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明史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一百三十三 列传二十一 廖永安 俞通海(俞通源 俞渊) 胡大海(胡德济 栾凤) 耿再成 张德胜(汪兴祖) 赵德胜(张子明 丁普郎 程国胜) 桑世杰(刘成) 茅成(杨国兴) 胡深 孙兴祖 曹良臣(周显 常荣 张耀) 濮英(于光 严德 孙虎)

廖永安传

  廖永安,字彦敬,德庆侯廖永忠的兄长。太祖起兵不久,廖永安兄弟偕同俞通海等人率舟师从巢湖前来归附。太祖亲自前往收编其军,并利用这支舟师攻打元中丞蛮子海牙于马场河。元军驾驶的楼船,进退不便,而廖永安等人驾的船快如飞,再战又打败了元兵,于是制定了渡长江的计划。顷刻之间,发兵江口。廖永安驾驶着船只,直驶牛渚。突然刮起西北风,舟师迅速到达彼岸。太祖指挥甲士鼓足勇气登岸攻击,采石镇的军队全部溃逃,太祖军又乘胜攻取太平。廖永安被授予管军总管。率舟师攻破海牙水栅,生擒陈兆先,进入集庆,提升为建康翼统军元帅。

  率舟师从大军取镇江,攻克常州,提升为同佥江南行枢密院事。又率舟师同常遇春自铜陵进攻池州,联合作战,攻破城北门,捉拿了徐寿辉的守将,于是攻克了池州。偕同俞通海攻占江阴的石牌戍,降服了张士诚的守将栾瑞,提升为同知枢密院事。又率舟师在常熟的福山港打败了张士诚的部队,又在通州的狼山再次败敌,缴获敌战舰而归。跟从徐达收复宜兴,乘胜深入太湖。恰遇吴将吕珍,与之交战,因后援不能跟上,船只又搁浅,最后被俘。廖永安擅长水战,所到之处都立下战功。张士诚十分爱惜他的才勇,准备招降他。遭到拒绝,被投进囚牢。太祖赞赏廖永安的忠勇,遥授行省平章政事,赐封为楚国公。廖永安被囚禁了八年,最后死于吴。平定吴地后,葬归故里,太祖在郊外迎祭。

  洪武六年(1373),太祖认为天下大定,诸功臣如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耿再成、胡大海、赵德胜、桑世杰等人都去世,但还没有谥号,于是下令礼部议定。议曰:“有元失驭,四海糜沸。英杰之士,或起义旅,或保一方,泯泯棼棼,莫知所属。真人奋兴,不期而至,龙行而云,虎啸而风。若楚国公臣永安等,皆熊罴之士,膂力之才,非陷坚没阵,即罹变捐躯,义与忠俱,名耀天壤。陛下混一天下,追维旧劳,爵禄及子孙,烝尝著祀典,易名定谥,于礼为宜。臣谨按谥法,以赴敌逢难,谥臣永安武闵;杀身克戎,谥臣通海忠烈;奉上致果,谥臣张德胜忠毅;胜敌致强,谥臣大海武庄;辟土斥境,武而不遂,谥臣再成武壮;折冲御侮,壮而有力,谥臣赵德胜武桓。臣世杰,业封永义侯,与汉世祖封寇恂、景丹相类,当即以为谥。”太祖诏令:“可以。”九年都加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不久,又改封永安郧国公。廖永安无子,授予他的侄子廖升为指挥佥事。


俞通海传

  俞通海,字碧泉,他的祖先是濠州人。父亲俞廷玉迁徙到巢,有儿子三人,俞通海、俞通源、俞渊。元末,盗贼起事于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结寨,拥有水师舟船千艘,多次使庐州左君弼深感窘迫,后派俞通海绕道前往联系归附太祖事宜。太祖当时驻军和阳,正准备渡江,但没有舟楫。俞通海到来,太祖大喜说:“天助我啊。”于是亲自前去抚慰其军,只有赵普胜叛去。元兵用楼船扼守马场河等口,濒临巢湖只有一港可通,但已干涸很久了。正遇上天下大雨,水深丈余,于是引舟出江,到达和阳。

  俞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恩相济,士兵乐于效命。巢湖诸将都擅长水战,其中又以俞通海为最。从太祖军破海牙诸水寨,被授予万户。从太祖渡江,攻克采石,占领太平,并迅速攻克诸属县。海牙再次派战舰截击采石,陈兆先联合淮兵二十万屯居方山,互为掎角。俞通海和廖永安等人出兵迎击敌人,大败敌军,海牙逃跑。进而打败陈兆先,攻占集庆路。跟从汤和攻占镇江,晋升为秦淮翼元帅。偕同诸将攻取丹阳、金坛、常州,晋升为行枢密院判官。从大军克宁国,下水阳,派水师进攻太湖,在马迹山降服了张士诚的守将,在胥口停船上岸。吕珍的部队突然到来,诸将准备撤退。俞通海说:“不可,敌众我寡,撤退则真情暴露,不如和敌人交战。”于是身先士卒,敌箭如雨点般地射来,俞通海右眼中箭,不能继续战斗,命帐下军士穿上他的战甲督战。敌人误认为就是俞通海,不敢逼进,慢慢地撤退了。于是俞通海瞎了一只眼睛。不久,偕同廖永安等人攻克石牌并戍守在此,夺取马驮沙而归。赵普胜已经叛归了陈友谅,他攻陷池州,派大将镇守,自己则据守枞阳水寨。太祖正在征讨浙东,但以枞阳为忧患。俞通海前往进攻,大破敌军。赵普胜从陆路逃走,缴获了他全部的舟船,于是收复池州。晋升为佥枢密院事。陈友谅进犯龙湾,俞通海偕同诸将赶走了敌人,并在慈湖焚烧敌船,活捉七帅,追敌北至采石。俞通海功劳最大,晋升为枢密院同知。

  从大军攻陈友谅,攻下铜陵,攻克九江,占领蕲州、黄州。跟从徐达攻打叛将祝宗、康泰,收复南昌。从援安丰,打败了张士诚的部队,回攻庐州。陈友谅派兵大举围攻南昌,跟从太祖迎战。在康郎山和敌人遭遇,因船小不能仰攻,几次力战都未成功。俞通海乘风纵火焚烧了敌船二十余艘,敌人小败。太祖的船搁浅,陈友谅的骁将张定边进犯太祖坐船,常遇春射中了张定边,俞通海飞舸前来增援,舟骤进,水位增高,太祖的船得以脱身,但俞通海的船被敌巨舰所压,士兵都用头抵着舰,头盔全部破裂了,但免于一死。第二天再战,偕同廖永忠等用七条船装置火药,焚烧敌舰数百艘。过了二天,又派六艘船深入。敌人连接大舰奋力抵抗。太祖登舵楼观望,很久还没看到什么,心想派入的六船已经失败。突然,六艘船绕敌舰出现了,像游龙一样飘然。军士欢呼,勇气百倍,越战越勇。陈友谅大败。部队驻于左蠡,俞通海建议:“湖比较浅,船难以回旋。还不如进入长江,扼住敌人的上流。敌船进入,就可顺利擒拿了。”于是移师湖口,水陆结栅。陈友谅不敢出战,困守湖中达一个月,弹尽粮绝,派兵突围,最后战败而死。在这次战役中,俞通海的功劳最大。班师回朝,赏赐良田金帛。

  第二年从大军平武昌。任命为中书省平章政事。统兵进攻刘家港,进而逼近通州,打败张士诚的部队,活捉了战将朱琼、陈胜。晋升为江淮行中书省事,镇守庐州。跟从徐达平定安丰。又从克湖州,进攻太仓,秋毫无犯,老百姓十分高兴。围攻平江,激战灭渡桥,直捣桃花坞,身中流箭,伤势很重,回到金陵。太祖亲临其舍,问道:“平章知道我来问候你的病情吗?”俞通海不能回答。太祖挥泪而出。次日去世,年仅三十八岁。太祖哭得十分伤心,从官卫士都感动得落泪。追封为豫国公,侑享太庙,肖像归入功臣庙。洪武三年(1370),改封为虢国公,谥号忠烈。俞通海的父亲俞廷玉曾任枢密院事,在通海之前去世,追封为河间郡公。俞通海没有儿子,他的弟弟俞通源继承官位。


俞通源传

  俞通源,字百川。跟从大将军征讨中原,偕同副将军冯胜等在太原会师,平定河中,渡黄河,攻克鹿台,攻取凤翔、巩昌、泾州,镇守开城。张良臣驻扎庆阳再次叛乱,大将军命令诸军分兵攻打。通源自临洮迅速赶到泾州,进攻庆阳的西边,顾时进攻北面,傅友德进攻东面,陈德攻南面,大将军进逼城下。张良臣粮尽援绝,被打败而死,于是攻克了庆阳。征讨定西,攻克兴元,他都率先登城。洪武三年(1370)封为南安侯,年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四年,跟从廖永忠伐蜀,又从徐达出塞,安抚甘肃,立功。把江南豪民十四万迁徙到凤阳屯田。又攻打云南,征讨广南蛮,俘、斩敌数万。二十二年诏令还乡,赏赐钞五万,在巢州建立官邸,未行去世。儿子俞祖,因病不能即位。过了一年追论胡惟庸党案,因通源已死就不予追究了,但削去了爵位。


胡大海传

  胡大海,字通甫,虹人。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太祖刚刚起兵时,大海就到滁阳谒见太祖,任命为前锋。从太祖渡江,与诸将攻取地盘,因功授予右翼统军元帅,宿卫帐下。从大军破宁国,协助院判邓愈戍守,于是占领徽州,平定境内。元将杨完者派十万兵前来进攻,大海在城下迎战,敌人大败而逃。和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一直攻打到建德。在淳安打败元兵,攻克建德。再次打败了杨完者,降服了溪洞兵三万人。晋升为枢密院判官。攻克兰溪,从取婺州,晋升为枢密院事。

  攻下诸暨,守将趁夜逃跑,万户沈胜投降后又叛乱。胡大海将其击败,生擒四千余人。把诸暨改为诸全州,移兵攻打绍兴,再次打败张士诚的部队。太祖认为宁、越是重地,召大海前去镇守。张士诚的将领吕珍围攻诸全,大海带兵援救,吕珍堰水灌城,大海夺堰反灌吕珍的军营。吕珍的势力被削弱,在马上折矢发誓,请求双方撤兵,胡大海答应了。郎中王恺说:“吕珍狡猾不可信,还不如乘机攻打他。”大海说:“已经允诺而又违背,这是不守信用。已经放归而又攻打,这是不讲武德。”于是下令撤军,人们十分钦佩他的威信。不久攻打处州,赶走了元将石抹宜孙,平定了处州七邑。

  陈友谅进攻龙江,命令分兵进攻信州,以牵制敌人。大海采纳了王恺的建议,亲自带兵前往,于是攻克信州,设立广信府。信州弹尽粮绝,有人劝说撤离。大海说:“这是闽、楚的襟喉之地,怎么能放弃呢?”筑城浚隍固守。当初,军粮较少,在所占领的郡县中,将士都向百姓征粮,名为寨粮,百姓十分不满。大海下令免去。晋升为江南行省参知政事,镇守金华。

  最初,攻下严州,苗将蒋英、刘震、李福都自桐庐前来归附。大海十分喜爱他们骁勇,就留他们在自己的麾下。如今,三人谋划作乱,早晨进入分省署,请大海在八咏楼观弩。大海前去,蒋英派其党羽跪在马前,假装诉说蒋英的罪过,大海还没来得及回答,回过头来看蒋英。蒋英拿出袖中的槌子猛击大海,直中脑部倒地,他的儿子关住、郎中王恺都遇害。蒋英等人在城中大肆掠夺后,投奔了张士诚。这以后李文忠攻打杭州,杭州人抓住蒋英来降,太祖命令杀了他,用他的血来祭奠大海。

  大海善于用兵,常常朗诵:“我是武人,不知书本知识,仅仅懂得三件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夺妇女,不焚烧房屋。”于是他所到之处,远近都争相归附。他死后,闻者无不流涕。又喜爱文人,所到之处都访求豪杰。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人的聘用,实际上都是大海推荐的。追封为越国公,谥号武庄,肖像列入功臣庙,配享太庙。当初,太祖攻克婺州,禁止酿酒,大海的儿子首先违犯。太祖大怒,准备绳之以法。当时大海正在征讨越地,都事王恺请求不要杀,以此来安定大海的心。太祖说:“宁可使大海背叛我,也不可使我的法不能施行。”最终还是杀了。到关住再被杀后,大海就没有后代了。


耿再成传

  耿再成,字德甫,五河人。在濠州就跟随太祖,攻克泗州、滁州。元兵围攻六合,太祖前去援救,与耿再成在瓦梁垒驻军,奋力激战,估计不能胜敌就撤走了。元兵追来,太祖在河涧侧面设下埋伏,命令耿再成诱敌,大败元军。任镇抚,从太祖渡江,攻下集庆。派元帅镇守镇江,行枢密院判官守卫长兴,又守卫扬州。从大军取金华,担任前锋,驻扎在缙云的黄龙山以遏制敌人的入侵。在处州与胡大海打败了石抹宜孙,攻克敌城,并派兵守卫。石抹宜孙进攻,又在庆元被打败。

  再成治军严厉,士卒在百姓间出入,连蔬菜水果都无人摘取。金华苗的首领蒋英等人作乱,杀了胡大海。处州苗的首领李祐之等人听此消息,也作乱。再成正在吃饭,听到叛乱的消息就立即上马,带领士兵不足二十人,对叛贼骂道:“贼奴!国家有什么负于你们,你们谋反?”叛贼拿起长矛刺向再成。再成挥剑连断几支长矛,但还是受伤落马,骂不绝口而死。胡深等人收殓他的尸体,用稻草埋葬了再成。后改葬在金陵的聚宝山,追封为高阳郡公,侑享太庙,肖像归于功臣庙。洪武十年(1377),加封为泗国公,谥号武壮。


张德胜传

  张德胜,字仁辅,合肥人。才略雄迈。和俞通海等人率舟师自巢湖来归附。从太祖渡江,攻克采石、太平。陈聎先前来进攻,和汤和等人打败来犯之敌,授予太平兴国翼总管。攻破蛮子海牙的水寨,生擒了陈兆先。攻下集庆,攻克镇江,授予秦淮翼元帅。攻取常州,提升为枢密院判。攻克宁国,收编了长枪兵。攻下太湖,占领了马迹山。攻打宜兴,占领了马驮沙和石牌寨。晋升为枢密院事。赵普胜攻陷了池州,德胜前去增援,已经来不及了,回来就跟从徐达攻占了宜兴。普胜占领了青阳、石埭。德成在栅江口与敌交战,把敌人赶跑了。不久,又和通海打败了赵普胜的主力,于是收复池州。率兵自无为进攻浮山,赶走赵普胜的将领胡总管,奋起直追,在青山又打败了他们,把他们一直赶到北面的潜山。陈友谅的大将郭泰在沙河迎战,被打败斩首,于是攻克了潜山。陈友谅进犯龙江,德胜率领舟师迎战,双方死伤相当。德胜大呼,他的部将奋起反击,友谅的军队节节败退,于是大败。和诸将追敌至慈湖,纵火焚烧了敌船。到了采石,与敌大战,死于沙场。追封为蔡国公,谥号忠毅,肖像归于功臣庙,侑享太庙。儿子张宣年幼,养子兴祖继承张德胜的职位。


赵德胜传

  赵德胜,濠州人。担任元义兵长,擅长马上使长矛,每次战斗必定在前。归属王忙哥的麾下,已经观察到了他最终必败。太祖占领了滁阳,德胜的母亲在军中,抛下妻子前来归附。太祖十分高兴,赐给他名字,任命为帐前先锋。从取铁佛冈,攻打三汊河,攻破张家寨,攻克全椒、后河诸寨。援助六合,身中流矢,几乎丧命。攻打鸡笼山,直捣乌江,攻下和州、含山。夜袭陈聎先军营,攻占板门、铁长官二寨,于是攻取仪真。授予总管府先锋。从太祖渡江,攻下太平,攻克芜湖、句容、溧水、溧阳,都有功。跟从常遇春在采石打败了蛮子海牙,在方山攻破了陈兆先的营地,攻下集庆,功劳最大。跟从徐达攻取镇江,攻破苗军水寨。攻下丹阳、金坛,平定宁国。改任领军先锋。攻取广德,破张士诚水寨,又跟从常遇春攻打常州,解除了牛塘之围,收复了广德、宁国。占领江阴,攻打常熟,活捉了张士德。从攻湖州。宜兴叛乱,回师平定。提升为中翼左副元帅。陈友谅进犯龙江。龙江第一关是虎口城,太祖交给德胜。友谅到来,展开激战。伏兵四起,友谅大败,于是收复了太平。攻下了铜陵临山寨,进攻黄山桥和马驮沙,征讨高邮,都立下战功。提升为后翼统军元帅。

  跟从太祖西征,攻破安庆水寨,乘风逆流而上,抵达小孤山。离九江只有五里路了,友谅才得知,仓惶逃跑。于是攻克了九江,攻战于黄梅、广济,攻克瑞昌、临江、吉安,回师安庆,进而攻克抚州,占领新淦。征讨南昌叛将,收复该城,被炮石伤了肩。授予江南行枢密院事。与朱文正、邓愈共同镇守南昌。在池州平定了罗友贤,在西山打败了友谅的将领,收复了临江、吉安、抚州。没多久,友谅大举围攻南昌,德胜率部下数千人背城逆战,射杀敌将,敌人深感沮丧。第二天汇合,围城数圈。友谅亲自督战,昼夜不停地进攻,城墙被打坏了。德胜率诸将死战,边战斗边筑城,坏城墙被修复。傍晚坐在城门楼,指挥战斗,腰部中箭,镞射进六寸深,拔出镞,叹息道:“我自壮年从军,箭伤已多次了,但没有比这次严重的。大丈夫死是没有什么悔恨的,但恨不能扫平中原。”说完话后就死了,年仅三十九岁。追封为梁国公,谥号武桓,列祀功臣庙,配享太庙。

  德胜刚直沉鸷,严肃驾驭部下。未曾读书,随机应变,他的行为符合古法。像修士一样真诚相待朋友。

  友谅围攻南昌达八十五天,先后战死的共有十四人。


桑世杰传

  桑世杰,无为人,也是从巢湖前来归附太祖的。赵普胜有异心,世杰发觉了他的阴谋,赵普胜逃走。从太祖渡江,率舟师攻破元军水师。授予秦淮翼元帅。攻下镇江,随军征讨金坛、丹阳,攻打宁国长枪诸军,攻克水阳,平定常州。担任枢密院事。镇守江阴、宜兴。

  最初,石牌百姓朱定是贩盐无赖,和富民赵氏有矛盾,于是上告赵氏谋反,剿灭了赵氏,朱定被授予江阴判官。不久,朱定又沦为盗贼,元派兵追捕。朱定听说张士诚占据高邮,于是为士诚引路,从通州渡江,攻陷了平江,任命朱定为参政,而派元帅栾瑞戍守石牌。到了大军攻取江阴后,栾瑞还占据着石牌,引导舟往来。太祖命令永安和世杰攻打石牌,世杰力战而死,栾瑞也投降了,张士诚窥伺大江之路遂绝。太祖念世杰的功绩,赐予安远大将军、轻车都尉、永义侯,侑享太庙。

  儿子桑敬因父亲死烈,累官至都督府佥事。洪武二十三年(1390),封为徽先伯,年食禄为一千七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第二年和徐辉祖等人守卫边防,不久又受命在平阳屯军,受蓝玉党案株连而死。


茅成传

  茅成,定远人。自和州开始从军,隶属常遇春麾下,攻克太平,授予万户。从定常州、宁国,晋升为总管。攻克衢州,授予副元帅。镇守金华,改任太平兴国翼元帅。从大军克安庆,援助安丰,激战鄱阳,攻克武昌,授予武德卫千户。不久晋升为指挥副使。占领赣州、安陆、襄阳、泰州,都立下战功。跟从徐达攻打平江,焚烧了张士诚的战船,修筑长围困住敌人。徐达攻打娄门,士诚出兵迎战,茅成把敌人打跑了,冲锋到外城,身中叉而死。赠予东海郡公,祀于功臣庙。

  同时战死的有杨国兴,也是定远人,任右翼元帅镇守宜兴。最初,常州人陈保二聚众号称“黄包军”,已经投降了又叛乱,诱捉了詹、李二将,国兴捉拿了陈保二后斩首。授予神武卫指挥使。至此攻打阊门战死。他的儿子杨益继承了指挥使。


胡深传

  胡深,字仲渊,处州龙泉人。聪颖而有智谋,精通经史百家之学。元末战乱,他叹息道:“浙东地气尽白,大祸将来临。”于是聚集里中弟子结寨自保。石抹宜孙任万户镇守处州,辟参军事,招募士兵数千人,收捕诸山寇。温州韩虎等人杀了主将叛敌,胡深前去晓谕他们。军民感动得流涕,杀韩虎投降了。不久,偕同章溢讨伐龙泉之乱,收捕附近各县的盗贼,并依次平定。此时石抹宜孙已晋升为行省参政,胡深被任命为元帅。戊戌年(1358)十二月,太祖亲征婺州,胡深带领兵车数百辆前去援救,行至松溪而不能救,大败而去,婺州于是被攻下。第二年,耿再成进攻处州,石抹宜孙分别派元帅叶琛、参谋林彬祖、镇抚陈中真和胡深率兵拒战。遇上胡大海的部队来到,和再成会合,大破石军,抵达城下。石抹宜孙战败,与叶琛、章溢逃到建宁,处州于是被攻下。胡深以龙泉、庆元、松阳、遂昌四县投降。

  太祖平素就知道胡深的名字,此时召见他,授予左司员外郎,派他回到处州,召集部曲。从征江西,平定后,任命为亲军指挥,镇守吉安。处州苗军叛乱,杀了守将耿再成,胡深跟从平章邵荣讨伐了他们。遇上改中书分省为浙东行中书省,于是任命胡深为行省左右司郎中,总制处州军民事务。此时山寇暗中骚扰,百姓还不安定。胡深招兵万余人,捕捉诛杀了渠帅。沿海军队素来骁勇,杀了他们中几个十分横行的,民患得以平息。九月,诸全叛将谢再兴带张士诚的部队进犯东阳。左丞李文忠命令胡深率兵担任前锋,再兴大败而走。胡深建议把诸全作为浙东的藩屏,于是经过度量在离诸全五十里处连着五指山修筑新城,分兵戍守。太祖刚一听说再兴叛敌,就急忙派使者告诉文忠,要他另筑新城守备,使者到达时工程已经完工。后来士诚将领李伯升大举来犯,到达新城下,但攻城不下,大败而去。太祖嘉奖胡深的功劳,赐给他名马。

  太祖称吴王,就任命胡深为王府参军,仍镇守处州。温州豪民周宗道聚众占据平阳,多次遭到方国珍侄子方明善的威逼,于是以城前来归附太祖。明善大怒下令攻打平阳。胡深派兵赶跑了明善,于是攻下了瑞安,进兵温州。方氏十分害怕,请求年输送白银三万充实军队。于是命令胡深班师,重新回到处州镇守。陈友定的军队到来,被打败,追赶到浦城,又打败了敌守兵,城被攻下。进而攻占了松溪,俘虏了敌守将张子玉。因而请求发动广信、抚州、建昌三路的部队,攻取八闽。太祖高兴地说:“子玉是骁将,他被俘后友定已吓破了胆,趁势攻打,没有攻不破的道理。”因此命令广信指挥朱亮祖由铅山、建昌出发,左丞王溥由杉关出发,会合胡深一起进军。

  不久,亮祖等人攻克崇安,进攻建宁。友定将领陈德柔固守。胡深感觉到不祥之气,想暂缓攻击。亮祖说:“军队已到达这里,怎么能暂缓呢?况且天道幽远,山泽之气变化无常,哪里是什么不祥的征兆呢?”此时德柔屯兵在锦江,逼近胡深部队后方,亮祖督战越发急。胡深率兵还击,击破敌二栅。德柔军队力战,友定率精锐之师夹击。天已黑,胡深突围,战马失蹄而被俘,遇害,终年五十二岁,追封为缙云郡伯。

  太祖曾经问宋濂:“胡深是什么样的人?”回答说:“文武之才。”太祖说:“诚然,浙东的屏障是我方的依靠。”而胡深久任乡郡,志图平定闽地报效朝廷,最终以死殉国。胡深领兵宽厚,用兵十余年,未曾妄杀一人。镇守处州,兴学培养人才。缙云田税繁重,胡深用新垦田地所收之田租补足不足部分。盐税十分抽其一,请求减半,以利商贾。军民都怀念他的恩德。


孙兴祖传

  孙兴祖,濠州人。跟从太祖渡江,累积功劳担任都先锋。攻打龙江,晋升为统军元帅。攻破瑞昌八阵营,提升为天策卫指挥使。兴祖沉毅而有谋略,大将军徐达十分欣赏他。攻克泰州,因徐达的请求,命他镇守海陵。海陵是张士诚的部队入淮的要地,兴祖整治军队,操练士兵,防御十分严密。吴兵从海口侵犯,被打败,活捉了彭元帅。平江攻下后,命兴祖攻取通州,士诚守将已向徐达请降。晋升为大都督府副使,移镇彭城。徐达已平定了关、陕,旋师北向,通知兴祖于东昌汇合。随从大军攻克元都,设置燕山六卫,留兵三万人,命兴祖镇守,统领大都督分府事。大兵西征,扩廓由居庸窥视北平,徐达对诸将说:“北平有孙都督在,不足为忧虑。”于是直捣太原,详情见《徐达传》。洪武三年(1370),率六卫的部队跟从徐达出塞,到达三不剌川,遇上敌人力战而死,年仅三十五岁。太祖哀悼痛惜,追封为燕山侯,谥号忠愍,配享于通州常遇春祠。

  不久,中书行省都督同知汪兴祖兼俸事入奏。太祖听到兴祖这个名字,就叹息,命以月俸给已故的燕山侯兴祖家。以他的长子孙恪继承武德卫指挥使。很久后,历任都督佥事。二十一年,任右参将跟从蓝玉北征,到了捕鱼儿海,论功封为全宁侯,年食禄二千石,给予世袭的凭证。孙恪谨敏,有儒将风度。从征楚、蜀,回师驻守沔阳,检查各卫所军士的边防。二十五年,晋升为太子太保。不久,在山西征兵,跟从宋国公冯胜练兵。不久被召回,赐给官邸于中都。后受蓝玉党案株连而死。


曹良臣传

  曹良臣,安丰人。颍州寇贼起事,聚集乡里筑城堡自卫。在应天归附太祖,担任江淮行省参政。从取淮东,收复浙西,晋升为行省左丞。跟从大军攻取元都,经略的土地到达泽、潞。提升为山西省平章,回守通州。当时大部队正出征山西,通州守备单弱,所属部队不足千人。元丞相也速率万余骑兵在白河安营扎寨。良臣说:“我军人少不可与敌战。敌人虽多,但亡国之余,士气不振,应用计谋赶跑他们。”于是秘密地派指挥仵勇等人于濒河舟中树起了许多红旗,绵延三十余里,击鼓之声可以相闻。也速十分害怕,逃跑了。良臣派精骑追赶百余里,元兵从此不敢窥视北平。又跟从大将军徐达在定西攻打扩廓帖木儿,打败了敌人。

  洪武三年(1370),赐封为宣宁侯,年食禄九百石,给予世袭凭证。第二年从伐蜀,攻克归州山寨,占领容美诸土司。会合周德兴攻占了茅冈覃篨寨,自白盐山伐木开道,出纸坊溪进军夔州,进而攻克重庆。第二年跟从副将军文忠北征,抵达胪朐河,收复其部落。文忠率良臣带上二十天的粮食,日夜兼程进军土剌河。哈剌章渡河抵抗,稍许退却。追击至阿鲁浑河,敌骑兵大会集。将士都殊死而战,敌人大败而逃,但良臣和指挥周显、常荣、张耀都战死。战情上报,赠予良臣为安国公,谥号忠壮,列祀功臣庙。儿子曹泰继承侯位,后受蓝玉党案株连而死,削去爵位。


濮英传

  濮英,庐州人。最初因勇敢担任百夫长,累积功劳官至西安卫指挥,因军政不修,被朝廷召回诘责,改派叶升取而代之。叶升呈说濮英贤良,朝廷令他回到西安卫。洪武十九年(1386),太祖命耿炳文选拔陕西都司卫的部队加强边防,唯独濮英操练的军士可谓劲旅,于是,加封他为都督佥事。第二年,命他率部队随大将军冯胜北征。抵达金山,降服纳哈出;班师回朝时,濮英带领奇兵三千殿后。纳哈出的余部逃窜匿藏的还有数十万人,听说明军回朝,就在中途设下埋伏,图谋攻袭明军尾部。濮英后到达,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突围不成,战马跌倒,濮英被俘。敌人得到濮英,妄图挟持他为人质。濮英绝食不言,趁敌人不注意时用佩刀剖腹而死。太祖听说此事,赐金山侯,谥号忠襄。第二年,进赠乐浪公。封他的儿子濮王与为西凉侯,食禄二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二十三年,命他在东昌练兵,又命他驻守临清,训练士卒。二十五年,被召回,同宋国公冯胜等人检阅山西兵马。濮王与颇能胜任父亲之官职,太祖十分欣赏。又令他征集山西的民兵,他所征集的州县数量最多,事情办成了但又不扰民。第二年,受蓝玉党案株连,谪戍五开而死。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