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汉书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汉书》班固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六十〇 列传三十〇 杜周(杜延年 杜缓 杜钦 杜业)

杜延年传

  杜延年,字幼公,也通晓法律。

  昭帝即位初期,大将军霍光主持国政,因为延年是杜周的三儿子,作小吏屈才,补为军中司空。

  始元四年(前83),益州蛮夷反,杜延年以校尉身份率领南阳士人攻打益州,得胜回京,任谏大夫。

  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盖主、燕王策谋叛乱,代理稻田使者燕仓知道了他们的阴谋,报告大司农杨敞。

  杨敞害怕,上书称病,把这事告诉延年。

  延年报告皇上,上官桀等人都被诛杀。

  延年封为建平侯。

  延年本是大将军霍光手下的官员,首先揭发重大阴谋,具有忠诚品德,因此提拔为太仆右曹,供职宫禁。

  霍光执法严厉,延年用宽厚辅助他。

  审理燕王案子时,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儿子桑迁逃走,经过父亲从前的下属侯史吴家,后来桑迁被抓获伏法。

  正好碰上大赦,侯史吴自首被关进监狱,廷尉王平与少府徐仁一同审理叛逆一案,都认为桑迁是因父亲谋反而犯罪,被侯史吴藏匿的,侯史吴不是藏匿谋反的人,而是藏匿被牵连的人,就根据赦令免除侯史吴的罪。

  后来侍御史重新追究此事,认为桑迁通晓经术,得知父亲谋反却不谏诤,与谋反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侯史吴从前是三百石品阶的官吏,为首藏匿桑迁,不能与平民藏匿随从者同等看待,侯史吴不能赦免。

  上奏请求重新审理,弹劾廷尉、少府放了谋反的人。

  少府徐仁本是丞相车千秋的女婿,所以千秋多次替侯史吴说情。

  恐怕霍光不听,千秋就召集中二千石与博士在公车门集会,商讨在法律中侯史吴该判什么罪。

  发言的人知道大将军霍光的意思,都坚持说侯史吴不合道义,犯了法。

  第二天,千秋把大家的意见密封,上呈霍光,霍光于是以千秋擅自召集中二千石以下的官员集会,朝内朝外言辞不同为理由,竟把廷尉王平与少府徐仁关进监狱。

  朝廷官员都担心丞相会因此得罪。

  延年于是向霍光争辩,以为“法官即使要判人罪,也当有法律依据,现在改为诬陷侯史吴不合道义,恐怕在法律上过于严峻。

  再说丞相平素没有什么偏见,只是喜欢与下属官员商讨,这完全是他的一惯做法。

  至于擅自召集中二千石,这很不像话。

  我很愚昧,认为丞相在位很久,又曾在先帝手下效命,不是有大事件,不可以抛弃他。

  近来民间多说判刑太重,法官严峻苛刻,现在丞相商议的又是案件,如果这样连累到丞相,恐怕不合民心。

  群臣哗然,众人私议,流言四起,我私下认为将军将因此而在天下人面前丧失威信!”霍光以廷尉、少府玩弄法律任意轻重为名,判处二人弃市,没有涉及丞相。

  丞相到死也没有贬黜。

  杜延年持论公正,调和朝中大臣关系,都像这样。

  看见国家继武帝奢侈、连年征战之后,屡次对大将军霍光说:“几年年成不好,流民没有全返回家园,应该采取孝文帝时的政策,显示出节俭宽大和睦,顺应上天旨意,使百姓心情舒畅,年成应该与此相应。”霍光采纳了他的建议,选拔贤良,商议废除酒及盐、铁专利,都是延年提出的。

  官吏百姓上书,谈论国家利益,有不同意见,就交给杜延年评断可否,再上奏。

  上书的人可以试用作官的,以至担任县令,或者被丞相府、御史府录用,满一年后汇报情况,有作奸犯法的,就加以惩处。

  延年常与丞相府、御史府与廷尉分头批阅奏章。

  昭帝末期,卧病不起,征召天下名医,由延年主管医药事务。

  昭帝驾崩,昌邑王即位,后来废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张安世与大臣商议立谁为帝。

  当时宣帝养在掖庭,称为皇曾孙,与延年的二儿子杜佗友爱,延年知道皇曾孙品德很好,劝霍光、安世立他为帝。

  宣帝即位,表扬奖赏大臣,延年因制定国策、安定国家,加封二千三百户,与开始所封食邑共四千三百户。

  诏令主管部门评定大臣功劳,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功德超过太尉绛侯周勃,车骑将军张安世、丞相杨敞功劳与丞相陈平等同,前将军韩增、御史大夫蔡谊功劳与颍阴侯灌婴等同,太仆杜延年功劳与朱虚侯刘章等同,后将军赵充国、大司农田延年、少府史乐成与典客刘揭等同,都封侯增加食邑。

  延年为人安祥和蔼,通晓朝中各项事务,长期参与朝政,皇上信任他。

  皇上外出,他就随侍车驾,皇上回宫,他就在宫中侍奉,居九卿之位十多年,得到的赏赐馈赠价值数千万。

  霍光死后,儿子霍禹与宗族谋反,被诛灭。

  皇上认为杜延年以前是霍光的下属,想贬黜他,而且丞相魏相也上奏说延年多年担任要职,在任期间有很多不法行为。

  派官吏考察,只找到宫廷苑中马死了很多,官府奴婢缺衣少食这两条过失,延年因此犯罪被免官,削去食邑二千户。

  几个月后,又召他入宫,拜为北地太守。

  延年以前位列九卿,现在出京担任边境官员,但治理的郡不算最好,皇上御书责备他。

  延年才选用好官吏,捕杀豪强,郡中太平。

  过了一年多,皇上派谒者赐给延年御书,黄金二十斤,把他调到西河当太守,他的治理也很有名。

  王凤当权时期,把他征调入京担任御史大夫。

  延年住在父亲从前的官府,不敢面对旧位,坐卧之处都换了地方。

  这时,四方夷族与汉朝和睦,天下太平,延年当了三年御史大夫,因年老有病,请求退休,天子照顾他,派光禄大夫拿着节杖,赐给延年黄金一百斤、牛酒,又送去医药。

  延年于是称病体沉重。

  皇上赐给他安稳的车子和四匹驾车的马,免去他的官职,送他回到府第。

  几个月后去世,赐谥号敬侯,儿子杜缓继承爵位。

  杜缓年轻时担任郎官,本始年间以校尉身份跟随蒲类将军进攻匈奴,回京后担任谏大夫,后升为上谷都尉、雁门太守。

  父亲延年去世,征调回京处理丧事,拜为太常,治理诸陵县,每到冬月结案判决犯人之日,用餐总是去掉酒,吃得很少。

  他的下属都说他很重恩义。

  元帝刚即位时,粮食很贵,百姓流离失所,永光年间,西羌反叛,杜缓就上书捐献钱粮,支援国家,前后共捐几百万。

  杜缓有六个弟弟,五人当到大官,小弟杜熊做过五个郡的二千石品阶的官,三个州的州牧刺史,有才能出众的名声,只有中间的弟弟杜钦官不高,但是最知名。


杜钦传

  杜钦字子夏,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家境富裕,但是一只眼睛瞎了,所以不喜欢当小官。

  茂陵杜邺与杜钦同姓同字,两人都以才能扬名京师,所以士大夫称杜钦是“盲杜子夏”来加以区别。

  杜钦讨厌因残疾被诋毁,就做了一顶小帽子,高、宽只有二寸,因此京师改称杜钦为“小冠杜子夏”,而称杜邺为“大冠杜子夏”。

  当时皇上的舅舅大将军王凤凭外戚身份辅佐朝政,寻求贤能才智之士协助自己。

  王凤的父亲顷侯王禁与杜钦的兄长杜缓关系很好,所以王凤很了解杜钦的才智,上奏皇上,请求让杜钦担任大将军武库令。

  职务清闲无事,这正是杜钦喜欢的。

  杜钦学识渊博而有智谋。

  皇上从当太子时就以好色闻名,等到即位,皇太后下诏选良家少女。

  杜钦因此劝说大将军王凤:“夏殷礼制,天子一人娶九女,之所以达到阳数的极点,是为了子嗣众多,尊重祖先;一定要广泛征询乡里意见,求取窈窕淑女,不问相貌,是为了辅助天子之德,治理内宫;嫔妃即使亡缺,也不再增补,是为了颐养年寿,断绝争宠。

  所以后妃有贞洁淑雅的品德,后嗣就有贤能圣明的君主;制度严格有权威,人君就有长寿之福。

  废弃制度不遵守,就会好色不厌;好色不厌,寿命就不会长。

  《书》云:‘有的只三四年’,是说纵欲过度就会损寿。

  男子五十,好色未衰;妇人四十,容貌改前。

  用改前的容貌侍奉未衰之年,又不用礼来限制,那么原本就不可挽救,而且以后召徕的姬妾又容貌妖艳。

  容貌妖艳,那么正后自然疑忌,而且姬妾有替代正后之心。

  所以晋献公听信谗言受到指责,申生无辜被害。

  现在圣明的主上年纪很轻,还没有嫡子,正向往道义,努力学习,还没有亲自过问后妃事务。

  将军辅政,应该借开始辅政的崇高地位,确立天子娶九女之制,仔细选择有仁义的家族,寻求有贤淑品质的女子,不管她的美色声音技能,以此作为万世大法。

  年轻时应在女色上谨慎,《小卞》这首诗,可让人警惕。

  希望将军多多考虑。”王凤告诉太后,太后认为没有先例。

  杜钦又进言,王凤不能自己建立法规,只是遵循惯例而已。

  正碰上皇太后的妹妹司马君力与杜钦兄长的儿子私通,事情被皇上知道了,杜钦又惭愧又害怕,请求退职离去。

  后又征召到大将军幕府,国家大政,王凤常与杜钦谋划。

  多次荐举名士王骏、韦安世、王延世等,又解救冯野王、王尊、胡常的罪过,至于使中断的功臣世家得到承传,镇抚四夷,当时好的政治措施,多出于杜钦的建议。

  他看见王凤专权太重,劝诫他说:“从前周公有圣人的德行,与成王又有叔侄这样的亲属关系,而且成王有超出常人的见识,不听信谗言,但是管叔蔡叔散布的流言,周公畏惧。

  穰侯是秦昭王的舅舅,在秦国权力很重,威势使敌对的邻国震撼,昭王幼年时,早晚趴在他身上玩,从没想到会有人离间他与昭王的关系。

  范雎平民出身,从异国而来,昭王对他并不信任,但是他仅凭一次游说,就使穰侯回到封国。

  加上不久前的武安侯被贬退,三件事,虽然时间相距各几百年,但是如出一辙,不能不留心考察。

  希望将军采用周公的谦虚畏惧态度,减少穰侯的威势,除去武安侯的奢欲,不要让范雎之类的人能够用说辞离间。”不久,又日蚀,京兆尹王章呈上密封奏书,请求见皇上,内容果然是说王凤专权、蒙蔽君主的过错,应该废去王凤,不要任用,以顺应上天的变化。

  于是天子感悟,召见王章,与王章商议,想贬退王凤。

  王凤很担心害怕,杜钦让王凤上疏请罪,请求退休,文辞内容很悲哀。

  太后因此哭泣不进食。

  皇上从小就亲近和倚靠王凤,也不忍心废去他,就又起用王凤担任大将军。

  王凤心里很惭愧,称说自己病情严重,想功成身退。

  杜钦又劝说他:“将军深切检讨,辅政十年,天灾变异不止,所以请求退休,把罪责归到自己头上,至诚之心,感动民众,无论是聪明的人,还是愚笨的人,没有不感伤的。

  虽然这样,但是这种做法是和主上没有亲属关系的臣子,在进退之间,使自己保持清白品质的做法,不是主上对待将军的做法,也不是将军用来回报主上的做法。

  从前周公虽然老了,还在京师,表明不离开成周,不忘记王室。

  仲山父是周王的不同姓的臣子,与周宣王没有亲属关系,接受分封,前往齐国,尚且还要叹息怀念,整夜徘徊,不忍心远离,何况将军对于主上,主上对于将军都亲密依恋呢?想要让天下治安状况改变,没有人能比得上将军,主上清楚地知道这点,所以留住您,不让您去封国。

  《书》说:‘您不要让我为难!’请将军不要被四方流言吓倒,使自己被成王怀疑,要巩固您在主上心中的至忠形象。”王凤又开始处理政事。

  皇上令尚书上奏弹劾京兆尹王章,王章死在特别监狱。

  王章死后,大家都认为他冤屈,讥刺朝廷。

  杜钦想弥补这个过错,又劝说王凤:“京兆尹王章犯罪之事很隐秘,官吏百姓只看到王章一贯喜好发表议论,认为不是因官职犯罪,怀疑他是因日蚀发表了意见。

  假使王章暗地里犯了法,虽然将他按法判处,但是事情没有暴露,京师内都不知道,何况远方。

  恐怕天下不知道王章实际有罪,却以为是因上书言事得罪的。

  如果是这样,就阻塞了谏诤之言,损害了您宽松开明的德行。

  我愚蠢地认为应该借王章之事提拔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并且这人在郎官和随从官员面前曾直言不讳地提出过意见,提拔这样的人,用来向天下宣传,让天下人都知道君主圣明,不因言论触犯诛杀臣子。

  如能这样,那么流言就会自动消失,疑惑就会消除。”王凤禀告皇上,实行了这条计策。

  杜钦弥补过失,助成好事,都像这些。

  以后一直悠闲自在,没有当官,年老去世。

  杜钦的儿子与兄弟以及旁系亲属,做到二千石官阶的将近十人。

  杜钦的哥哥杜缓以前被免去太常职务,凭列侯的身份参加朝见天子的活动,成帝时才去世,儿子杜业继承了爵位。


杜业传

  杜业有才能,凭列侯身份被选拔,又担任太常。

  多次谈论时政得失,不阿谀奉承权贵,与丞相翟方进、卫尉定陵侯淳于长关系不好。

  后来杜业因犯法被免官,又担任函谷关都尉。

  正巧遇上定陵侯淳于长有罪,应当离京前往封国,淳于长的舅舅红阳侯立给杜业写信说:“我心里确实可怜老姐姐头发花白还要随不肖之子出关,希望不要因以前的事情伤害她们。”定陵侯淳于长出关以后,隐瞒的罪行又被揭发,关进洛阳监狱。

  丞相府的长史搜出红阳侯的书信,上奏说杜业听从请求,不敬职守,因此免去官职,回到封国。

  这年春天,丞相翟方进去世,杜业上书说:“翟方进本与淳于长交情深厚,互相赞扬荐举,淳于长犯了大罪,惟独翟方进能够不受牵连治罪,想草率地搪塞以前的过错,不为陛下公平处理事情,又没有恐惧之心,反而乘机扩展他的邪僻思想,报复些小怨恨。

  按惯例,犯有大逆不道之罪的人的朋友受牵连免官,没有返回老家的惩罚,现在因淳于长免官的却都被赶回老家,已是加深一等处罚了;红阳侯立是因儿子接受淳于长的礼物的缘故,前往封国的,不是犯了大逆之罪,但是翟方进又上奏弹劾立的朋友后将军朱博、钜鹿太守孙宏、前少府陈咸,三人都被免官,只让陈咸返回老家。

  惩罚没有准则,全在翟方进的笔下,大家没有不疑惑不解的,都说孙宏并未与红阳侯交好,却受牵连。

  孙宏以前当中丞时,翟方进当御史大夫,方进荐举掾隆可以任侍御史,孙宏奏说隆以前奉命出使欺骗蒙蔽朝廷,不适宜执法侍奉在皇上身边,翟方进因此怨恨孙宏。

  另外,翟方进当京兆尹时,陈咸当少府,处在九卿的高职位上,这是陛下知道的。

  方进平素与司直师丹关系很好,到御史大夫空缺时,让师丹告发陈咸用奸邪手段牟利,请求审讯追查,最终也没有得到证明,但是翟方进结果自己得到了御史大夫的职位。

  担任丞相时,随时诬陷欺瞒,上奏免除陈咸的官职,又因红阳侯的事情,让陈咸返回老家。

  大家都说国家给方进的权力太多了。

  按师丹品行才能没有奇异之处,光禄勋许商是残疾人,两人都只是因为附从方进,曾获取高官。

  师丹以前亲自荐举能使巫下神的同乡为丞相史,为国家求福,希望获得大好处。

  幸赖陛下英明,派使者毛莫如先行考察检验,终于发现了他的奸诈行为,都因此被杀头。

  假使师丹知道实情但仍推荐,这是犯了诬罔之罪,如果不知道实情却推荐,这是背离儒家经术,被旁门左道迷惑,二者都要杀头,比朱博、孙宏、陈咸所犯之罪要重。

  翟方进最终也不检举师丹,利用权力,作威作福,袒护朋党,排挤英才,公报私仇,横行霸道,无所畏忌,想用这种方法压制天下人,天下没有不害怕的,从尚书到近臣都不敢说话,连皇上的骨肉亲戚也没有不害怕的,威势权力太大,却不忠不信,不是安定国家的大臣。

  现在听说翟方进突然得病死了,不借此安慰天下,却反复赏赐厚葬,请陛下仔细想想过去的事情,以戒今后。”正好遇上成帝驾崩,哀帝即位,杜业又上书说:“王氏世代掌权,时间很久了,朝中没有正直敢说话的大臣,宗室诸侯微弱,与囚犯没有什么两样,从佐史以上到大官,都是权臣的朋党。

  曲阳侯根以前是三公,辅佐朝政,知道赵昭仪杀皇子的事情,不马上报告,反而与赵氏勾结,恣意妄行,进谗言诬陷许后,强加给她莫须有的罪名,许姓家族被诛灭,残害了元帝的外戚之家。

  内嫉妒同母哥哥红阳侯立与姐姐淳于氏,二人都年老被放逐。

  最近又喋血京师,威势权力令人可畏。

  高阳侯薛宣有不奉养母亲的名声,安昌侯张禹是一代奸雄,惑乱朝廷,使先帝在天下受到指责,尤其不可不谨慎。

  陛下刚即位,来不及谦让,孤立无助,没有辅佐,权臣交替,就像把手伸进滚烫的水中一样难办,应该及早按道义割舍恩爱,安天下百姓之心。

  我私下见朱博忠信勇猛,才能谋略,当代罕见,确实是国家的英俊人才,宝贵臣子,应征召朱博,安排在陛下身边,来镇抚天下。

  这个人如在朝中,那么陛下就可高枕而卧了。

  从前诸吕想危害刘氏,幸亏有高祖的遗臣周勃、陈平还在,否则,差点被奸臣耻笑。”杜业又说应该为恭王在京师立庙,用来发扬孝道。

  当时高昌侯董宏也说应该尊天子的母亲定陶王丁后为皇太后。

  大司空师丹等人弹劾董宏耽误上朝,不合道义,因此免为庶人,杜业又上书为董宏辩驳。

  他前后上书谈论的内容都切合皇上旨意,得到施行,朱博果然被提拔重用,杜业因此被征召,又担任太常。

  一年多后,降职为上党都尉。

  正好司隶奏杜业当太常时选拔荐举的人才与实际情况不符,杜业因此被免官,又回到封国。

  哀帝驾崩,王莽持政,那些以前建议要立庙加尊号的人都被免官,迁移到合浦。

  杜业因为在这以前就被罢黜,所以对他宽容不再追究,但是杜业很忧虑害怕,发病死了。

  杜业在成帝初年娶了皇上的妹妹颍邑公主,公主没有儿子,死了。

  杜业家人上书请求返回京师,将杜业与公主合葬,没有得到同意,却赐给杜业谥号为荒侯,传爵位给儿子,到孙子时绝位。

  当初,杜周在武帝时把坟冢迁到茂陵,到杜延年时又把坟冢迁到杜陵。

  班固评论:张汤、杜周都是刀笔小吏出身,官职做到三公,列在酷吏一类。

  但是都有好儿子,品德才能超过自己,爵位高贵显耀,几代在朝中做官,互相提携,到建武年间,杜氏爵位才断绝。

  察考他们的福分,元勋儒林的后人,没有谁能比得上。

  他们自己说是唐杜的后裔,莫非真是这样吗?到杜钦浮沉当代,喜好谋划,而且常常能施行,在建始初年深切地陈述应戒女色,最终真的像他说的那样,立为制度,或许是《关雎》一诗的寓义微妙,不是浮华之徒能够规劝的。

  杜业得罪被罢黜,却能上书抨击弹劾,称扬朱博,弹毁师丹,那强烈的爱憎议论,难道可以不畏惧吗!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