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魏书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魏书》北齐·魏收等撰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三十三 列传二十一 宋隐(宋洽 宋宣 宋琼) 王宪(王嶷 王云) 屈遵(屈垣 屈道赐 屈拔) 张蒲(张昭 张灵符) 谷浑(谷阐 谷洪 谷颖 谷纂 谷士恢) 公孙表(公孙轨 公孙叡 公孙质 公孙邃) 张济 李先(李预) 贾彝(贾秀 贾俊 贾祯 贾景俊 贾景兴) 薛提

公孙表传

  公孙表,字玄元,燕郡广阳人。早先是一个儒生,四处游学。慕容冲任他为尚书郎。慕容垂攻破长子城之后,公孙表跟随他到了中山。慕容宝失败逃走,他就归附了朝廷。朝廷派他为使者出使江南,十分称职,任尚书郎。后来授任他为博士。当初,太祖认为慕容垂的几个儿子分别占据险要之地,权柄互相转易,终于导致灭亡;而且其国内风俗敦厚朴实,人们很少有什么嗜好与欲求,不能够启发他们的智慧,只能诱导其追求利欲,公孙表对此很不以为然。公孙表秉承皇帝的意旨,进上《韩非书》二十卷,太祖对此极为赞赏。

  太宗即位之初,公孙表参与谋划将军元屈的军事行动,征讨吐京的反叛胡人,被胡人打败。公孙表由于事先劝止过元屈,太宗认为他不错,赐给他爵位为固安子。黄河西部饥饿的胡人刘虎聚结流民,在上党造反,向南侵犯河内。太宗令公孙表率军讨伐刘虎,又令公孙表与姚兴的洛阳戍将约定时间,让他在黄河南岸准备策应,然后才进军讨伐胡人。当时胡人内部互相猜疑,自相残杀,公孙表认为他们有分裂瓦解的趋势,就不与洛阳戍将互通消息,率领部众征讨刘虎。公孙表治军法令不严,被胡人打败,士卒伤亡大半。太宗对此耿耿于怀。

  到刘裕征伐姚兴的时候,兖州刺史尉建听说敌人来了,便放弃滑台向北逃走,皇帝令公孙表随从寿光侯叔孙建屯驻枋头。泰常七年(422),刘裕死,朝廷计议收复黄河南岸被侵占的地方。太宗认为只要占领了淮水一带的地盘,滑台等三城的敌军自然会束手就擒。而公孙表则坚持应当首先攻城,太宗听从他的意见。于是以奚斤为都督,以公孙表为吴兵将军、广州刺史。奚斤等人渡过黄河,公孙表则攻打滑台,攻打多时未能取胜。太宗于是亲自南巡,声援公孙表。公孙表等人占领了滑台之后,引军向西征伐,在土楼大败刘义隆的部将翟广,进而围攻虎牢。太宗临时驻扎在汲郡,始昌子苏坦、太史令王亮向皇帝奏称,公孙表把军队布置在虎牢东面,没有占据有利的地形,所以使得敌寇不能及时被消灭。太宗平素很喜欢术数,对公孙表先前就存有怨忿,及至攻打虎牢的时候,士卒伤亡很多,于是就派人乘黑夜到营帐中把公孙表缢死。公孙表时年六十四岁。太宗因为贼寇尚未退走,把此事掩盖起来而不予公开。

  当初,公孙表与渤海人封恺友善,后来替自己的儿子求娶封恺的侄女,封恺不应允,公孙表深怀怨恨。及至封氏被司马国璠逮捕,太宗因为他是旧族想要宽宥他,公孙表坚持证明他有罪,于是就杀了封氏。公孙表为人外表谦和而内心好疑忌,当时人们都以此而鄙薄他。公孙表本来与王亮同在营署供职,到了他出任刺史时,对王亮轻视侮慢,所以王亮后来弹劾他,使他遭受灭顶之祸。


张济传

  张济,字士度,西河人。他的父亲张千秋,是慕容永的骁骑将军。慕容永被消灭之后,张千秋前来投奔大魏。太祖对他很优厚,授予他建节将军之职,赐爵成纪侯。张千秋随从太祖外出征伐,屡有显著的功绩。登国末年去世。

  张济广泛涉猎书传,思路清晰,能言善辩,仪容优雅。太祖十分喜爱他,召他侍奉左右,他与公孙表等人都是使者,被授任为散骑侍郎,承袭他父亲的爵位。

  先前,姚兴派兵将要攻打洛阳,司马德宗的雍州刺史杨佺期派使者向常山王拓跋遵请求派兵援助。常山王把此事具状上奏朝廷,太祖就派张济作为常山王拓跋遵的从事中郎出使回报杨佺期。张济从襄阳回到朝廷,太祖问张济出使江南之事,张济回答说:“司马昌明死后,其子司马德宗继位,他所属的州镇,交替着相互攻击,如今虽然稍为安定,但君弱臣强,完全没有纲常法纪。臣等到达襄阳以后,杨佺期问臣:‘魏国当初征伐中山时有几十万军队?’臣回答说:‘三十余万。’杨佺期问:‘魏国披甲的战马,可有多少匹?’臣答:‘中军精良战马有十余万匹,外军则不计其数。’杨佺期说:‘用这样雄厚的兵力讨伐羌人姚兴,岂不足以把他消灭。’又问:‘魏国平定中山之后,迁徙了多少户到北边?’臣答道:‘七万余户。’杨佺期说:‘魏国的首都在哪个城邑?’臣答:‘定都于平城。’杨佺期说:‘有这么多的民众,这个城邑如何容纳?’又问:‘魏帝是想长久以平城为京都呢,还是准备迁都呢?’臣回答说:‘这事非我所知。’杨佺期听说朝廷不在崤山以东建都,貌有喜色,说:‘晋魏两国互通和好,历来如此,不独今天才这样。羌寇狡猾,频繁侵犯河、洛,我日夜担扰危惧。如今这里将少兵寡,仓库空竭,与你便是一家人,道义上应无所讳忌。洛阳城的救援,完全仰仗于魏国,倘若洛阳获得保全,必当予以厚报。与其被羌人所占,宁愿让魏国获取。’臣等想要取道扬州回京。杨佺期说:‘蛮贼四起,水路行走非常困难,魏国的兵马,已经占据了滑台,由这里回去,从北路东下,就更为方便直接。我们晋国的法制,与魏国有所不同。现在我镇守襄阳,被委任以对外之事,如果想要有所征讨,就立即可以兴兵出发,然后再上表启奏,让朝廷知道就行了。倘若事情的结果不能如愿,也不承受朝廷的命令。’”太祖嘉奖张济言辞顺理,于是对他这次出使予以厚赏,并准予派兵援救洛阳。

  张济后来迁任谒者仆射,回使姚兴。因为他多次出使符合朝廷旨意,被授予胜兵将军。张济频繁地跟从皇帝北伐,谋划计议功劳很多。皇帝赏赐给他奴婢一百人,马牛数百头,羊二十余只。天赐五年(408),张济去世,其子张多罗承袭其爵位,后因犯罪而被削去爵位。


李先传

  李先,字容仁,中山卢奴人,本字犯高祖庙讳。年少好学,擅长占相术,师从清河张御,张御认为他是奇才。出仕苻坚政权,任尚书郎。后来慕容永闻其名声,迎接他去任谋士。李先劝慕容永据守长子城,慕容永于是称帝,任命李先为黄门郎、秘书监。慕容垂灭了慕容永,李先徙居中山。

  皇始初年(396),李先在井陉归顺北魏。太祖问李先说:“卿是哪国人?”李先说:“臣是赵郡平棘人。”太祖说:“朕听说中山土广民富,真有这回事吗?”李先说:“臣少年为官长安,随后为官长子城,后来归乡,观望民土,确实很殷广。”太祖又问李先:“朕听说长子城中有个叫李先的,你就是那人吗?”李先说:“小臣就是。”太祖说:“卿认识朕吗?”李先说:“陛下圣德深厚,泽被八表,龙颜奇异,为臣怎敢不认识。”太祖又问:“卿祖、父及你都做过什么官?”李先说:“为臣祖父李重任晋平阳太守、大将军右司马。父李樊,为石虎乐安太守、左中郎将。臣,任过苻丕尚书右主客郎,慕容永秘书监、高密侯。”太祖说:“卿既是宿士,屡历名官,经学所通,哪门经你最擅长?”李先说:“为臣才识愚陋,少习经史,虽荒废遗忘,十仍通六。”又问:“兵法阵法,卿都精通吗?”李先说:“也曾演习,谈不上精通。”太祖说:“慕容永时,卿用过兵没有?”李先说:“为臣当时任显官,确实参预过军事。”

  太祖后来任命李先为丞相卫王府左长史。跟从拓跋仪平邺,到义台,击败慕容驎军,回师平定中山,李先每一次献策,军队所向披靡。皇帝回到京城后,任李先为尚书右中兵郎。太祖对李先说:“如今柔然屡次来犯边塞,朕打算讨伐,卿认为如何?”李先说:“柔然不识天命,流窜生活于荒凉的北方,屡来偷窃,惊动边民,陛下神武,威德远振,举兵征讨,必定摧灭。”皇帝于是北伐,大败柔然。赏给李先奴婢三口,马牛羊五十头。

  转任七兵郎,迁任博士、定州大中正。太祖问李先说:“天下什么书最好,可以长人神智?”李先回答说:“只有经书。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补给王者神智。”又问:“天下书籍,共有多少?朕想收齐,怎样才能办到?”李先说:“伏羲创制,帝王相承,以至于今,世传国记,天文秘纬不可计数。陛下如真想收集,可严令天下郡县搜索备送,陛下既然喜好,收集起来也并不难。”太祖于是颁令天下,经籍渐渐收集起来。

  太祖在柴壁讨伐姚兴,问李先说:“姚兴屯军于天渡,姚平据守柴壁,互为表里。今想剿灭,怎样行动?”李先回答说:“臣听说兵以正合,战以奇胜。如听说姚兴打算屯兵天渡,是为了有利于其运粮之道。陛下可在其未到之前,派奇兵先占据天渡、柴壁左右,埋下伏兵,防备其表里相应。以陛下神算,观时而动,姚兴欲进不得,退又缺粮,夫高者为敌所栖,深者被敌所困,兵法所忌讳的而姚兴如此,这样就可不战而取。”太祖依计行事,姚兴果然大败而归。

  太宗即位,问左右旧臣中被先帝视为亲信的有谁。当时新息公王洛儿回答说:“有个叫李先的,最为先帝所赏识。”太宗召李先来见,问道:“卿有什么功劳德行,而蒙先帝赏识?”李先回答说:“为臣愚钝浅陋,才行无闻,只以忠直奉上,再没有什么别的才能。”太宗说:“卿说说过去的事。”李先说:“臣听说尧舜之教,化民如子;三王任贤,天下归服。而今陛下亲理朝政,虚心下问,四海归德,士女能言,无人不庆幸万分,欢欣鼓舞。”不一会儿,召李先读《韩子连珠》二十二篇、《太公兵法》十一事。太宗下诏给有关部门说:“李先所知的,都是军国大事,从今以后,常宿禁宫之内。”太宗赐给李先绢五十匹、丝五十斤、杂绢五十匹、御马一匹。拜授安东将军、寿春侯,赐给隶户二十二户。

  太宗下诏让李先与上党王长孙道生一起率军袭击冯跋的乙连城。拿下了城池,士卒全部被俘。于是又进军攻打和龙。李先对道生说:“应秘密地让士兵人人准备青草一捆,各五尺粗细,用以填塞城壕。然后攻打其西南面,断绝他们的外援,率兵急攻,敌人一定可以被擒。”道生不依,于是掠民而还。

  后来李先出任武邑太守,以治理有方著称。世祖即位,征为内都大官。神䴥二年(429)去世,享年九十五岁。帝下诏赐给金缕命服一套,赠定州刺史、中山公,谥称文懿。


贾秀传

  贾秀,曾任中书博士,迁任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扬烈将军,赐爵为阳都男,又任本州大中正。恭宗驾崩之后,以其爵位回到府第。不久掌管吏曹之事。高宗因为贾秀是东宫旧臣,进封其爵位为阳都子,授予振威将军之职。当时丞相乙浑擅权,作威作福,杀害了许多人。乙浑因为其妻是庶族而想求得公主的称号,屡次对贾秀言及此事,贾秀都保持沉默。乙浑说:“公家的事有求于你,你无所不从。我请求公主之号,你不说话是什么意思?”贾秀慷慨陈辞,回答说:“公主之称,王姬之号,尊贵荣宠至极,不是庶族之人所应得到的。倘若假立名义窃取这种称号,必当自己招来罪过。我贾秀宁愿死在今天,不肯取笑于后日。”乙浑左右之人莫不失色,都为贾秀感到震惊和恐惧,然而贾秀却神色自若。乙浑夫妻为此而对他怀恨在心。有一次,乙浑竟在太医给事杨惠富的手臂上写下“老奴官悭”四个字,令他给贾秀看。乙浑屡次想要伺机陷害贾秀,好在不久乙浑被诛,贾秀才幸免于难。贾秀为人执著刚正,坚守节操,从这类事中都可以看出。

  当时贾秀和中书令渤海人高允同是以儒者旧臣而受到世人尊重,都被朝廷选拔拟任封疆大吏,征询意见的结果,仍被留在朝中,而听任各自的长子出任郡守。贾秀辞让说:“我自己愚钝浅薄,勉强充任官职,实有损于朝廷纲纪,年轻时蒙爱恩遇,到老来一无成效,惟恐不能长在人世,无法报答特殊的恩宠。岂能让无功之子,超越平常的等第而受任官职。虽然仰承圣上恩慈,但俯思却很惊惧。请求皇上收回成命,以使微臣心安。”于是坚决辞让不肯接受。

  贾秀自始至终,历奉五位皇帝,虽然没有做到大官,但经常掌管朝中机要。他做官清廉俭约,从不营置家业资产。贾秀七十三岁时,身患疾病,皇帝给予医药诊疗,赐给他几案和手杖。当时朝廷有什么举动以及不能决断的大事,经常派尚书、高平公李敷到他的府第询访议决。皇兴三年(469),贾秀去世。朝廷追封他为本将军、冀州刺史、武邑公,定其谥号为简。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