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明史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一百九十二 列传八十〇 杨慎(王元正) 王思(王相) 张翀 刘济 安磐 张汉卿 张原 毛玉(裴绍宗) 王时柯(余翱) 郑本公 张曰韬(胡琼) 杨淮(申良) 张澯(仵瑜 臧应奎 胡琏 余祯 李可登 安玺 殷承叙) 郭楠(俞敬 李继 王懋)

杨慎传

  杨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二十四岁时考中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名,授职翰林修撰。后母去世,曾回家守丧,除下丧服后又出任修撰。十二年八月,武宗便装外出,刚走过居庸关,杨慎就抗言上书,极力劝阻。不久,他称病告假回家去了。

  世宗即位后,用他做经筵讲官。有一次讲解《舜典》时,他说:“圣人设立赎罪的法子,是用于不大的罪过的,是为了让百姓自做新人。如果是首恶或大奸,没有可以用钱财赎免的道理。”当时大奸臣张锐、于经被判死刑,有人说他们是因为交进金银而得到宽恕的,所以杨慎讲到这一点。

  嘉靖三年(1524),世宗采纳了桂萼、张璁的建议,召他们来京城做了翰林学士。杨慎和同事三十六个人一起上书说:“我们与桂萼这些人学术不同,议论也有差别。我们所掌握的是程颐、朱熹的学说。桂萼等人所坚持的是冷褒、段犹的余音。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桂萼等人,又认为我们的意见不对,我们也不能和这些人做同事,请开恩把我们罢免了吧!”世宗恼怒了,严厉批评了他们,并多少不等地扣发了他们的俸禄。过了一个月,杨慎又和学士丰熙等上书劝谏,没有得到批复,就和满朝大臣一起在左顺门跪地力谏。世宗极为恼火,命令把带头的八个人逮进了诏狱。于是杨慎和检讨王元正等人敲打着宫门大哭,哭声响震皇宫的深宅大院。世宗这下更加恼火,就把他们全都关进诏狱,进行廷杖。过了十天,有人说那天早朝结束后,群臣已经解散,是杨慎、元正和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他们纠集大家到左顺门跪地哭求的。于是又在廷堂上把他们打了一顿大棍。杨慎、元正、刘济一起贬官充军,其他人剥夺官籍。杨慎被派往云南永昌卫。在这之前,廷和掌管国事时,把锦衣卫里假冒的和多余的官员全都罢免了。到这时就有仇人在路上埋伏,要伺机杀害杨慎。杨慎知道后,一路小心防备,到临清时这些人才散去。他扶病上路,骑马走了近万里,疲惫极了,抵达永昌卫,差一点躺了下去。

  五年(1526),听说廷和病了,飞马赶回家中。廷和一高兴,病也就好了。回到永昌,听说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领家僮和步兵一百多人,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当地守臣一起打败了贼寇。八年,听说廷和去世的消息,跑到巡抚欧阳重那里,请他代向朝廷告假,获得批准后回家埋葬了父亲,然后又回到永昌。从此以后,他有时回四川,有时住云南首府,有时留在永昌所,所到之处,大官们对他都很好。等到了七十岁,他返回四川,云南巡抚却派了四名指挥把他又逮了回去。三十八年七月,他死了,终年七十二岁。

  杨慎从小机灵,才思敏捷,十一岁就会写诗。十二岁时模拟写作《古战场文》、《过秦论》,让大人们都觉得惊奇。入北京后写了一首《黄叶诗》,李东阳看到后赞叹不已,让他在自己门下受业。在翰林院时,一次,武宗问钦天监和翰林:“有一种星星叫注张,又叫汪张,现在我们叫它什么星?”大家都答不上来。杨慎说:“是柳星。”接着一一列举《周礼》、《史记》、《汉书》作答。后来参加编写《武宗实录》,所有的事他都秉笔直书,总裁蒋冕、费宏把草稿全交给他,让他删削、编定。他曾经奉命出差经过镇江,拜访了杨一清,阅读一清的藏书。有疑问向一清请教时,发现那些书一清都能背诵下来。杨慎大吃了一惊,更加用力于攻读古学。充军边远后他有很多空暇,对各种书无所不读。他曾经对别人说:“天资不可凭仗。天天向上的品德和学业,应当是从学和问中间得来的。”所以他爱好读书、穷理,到老时更加专注。世宗因为讨论“大礼”一事,对他们父子讨厌得特别厉害。每当他问杨慎现在怎样时,内阁大臣就说杨慎又老且病,世宗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杨慎知道后,更加随心所欲地纵酒解脱。整个明代知识广博、著作繁多的读书人当中应当推杨慎为第一。除诗文以外,他写有一百多种杂著,都流行于世。隆庆初年,他被追赠为光禄少卿。天启年间,朝廷给他追加谥号为“文宪”。


张翀传

  张翀,字习之,四川潼川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改选做庶吉士,又改任当刑科给事中。期间告病还乡,起复后当了户科给事中。

  世宗即位后,曾颁布诏书禁止地方向皇宫在定额外另搞什么进贡。第二年,中都镇守宦官张阳又来进贡新产的茶叶。礼部打算遵照诏书对他加以阻止,世宗不答应。张翀上书说:“陛下颁布的诏书墨迹未干就立即翻悔,就会有人窥测朝廷的心思,把政令当成儿戏玩弄。况且名义上说是进贡茶叶,实际上夹带着别的东西。如果各地都来仿效,不知还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呢。希望信守以前的诏书,不要陷入他人的圈套中。”世宗不听。宁夏每年进贡红花,使当地军民大受其害;内廷、外廷的镇守官到此上任后大都向皇上贡马谢恩,张翀请一并加以禁止。世宗虽然同意他的意见,但不能照办。不久张翀又上书说:“宦官外出镇守,并不是太祖、太宗的老规矩,只是景帝碰上国家多灾多难,偶尔实行一次罢了。当时认为宦官是朝廷家里边的人,只要有急事,就准他进内宫汇报。但是过去宸濠谋反时,镇守太监王宠反而帮他作乱,内臣就真的能指靠吗?这些人在太平时代就坐享富贵,毒害百姓;遇上事变就怀着观望的心理,不管国家的封疆大事。所以不能不立即裁掉。”后来张孚敬当首辅时终于裁撤了各地的镇守宦官,这个主张实际上是由张翀首先提出来的。

  张翀以后几经升迁,当了礼科都给事中。又一次上书说:“近来听说紫禁城内在不停地进行祷告、祭神。乾清宫里十几个宦官在学习经典,讲读法规、礼仪,陛下对他们的赏赐超越规定,对他们的宠爱一天天在增加。这是先朝罪人的余党、太监崔文等人所首创的制度,目的在于利用歪门邪道来做叛逆的尝试。陛下被他们愚弄,已经使他们得到机会大行骗术,干扰政事,招来奸邪,共同搞鬼了,这实在有损于国家的太平事业,有负于人民的殷切希望。我考虑陛下之所以宁肯疏远正人君子不忍心赶走这些人,宁肯错失忠直良言不愿意违背他们的指教,也只不过是认为他们的办法可以治病延年罢了。我不确切地听说近来侍寝的宫女和吹枕边风的夫人们充塞闺帏,其中有一两个聪明伶俐温柔苗条的尤其善于迷惑主上。就因为这个,陛下倦于日讲,懒得召对,政令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起居违背了适合养生的规范。那些小人们看到了投机取巧的缝隙,就用旁门左道来进行蛊惑。事实上认为设坛求神很可靠而在宫室里放纵情欲,认为荒淫没危害而用歪门邪道追求福寿,根本就不是自古帝王坚定决心、自求多福的办法。”

  嘉靖二年(1523)四月,因为灾异的发生,张翀和六科的大臣们一道借机上书,向世宗进言说:

  “过去成汤拿六件事来自责说:‘我的政令失信于人了吗?我的百姓失其常分了吗?宫室是不是太宏伟了?枕边风是不是经常在吹?贿赂是不是成了风吗?谗夫是不是得志?’现在不妨老实地拿近来发生的事来对照一下:快船才减下来就批准戴保的奏请重新增加;镇守宦官正要裁减却又让赵荣出守;已诏令核查马房了,紧跟着被阎洪一句话给挡了回来;已诏令裁汰军匠了,不久匠作监七嘴八舌就把诏令给废除了。这样看来政令不能说是示信于人了。工商业者在那里争奇斗巧,游手好闲的人在乡间占了一半;农耕桑蚕经常被搅扰,人民缺乏应付生活的基本资料;教化未加推行,社会形成了苟且、轻薄的习俗。这样说来百姓不能不说是失其常分了。营建两宫,材料的采办和运输艰难备至,有时一根木料要役使千万人来运送,有时一根椽就花费上百两银子。百姓死尸狼藉的样子和他们呻吟、叹气的声音,陛下不得知道。这样说来宫室不能不说够宏伟的了。奉圣、保圣两夫人以外,先帝的宫女受宠达到册立为后的地步;庄奉、肃奉夫人的名号,接二连三地追加在乳妈身上。有的大受恩宠,将近达到赵飞燕的地步了;有的狡猾、机巧不在上官婉儿之下。就宫内说使主上的性情潜移默化,有失品行;就宫外说使太监有所依仗,胡作非为。这样说来枕边风不能不说是经常在吹。穷凶极恶的张锐、张雄,公然进行贿赂,得以逃脱抄家的刑罚;廖鹏、廖铠,暗地里进行请托,居然三年里未加行刑。钱神万能,所以王英改由锦衣卫审讯,关节通畅,所以于喜终于逍遥法外。这样说来,贿赂不能不说是成了风。献庙的神主牌位,压下了礼部的决议,而采用王槐阿谀卖弄的主意。给大臣的批示,缺乏对待人臣的适当礼貌,掺进了小人忌恨、离间的说法。那些小人们有的在宫廷里悄悄地恶毒地诋毁好人,有的在朝廷中进献谗言,明显地排挤好人。往上说混淆了朝廷中的大是大非,往下说颠倒了人臣们的忠正与奸邪。这样说来谗夫不能说不得志了。以上这六点都是成汤所无而今日都有的,所以我们不顾斧钺诛戮,来遵行向主上规劝过失的责任。希望陛下采纳。”

  那年冬天,世宗让宦官到苏州、杭州督办织造,满朝劝阻都阻止不了。张翀又和同事张原等上书据理力争。当时世宗刚刚即位,杨廷和等人还在内阁,虽然有一些小人搞鬼,正确的舆论还能起作用。张翀前前后后无所回避地评论一切,世宗虽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也曾答复说知道,没有把他治罪。

  到了第二年三月,世宗因为听了桂萼的话,坚决要把献帝称为考,并且想在宫廷里边给献帝立庙,张翀又和同事据理力争,世宗于是批评他们党同伐异,危害政事,下令扣发了他们的官俸。过后张翀又帮助尚书乔宇等上书争论宫廷里立庙的主张,被世宗下诏书作了批评。吕木冉、邹守益被关进监狱,张翀等人又抗言上书解救他们。等张璁、桂萼被召来京城后,张翀和给事中三十多个人接连上书说:“他们两个人生性奸邪,居心不良,打破宗庙祭祀的规矩,离间皇室之间关系,诽谤诏书,中伤好人。希望立即把他们调出去,给不忠的人臣当作警告。”这些世宗都没有采纳。

  世宗越来越想称献帝为考,改孝宗为伯考,张翀等对此忧虑百端。正好这时给事中张汉卿弹劾席书在赈荒中间有不法行为,户部尚书秦金请派官前往按察,世宗同意了。张翀等于是拿出朝臣弹劾桂萼等人的奏本,送给刑部,要他们向皇上申请按察,并且私下里对他们说:“只要皇上也说一声‘是’,就马上打死他们。”张璁等把他的话报告了世宗。世宗扣留了刑部的奏疏,并且批评刑部尚书赵鉴等勾结奸邪残害好人,张翀等灭绝正义欺罔忠良,进而又把张璁、桂萼提升为学士。朝臣们这下相视愕然,叹气不已。然后各部曹分别写了一篇奏疏上去,极力说孝宗不能称为伯考,署名的共二百二十多人。世宗都压在宫中不作答复。七月十五日,大臣们一起到左顺门跪地请愿。世宗两次派宦官去教他们回去,他们不回,就怒气冲天,首先把各部曹带头的逮了八个关进了皇家监狱,张翀就在其中。不久他挨了一顿廷杖,贬往瞿塘卫充军去了,此后张璁、桂萼更加受到世宗的宠信了。

  张翀在瞿塘卫驻留了十多年,才因为东宫册立太子的恩例被放还故乡,然后就死掉了。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