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旧唐书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一百九十〇(三〇) 列传一百四十〇(三) 文苑(下) 李华 萧颖士(李翰) 陆据 崔颢 王昌龄 孟浩然 元德秀 王维 李白 杜甫 吴通玄(吴通微) 王仲舒 崔咸 唐次(唐扶 唐持 唐彦谦) 刘蕡 李商隐 温庭筠 薛逢(薛廷珪) 李拯 李巨川 司空图

萧颖士、李翰传

  萧颖士,字茂挺。与李华同年进士及第。正当开元年间,天下太平,人物荟萃,如贾曾、席豫、张土自、韦述等人,都享有盛名,而萧颖士与他们都有交游,因此士大夫多称赞他。李林甫闻知他的名声,想提拔任用他,便予以召见。当时萧颖士正寄居广陵,因正为母亲服丧,就披麻带孝前往京城,径直到政事省去拜谒李林甫。林甫从不认识他,猛然看见个披麻带孝的人,十分厌恶,就命人赶了出去。颖士非常愤怒,便写了一篇《代樱桃赋》来讽刺李林甫道:“提拔无用的猥琐之材,就本枝而自我庇护。及至枝干不可依靠,便专擅于朝廷重地。虽然因祖先寝庙的原因有时被举荐,岂能是大臣辅佐君主治理天下的和羹正味。”其狂妄率意出言不逊,都与此类似。然而他聪敏绝伦,曾与李华、陆据同游洛阳南面的龙门,三人一道读路边的古代碑文,萧颖士读一遍,就能背诵;而李华读两遍,陆据读三遍,才能记诵。谈论他们的人认为三人才华的高低也是这样。这时外国人士也知道颖士的声名,新罗国派使臣来朝拜唐朝皇帝,说他的国人希望请萧夫子做老师,他的名声就是如此震动中外之人。颖士终因放诞傲慢狭隘愤激,窘困而死。

  李华同族人李翰,也以进士知名。天宝年间,寄居阳翟。写作文章精致细密,用词苦涩,常常向阳翟县令皇甫曾求取音乐,每遇思绪穷竭就进行演奏,待神情超逸就提笔撰写文章。安禄山作乱,他跟随友人张巡客居宋州。张巡率领本州人守卫城池,叛军攻打围困了一年,直到食尽矢绝城池才最终陷落。当时鄙薄张巡的人说他是投降叛军,李翰于是记述张巡守城的事迹,撰写了《张巡姚躢等传》两卷进奉皇上,肃宗才了解张巡的忠义,文士友人都称赞他。上元年间为卫县县尉,后入朝任侍御史。


崔颢、王昌龄、孟浩然传

  开元、天宝年间,文士中知名的,汴州的崔颢、京兆(今陕西西安)的王昌龄、高适,襄阳的孟浩然,名声地位都不振,惟有高适仕途显达,另外有传。

  崔颢,进士及第,有卓越的才智,却没有士大夫的操行,喜欢赌博饮酒。到客游京城时,娶妻要选择貌美的,稍不满意,就抛弃,前后共有四次之多。官做到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年(754)去世。

  王昌龄,进士及第,补官秘书省校书郎。又考中博学宏词科,转任汜水县尉。不注意生活小节,屡次被贬谪斥逐而去世。昌龄写作诗文,意绪细微而情思清远。有文集五卷。

  孟浩然,隐居鹿门山,以做诗自适。四十岁时游历京城谋求仕进,应进士考试而落第,回到襄阳。张九龄镇守荆州时,任命他为从事,与他吟诗唱和。未能显达而逝世。


元德秀传

  元德秀,是河南人,字紫芝。开元二十一年(733)考中进士。性情纯朴,毫无掩饰,动辄师法古道。父亲为延州刺史。德秀年少丧父,生活贫困,侍奉母亲以孝行闻名。开元年间,到州县考贡士,每年游历京师,他不忍心离开母亲,每次外出就自己拉着板车,带着母亲一道前往长安。进士及第后,母亲去世,他就住在母亲墓旁的依庐中,吃食中没有盐和乳浆,坐卧之处没有褥垫,刺破手指用血来画像书写佛经。时间一长,因势孤力单影响到做官,转任邢州南和县尉。他辅佐治理地方有善政,黜陟使上书奏明皇帝,征召补官龙武录事参军。

  德秀早年失去依靠,披麻带孝之事接踵而来,没能在父母健在时娶亲,而双亲去世后,便不再娶妻完婚。同族的人以绝后来规劝他,德秀说:“我哥哥有儿子,可以继承先祖传宗接代。”因哥哥的儿子结婚,家中贫寒没办法送婚礼,他请求做了鲁山县令。在此之前,他从车上掉下来跌伤了脚,不能任职效力,汝郡太守就以待客之礼接待他。所管辖区域内有人做盗贼,官吏抓到后关进了监狱,正碰上县界内有猛兽为患,这盗贼自己陈请道:“我愿意去击杀猛兽来为自己赎罪。”德秀答应了他。有一小吏说:“这盗贼是用诡计逃脱罪过,擅自放了官府囚犯,不是自寻牵累吗?”德秀道:“我不想负约,若有牵累我自当受罚,一定请求不要连累各位。”随即打开盗贼的枷锁把他放了出去。第二天,那盗贼击杀了猛兽后返回。德秀以诚挚信义感化人,其事大都如此。

  任职期满,德秀向南游览陆浑一带风光,见处处是佳山好水,悠然有长住的志向,便在山谷优美处筑茅屋住了下来。碰到饥馑歉收之年,厨房中不见烟火,德秀却弹琴读书,怡然自得。有热情好事的人带着酒食去拜访他,他便不分贤与不贤,与人对饮起来,陶然而遗身世外。弹琴饮酒之余,也时时写写文章,吟咏赋诗,任情书写,毫无雕饰之语。所著《季子听乐论》、《蹇士赋》等文,为超俗之人所称赏。天宝十三年(754)去世,当时五十九岁,弟子互相商量定谥号为文行先生。文人士大夫看重他的高行,不叫他的名字,而称他为元鲁山。


王维传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县人。父亲王处廉,官终于汾州司马,迁家到蒲县,于是为河东人。王维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奉事母亲崔氏以孝行闻名。与弟弟王缙都有卓越的才华,学问广博多才多艺方面也齐名,其亲情笃厚兄弟相亲相爱,被许多士人所推重。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在为母亲服丧之中,他骨瘦如柴,几乎不能忍受哀伤的打击。服丧完毕,授官吏部郎中。天宝末年,为给事中。

  安禄山攻破长安、洛阳两都,玄宗出巡入蜀,王维没有来得及跟随扈从,被叛军俘获。王维吃药下痢,佯装喑哑。安禄山一向爱他的才华,派人把他接去安置于洛阳,拘禁在普施寺,逼迫他出任伪职。一次禄山在凝碧宫大宴他的随从,那些演奏的乐工都是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王维听了他们的演奏后悲痛不已,偷偷做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叛乱平定后,将陷于贼手的官员分三等定罪。王维因为这首《凝碧诗》当时流传于行宫,肃宗很赞赏,又因他弟弟王缙请求削去自己刑部侍郎的官职替哥哥赎罪,他被特别予以宽恕,授官太子中允。乾元年间(758~760),升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又拜官给事中,转任尚书右丞。

  王维以诗名于开元、天宝年间享有盛誉,兄弟俩在两京做官,大凡诸王、驸马、豪强大族、地位显赫的人家,没有不拂席以接待他们的,宁王、薛王待他有如师友。王维尤其善长于五言诗,书法绘画特别臻于妙境,笔迹措置之意,与自然造化相合,而创新之意、书画用笔之迹,即使有所欠缺,也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于造化的奥秘中不见行迹,不是一般绘画的人所能比拟的。有人得到一幅《奏乐图》,不知道它的画名,王维看看说道:“画的是《霓裳舞衣曲》第三迭第一拍。”有热心揽事的人召集乐工按图所示演奏,竟无一点差错,都佩服王维的博学精思。

  王维兄弟都奉佛,日常生活常吃粗食,不沾荤腥,晚年更是吃长斋,不穿有花纹的衣服。王维得到宋之问的蓝田别墅,辋水环流于房舍之下,弥漫于长满翠竹鲜花的沙洲小岛。王维与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其间,弹琴赋诗,终日长啸吟咏。曾辑集田园生活中所做诗歌,称作《辋川集》。在京城曾每日请十多位著名僧人吃饭,以谈论佛教义理为乐。他的书斋中没有其他陈设,只有茶铛、药臼、经传书案、交椅而已。他常常在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参禅诵经为事。王维丧妻后不再续娶,三十年独居一室,屏弃尘俗的牵累。乾元二年(759)七月去世。临终之际,因王缙在凤翔,他忽然索笔写作与王缙诀别的书信,又写了几幅与平生亲人故旧作别的信件,多是些敦劝亲友奉佛修心的旨意,然后投笔而死。

  代宗时,王缙为宰相。代宗喜爱文词,曾对王缙说:“爱卿的哥哥,在天宝年间诗名冠绝一代,我曾在诸王座席上听过他的诗所谱成的乐章。如今有多少他的文集,你可以进奉上来。”王缙说:“我哥哥开元年间的诗就有几百上千首,天宝之乱后,十不存一,近来在中外亲戚朋友之中一起汇集编纂,一共得到四百余篇。”第二天王缙就将诗集奉上,代宗下诏予以褒扬奖赏。王缙另外有传。


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为襄阳人,后迁居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终于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终于膳部员外郎,另外有传。父亲杜闲,逝世于奉天县令任上。

  杜甫天宝初年应进士考试而落第。天宝末年,进献《三大礼赋》,玄宗赞叹称奇,召他去亲自考试他的文章,授官京兆府兵曹参军。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攻破京城,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趁夜色逃出京城前往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谒了肃宗,授官右拾遗。房琯还是一般百姓时与杜甫很要好,当时房琯为宰相,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军,肃宗应允了他。这年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得大败。第二年春天,房琯被罢免宰相之职。杜甫上书说房琯有才能,不应罢免。肃宗大怒,把房琯贬为刺史,将杜甫赶出朝廷做华州司功参军。当时函谷关京畿一带战乱流离,粮食价格猛涨,杜甫便寄居到成州同谷县,自行背柴草拾野菜度日,儿女饿死了几个。好长时间之后,征召为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759)冬天,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上书朝廷任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给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有世交之谊,对杜甫很尊敬。杜甫性情偏狭急躁,没有风度,依恃恩遇而放纵,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床,怒目直视严武说:“严挺之竟有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急躁暴烈,没把这当作忤逆之举。杜甫在成都浣花里广为种植翠竹绿树,在江畔建了一所草堂,平日纵酒吟啸,与田父野老相处无间,毫不拘束。严武去拜访他,他有时连帽子也不戴,他就是如此傲慢放诞。永泰元年(765)夏天,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到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时,英乂一介武夫颇粗暴,没办法拜谒依傍,杜甫便去东蜀之地依靠高适。到了东蜀,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了郭英乂、杨子琳攻打西川,蜀中一片混乱。杜甫带着全家前往荆楚之地避难,乘一叶小舟下三峡。还未系舟登岸,江陵就发生了变乱,便乘船沿湘江漂流,经过衡山,寄居于耒阳。杜甫曾游览衡山庙宇,被暴雨洪水所阻隔,十多天没能进食。耒阳聂县令知道后,亲自划船去把杜甫接回。代宗永泰二年(766)一天晚上,杜甫吃了牛肉喝了白酒,暴死于耒阳,当时年仅五十九岁。

  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湖北、湖南而死。元和年间(806~820),宗武的儿子嗣业,把杜甫的灵柩从耒阳迁移回乡,归葬于偃师县(今属河南)西北的首阳山前。

  天宝末年的诗人中,杜甫与李白齐名,而李白自负诗文风格放旷,讥讽杜甫拘谨,因此有《饭颗山》诗嘲笑杜甫做诗拘束费力。元和年间,诗人元稹论述李白、杜甫的优劣曾说:

  “我读诗读到杜子美便知大小之才有所荟萃。最早尧舜的时代,君臣之间用赓歌的形式互相唱和。此后诗人相继而做,历经夏、商、周三朝一千多年,孔子加以搜集选择,辑取了其中有关教化比较突出的三百首,其余则无所闻。屈原出现后怨恨愤激的情态增多,然仍与《风》、《雅》日近,还互可比拟。秦、汉以来,采诗官既废之后,天下妖冶的民歌俗谣、歌功颂德的讽喻大赋,谱曲歌唱娱乐的文辞,也就随时有所做。到汉武帝与群臣赋《柏梁》诗时,则七言诗体就具备了。苏武、李陵等人,尤其工于五言诗。虽然句读音律各有不同,雅乐与郑声之音也混杂,而辞意简淡闲远,叙事抒情,自非有为而作,而文辞不妄拟。建安以后,天下士人遭遇兵祸战乱,曹操父子戎马倥偬中写作,往往于鞍马上横戈吟诗,所以他们遒壮昂扬、悲痛慷慨的诗作,尤其冠绝古代。其风采气概晋代略为留存。南朝齐、宋之间,失去教化根本,士人以简慢亲近舒徐相崇尚,文章以风神文采、放旷精湛为高妙,都是吟咏性灵、留连光景的诗文,意义气骨上无可取之处。衰落到梁陈时代,淫艳刻饰、轻佻工巧微细琐碎的文词更加厉害,又是宋、齐时代所不取的。

  “唐朝兴起,学校大振,历代诗文创作,有才能的人交替出现。又有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研究对仗琢磨字句,精深切当,妥帖顺应声韵格律,渐成定格,称作律诗。从此以后,诗体的演变达到极盛点。然而没有人不是爱好古代的诗文便遗弃近代的作品,追求华采就失去了质实,效法齐、梁则不能追随魏、晋,工于乐府便力穷于五言,格律切合则风骨不存,闲暇淡远则纤禾农不备。至于杜子美,则可以说是上接近《风》、《雅》,下该揽沈、宋,言辞夺苏武、李陵之长,气格掩曹操、刘桢之势,具备压倒颜延之、谢灵运的孤高,杂有徐陵、庾信的流丽,尽得古今诗歌的体式气势,而兼有人人创作的独特优点。倘若孔子考查检验他诗歌的要旨,还不知是否因其丰富多样而为贵!若就能够做到别人所不能做到的事,写诗能写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这一点来说,则自从有诗人以来没有像子美这样集大成的。

  “这时山东人李白,也以诗文雄奇俊逸著称,当时人称他们为‘李杜’。我看李白诗歌的豪壮奔放、摆脱拘束,模写物象,以及乐府诗歌的成就,的确可与杜甫比肩。至于首尾铺陈时事,排列连比声韵,大篇达到千字,其次的也有数百字,词气豪迈,而格调清淳深沉,对偶切合格律,而脱去凡俗浅陋,则李白还不能入杜甫之门户,何况登堂入室呢!

  “我曾经想条分缕析杜甫的诗文,以体裁分类成集,给后来者树立一个标准,却因生病慵懒没有完成。”

  从此以后写作诗文的人,都认为元稹的论述是正确的。杜甫有文集六十卷。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