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明史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二百九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九 忠义(三) 潘宗颜(窦永澄) 张铨(张道浚) 何廷魁(徐国全) 高邦佐(顾颐) 崔儒秀(陈辅尧 段展) 郑国昌(张凤奇 卢成功) 党还醇(安上达 任光裕) 李献明(王元雅 何天球 徐泽 武起潜) 张春 阎生斗(李师圣) 王肇坤(王一桂 上官荩) 孙士美(白慧元 李祯宁 黄承宗 冯登鳌 王钥 王采 崔贤 刘廷训 张纯儒) 乔若雯(李崇德 董祚 魏克家) 张秉文(宋学朱 周之训 邓谦 唐世熊) 颜胤绍(赵珽 姚汝明 陈三接 周而淳 赵辉 丁师羲 李时茪) 吉孔嘉(王端冕 陈广心 王一统 唐铉 高维岱 李时正 邸养性 刘维蕙 曹一贞 董调元 李其纪) 邢国玺(冯守礼 张日新 文昌时 周辅 李耿 吴良能 吴汝宗 周启元 刘光先 刘士璟) 张振秀(刘源清) 邓藩锡(王维新 谭丝 曾文蔚 阎鼎 李昌期 郝芳声 丁文明 俞起蛟 范淑泰 樊吉人) 张焜芳

张铨传

  张铨,字宇衡,沁水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保定推官,后升为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因亲丧归家服孝,期满,起任巡按江西。

  此时,辽东总兵张承荫为清军所败,战死。经略杨镐正打算四路出军迎敌。铨急忙上书奏道:“敌方的山川险易,我们还不清楚,孤军深入,能保不受包抄?而且骑兵野战,是敌军的长处,我军的短处。以短击长,以劳对逸,以客为主,这不是用兵之道。昔日胪朐河之战,五将无一生还,为何还要轻易出塞。如今之计,不必征兵四方,而应当就近调募,屯集要害之地,固守边疆,优厚安抚北关军民,也就是为清军树立敌人。多派间谍去拉拢他们的官兵,然后伺隙进军。如果增加百姓的赋税,征派壮丁,就会导致骚扰,恐怕可忧者不在辽东而在内部。”他建议发放府库的金银布帛,增补开缺的大官,释放因直言而被监禁的人,为皇太子讲经说史,先做好这些基本工作。又提出:“起用李如柏、杜松、刘綎这些有威望的老将,他们也应受杨镐的指挥调遣,统一领导。唐代九节度使各自为政,导致相州失败,可为明鉴。”又说:“朝廷准备抚恤张承荫。承荫身为总兵,而不知敌人在行诱引之计,轻率进攻,遭到失败,这是无谋;突然遇敌,队伍混乱不堪,这是无法;率领万余大军,不能做殊死战斗,这是无勇。故臣以为对他不应抚恤。”他还指出,杨镐不是大帅之才,力荐熊廷弼。

  万历四十八年(1620)夏,又上疏说:“自辽东用兵以来,有关衙门倡议加赋,每亩增收银三厘,不久加至七厘,又不久加至九厘。国家如同人的身体一样,辽东是肩背,关内是腹心。肩背有病还可藉腹心的血脉来滋补,若腹心先溃烂,危亡就在眼前了。竭关内之力以救辽,辽未必安,而国家已面临危亡了。今宜团结人心以巩固根本,岂可进行无休止的剥削,逼迫百姓为乱。且陛下内廷积金如山,以有用之物,放在无用的地方,其与瓦砾粪土有何区别,请求发放国库的财物,守国库的人不加理会,加派田赋的意见却朝奏而夕准。臣对此非常不能理解。”铨的这些意见都关系到军国之安危,而皇帝与执政大臣始终还不明白。刘綎、杜松失败之后,时人都说张铨有先见之明。

  熹宗即位,命铨去巡按辽东。经略袁应泰下令对清军招降,铨极力阻止,应泰不听。铨叹息道:“祸乱从此开始了。”天启元年(1621)三月,清军攻破沈阳。铨请令辽东巡抚薛国用率河西兵屯驻海州,前辽总督文球率山海关兵屯驻广宁,以壮声援。奏疏刚上,辽阳被围,官军大败。铨与应泰分城防守。应泰令铨退保河西,以图再举,铨不听从。经三日战斗,辽阳城破,铨被俘,后自尽。朝廷赠大理寺卿,再赠兵部尚书,谥忠烈。授其子道浚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张道浚传

  张道浚,张铨之子。铨死后,朝廷授道浚锦衣卫指挥佥事。因是忠臣之子,受到重视,加都指挥佥事,负责卫所。他与阉党杨维垣等人相好,受王永光的指使,攻击钱龙锡、成基命等人,故为公论所不容。不久,因受贿而被贬戍雁门关。农民大起义爆发,山西巡抚宋统殷令道浚参与军事策划。道浚家丁多,能抵抗义军。

  崇祯五年(1632)四月,农民起义军进攻沁水,宁武守备猛忠战死。道浚派游击张瓒赶去援救,义军撤退。八月,义军紫金梁、老回回、八金刚等部,以三万大军围攻窦庄,计划生擒道浚以威胁巡抚,但多次进攻不利。义军又打算通过道浚向朝廷请求招安。紫金梁求见道浚,声称他名叫王自用,是误随王佳胤至此。同去的另一人也向道浚表白,他是宜川廪生韩廷宪,为佳胤所俘,今后愿誓死受道浚的管束。道浚慰劳他们,叫他们回去,暗中使人去利诱韩廷宪为谋取义军的内应。农民起义军至旧县,遵守与明朝官军所订的规约,按兵不动。廷宪每天催促紫金梁接受招安,紫金梁等还犹豫不决。官军发动进攻,义军大怒,责怪廷宪,毁约南攻济源,攻陷温阳。

  九月,廷宪知紫金梁已对他有怀疑,想杀他投降官军,约道浚在沁河伏兵接应。道浚遣所部刘伟去。当晚,义军攻打生员盖汝璋庄院时,廷宪知道他投降官军的事败露,与刘伟逃跑了。义军追到沁河边,遭到官军的伏击,滚山虎等六人战死。义军屯驻于沁河边,道浚从上游偷渡,绕义军后方,喊声大起,义军撤退。不久,官军在陵川为义军大败,道浚逃到九仙台。十二月,韩廷宪探知紫金梁与乱世王不和,便进一步施离间计。乱世王果然中计,怀疑紫金梁,派其弟混世王向道浚求降。这时,宋统殷因讨义军不利而被罢职,由许鼎臣接替山西巡抚,他主张进讨。道浚有意为难混世王,要他先斩紫金梁再来归顺。混世王怏怏地回去了。义军分兵进攻山西各郡县。

  崇祯六年(1633)三月,官军自阳城向北尾追义军。道浚设伏兵于三缠凹,俘获义军首领满天星等。巡抚许鼎臣奏报道浚一等功。八月,义军攻陷沁水,道浚率家兵三百人反击,义军退十五里,副使王肇生上报道浚功劳。道浚从前得罪了朝廷谏官,企图用军功来洗掉他身上的污点,而谏官仍弹劾他擅离军伍,冒领军功。巡按御史冯明玠弹劾他失守沁水城,无功可言。朝廷令他去戍守海宁卫。


高邦佐传

  高邦佐,字以道,襄陵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寿光知县。他在寿光教民垦荒,招集流亡百姓三千余家。后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在任永平知府时,疏浚滦河,修筑长堤,裁制税使高淮,使他不敢肆意横行。后调任天津兵备副使,平息大盗董时耀。又转任神木参政,多次击破“套寇”沙计。母亲去世,他归家服丧,孝期满,补任蓟州道参政,因在调兵中违背主帅意图,被罢官归家。

  天启元年(1621),清军攻破辽阳,起任邦佐为参政,分守广宁。熊廷弼与王化贞不合,邦佐因而预料辽东用兵必败,多次请求准假归养八十老母。刚被批准,化贞弃广宁逃跑。守军将士看到邦佐又已请假,军无统帅,便打算撤回关内。邦佐厉声阻止:“我一日不走,便是一日封疆之臣,你们要向哪里走!”连夜写信给母亲,表示誓死保卫疆土。他赶到右屯去拜见熊廷弼,对他说:“广宁城中虽乱,好在敌人还不知道,应尽快提兵入城,斩一二逃跑者,人心自定。如果公不去,请给我邦佐一支人马去抵御清军。”廷弼没有接受他的要求,而是同化贞一样离开防地。邦佐仰天长叹,对随行人员说:“经略、巡抚都走了,大势已去。松山是我的防守之地,与防地共存亡。你回去禀告太夫人。”解印自尽。仆人高永说:“主人死,怎能没有仆从。”也自尽了。朝廷赐祭葬,赠光禄卿,再赠太仆卿,谥忠节。荫后代为锦衣卫百户,建祠宣武门外,与张铨、何廷魁一同祭祀。


张春传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乡试中举,曾任刑部主事。他很注意德行修养,善谈兵法。天启二年(1622),辽东辽西尽为清军占领,朝廷急需守边将才,升张春为山东佥事,兼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这时大军屯驻山海关,永平为来往要道,兵马络绎不绝,关外难民也云集于此。春运筹有方,事情办得合理,又不扰害百姓。历任副使、参政,最后又回到原来官职。天启七年,哈剌慎部酋长汪烧饼,率兵窥探桃林口,春督率守将生擒三人。烧饼到关前道歉,愿受惩罚,还表示誓死不敢反叛朝廷。

  崇祯元年(1628),改任关内道兵备。兵部尚书王在晋听信流言,说春好杀人,一天斩首十二人。春上书申辩,关内百姓为他诉冤。在晋又弹劾他与太监有勾结,克扣军饷,将他革职,交司法衙门惩办。督师袁崇焕认为张春廉洁,不同意惩办。御史李炳认为,春平时疾恶如仇,故为人所中伤。是不是有滥杀行为,一调查便会明白,用不着提审。皇帝不同意。第二年司法衙门报告说,弹劾张春的罪状,均查无实据,于是将他释放。

  崇祯三年(1630)正月,永平失守,起任春为永平兵备。春奏称:“永平统辖五县一州,今郡城及滦州、迁安都失守,昌黎、乐亭、抚宁又为关内道所管辖,臣没有立足之地,应当驻于何城?臣有兵备之名,而实际上无一兵一卒,赤手空拳,深入虎穴,怎能有济于事。求在赴援大将中,令一人与臣同事,臣招旧日义勇,率领他们为朝廷效力。臣已决心与永平共存亡,不敢有丝毫回避。但必须求得实际上于保卫边疆有利,这就是臣以拳拳忠心以报圣上,以尽臣职。”还说兵机不可泄露,请准予朝见皇上,面陈战略。皇帝准许,他当面向皇上陈述了自己的意见,皇帝认为很好,升他为参政。随后,春同诸将收复了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负责兵备事,候巡抚开缺时再补任。这时,凡以科举考试中乙榜起家的人,多半授有官职,而唯独张春还要待命,是因为他在朝中无援,永平大战之后,百姓贫困,春尽心抚恤,所以人民更加怀念他。

  崇祯四年(1631)八月,清兵围攻大凌河畔之新城,命春督率总兵吴襄、宋伟去援救。九月二十四日渡过小凌河,经三日到达长山,距城十五里。清军以二万骑兵来迎战。两军交锋,枪炮齐发,声震天地。春营受到冲击,诸军皆败。春收集被击溃的军士再立营。忽然风起云涌,春命纵火,火势甚大。又突然大雨,风向逆转,明官军士卒被烧死很多。过了一会儿雨停,两军再战,宋伟不能支持,退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恭大湖等三十三人被俘,部卒死者无数。他们见了清太宗皇太极,都行君臣跪拜礼,只有张春直立不跪,绝食三日。只是由于看守者恳切劝解,又为清太宗的诚意所感动,才食一餐。令他剃发,不肯,住在古庙内,穿着明朝衣冠,以表示他不失对朝廷的忠心,最后自杀而死。

  当春未死之时,清有议和之意,春将此转告朝廷。朝中廷臣们七嘴八舌地攻击张春,诚意伯刘孔昭弹劾他降敌不忠,要求削夺他的官职。朝廷虽未同意,而有关衙门把春的两个儿子逮捕入狱,死于狱中。


张秉文传

  张秉文,字含之,桐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福建右参政,参与平息海寇李魁奇。崇祯年间,历任广东按察使、广东右布政使、山东左布政使。

  崇祯十一年(1638)冬,清兵自畿辅南下,杨嗣昌令山东巡抚颜继祖调防德州,于是济南空虚,只有乡兵五百人及莱州援兵七百人,势单力薄,不足以守城。巡按御史宋学朱正巡视章丘,闻清军至,忙回到省城济南,与秉文及副使周之训、翁鸿业、参议邓谦、盐运使唐世熊等商议守城,连续上书朝廷告急。杨嗣昌屯兵不动,督师宦官高起潜在临清拥有重兵,但不救援济南,大将祖宽、倪宠等也都一旁观望。清军攻下十六州县,兵临济南城下,秉文等分门死守,昼夜不解铠甲,而援兵始终未来。

  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二日,济南被清军攻陷,秉文率兵巷战,不幸中箭阵亡。其妻妾均投大明湖自尽。宋学朱、周之训、邓谦、唐世熊及济南知府苟好善、同知陈虞胤、通判熊烈献、历城知县韩承宣等人,皆殉国难,德王朱由枢被俘。秉文赠太常寺卿,之训、谦赠光禄寺卿,承宣赠光禄寺少卿,为他们建祠祭祀。学朱死,但未见尸,翁鸿业及推官陆灿不知下落。


邓藩锡传

  邓藩锡,字晋伯,金坛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曾任南京兵部主事,十五年,调任兖州知府。刚到任就闻清军入关,忙准备防守。不久,清军四万骑进抵城下,藩锡去对鲁王说:“郡有吏,国有王,同舟共济。诸城失守,都是由于贵族之家吝惜金钱,让贫民饿夫上城捍御。城郭是我们的生命,钱财是百姓的生命。如果我们不给他们生命,又怎能期望他们给我们生命?王真能以所积蓄的金钱粮食来激励士气,城就可保,不然大势一去,悔之不及了。”鲁王不听从他的意见。

  藩锡与监军参议王维新,同知谭丝、曾文蔚,通判阎鼎,推官李昌期,滋阳知县郝芳声,副将丁文明,长史俞起蛟及还乡闲住的给事中范淑泰等,分门死守。至十二月八日,城被攻破,维新力战,受伤二十一处阵亡。藩锡不降,被杀。朝廷赠维新光禄卿,藩锡太仆少卿。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