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宋史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宋史》元·脱脱等撰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二百九十二 列传五十一 李谘 程戡 夏侯峤 盛度 丁度 张观 郑戩 明镐 王则 王尧臣 孙抃 田况

丁度传

  丁度,字公雅,他的祖先是恩州清河人。祖父丁岂页,后唐清泰(934~936)初年被契丹俘虏,后逃回,徙居开封祥符县。父亲丁逢吉,在真宗没即位前的王府做医生,但爱好收聚书籍,与儒士交游。丁度努力求学,喜读《尚书》,曾草拟《书命》十多篇。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考取服勤词学科进士,任大理评事、通州通判,后改任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因解送国子监进士失实,被治罪降职为齐州税监。后回京任知太常礼院,又任吏部南曹判官。上奏论述六件事:一、增加讲读官员;二、增加谏官名额;三、官员荫补子弟做官时必须录用那些立过大功的官员子弟;四、从河北、河东的在役士兵中挑选将士补充中央禁军;五、对开垦荒田最多和最少的官吏进行登记和奖罚;六、凡因公事而被当作私罪处以杖刑的人,可以听由保留原职或升级。章献太后认为他的建议很好。

  按旧制规定,有要求谒见的监司与藩镇官员都由皇帝赐令当面奏对。仁宗初即位,只令他们将奏折附在中书、枢密那里一同上传,丁度说,附奏的办法不能防止言路壅塞的弊病。又曾写了一篇《王凤论》献给章献太后,用来劝诫外戚。历任三司磨勘司、京西转运使。司天监说永昌陵有白气,请求增加建筑来压住它,皇帝有令照此办。丁度上奏说,神道最讲究安静,不能随便动工修治,因此停止建设。升任知制诰,又升翰林学士,纠察在京的刑狱,判太常礼院兼群牧使。

  刘平、石元孙失败,皇帝派遣使者来询问防御边事的办法。丁度上奏说:“现在士气受挫低落,若再穷追敌寇巢穴,千里送粮,轻易地用人命来逞一时的快意,这并非好计谋。唐建都长安,天宝(742~755)以后,河、湟一带沦陷覆没,泾州西门不能打开,京城距离敌寇的驻地不到五百里,朝廷驻守重兵,严格控制烽火,这样虽然常有敌寇侵犯,然而最终平安无事。宋太祖时,疆场之事,不任用武将,只是谨慎提拔任用有才的人,给他们丰富的粮草赏赐,讲究赏罚分明,这样边疆才安宁了近二十年。为今之计,不如谨守亭障,远派侦察,控扼要害,作为防御敌寇的万全之计。”因此写成十条计策上奏,名叫《备边要览》。

  当时西疆骚乱不宁,二府三司,虽休假日也不停工作。丁度说:“当年苻坚用百万大军侵犯晋朝,但谢安却下令驾车出游以安定人心。请给官吏照常放假,不让外夷窥探我朝廷的深浅。”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积功升任中书舍人,担任承旨的职务。

  当时叶清臣请求在商州设置监官铸造大额钱币,使得一枚相当于从前十枚。丁度上奏说:“汉代的五铢钱、唐朝的开元通宝以及本朝的钱币方法,轻重大小,最为折中合适。历代的更改,方法虽精密,但不到一年,就又改铸旧币。有人说要用严峻的法律来制裁、消灭偷铸钱币。从前汉代改变钱币,因私下铸钱而被处死者多达数十万。唐朝铸造乾元通宝以及重印乾元钱时,钱轻币值大,用严刑也不能禁止私铸钱币。今军旅守边的人,每月才给一百钱,得到大额钱才十个,不能分开零用,旧钱不能用,新钱越来越轻,就会导致粮食涨价。臣曾任湖州知府,老百姓如有犯茶禁者,用一千钱再立契约订保证便可以代替鞭打背部的刑罚。在京西,有强盗杀人后夺取这人的烂衣服,价值不过几百钱。私下偷铸钱币的利润,不止是它的几倍。再有湖山险绝之处,凶顽邪恶的魁首呼啸聚集在一起,冶铜铸币日益猖狂,平时铸钱,急起来就做强盗。民间铜铅器具,都用来冶铸大钱,怎能禁止?”

  丁度又说:“祥符、天圣年间,牧马多到十多万,后来有人说天下太平无事,不可浪费,于是取消了八处监马机构。然而还从秦、渭、环、阶、麟、府、文州以及火山、保德、岢岚等军,每年买马二万二百匹,用来补充京城和要塞军队的缺额。自从西边用兵,四年所畜养的马匹,才三万匹而已。马少地闲,监马机构确实可以撤掉;但如果敌寇被平后马匹归来,则马监又不可缺少。今天河北、河东、京东、京西、淮南都征录壮丁当兵,请求朝廷下令规定,百姓凡畜养一匹战马者,可免抽两个兵丁,还可不计资产来进升户籍的等级,那么边疆战事的缓急都有个准备,而国马也会大增了。”

  庆历(1041~1048)中,任河东宣抚使杜衍的副手。较长时间后,升端明殿学士、知审刑院。当时江西转运使传达文书给所属各州,凡市场上商人领取盐钞,每百缗要交纳补贴现钞三分之一。吉州通判李虞卿接受商人财物,免去他们的贴纳,事被发觉,大理寺将要用枉法罪论处。丁度说:“枉法,是说对于国家刑典法律有所歪曲违犯,而李虞卿所违犯的,只是转运使传达的移文罢了。”因此免了李虞卿的死罪。

  皇帝曾问丁度:“用人时资历与才能哪一样优先考虑?”丁度回答说:“承平时期任用资历深的人,国家边境未安定时应使用有才之士。”当时丁度在翰林院已干了七年,而朝廷正在用兵,因此这般回答。谏官孙甫评论说:丁度此话,大概是为自己谋求权势和重用。皇帝对辅臣说:“丁度任侍从官十五年,多次论说天下大事,未发现他涉及私心,孙甫凭什么说这样的话。”

  不久,被提升为工部侍郎、枢密副使。因而他说:“周世宗召募骁健勇士,有时早晨出现的许多强盗,晚上便被招抚来充当禁卫军;宋太祖也召募勇猛之士来充实骑兵。请从河北、河东、陕西一带抢粮的骑兵中挑选一些人,来补充禁卫军的缺额。”又说:“契丹曾经违背过盟约,所以预先的防备不可忽视。”因此又将《庆历兵录》五卷、《赡边录》一卷上献给皇帝。第二年,任参知政事。遇上春季大旱,降级为中书舍人,过了一月,又复职。

  两年后,宫廷卫士政变,事情牵连到宦官杨怀敏,枢密使夏竦请御史与宦官同到禁宫中审讯他,不可将事态扩大,那会令皇上身边的有些动摇的人更加感到不安。丁度说:“禁卫军政变,事关国家社稷存亡,此事可忍还有什么不可忍?请将此事交给政府部门,将其党羽一网打尽。”并在皇帝面前争论。仁宗听从夏竦的意见,丁度于是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被免职降为紫宸殿学士兼侍读学士。御史何郯说:“紫宸二字不适宜用来作为官职名称。”因此改任观文殿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判尚书都省,再升尚书右丞,后去世。追赠为吏部尚书,谥“文简”。

  丁度性格淳厚质朴,不故作威仪之态,独居一室达十多年,周围没有姬妾侍奉。但喜欢辩论事物,在为皇帝讲解经史的时间长久后,皇帝常称呼他为“学士”而不喊他的姓名。皇帝曾问他蓍龟占应的事,他回答说:“卜筮虽是圣人所做的事,但总的说来不过是一种技术而已,不如用古代的治乱兴衰作为借鉴。”皇帝又曾拿着一个汲水的欹器给丁度看后说:“朕要用中正公平的方法来统治天下。”丁度回答说:“我们这些臣下也愿事奉陛下不会倾斜。”因此上奏说太宗曾制作过这种欹器,真宗也曾著文论述过它,于是皇帝制了一篇《后述》赐给丁度。

  丁度著有《迩英圣览》十卷、《龟鉴精义》三卷、《编年总录》八卷,又奉诏带领一群学者汇集编著了《武经总要》四十卷。丁度的儿子丁讽,官任集贤校理。


明镐传

  明镐,字化基。密州安丘人。考取进士,任蕲州防御推官。宋真宗去世,进呈《真颂》四十六篇,改任大理寺丞。薛奎任秦州节度,调他任节度判官。薛奎调益州,明镐随调任录事参军。程琳代替薛奎后,奏请明镐任签书节度判官,并就任益州通判,后升为太常博士。回朝廷后,仁宗问明镐有何才能,薛奎称他沉着、勇猛而有谋,能决断大事,仁宗因此升他为开封府推官。明镐进献《六冗书》,升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后任三司户部判官,改任刑部员外郎、京东转运使,升兵部员外郎、直史馆、益州路转运使。遇上饥荒,百姓没有储备,盗贼时有发生,明镐为了稳定物价,便招募百姓当兵,人民因此安定下来。

  陵州知州楚应几贪赃受贿之事败露,有人告诉明镐要他早些奏报朝廷,明镐说:“他已被治罪就够了,何必要再骗朝廷呢?”但终因失察的过错被惩罚,降为同州知府。未满一月,遇上西夏国王元昊侵犯延州,明镐被起用任陕西转运使。敌寇攻破金明寨,撤去后,他建议修复此城,将帅拥兵不前,而明镐只用百余骑,亲自督促将士,仅一月便修复完成此城。又曾检阅同州地方军,挑选到三百多个有才干有武艺的人,教他们使用强弩,然后上奏用他们做“清边军”,号称最骁勇剽悍的队伍。后来,陕西、河东等地都仿效这一做法。

  升户部郎中、直昭文馆、陕州知州,调任江、淮制置转运使。未赴任,遇上贼寇攻破丰州,明镐因此被提升为天章阁待制、河东转运使。修筑建宁、中候、百胜等寨及镇川、清塞等堡,共建五城,以功劳升任左司郎中。

  第二年,升为龙图阁直学士、并州知州。明镐大规模巡阅边疆以防备敌人。当时在边疆任职的很多是纨绔子弟,明镐于是抓了一些最不尽职的处以杖打的刑罚,疲软的人都自动辞职离开,最后奏请朝廷挑选熟悉军事的人来镇守城堡边寨。行军打仗,娼妓多随同而行,明镐想要将她们驱逐,又怕伤了将士们的心,正好有个士兵因与人争夺发怒,杀了一妓女,官吏将他逮捕后报告明镐,明镐却说:“那些娼妓们来军中做什么?”放了此人,不加惩治,娼妓们知道后都吓得逃走。后以枢密直学士、左谏议大夫身份知成德军,后调入京城,任开封知府。

  王则叛乱,朝廷任命明镐为体量安抚使;王则未被镇压,朝廷又命参知政事文彦博任宣抚使,任明镐为副使。贝州平定后,明镐升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权三司使,各将领都被破格升职,都虞候至士卒共八千四百人,按功劳分为五等,每等升一级。文彦博多次推举明镐的功劳,明镐因此升任参知政事。

  不久,明镐背上生毒疮,皇帝对辅臣说:“明镐忠心磊落,有功劳,在他还没有病糊涂时,我想见他一面。”皇帝亲自慰问他时,凄惨地说:“正要靠卿来谋划国家大事,为何这么快就病了!”明镐气力疲惫,但仍能磕头谢恩。第二天,去世,谥“文烈”。明镐为人正直寡言,随到哪里都安静而不失身份。而遇事却从不苟且,被世人推崇敬重。


王则传

  王则,本是涿州人。因闹饥荒,流落到恩州,自己出卖给别人放羊,后参加宣毅军,做了一名小校。恩州、冀州一带的民俗喜欢妖幻,老百姓互相都学习《五龙》、《滴泪》等经以及河图、谶纬等书籍,说是释迦佛衰谢后,应由弥勒佛主持世界。当初,王则离开涿州时,他母亲与他诀别,在他背上刺了个“福”字作为标记。一些迷信的妖人因此妄说他的“福”字是自然生起来的,争相信奉他,而州官张峦、卜吉主谋此事,联络德、齐等州的党羽,相约以庆历八年(1048)正月初一割断澶州浮桥,在河北叛乱。因同党潘方净写信求见北京留守贾昌朝时,事情败露被捕,因此不等到约定日期,便于庆历七年冬至发动叛乱。

  当时知州张得一正同官吏们一起朝谒天庆观,王则率叛军劫杀了府库的守兵,张得一退守骁捷营。叛军焚烧营门,抓住张得一关了起来。兵马都监、内殿承制田斌率领部下展开巷战,失败后逃出城。城门关闭,提点刑狱田京、任黄裳带着官印,抛弃家人,用绳子爬下城墙逃出,守南关。叛军从通判董元亨那里取军资库的钥匙,董元亨拒不交出,便杀了他。又放出狱中囚犯,囚犯中有人恨司理参军王奖,于是杀了王奖。后来节度判官李浩、清河县令齐开、清河主簿王湙都被害。

  王则僭称东平郡王,用张峦做宰相,卜吉做枢密使,建立国号叫安阳。在居所门上署上“中京”的匾额,居所和马厩库房都立有名号,将年号改叫“得圣”,将十二月改为正月。老百姓年龄在十二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都在脸上刻上“义军破赵得胜”的字眼。旗帜号令,大都以“佛”字作为名称。城中以一栋楼为一州,写上州名,任命他的同伙做知州,每一面设一总管。然而攀绳爬下城墙而逃者日益增加。于是下令守城的人每五个人结成一保,如有一个人越城逃跑,其余都要被处斩。

  有几个名字分别叫汪文庆、郭斌、赵宗本、汪顺的州民,从城上系了一封信射到明镐的营帐,约定做官军的内应,夜晚垂下粗绳拉引官军入城。官军进去了数百人后,焚烧叛军的瞭望楼,被叛军发现,于是率众抗战。当初,首先一批官军登上城楼后,想独占功劳,便砍断绳索,绝了后来官军的路。等到与叛军作战,兵少不敌,与汪文庆等只得又垂绳下城撤退。这一晚,州城差一点被攻克。王则计划在正月十四日出城半路拦劫契丹使者,间谍将此情报告明镐。明镐派遣殿侍安素率兵埋伏在西门,叛军果然派几百人夜间出来,遭到官军伏击,都被擒获。

  因为州城险固不能攻破,官军于是在城门外另建造用来攻城的曲城,但快要建好时,又被叛军焚烧。于是在南城挖地道,而每天进攻北城以便牵制叛军。等文彦博到来时,地道已通至城中,挑选一批壮士半夜由地道进入,众人于是登城。叛军放出火牛,官军用枪刺中牛鼻子,牛返回向叛军进攻,叛军大溃败,开东门出遁。阁门祗候张絪凭借战壕与叛军搏斗,战死。总管王信抓捕到王则,其余叛军退守到村舍民房,都被官军放火烧死。用囚车押送王则到京师,朝廷将他支解示众。王则反叛共六十六天。


王尧臣传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后被召回京应试,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遇上叔父王沖犯法受牵连,王尧臣被调离京城出任光州知府。后为父服丧,服丧完毕,任三司度支判官,再升做右司谏。

  郭皇后去世,舆论将此归罪到内侍都知阎文应,王尧臣请求将左右侍医药的人都治罪,没有答复。当时是上元节,有官员张灯结彩,王尧臣等他们乘坐的舆轿出门,便向皇帝说:“皇后已恢复名位,如今还未出殡,不应出来游幸。”皇帝因此下令撤除张挂的彩灯。王尧臣后升任知制诰、同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诸司库务,又知审刑院,调入翰林院任学士,又任知审官院。

  陕西用兵,他任体量安抚使。出发前,向皇帝请求说:“按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关及到普通百姓。自西夏元昊反叛,至今三年,关中的人民困苦凋敝到了极点,请求让我带诏前往慰劳、安抚他们,并宣布平定叛贼之后蠲免租赋二年。”仁宗听从了他的请求。

  出使回来,又对皇上说:陕西兵力二十万,分别屯守四路,但实际可用来应战的只有十万。敌军入侵,常数倍于官军。他们以十战一,我方以一敌十,所以他们三次来犯三次胜,是由于敌我双方兵力众寡太悬殊。泾原靠近叛军巢穴,最首当其冲,应先作防备。如今防备敌人秋季入侵已经很迫切,请增派士兵,以二万屯守渭州,作为镇戎山外的援助;以一万人屯守泾州,作为泾原、渭州的声势;以二万兵力屯守环庆,一万人屯守秦州,以牵制敌军的进攻。

  而且敌寇进犯边疆,不怕不能进来,只怕不能撤出。各要塞沿线的地形,虽险易不同,但军队行走都须由大川大河,大川边大多都有寨栅作为控扼要害。敌寇来犯目的是要掳掠,他们各自奋战,因此所向无敌。如延州的金明、塞门寨,镇戎的刘璠、定川二堡,渭州山外的羊牧隆城、静边寨等,都不能扼制抵挡住敌人的进攻。所以敌人不怕不能攻进来。进入汉族内地以后,分途抢攻,俘虏人畜、劫掠财物,兵马都疲困了,然后急忙撤退,再无斗志。如以精兵扼守险要地带,再用强弓利弩猛射,旁边又设奇兵埋伏,切断敌军首尾,边追边打,敌军不失败还能怎样?所以敌人害怕的是不能退出去。

  敌寇屡次乘战胜之势,大肆掠夺后撤退,而我方各将不能追击,是由于兵太少而势力又分散的原因。如再循故辙,必无可胜之理。

  王尧臣又论述道:“延州、镇戎军、渭州山外三次战斗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敌人先占据了险要阵地,引诱我军,我军将帅不能据险阻击敌军的撤退,而大多都加速追击想立战功。结果部队正疲惫不堪时,便与敌军作战;敌人开始放出铁骑冲击我军,接着用奚人步兵拉强弩猛射,势不可挡,终于导致我军覆败,这是主帅们不考虑怎样应变以吸取以前的失败教训的过失。希望朝廷严训边疆守将,经常远派侦察,遇到敌寇来了,便根据远近设立营寨,然后再估量敌人兵力大小决定派人奋力阻击,不能轻易出战。”皇帝下诏用他的话敕诫守边官吏。

  当时韩琦因在好水川兵败,被降职调任秦州知府,范仲淹也因犯擅自给元昊复信被降职为耀州知府。王尧臣说:“这两个人,都忠义智勇,不应该将他们安置在闲散不重要的地方。”他又推荐种世衡、狄青,说他们有将帅之才。第二年,敌寇果然从镇戎军、原州入侵,打败葛怀敏,乘胜攻掠平凉、潘原,关中为之震惊恐惧,自邠州、泾州以东,都关闭堡垒自守。范仲淹主动率领庆州部队攻打敌人,敌人退走。宋仁宗想起王尧臣的话,于是又重新起用韩琦、范仲淹做招讨使,驻在泾州,增加驻军三万人,而使王尧臣再次安抚泾原。

  当初,曹玮开垦山外土地,营建笼竿等四寨,招募弓箭手,分给土田,使他们耕战自守。后来守寨的将帅没有很好地安抚驾驭守卫士兵,有时侵夺他们的土田,引起众人怨怒,士兵于是劫持德胜寨的守将姚贵,关闭城门,公开反叛。王尧臣正好经过当地,便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内,用叛乱谋反的严重后果来劝谕他们,众人于是开门出来投降。王尧臣只按原来的纪律申明约束大家一番后,便走了。

  回京后,对皇上说:“自从陕西用兵以来,夏竦、陈执中两人都以两府旧臣身份,做了陕西经略、安抚使、招讨使等职,而韩琦、范仲淹只当了经略副使和安抚副使。后来张存任延州知府、王沿任渭州知府、张奎任庆州知府时,都是学士、待制的身份,也只能管理本路总管的事。到夏竦、陈执中被罢职时,在四路各设统帅,于是各统帅都同时兼任都总管以及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因而武职副总管也就兼任副使。如今韩琦、范仲淹、庞籍等人既然做了陕西路都总管、缘边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四路便应当统一受他们的节制,但尚挂经略使头衔的人还有九个,他们各自独立设置机构行事。他们的名号不同,因而下面所禀受的指挥也就不一样。今天请朝廷撤走路都总管、副总管并取消经略,只任命缘边安抚使一个机构。”不久滕宗谅也有这样的请求,于是裁撤了那些多余重复的机构官员。

  又说:“鄜延、环庆两路,地方都险固易守;只有泾原一地,自汉、唐以来,都是争夺的要地。从镇戎军到渭州,沿泾河大川直抵泾、邠一带,基本上已无险阻。虽有城堡栅寨据守平地,但与敌方交界,难以防守,要像唐朝的郭子仪、浑王咸一样,常驻扎重兵把守。自赵元昊反叛朝廷以来数年,都由这三处入侵。朝廷在泾州设置统帅府,作为控扼关中、陕西的总指挥部,诚然符合事机。但多次经历失败后,边疆地区空虚,士气不振。希望深刻地认识到我方最近的这一弱势,精选将佐;那些新招集的士兵,未经过训练,应用有经验的老兵更换。倘若一路兵力强实完备,敌寇也就不敢长驱直入了。”因而又论述沿边各城寨、军事要地、敌方路线以及防御战备、轻重物资等的计谋策略共五件大事上奏皇帝。又请求在泾原等五州军垦营田,增加弓箭手,以及请求撤掉潼关的瞭望楼,都答复说可以实行。

  王尧臣后以户部郎中任权三司使,他征召张硆之、杜杞等十多人任副使、判官等职。当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取老百姓三分之一的房租用来增加军费。王尧臣进奏皇帝说:“这是衰世才做的事,会召来民怨并离散民心,唐德宗就是因此才导致朱泚的叛乱的。”度支副使林潍害怕张永和,因此附和他的建议,王尧臣奏请罢黜林潍,才停止讨论此事。

  夔州转运使奏请增加盐井的年税十余万缗,王尧臣认为皇恩未曾照顾到边远地区的人,反而又要向他们牟取厚利,正好会招致怨恨,朝廷因此取消这一建议。王尧臣迁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任群牧使。遇上母亲去世停职,服丧完毕,升任右谏议大夫。

  当初,学士苏易简、丁度都是从郎中进升中书舍人充当承旨,到王尧臣做承旨,没有升官职,可能是被宰相贾昌朝压制。到这时,文彦博做宰相,因王尧臣任期已满,便优先升职。朝廷在明堂中大摆宴席庆祝,升他做给事中。王尧臣与三司互相讨论茶法,统计全国每年的财税收入与支出,上报数字,因此升任枢密副使。

  遇上侬智高反叛,王尧臣奏请将广西宜、容、邕三州分为三路,以融、柳、象三州隶属宜州路,白、高、宝、雷、化、郁林、仪、藤、梧、龚、琼等州隶属容州路;以钦、宾、廉、横、浔、贵等州隶属邕州路;遇到蛮族入侵,由三路会同所属各州郡军队配合快速打击,再命经略、安抚使驻守桂林统一指挥;再加上招募纯朴、有气量、忠心勇敢的当地土军分别屯守,从全、永、道三州运送粮米作为他们的军饷,撤掉远下南方守戍的北方士兵。当时狄青正任岭南经制使,朝廷令他审议王尧臣的提议,狄青认为很好。

  在枢密院任职三年,王尧臣尽力裁撤抑制徼倖小人,于是有人刻了一匿名信散布京城,但仁宗不认为他有可疑的地方。后以户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时间久了,皇帝要用他做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却坚决地抑制他,于是进升为吏部侍郎。去世后,被追赠为尚书左仆射,谥“文安”。

  王尧臣因文学进升,负责内外制度十多年,他的文辞温润华丽。执政时,曾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一起劝皇帝早立继承人,并说英宗曾被收养在宫中,适宜做继承人,曾草拟诏书挟带着进呈仁宗,但没有成功。

  元丰三年(1080),他的儿子王同老进呈他的遗稿,为父亲论功,皇帝访问文彦博,文彦博因此将事情经过详细上奏,皇帝因此给王尧臣加赠太师、中书令,又改谥号为“文忠”。


孙抃传

  孙抃,字梦得,眉州眉山人。六世祖孙长孺,喜好收藏图书,号称“书楼孙氏”,子孙以种田为业。至孙抃才开始读书做文章。考取进士甲科,以大理评事出任绛州通判。受召参加学士院考试,任太常丞、直集贤院等职,又历任开封府推官、判三司开拆司、同修起居注等职,后从右正言升任知制诰,又升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史馆修撰,积功升任尚书吏部郎中。孙抃虽长期居于显要职位,但很少有所建树发明。

  皇祐(1049~1054)中,从右谏议大夫升任权御史中丞。命令下达后,谏官韩绛上奏说孙抃不是纠正表率别人的材料,不能担任讽谏纠正别人的这种职务。孙抃即手写一奏折说:“臣观察当今的士人,追求升官者多,廉洁退让者少。以会找别人的事为精神,以能攻击别人为风采;嘴巴快捷得像农夫便叫作有议论,刻毒得像酷吏便叫作有政事。谏官所说的才能,难道是指这些吗?若是这样,臣就确实无能了。”仁宗考察他的话,催促他上任,并且任命他知审官院。孙抃以受到言论批评不宜兼任此职辞谢,皇帝才作罢。

  在御史台,多次议论事情,不讲矫激偏执的言论,尤其喜欢推荐人材。皇帝想要升入内都知王守忠做武宁军节度使,孙抃奏请后作罢。温成皇后出葬,用刘沆做监护使,孙抃上奏说,刘沆身为宰相,不宜为皇妃监护丧葬的事。当时有人建议为皇后建陵立庙,以孙抃为首的官僚都说这样做是违礼。因此与别人互相辩论,他因坚持争论却不能得到认同,便伏地不起,皇帝为了他脸色都变了,把他遣走。御史请求罢免宰相梁适,皇帝不听,孙抃上奏说:“梁适当宰相,在上不能公正处事,对下又没有笃诚地训导子弟。谏官几次上奏弹劾,未听到答应同意,不罢免梁适不能平息众人的议论。”宰相陈执中的侍婢被宠妾张氏捶击而死,法官要将张氏关入监狱搜取佐证,陈执中不放人,皇帝令人不必追究。孙抃又与同僚请求汇报讨论,奏折送上去十次,终于使梁适、陈执中都被罢免。

  孙抃改任翰林学士承旨、又兼任侍读学士。皇帝读《史记?龟策传》,问孙抃:“古人行动都必须根据这个么?”孙抃回答说:“古人有大的疑难之事,自己有了决定,又询问了众人的意见,还说没有上天的命令,于是乎命龟来决断吉凶。这便是所谓‘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大概圣人看重诚实,不认为仅有人谋便够了,还要与神灵暗相符合,然后才可以。”皇帝认为他回答得好。

  谏官陈升之献上选用、责任、考课转运使的三种方法,皇帝命孙抃与御史中丞张升主管此事,但最终也没有进献什么人材。再升任礼部侍郎。孙抃久任侍从官,却很淡泊,人们认为他是一位长者。后来枢密副使程戡被罢职,皇帝想任用旧人,就命孙抃担任此职。这年中间,孙抃又升任参知政事。

  孙抃为人性格笃厚寡言,质朴没有威仪。在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任上时,年纪日益衰耄,对大事不能决断可否。又善忘,言谈举止多出笑话,好事者传为口实。御史韩缜弹劾他,孙抃被罢职降为观文殿学士、同群牧制置使,又再次兼任侍读学士。宋英宗即位,他进升为户部侍郎。告老辞官,以太子少傅的身份回家居住,后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是“文懿”。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