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周书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三十七 列传二十九 寇俊 韩褒 赵肃(徐招) 张轨 李彦 郭彦 裴文举(裴邃 高宾 尞允)

寇俊传

  寇俊字祖俊,上谷昌平人。

  祖父寇赞,曾任魏国雍州刺史。

  父亲寇臻,曾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寇俊为人宽和文雅,自幼就有器量见识,好学善记。

  兄长祖训、祖礼也都和寇俊一样,具有志向和操守。

  妯娌们和睦相处,同居到老。

  父亲虽然早已亡故,而他们还在父亲生前的居室中设置帷帐、小桌、手杖,按时节列队敬拜,流泪祭奠,如同宗庙。

  遇到吉凶之事,必定预先禀告亡父,远行往返也是这样。

  性格又廉正仁恕,不慕求财利。

  家人曾卖东西给别人,赚得绢五匹。

  寇俊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说:“劣树之阴,不可暂时休息;盗泉之水,不容欢饮。

  得到财物而失去操行,是我所不愿干的事。”于是访得买主,将绢还给他。

  他的高雅的志向就像这样。

  寇俊被选中为魏孝帝唱挽歌的挽郎,任奉朝请。

  大乘教徒起事,燕、赵等地发生动乱,寇俊参预军事,随军东征,由于立功被授为员外散骑侍郎,升任尚书左民郎中,因为母亲去世而没有赴任。

  正光三年(522),升轻骑将军,又升任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任主簿。

  当时灵太后临朝执政,削减官俸十分之一,用来建造永宁佛寺。

  命令寇俊监造。

  耗资巨大,属下吏员无法欺骗隐瞒。

  永宁寺建成后,极为壮观华丽。

  灵太后表示嘉许,任命他为左军将军。

  孝昌年间,朝廷中商议国政,由于经费不足,就设置盐池都将,品级相当于上等郡守。

  先后担任这个职务的人,大多都有侵吞行为。

  就任命寇俊为盐池都将。

  后来加龙骧将军衔,仍任主簿。

  永安初年,华州百姓史底与司徒杨椿为田产打官司。

  当时杨椿权势很大,长史以下的官员都说杨椿有理,想把田产判给他。

  寇俊说:“史底是个穷百姓,杨公蛮横抢占他的土地。

  如果打算损害不足者以供给有余者,各位又见解一致,我不敢从命。”于是把土地还给史底。

  孝庄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赞许寇俊刚正不阿,立即任命他为司马,赐帛一百匹。

  那些附和杨椿的官员,都受到严厉批评。

  永安二年(529),出任左将军、梁州刺史。

  那里民风粗野强悍,多为盗贼。

  寇俊就命令郡县设立学校,勉励居民从事农桑,督促他们学习礼仪谦让,数年之间,风俗顿时改变。

  梁国派遣将领曹琰之镇守魏兴,日夜筑城。

  曹琰之多次骚扰边境,使边境居民提心吊胆。

  寇俊派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占魏兴,活捉了曹琰之。

  曹琰之是梁国大将军曹景宗的幼弟,于是梁人害怕起来。

  当时魏国多有变乱,梁州又地处僻远,梁国知道寇俊没有外援,就派大兵屯集魏兴,志在攻取。

  寇俊安抚激励将士,人人都愿意效命。

  梁人知道寇俊得众人之心,不敢进逼。

  寇俊在梁州生活清苦,不治理产业。

  任期满后,他的儿子们竟步行返回。

  吏员百姓为寇俊送行,在路上流连不舍,过了很久,寇俊才出州境。

  大统二年(536),东魏任命寇俊担任洛州刺史,寇俊由此而谋归本朝。

  五年,寇俊把家人和亲属四百余口送入函谷关,他被任命为秘书监。

  当时军务、国政都刚刚开创,典籍散逸,寇俊开始选拔设置令史,抄录搜集经籍,使经、史、子、集各类图书比较完备一些。

  加镇东将军衔,封西安县男爵,食邑二百户。

  十七年,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衔。

  寇俊以年老为理由,请求退休,太祖不答应。

  于是借口病重,不再上朝。

  魏恭帝三年(556),赐姓若口引氏。

  孝闵帝登基,晋封子爵,食邑增加五百户。

  武成元年(559),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食邑增至二千户。

  寇俊年龄虽老,而志气识见不衰,教授子孙时,总是把礼典放在前面。

  世宗崇尚儒家,重视学问,特地赏赐寇俊,多次恩赏,想同他相见。

  寇俊没有办法,只得入朝。

  世宗与他同席而坐,乘机询问洛阳旧事。

  寇俊身高八尺,须发如雪,容貌举止端庄安详,声音清朗。

  皇帝与他谈话,不知不觉移席而前。

  寇俊告辞的时候,皇帝亲自拉住他的手说:“您的年纪德望都很尊隆,我很钦佩,乞望以后能在一起谈话。

  我们应当多多见面,以安慰我的想念。”命令寇俊在自己面前登上御车而去,回头对左右的人说:“这样的事,只有积善的人才可以得到。

  不仅在今天被看重,也将流传千古。”当时人都认为寇俊非常荣耀。

  保定三年(563)逝世,当时八十岁。

  高祖对此感叹痛惜,追赠原任官职,加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衔,谥号为“元”。

  寇俊忠厚仁义,凡宗族中的孤儿均予以抚养,衣食待遇与自己一样。

  少年时为司徒崔光所看重,崔光让自己的儿子崔励同寇俊结为朋友。

  寇俊每次拜访崔光,常清谈很久。

  小宗伯卢辩以寇俊功业操行俱有名望,待他以师长兼朋友的礼节。

  每有空闲,就到寇俊那里宴谈终日。

  卢辩常对人说:“不见西安君,烦忧就无法排遣。”寇俊就是这样被学识渊博的人所敬重。

  儿子寇奉,官至仪同三司、大将军、顺阳郡守、洵州刺史,封昌国县公。

  寇奉之弟寇颙,自幼好学,最有名气。

  居丧时哀伤过度。

  历任仪同大将军及掌朝、布宪、典祀下大夫、小纳言,封濩泽郡公。


韩褒传

  韩褒字弘业,祖先是颍川颍阳人,后来移居昌黎。

  祖父韩瑰,在魏国担任镇西将军、平凉郡守,封安定郡公。

  父亲韩演,任征虏将军、中散大夫、恒州刺史。

  韩褒从小就有抱负,喜欢学习,但不拘泥于章节句读。

  老师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

  韩褒答道:“文字之间,常有教育诱导的内容。

  至于比较异同,请允许顺从我自己的爱好。”老师因此而特别惊讶。

  长大以后,博览经史,为人深沉,有远见谋略。

  魏建明年间,开始担任奉朝请。

  加授强弩将军衔,升任太中大夫。

  适逢魏国动乱,韩褒避居夏州。

  当时太祖担任刺史,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待他以客人之礼。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以后,诸将派使者奉迎太祖。

  太祖向韩褒询问对策。

  韩褒回答说:“如今王室衰微,天下大乱。

  大人天资英武,恩结将士之心。

  贺拔公猝然遭难,人心惊危。

  寇洛自知平庸怯懦,将重任拜托大人。

  如果总掌兵权,占有关中之地,这是上天所授,还有什么迟疑的?况且侯莫陈悦违背道义,仓促起事,竟不乘胜进占平凉,反而逃跑,屯兵洛水。

  这真是井底之蛙,大人前去,必定能够捉住他。

  罕见的功勋,在此一举。

  时机难得而易失,诚心希望大人考虑这件事。”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

  太祖担任丞相后,引荐韩褒为录事参军,赐姓侯吕陵氏。

  大统初年,升行台左丞,赐爵三水县伯。

  不久转任丞相府属,加中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衔。

  二年(536),梁人在北面侵犯商、洛,东魏又侵入樊、邓,于是任命韩褒为镇南将军、丞相府从事中郎,镇守淅、郦二地。

  在那里两年,又调他担任丞相府司马,晋封侯爵。

  出任北雍州刺史,加卫大将军衔。

  北雍州北部有山脉环绕,多有盗贼。

  韩褒私下访查,得知都是豪族所干,但表面上装着不知道,待他们格外有礼。

  韩褒对他们说:“我是书生出身,哪里懂得查办盗贼,还要依赖各位为我共同分忧!”于是下令将那些平日在乡里为非作歹的凶恶狡诈的年轻人,都任命为主帅,划分他们所管的地界。

  凡有盗贼活动而未能捕获的,都按故意纵容论罪。

  那些被任命为主帅的人,没有不惊慌害怕的。

  都出首告发道:“前时偷盗者,都是某某等人所为。”所有党羽,都列其姓名。

  有逃跑躲避的,也都说出他们躲藏的地点。

  韩褒就把盗贼名单收藏起来。

  在州署门前张贴大字文告道:“凡自知行盗者,应迅速前来自首,可赦免罪恶。

  到本月月底不来投案者,即明正典刑,当众处决,其妻儿由官府没收,赏赐给以前自首的人。”十日之内,盗贼全部前来投案。

  韩褒取名单验证,没有一点儿差错。

  于是全部宽恕他们的罪恶,让他们悔过自新。

  从此群盗销声匿迹。

  入朝任给事黄门侍郎。

  九年,升任侍中。

  十二年,授都督、西凉州刺史。

  羌族、胡族的风俗,轻视贫弱,崇尚豪富。

  豪富之家,掠夺弱小的百姓,把他们当做仆人奴隶。

  所以贫者日穷,豪者益富。

  韩褒于是招募穷人,让他们当兵,优待他们的家属,免除他们的徭役赋税。

  又调拨富人的财物来周济他们。

  每次来了西域商人,都先让穷人去交易。

  于是贫富渐渐平均,百姓富足。

  十六年,加大都督、凉州诸军事衔。

  魏废帝元年(552),转任会州刺史。

  二年(553),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随即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衔,晋封公爵。

  武成三年(561),调任御伯中大夫。

  保定二年(562),转任司会。

  三年,出任汾州刺史。

  汾州北接太原,正对千里径。

  原先齐人多次入侵,百姓废弃农业,前后的刺史都无法防卫。

  韩褒上任时,适逢齐人入侵,韩褒故意不通知所属各县。

  人们来不及防备,因此多被抢劫。

  齐人高兴地互相说道:“汾州人没有发觉我们来到,预先未能集中兵力。

  如今返回,一定追不上我们了。”因此更加松懈,没有修建营垒。

  韩褒已经预先指挥精锐部队,埋伏在北面山中,分兵占据险要之处,截断敌军归路。

  乘着敌军懈怠,伏兵出击,将敌军全部俘虏。

  按照旧例,凡俘虏之人,必须全部押送京师。

  韩褒上奏道:“抓获的敌人,人数不多。

  捉住后再羞辱他们,只能激起他们的愤怒。

  请求将他们全部放回,以恩德来回报怨仇。”诏命允许。

  从此齐兵极少前来抢掠。

  四年,升任河洮封三州诸军事、河州总管。

  天和三年(568),转任凤州刺史。

  不久,由于年老请求退休,诏命允许。

  五年,授少保。

  韩褒先后侍奉三位皇帝,都以忠厚被皇帝所信任。

  高祖对他十分敬重,常以老师之礼待他。

  每次入宫相见,必有诏命让他坐下,然后才谈论政事。

  七年(572)去世。

  追赠泾、岐、燕三州刺史。

  谥号为“贞”。

  儿子韩继伯承袭爵位。


郭彦传

  郭彦,太原阳曲人。

  祖先为官员随从,到函谷关以西,于是定居冯翊。

  父亲郭胤,曾任郡功曹、灵武县令。

  郭彦从少年时就有名气,太祖在雍州时,任命他为西曹书佐。

  随即授开府仪同主簿,转任司空记室、太尉府属,升虞部郎中。

  大统十二年(546),被推举为当州首望,统领乡兵,授帅都督、持节、平东将军。

  以善任属官出名,封龙门县子,食邑三百户,升大都督,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司农卿。

  当时,岷州羌人首领傍乞铁匆心与郑五丑等人侵扰西部地区。

  郭彦跟随大将军宇文贵将其讨平。

  魏恭帝元年(554),授兵部尚书。

  率领本部兵马,跟随柱国于谨南下讨伐江陵。

  升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食邑增加五百户,晋封伯爵。

  六官建立,授民部中大夫。

  孝闵帝登基,出任澧州刺史。

  蛮族生性粗野,不守朝廷法令,许多人不交赋税。

  聚散无常,不事农业。

  郭彦劝他们耕作,禁止到处打猎,使百姓都从事农业,每家都有余粮。

  连逃亡的人,也都交税服役。

  最初,由于澧州存粮很少,总是命令荆州向那里运粮。

  自从郭彦上任以后,仓库充实,免去了转运粮食的烦劳。

  齐国南安城主冯显悄悄派使者请求归降,他的部下没人知道。

  柱国宇文贵命令郭彦率军接应。

  齐人已经命令冯显率领所属兵马南下送粮,郭彦担心他的部下不服从命令,就在半路截击。

  冯显因此得以逃出。

  冯显的部众果然抵抗,郭彦放手让部下奋力进击,将敌人全部俘虏。

  由于南安没有防备,立即率军急袭。

  冯显的外兵参军邹绍被俘后,请求担任向导。

  郭彦连夜赶到城下,让邹绍谎称冯显回来。

  守门士兵打开城门,郭彦领兵入城,占据南安,俘虏三千余人。

  晋公宇文护嘉许他,晋封怀德县公,食邑一千户。

  由于南安偏僻遥远,随即命令撤军。

  任满回朝时,百姓官吏哭号着为郭彦送行,一直送出二百余里。

  不久被任命为东道大使,视察风俗。

  授蒲州总管府长史,入朝任工部中大夫。

  保定四年(564),宇文护东征。

  郭彦跟随尉迟迥进攻洛阳。

  尉迟迥又命令郭彦与权景宣南下出兵汝州、颍州。

  军队驻扎在豫州时,郭彦请求进攻。

  权景宣认为城内防守严密,很难迅速攻占,打算向南推进,再作考虑。

  郭彦认为奉命出兵,不应与主力脱离。

  如果指望在长江岸边立功,更不是朝廷的本意。

  郭彦坚持意见,同时筹划进攻的策略。

  适逢刺史王士良的妻弟董远秀秘密派人表示归降,权景宣才听从了郭彦的意见。

  于是率军包围,王士良出城投降。

  让郭彦镇守豫州,食邑增加六百户。

  不久,由于洛阳大军撤回,豫州也弃而不守。

  当时纯州刺史樊舍去世,该州东边与陈国边界相接,住有蛮族,刺史去世,境内动荡。

  朝廷议论,认为郭彦在东南一带很有威信,就命令他前去镇守安抚。

  郭彦上任后,官民都对他又怕又爱。

  天和元年(566),授徐州总管府长史,转任陇右总管府长史。

  四年,在任上去世。

  追赠小司空,宜鄜丹三州刺史。


裴文举传

  裴文举字道裕,河东闻喜人。

  祖父裴秀业,任魏国中散大夫、天水郡守,追赠平州刺史。

  父亲裴邃,为人方正严肃,为州里所推重。

  最初担任散骑常侍、奉车都尉,先后升任谏议大夫、司空从事中郎。

  大统三年(537),东魏前来侵犯,裴邃集合乡人,分据险地自守。

  当时,东魏在正平设置东雍州,派将领司马恭镇守。

  常常派出间谍,煽动百姓。

  裴邃悄悄派都督韩僧明入城,向司马恭的将士说明利害,很快有五百余人答应当内应。

  约定的日期还没有到,司马恭察觉了这件事,便连夜弃城逃跑。

  东雍州因此而归属周朝。

  后来李弼平定东部边境,裴邃担任向导,多有招降之功。

  太祖嘉奖,特地赏赐衣服物品,封澄城县子,食邑三百户,升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太尉府司马衔,授正平郡守。

  不久,在任上去世。

  追赠仪同三司、定州刺史。

  裴文举自小忠厚谨慎,博览经史。

  十年,开始担任奉朝请,升丞相府墨曹参军。

  当时太祖的儿子们年纪还小,大选宾友。

  裴文举入选,与公子们结交,互相敬重,不曾轻薄。

  升威烈将军、著作郎、中外府参军事。

  魏恭帝二年(555),赐姓贺兰氏。

  孝闵帝登基,袭爵澄城县子。

  齐公宇文宪刚建立幕府时,让裴文举担任司录。

  世宗初年,先后升任帅都督、宁远将军、大都督。

  宇文宪出守剑南,又让他担任益州总管府中郎。

  武成二年(560),就地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衔。

  蜀境土地肥沃,商贩可取利百倍。

  有人劝裴文举经商牟利,他回答说:“最珍贵的利益,不如立身。

  立身则道义兴盛,而不是钱财。

  我不愿经商,并不是讨厌钱财。”宇文宪怜惜他贫困,常常想资助他。

  裴文举总是谦让,推辞的多,接受的少。

  保定三年(563),升任绛州刺史。

  从前裴邃在正平任职,用清廉简约来约束自己,每次春季巡察,只用一辆车子。

  裴文举上任后,一切遵循父亲的规矩。

  百姓赞美他,接受教化。

  总管韦孝宽对他特别敬重,每次同他谈话,都不觉移坐而前。

  天和初年,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随即任韦孝宽柱国府司马。

  六年,入朝任司宪中大夫,晋封公爵,食邑增至一千户。

  不久转任军司马。

  建德二年(573),食邑增加七百户。

  裴文举自小失去父亲,他的兄长又在太行山以东,只与弟弟裴玑自幼在一块接受教育,彼此十分友爱。

  裴玑过早去世,裴文举抚养他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还亲。

  当时人以此称赞他。

  当初,裴文举的叔父裴季和担任曲沃县令,在闻喜川去世,叔母韦氏又在正平县去世。

  当时东西分隔,韦氏坟茔在齐国境内。

  裴文举在本州任职时,曾多次悬赏招募。

  齐人被他的孝义所感动,暗中联络,把韦氏灵枢运到西方,与丈夫合葬。

  六年,授南青州刺史。

  宣政元年(578),在任上去世。

  儿子裴胄承袭爵位。

  官至大都督,去世较早。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