风生,当时贤人达士都很倾慕他。工部尚书陆象先,是知章族姑的儿子,与知章很亲密友善。象先常对人说:“贺兄言谈举止潇洒倜傥,真可以说是风流之士。我与子弟阔别都并不思念,而一天不见贺兄,便生浅俗吝啬之念。”知章晚年更加豪纵放诞,不拘礼法,自号“四明狂客”,又称为“秘书外监”,遨游于里巷之中。醉后写作诗文,动辄成卷轴之作,文不加点,都卓然可观。又善长于草隶书法,常常是喜爱书法的人供给他纸张笔墨,他便挥毫题写,一气呵成,每张不过数十个字,人们予以流传珍藏。

  当时有吴郡人张旭,也与知章互相友善。张旭善长草书,好饮酒,每常于醉后呼喊狂奔,索笔挥洒,则笔致变化无穷,有如神助,当时人称为“张颠”。

  天宝三年(744),知章因病而精神恍惚,便上疏请予剃度为道士,要求返回乡里,还捐出本乡住宅作为道观。玄宗答应了他的请求,授予他儿子典设郎贺曾会稽郡司马之职,让他好奉养父亲。知章离京时,皇帝亲自做诗相赠以送行,皇太子以下官员都前往握手告别。还乡不久辞世,终年八十六岁。

  肃宗因知章侍读的旧谊,乾元元年(758)十一月下诏道:“已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气质平易恬淡,襟怀宽和高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引拔会稽山的美箭,蕴藏昆仑山的良玉。所以名飞尚书省,侍讲太子宫,常常静默自处涵养闲逸之情,于谈笑戏谑之中蕴含讽谏之意。因年老而辞官,又见其恳挚忠诚,希望追随老子、老莱子的玄踪,实现做四明狂客的心愿。与其初衷相合,解脱朝服,驾青牛隐去而不返,与布衣百姓相亲而长往。世事变化宫殿非昔日之景,人琴两亡惟剩对故人的怀念。深情的悼念,宜行繁缛的礼节,以示追悼的隆重。可追赠礼部尚书。”

  先前神龙年间(705~707),贺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等人,都是吴、越士人,文词俊秀,而名扬京城。朝万官职只做到山阴县尉,齐融为昆山县令,若虚为兖州兵曹,邢巨为监察御史。包融与张九龄遇合,被引荐任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这几位才子的诗文常被世上人所传诵,其中只有贺知章最为显贵。

  神龙年间,有尉氏县李登之善于写五言诗,遭遇坎坷不顺,六十余岁时,于宋州参军任上去世。


孙逖传(附孙成等传)

  孙逖,潞州涉县人。曾祖孙仲将,为寿张县丞。祖父孙希庄,任韩王府典签。父亲孙嘉之,天册年间进士及第,又以试书判拔萃登科,授官蜀州新津县主簿,历任曲周、襄邑二县的县令,以宋州司马的职务辞官,八十三岁时去世。

  孙逖从小才智杰出,文思敏捷。刚刚十五岁时,他去拜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认为他很小,让他写篇《土火炉赋》,孙逖提笔一挥而就,文词事理典雅富赡。日用看后大为震惊,便成为忘年之交,孙逖因此而身价名誉更高。开元初年,应哲人奇士科举中试,授官山阴县尉。后升任秘书正字。开元十年(722),应制举考试登文藻宏丽科,授官左拾遗。张说尤其看中他的才能,孙逖每天出入他家中,转任左补阙。黄门侍郎李詗出京镇守太原,任用他为从事。李在藩镇,与蒲州刺史李尚隐到伯乐川游览,孙逖为此写了一篇游记,文士们十分赞赏。开元二十一年(733),入朝任考功员外郎、集贤院修撰。孙逖铨选贡士二年,选拔了很多才智卓越的人。第一年便有杜鸿渐官至宰相,颜真卿担任尚书。后一年又选拔了李华、萧颖士、赵骅为登科中的上等,孙逖对人说:“这三个人便堪任执掌君王诏书的大任。”

  开元二十四年,孙逖拜官中书舍人。他认为自己通籍宫中为朝中要职,而父亲才做一县令小官,便上书陈诉衷情道:“臣下的父亲孙嘉之,虽已至暮年,而幸遇圣明之时,长期尽力效命,才做到一个县的令长。臣下从前受到父亲严格训导,如今屡升清贵之官,频迁宫中之任,又拜官中书省。地位近于班氏之荣,对于臣下是过分了;日暮途远,父亲却落后于时。我于公府来说有偷荣之过失,而对私庭而言又无报德的效用,反而有愧于乌鸟的反哺,白白侧身于鸳鸿之中。希望能降授臣下一地方官,特为乞请略施恩泽,稍稍沾溉臣下的父亲。”玄宗下诏善待褒奖了他,给嘉之授官宋州司马而辞官,嘉之不久去世。孙逖为父亲服丧而免官,开元二十九年服丧期满,重又任用为中书舍人。这一年又担任河东黜陟使。天宝三年(744),暂时代理刑部侍郎。天宝五年,以风痹病请求担任闲散的官职,便改任太子左庶子。孙逖执掌诰命八年,所拟制敕文书一出,便被当时的人叹服不已。舆论认为自从开元年间以来,苏颋、齐遆、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以及孙逖,为拟帝王诏敕写得最好的人。孙逖尤其善于思考,文章练达精粹,加上他谦逊不自夸功劳才能,人们多称赞他。因病沉沦废弃多年,后转任太子詹事。上元年间去世。广德二年(764),诏命赠官尚书右仆射,谥号为文。有文集三十卷。有儿子孙宿、孙绛、孙成。孙逖的弟弟有孙遹、孙遘、孙造等。

  遹官终于左武卫兵曹。宿曾任河东掌记,代宗朝历任刑部郎中、中书舍人,后转授华州刺史,随后去世。

  成字退思,以父亲的荫庇历任云阳、长安县尉,后任监察御史,转官殿中监。陇右副元帅李抱玉奏请担任掌书记,后入朝任屯田、司勋二员外郎。为母服丧而免官,服丧期满,到地方任洛阳县令,转为长安县令。当时哥哥孙宿为华州刺史,因为失火受惊吓得了喑哑的病症。孙成素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仓皇之中请假,还不等批准就直奔华州。代宗称赞他,叹道:“急于危难之真切,让人观其过失而知其仁厚。”历任仓部郎中、京兆少尹。又出京任信州刺史,有善政,州郡人士请求立碑歌颂他的功德,皇帝颁诏命对他予以褒奖赞美。转任苏州刺史。贞元四年(788),改任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贞元五年去世。

  孙宿的儿子公器,官做到信州刺史、邕管经略使。公器的儿子孙简、孙范,一同考中进士。会昌(841~846)年后,兄弟俩相继担任显赫的官职,历任诸道观察使。简为兵部尚书。儿子孙纾、孙徽,一同进士及第。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