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周书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三十二 列传二十四 申徽 陆通(陆政 陆逞) 柳敏(柳昂) 卢柔 唐瑾(唐令则)

申徽传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

  六世祖申钟,曾任后赵司徒。

  后赵被冉闵取代后的冉魏末年,中原战乱,申钟之子避居江东。

  曾祖申爽在宋国做官,当过雍州刺史。

  祖父隆道,任宋国北兖州刺史。

  父亲申明仁,曾任郡功曹,很早去世。

  申徽小时候同母亲住在一起,尽心孝顺奉养。

  长大以后,喜好经史。

  性格谨慎,不乱交朋友。

  后来母亲去世,守孝期满,回到魏国。

  元颢入据洛阳,任命元邃为东徐州刺史,元邃引荐申徽担任主簿。

  元颢失败,元邃被装在囚车里送往洛阳,部下宾客都弃他而去,只有申徽为他送行。

  后来元邃得到赦免,广泛召集宾朋好友,赞叹申徽有古人之风。

  随即任命他为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年,由于洛阳战乱不断,申徽就悄悄入函谷关见文帝。

  文帝同他谈话,认为他是个奇才,就把他推荐给贺拔岳。

  贺拔岳对他十分尊敬,视为宾客。

  文帝到夏州,任命申徽为记室参军,兼任府主簿。

  文帝观察申徽沉着细密,又有气量,每每把事情委托给他。

  任命他为大行台郎中。

  当时军国大事皆属草创,幕府事务繁多,四方的公文,都是申徽所拟。

  由于迎孝武帝有功,被封为博平县子,任本州大中正。

  大统初年,晋封侯爵。

  四年(538),任中书舍人,修起居注。

  河桥之战,大军失利,近侍之官大多散逃,只有申徽不离左右。

  魏帝对此称赞感叹。

  十年,升任给事黄门侍郎。

  当初,东阳王元荣任瓜州刺史,其女婿刘彦跟着他。

  元荣死后,瓜州首家大族上表荐元荣之子元康继任刺史,刘彦就杀了元康而自任其职。

  适逢天下大乱,朝廷顾不上问罪,就顺势任命刘彦为刺史。

  朝廷多次征召,刘彦不奉诏令,又勾结南部的吐谷浑,图谋叛乱。

  文帝无法动用武力,想用计谋来除掉他。

  就任命申微为河西大使,密令算计刘彦。

  申徽轻装,以五十名骑兵随行,到瓜州后,在宾馆投宿。

  刘彦见申徽一个人,不再怀疑。

  申徽悄悄派一个人劝刘彦归顺朝廷,来揣测他的意图。

  刘彦不同意。

  申徽又设法让刘彦同意他在这里居住,于是刘彦来到宾馆。

  申徽预先与瓜州豪族密谋捉拿刘彦。

  等刘彦来到,一声令下,将其绑住。

  刘彦辩解自己无罪。

  申徽就责备道:“你没有一点儿功劳,却滥居一方重任。

  仗恃着远离朝廷,违命放纵,不谨守职位,杀戮侮辱使者,轻视诏命。

  计算你的罪过,实在应该处死。

  但授诏之日,朝廷命令押送你回到京师,我所遗憾的是无法申明刑罚,以向边远百姓谢罪。”于是宣读诏命,慰劳吏员及刘彦部属,又说大军跟着就到,城内无人敢动。

  出使回来,升都官尚书。

  十二年,瓜州刺史成庆被城中人张保杀死,都督令狐延等人起兵赶走张保,上奏请派刺史。

  朝廷以申徽在西部地区有诚信,而且关系融洽,就任命他为假节、瓜州刺史。

  申徽在瓜州五年,施政简要,为人谦容,边境百姓生活安乐。

  十六年,征召他兼任尚书右仆射,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衔。

  废帝二年(553),晋封公爵,任右仆射,赐姓宇文氏。

  申徽勤奋机敏,凡是他所担任过的官职,文书无论多少,都要亲自过目。

  因此政务从无积压,吏员不敢从中捣鬼。

  后来虽然历任公卿,但亲阅文书从不懈怠。

  出任襄州刺史时,南方才归附不久,依照过去的习气,官吏、百姓互有馈赠。

  申徽为人廉洁谨慎,画杨震之像挂在居室,用来警戒自己。

  等他离开襄州回来时,吏员、百姓络绎相送,几十里不断。

  申徽自认为对百姓没有什么功德,喟然自愧,就在清水亭题诗。

  百姓听说后,无论老少,争着来读,互相传言:“这是申使君的手迹。”还抄下来朗诵。

  明帝下令,让申徽以御正身份担任总丝纶,又提高其品级为上大夫,定员四人,称为大御正,让申徽担任。

  历任小司空、少保,出任荆州刺史,又入朝任小司徒、小宗伯。

  天和六年(571),上疏请求退休,诏命允许。

  去世后,追赠泗州刺史,谥号为“章”。

  儿子申康承袭封爵。

  曾任泸州刺史、司织下大夫、上开府。

  申康之弟申敦,曾任汝南郡守。

  申敦之弟申静,曾任齐安郡守。

  申静之弟申处,任上开府,封同昌县侯,卒。


陆通传

  陆通字仲明,吴郡人。

  曾祖陆载,随从宋武帝平定关中,撤军时,留陆载随其子刘义真镇守长安,后被赫连氏所俘。

  魏太武平定赫连氏,陆载在魏国担任中山郡守。

  父亲陆政,极为孝顺。

  他的母亲是吴地人,喜欢吃鱼,北方鱼少,陆政常为此发愁。

  后来住宅旁边忽然涌出一股泉水,水中有鱼,于是能够以此供给母亲食用。

  当时人认为这是孝顺的结果,就称此泉叫孝鱼泉。

  最初跟从尔朱天光征讨,尔朱天光失败后,归顺文帝。

  文帝设立行台,任命陆政为行台左丞、原州长史,赐爵中都县伯。

  在大统年间去世。

  陆通从小敦厚机敏,喜欢学习,有志气节操。

  幼年时跟着父亲在河西,遭逢战乱,与陆政失散。

  陆通竟自己东归,随从尔朱荣。

  尔朱荣死后,又跟着尔朱兆。

  等到尔朱氏都败灭以后,才入函谷关。

  文帝当时在夏州,引荐他担任帐内都督。

  不久,贺拔岳被侯莫陈悦害死,当时传言贺拔岳的部属已经溃散,文帝很担忧,陆通认为不会这样。

  几天以后,消息传到,果然如陆通所言。

  文帝从此对陆通更加亲近,日夜要他陪侍,家人很难见他一面。

  陆通虽然处于机密要枢之中,但自己更加恭敬谨慎,文帝因此而重用他。

  后来以迎接孝武帝有功,封为都昌县伯。

  大统元年(535),晋封侯爵。

  曾随从活捉窦泰,收复弘农。

  在沙苑之战中力战建功。

  又参与解洛阳之围。

  回军之时,恰逢赵青雀在洛阳造反,文帝准备讨伐,因人马疲惫,无法迅速行进。

  又认为赵青雀等人不过一时嚣张,不足为患,就说:“我只要率领轻装骑兵到达长安,就一定能把他活捉。”陆通劝道:“赵青雀等人认为大军失利,朝廷即将倾覆,纠集恶人,遂成叛乱。

  可是他们反叛的计谋久已决定,一定没有改恶向善之心。

  况且他们造谣说大军惨败,东贼将至,如果以轻装骑兵前往,百姓反而会认为这是事实,更有负于百姓的期望。

  大军虽然疲惫,但精锐尚多。

  以您的威望,率领盼望回家的大军,以顺应人心来讨伐叛逆,怎么会担心平定不了呢?”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陆通随从文帝平定了赵青雀。

  记录前后功劳,晋封公爵,任徐州刺史。

  因贼乱未平,留下没有赴任。

  又与于谨一块讨平刘平伏,加大都督衔。

  随从文帝支援玉壁,升仪同三司。

  九年,高仲密以所据之地前来归附,陆通跟从若干惠在邙山作战,诸军皆退却,只有若干惠、陆通率领部下奋力作战。

  到半夜时分才悄悄引兵退回,敌军也不敢逼近。

  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仆卿,赐姓步六孤氏,晋封绥德郡公。

  周孝闵帝登基,任小司空。

  保定五年(565),升任大司寇。

  陆通性格柔和谨慎,虽然久在公卿,而常常清和恭谨,自我约束。

  所得的俸禄赏赐,全部与亲人故友共同享用,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他常说:“人们总是担忧贫穷,不能富贵,不担忧由富贵变成贫穷。”建德元年(572),转任大司马。

  同年去世。

  陆通之弟陆逞。


陆逞传

  陆逞字季明。

  最初名彦,字世雄。

  魏文帝曾经从容地对他说:“你这样温和文雅,为什么字叫世雄?况且为当世英雄,于你并不适宜。

  你与你的兄弟们,也不一样。”于是改了名和字。

  陆逞从小就谨慎细密,很早就有了名望。

  兄长陆通以军功另受封爵,就让出父亲的中都县伯的爵位,令陆逞承袭。

  陆逞从羽林监、文帝内亲信起家。

  当时的同辈人都以骁勇博取功名,只有陆逞一人兼有文雅之气。

  文帝因此对他特别礼遇。

  大统十四年(548),参大丞相府军事,随即兼任记室。

  保定初年,多次升迁至吏部中大夫,历任蕃部、御伯中大夫,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降为司宗中大夫,转任军司马。

  陆逞办事干练,见识审谨明白,历任三府,所在都有明显政绩。

  朝廷嘉奖,晋封公爵。

  天和三年(568),齐国派侍中斛斯文略、中书侍郎刘逖来访。

  这是两国初次交好,于是大规模选拔使者。

  诏命陆逞为使主,尹公正为副手,回访齐国。

  陆逞姿容美好,善于辞令,机敏有礼,受到齐人赞美。

  返国时临近京郊,诏命以辂车仪服前去迎接,进入京师。

  当时人认为他十分荣耀。

  四年,任京兆尹。

  京师辖区内有一头猪下了几个崽,母猪在十几天后死去。

  这家另有一头去势之猪,用奶哺养这几头猪崽,居然活了下来。

  当时人认为这是陆逞施行仁政的结果。

  不久,升任司会中大夫,出任河州刺史。

  晋公宇文护很看重他的才能,推荐他担任中外府司马,对他十分信任。

  随即又任司会,兼任纳言,升小司马。

  宇文护被处死后,陆逞因此而被免官。

  不久,起用为纳言。

  由于有病无法承担繁重的事务,就出任宜州刺史。

  按照惯例,刺史奉命赴任,要准备仪仗。

  陆逞认为当时正是农忙季节,请求停备仪仗。

  武帝深表赞许,诏令答应他的请求,以表彰他高雅的操守。

  陆逞在宜州施政仁惠,得到吏属百姓的称赞。

  东宫初立,被授为太子太保。

  去世后,追赠大将军衔。

  儿子陆操承袭封爵。


柳敏传

  柳敏字白泽,河东解县人,是晋朝太常柳纯的七世孙。

  父亲柳懿,任魏国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汾州刺史。

  柳敏九岁失去父亲,侍奉母亲,有孝子之名。

  喜好学习,博览经史,连阴阳占卜之术也没有不学的。

  不到二十岁,就已出任员外散骑侍郎,历经升迁至河东郡丞。

  朝廷商议,因河东是柳敏的家乡,才授给他这一官职。

  柳敏虽然统治乡里,但处事公平,在当时很有美名。

  文帝克复河东后,见到柳敏,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异,就对他说:“今天不为得到河东而欢喜,为得到你而欢喜。”当即任命他为丞相府参军事,不久转任户曹参军,兼任记室。

  每当有四方宾客,总是令柳敏接待,遇上吉凶礼仪之事,也让他监督指挥。

  又与苏绰等人修撰新制,作为朝廷的典章制度。

  升任礼部郎中,封爵武城县子,加帅都督衔,统领本乡乡兵。

  不久升大都督。

  母亲去世,守丧十天,头发白了一半。

  随即起用为吏部郎中。

  因哀伤过度,扶着手杖才能站起来。

  文帝看见了,赞叹他不同常人,特意赏赐他粮食。

  尉迟迥伐蜀时,任命柳敏为行军司马,把军中筹谋之事也一齐委托给他。

  平定益州后,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衔,升尚书,赐姓宇文氏。

  六官建立后,任礼部中大夫。

  孝闵帝登基,晋封公爵,又出任河东郡守,随即回礼部任职。

  出任郢州刺史,很得人心。

  回朝前夕,各族士人感激他的仁政,一齐准备了佳肴和土产,在路边守候。

  柳敏于是从另一条路上回来。

  仍在礼部任职。

  后来改礼部为司宗,仍让柳敏担任官职。

  柳敏操行正直不阿,又恭谨勤勉,每次将上朝时,必定是一夜不睡,坐等天明。

  又久在朝中,明达干练,熟悉典章礼仪,朝廷礼仪中有违背先朝典章的,都根据原来的典章改正,取法中允。

  升任小宗伯,监督修撰国史。

  转任小司马,又监督修订法律条令。

  升大将军,出任鄜州刺史,因病未赴任。

  武帝平定齐国后,晋爵为武德郡公。

  柳敏从建德年间以后,长年卧床不起,武帝和宣帝都曾亲自到他家慰问病情。

  开皇元年(581),升任上大将军、太子太保。

  同年去世。

  追赠五州诸军事、晋州刺史。

  临终时告诫儿子们,丧事务必从俭。

  他的儿子们都哭泣着奉行了他的遗言。

  幼子柳昂。

  柳昂字千里,自幼聪明有见识,才识气度超过常人。

  武帝时,任内史中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赐爵文城郡公。

  在职办事,百官都不如他。

  柳昂尽力诤言进谏,凡是自己知道的,无不说出,谦虚自守,不曾高傲。

  当时的舆论因此而看重他。

  武帝驾崩,受遗命辅佐朝政。

  被宣帝稍有疏远,但仍不离开本职。

  隋文帝担任丞相,同他结成深交。

  文帝任命他为大宗伯。

  宣布官职的那天,柳昂得了偏瘫之疾,无法上任。

  文帝接受禅让,柳昂病愈,加给上开府衔,出任潞州刺史。

  柳昂见天下无事,上表请勉励学习、推行礼仪。

  皇帝看后十分赞许,特发诏命回答柳昂。

  从此天下州县都设置博士学习礼仪。

  柳昂在潞州施行仁惠。

  在任上去世。

  儿子柳调承袭封爵。


卢柔传

  卢柔字子刚。

  从小失去父母,为叔母抚养,叔母待他比自己儿子还亲。

  卢柔尽心侍奉,也同亲生儿子一样。

  族人赞叹而敬重他。

  卢柔聪明机敏,不到二十岁就能写文章,只是口吃,不能说出主张。

  又常常纵酒放诞,被世人所讥讽。

  司徒、临淮王元彧看见后很器重他,把自己女儿嫁给卢柔。

  后来魏孝武帝与齐神武结下怨仇,诏命贺拔胜出任荆州牧,卢柔认为由此可建功立业,就随从贺拔胜赴荆州。

  卢柔被任命为大行台郎中,掌管文书。

  军中的机要政务,卢柔大多参预。

  贺拔胜任太保后,任命卢柔为掾官,加冠军将军衔。

  后来,魏孝武帝征调贺拔胜领兵赴洛阳,贺拔胜拿此事问卢柔。

  卢柔说:“高欢仗恃晋阳的兵甲,心意难测。

  您应当率领全部兵力前往京师,同他决一胜负,生死由此而定,这是出于忠心的上策。

  如果向北阻断鲁阳,向南兼并旧楚之地,向东连接兖州、豫州,向西连接关中,拥带甲之兵十万,坐观时变,待机而动,也算得是中策。

  以三荆之地,向梁国表示归顺,可以免祸,但丢掉功名。

  这是下策。”贺拔胜看不起卢柔年少,笑而不答。

  等到孝武帝西迁时,东魏派侯景袭击穰地,贺拔胜兵败,南逃到梁国。

  卢柔也跟着他。

  贺拔胜接连上表,请求梁国放他回去。

  梁武帝看了后,称赞表章很有文采。

  知道是卢柔所写,就派舍人前去慰问,并赠送丝织品。

  后来与贺拔胜一起回来,走到襄阳时,齐神武害怕贺拔胜西去,派侯景率轻装骑兵截击。

  贺拔胜、卢柔恐惧,就弃船改走山路,背着口粮,冒着风险,跋涉几百里。

  又遇上连绵秋雨,部属冻饿,死去大半。

  到丰阳地界,卢柔迷失道路,独睡在枯木之下,寒雨湿衣,几乎死去。

  大统二年(536),抵达长安。

  封为容城县男爵,食邑二百户。

  太祖看重他的才能,引荐他担任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衔,又任从事中郎,与苏绰共同掌管机密。

  当时沙苑之战结束不久,大军屡次告捷,汝水、颍水之间,许多人高举义旗,前来归附。

  书信往返,每天有百余件。

  卢柔根据情况答复,都合于事体。

  晋封子爵,食邑增加三百户,升中书舍人。

  又升司农少卿,转任郎官,兼任著作,撰写起居注。

  后任黄门侍郎。

  文帝知道他贫困,脱下自己的衣服赏给他。

  魏废帝元年(552),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等衔。

  孝闵帝登基,任小内史,升内史大夫,又升开府。

  在任上去世。

  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在世上的有几十篇。

  儿子卢恺承袭封爵。

  卢恺字长仁。

  博读经史,有才干。

  从齐王记室起家。

  历任吏部、内史上士、礼部下大夫。

  不久出任访陈副使。

  大象初年,被任命为东京吏部下大夫。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