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汉书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汉书》班固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八十〇 列传五十〇 宣元六王 淮阳宪王刘钦 楚孝王刘嚣 东平思王刘宇 中山哀王刘竟 定陶共王刘康 中山孝王刘兴

淮阳宪王刘钦传

  宣帝有五子。

  许皇后生元帝,张婕妤生淮阳宪王钦,卫婕妤生楚孝王嚣,公孙婕妤生东平思王宇,戎婕妤生中山哀王竟。

  淮阳宪王刘钦,元康三年(前63)立,母张婕妤被宣帝宠爱。

  霍皇后被废除后,皇上想立张婕妤为皇后。

  很久以后,恐霍氏欲害皇太子,便改选后宫无子又谨慎的长陵王婕妤立为皇后,令她像母亲一样养皇太子。

  王婕妤无宠,皇上很少临幸,只有张婕妤最受宠爱。

  而宪王长得强壮高大,喜欢经书法律,聪明有才气,皇上很爱他。

  太子宽厚仁慈,好儒术,皇上常对宪王嗟叹,说:“真是我的儿子啊!”常有意想立张婕妤与宪王,然而因太子出身隐微,皇上少时依靠许氏,等到即位时许后已被杀死,太子早丧母,所以不忍心废除。

  很久以后,皇上因原丞相韦贤之子玄成佯狂让侯给兄,经术精通德行又高,被朝廷人士称颂,便被封为淮阳中尉,皇上想感化宪王,用推让之臣辅佐,从此太子便定下来了。

  宣帝崩,元帝即位,便遣送宪王到封地。

  当时张婕妤已死,宪王处有外祖母,舅张博兄弟三人常到淮阳拜见母亲,都要受到宪王的赏赐。

  后来宪王上书:请求把外家张氏迁到封地。

  张博上书:愿留守坟墓,独不迁移。

  宪王很遗憾。

  后来张博至淮阳,宪王赏赐他就少了。

  张博言:“负债数百万,希望宪王帮助偿还。”宪王不答应。

  张博告别走了,令弟张光恐吓宪王,说宪王待外祖母更怠慢了,张博要上书替母亲请还乡。

  宪王便派人持黄金五十斤送给张博。

  博喜,回信谢宪王,说了许多阿谀奉承话,盛称宪王说:“当今朝廷无贤臣,灾异屡现,使人寒心,百姓都归望于王,大王怎么安然不求到朝中辅佐皇上?”使弟张光多次要宪王听张博的计,派人到京师请当权的贵人替王请求朝见。

  宪王不采纳他的意见。

  后来张光要到长安,告别宪王时,又说:“愿尽力与张博共同替王请求朝见。

  王即日到长安,可以依靠平阳侯。”张光得到宪王想请求朝见的话,派人快马告诉张博。

  博知宪王的思想动了,又送给宪王信说:“博幸能成为王的亲戚,屡次进献愚策,未见省察。

  博北游燕赵,想循行郡国寻求隐居之士,听说齐地驷先生,善通《司马兵法》,有大将之材,博得机谒见,乘间隙请问五帝三王的要道,高深得不是世俗人懂得的。

  今边境不安宁,天下骚劝,如果不得此人恐怕没有谁能使天下安定。

  又听说北海边上有个贤人,累世之人不及,然而难得到他。

  得此二人向朝廷推荐,功劳也不小啊。

  博愿意以此为解决汉急奔赴西边,但无财以通显之。

  赵王派谒者带上牛酒,黄金三十斤慰劳博,博不受,又派人希望娶博女为配,聘金二百斤,博未答应。

  恰巧得到张光信说大王已差遣光西来,与博并力请朝见。

  博已经完全放弃,不意大王回心转意,以好颜相待,愿杀身相报恩德。

  朝见事何足谈,大王诚赐一句话,使博能尽死力。

  商汤夏禹就是靠这成就大业的。

  驷先生蓄积道术,凡是书都有,希望知道大王所好,请得立即献上。”宪王得信高兴,给张博回信说:“子高真是使王幸运得到照顾,发恻隐之心,显出至诚,贡献好计谋,告诉最重要的事,王虽然不聪敏,敢不知意!今遣有司为子高偿债二百万。”此时,张博女婿京房因通晓《易经》、阴阳,被皇上宠幸,多次召见谈论事情。

  自己说被石显、五鹿充宗所排斥,谋不被用,多次向张博谈到这些。

  张博常想在淮阳王面前欺骗玄耀,就记下京房多次说的灾异及皇上召见密语,拿给淮阳王作为信验证物,诈言“已拜见中书令石君请他替大王请求朝见,许给他金五百斤。

  贤圣作事,大概都考虑成功不惜财物的。

  从前禹治洪水,百姓疲劳,大功告成,万事赖之。

  今闻陛下年纪未满四十,发齿掉落,太子幼弱,奸佞之人当权,阴阳不调和,百姓疾疫饥饿死的人将近半数,洪水之害大概也不过此。

  大王事业打算救世,将与古代圣人比功德,怎么可以怠忘呢?博已与精通道术的大儒为大王拟好了给皇上的奏章,陈述安危,指示灾异,待大王朝见,先口头陈述奏章意思尔后进献奏章,皇上必大悦。

  事成功立,大王就有周公、召公之名,奸邪之臣散亡,公卿改变节操,功德无比,梁王、赵王得到那样的宠幸一定归于大王,外家也将富贵,哪里还望大王的金钱?”宪王喜悦,给张博回信说:“以前下诏,阻止诸侯朝见是寡人不知计策何处出。

  子高向来有颜回、冉伯牛之天资、臧武之智、子贡之辩、卞庄子之勇,兼此四种情况的是世上少有的。

  已经开了头,希望终于完成。

  请求朝见是符合道义的事,怎么要用金钱呢?”张博回信说:“已许石君,待钱成事。”宪王以金五百斤予张博。

  刚碰上京房出京做郡守,离开皇上左右,石显全部知道此事禀报皇上。

  京房泄漏宫禁之内谈话,张博兄弟贻误诸侯王,诽谤政治,狡猾不道,都关进监狱。

  有司奏请逮捕宪王刘钦,皇上不忍心用法,差遣大夫王骏赐钦玺书说:“皇帝问淮阳王。

  有司奏王,王舅张博多次送信给王,诽谤诋毁政治,毁谤王子,赞美诸侯,称引周、汤,来谄媚迷惑王,说的话特别恶劣,大逆无道。

  王不检举上奏而给他很多的钱,用好听的话回复他,罪至不赦,朕痛心不忍听,替王伤心,追根求源,不善来自张博,只是王之心,不同于凶顽。

  已诏令有司不惩治王事,差遣谏大夫王骏告诫朕意。

  《诗》说过‘,谨慎你的职位,和正直人亲昵’。

  王一定要勉励之!”王骏又晓告皇上旨意说:“礼制定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意思,就是为了按照礼专心一意地尊奉天子。

  再说王不是学习过《诗》吗?《诗》说:‘封他为侯在鲁,为我周家的佐辅。’今王舅张博多次送信给你,谈的话悖乱忤逆。

  王幸运受过诏书,通经术,知道诸侯声名不应出境。

  天子才普遍遮盖,恩德布满全国,而王却闻博言安然,还多予金钱,同他互相回信呼应,没有比这更大的不忠。

  旧日的典章制度,诸侯王获罪于京师,不论罪恶轻重,即使不被诛戮,也一定受到贬谪放逐的罪刑,没有轻易罢休的。

  今圣主赦王之罪,又同情王失算忘本,被张博迷惑,加赐玺书,派谏大夫告诫至意,殷勤之恩,岂可度量的啊!张博等犯的罪恶特大,是群臣共同讨伐,王法不能赦免的。

  从此往后,王不要再为博牵累,务必同大家一样摒弃他们。

  《春秋》的意思,以有过能改为大。

  《易经》说‘:祭祀用白茅垫祭品,就会无过失。’说的是为臣子之道,改过自新,洁己奉上,然后免于罪过。

  王一定留意慎戒,思考悔过改变行为,补重责,与皇上厚恩相符。

  像这样,就长享富贵,社稷就安定了。”淮阳王钦免冠稽首谢恩说:“奉命藩屏王室而无好的表现,过失罪恶突出,陛下不忍心给予惩处,施予大恩,派使者告诫晓谕道德法术与藩屏王室之大义。

  俯伏思考张博罪恶特深,当受死刑。

  臣钦愿尽心自新,奉承诏策。

  顿首死罪。”京房及张博兄弟三人都在闹市执行死刑,陈尸街头示众,妻子儿女都流放到边远地区服劳役。

  成帝即位,因淮阳王属为叔父,尊敬宠幸他,不同于别国。

  宪王上书自己陈述舅张博的事情,是被石显等所迫害,于是为张博流放的家属请求回原籍。

  丞相御史又弹劾宪王:“前与张博相送私信,指意不是诸侯应该的,蒙圣恩没有惩处,事在赦前。

  不悔过而又称引此事,自以为正直,失藩臣体统,不敬。”皇上特别施恩,答应宪王让流放者回原籍。

  宪王在三十六年死去。

  子文王刘玄继承,在位二十六年死去。

  子刘縯继承,王莽时绝嗣。


楚孝王刘嚣传

  楚孝王刘嚣,甘露二年(前52)立为定陶王,三年调至楚。

  成帝河平(前28~25)中入京师朝见,当时遭受疾病,天子十分哀怜他,下诏说:“听说‘天地之间的生命以人为贵,人的行为没有什么比孝还大’。

  楚王嚣向来行为孝顺仁慈,到封国二十余年,未曾听说有纤介之过,朕很赞赏他。

  现在竟逢恶运,遭受恶疾,正如孔子痛心说:‘无法挽救了,这真是命啊,这样好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哟!’朕真痛心啊。

  品行纯美而不显耀特殊,那么拥有封国的诸侯王将怎么勉励啊?《尚书》不是说过吗?‘用赏赐表彰那些好的’。

  今楚王正月来朝见,诏令同儿子一起入朝,将以广戚县户四千三百封他的儿子刘勋为广戚侯。”第二年,刘嚣去世。

  子怀王刘文继承,一年后又去世,无儿子,绝嗣。

  第二年,成帝又立刘文的弟弟平阳侯刘衍,这就是思王。

  二十一年后去世,子刘纡继承,王莽时绝嗣。

  起初,成帝时又立刘纡的弟弟刘景为定陶王。

  广戚侯刘勋死了,谥为炀侯,子刘显继承。

  平帝去世,无子,王立刘显的儿子刘婴为孺子,尊奉为平帝的继承人。

  王莽篡位,废刘婴为安定公。

  王莽被诛,更始(刘玄)时,刘婴在长安,平陵人方望等略知天文,认为更始必败,刘婴旧已继平帝属于正统,应当立为天子,共同起兵拥戴刘婴到临泾,立为天子。

  更始差遣丞相李松击破临泾杀死刘婴。


东平思王刘宇传

  东平思王刘宇,甘露二年(前52)立。

  元帝即位,刘宇到封地。

  刘宇势力壮大,与奸猾来往,常犯法,皇上因刘宇是至亲关系赦免了,不予处罚,只让傅相连带受罚。

  很久以来,东平王侍奉太后,东平王朝内不和,太后上书谈此事,请求去守杜陵(宣帝陵)

  皇上于是派太中大夫张子虫乔奉皇上玺书告诫刘宇说:“皇帝问东平王,听说尊敬父母之恩没有什么比孝顺还重的,尊敬在上的道德没有什么比忠还大的,所以诸侯王在位不骄傲尽孝道,控制节操严守法度来辅佐天子,然后富贵就不离开自己,而社稷也可以保全。

  今闻王自我修养有过失,东平之朝内不和,流言纷纷,毁谤从内兴起,朕很痛心,替王害怕。

  《诗经》不是说过吗?‘莫把你祖先记心上,把品德来修养。

  永远配合着天命,自然求得百福祥。’朕想东平王年少血气盛,忽视道德,容易受坏人影响,不听人忠告,所以亲临差遣太中大夫子虫乔,令以朕意晓告王。

  孔子说:‘有了错误如不改,也是过错。’王还是深思熟虑这些,不要违背朕意。”又特以玺书赐王太后,说:“皇帝派诸吏宦者令承问东平王太后。

  朕有所闻,王太后稍加留意,福善之门没有什么比和睦还好的,灾祸之首没有什么比内部分裂还大的。

  东平王还在婴儿时就在王位,今因年少血气方刚,学习一天天少,傲视臣下,在太后方面不同外人,因此母子之间能不失礼义的,恐怕只有圣人了!经传上说:‘父为子隐瞒,这里就包含着直率的道理,’王太后明察此意不可少审慎。

  闺门之内,母子之间,同气异息,骨肉之恩,岂可不注意吗!从前周公诫伯禽说‘:老臣故人若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因为老臣故人之恩,尚且能容忍小过失,更何况这呢?朕已派使者告诫王,王既悔过服罪,太后就宽忍赦免他,以后王应该不敢为非了。

  王太后加强饮食,少费思念,注意治病,自己保养。”刘宇惭愧害怕,通过使者向皇上叩头谢罪,愿洗心自改。

  诏书又敕命东平王的傅相说:“人的本性都有五常(仁、义、礼、智、信),等到他稍长,耳目被嗜欲牵连,所以五常消而邪心兴起,情乱了他的性(五常),利胜过了他的义,难免失去他的家人。

  今王正当壮年,气力勇武,得师傅之教益浅,加之少见少闻,从今以后,不是五经的正道,敢用游猎不符合礼的东西引导王的,立即把情况告诉朕。”刘宇立为王二十年,元帝崩。

  刘宇对中谒者信等说:“汉大臣议论天子幼弱,不能治理天下,认为我懂得法令条文,建议要我辅佐天子。

  我见尚书白日夜晚极苦,让我作此事,我不能。

  今夏,天子年少,守孝恐怕都无办法,我几乎得为天子啊!”等到至棺下,刘宇总共三哭,饮酒吃肉,妻妾不离侧。

  又姬朐月需本来亲幸,后来疏远了,屡叹息呼天。

  刘宇听说了,斥责朐月需为家人子(汉代宫廷内没有名号的宫人),让她扫除后宫长巷,多次打她。

  朐月需暗里陈述刘宇的过失,多次令家里告他。

  刘宇知道了,就绞死朐月需。

  有司奏请逮捕,皇上诏令削减樊、亢父二县封地。

  过了三年,天子诏令有司说:“听说仁慈而亲爱亲人,是古之通义。

  前东平王有过失,有司请求废除,朕不忍心,又请求削减地,朕不敢独断专行。

  思念王是最亲的,从未忘记。

  今闻王改行自新,认真地修养经术,亲近仁人,不许奸吏于非法求取,朕很赞赏。

  经传说过,早上犯了错误晚上改了,君子都赞许他。

  还是归还前削减的县,像原来一样。”后来回京师朝见,上疏求取诸子及《太史公书》。

  皇上拿此事问大将军王凤,王凤回答:“臣听说诸侯朝见,考察文章,纠正法度,不合乎礼的话不说。

  今东平王幸运来朝见,不思控制节操严守法度,来防止失道倾危,却求取众书,不是朝聘之意。

  诸子书有的违反经术,非难圣人,有的说鬼神,信鬼怪;《太史公书》中有战国纵横家权诈欺骗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险要之地,都不宜放在诸王处。

  不能给。

  不答应他,言词应说:‘五经是圣人写的,万事没有不都记载的。

  王应慎重地乐守圣贤之道,傅相都是儒生,早晚讲读,足够正身娱意。

  五经以外的学说破坏礼仪,小的技艺不通大道,恐怕它妨碍大的事业,都不足以留意。

  凡是于经术有益的,对王无所惜。’”回答奏请,天子按王凤的话,便没有给诸子与《太史公书》。

  刘宇立为东平王,三十三年后去世,子炀王刘云继承。

  哀帝时,无盐危山土自己扬起覆盖草,像车马路,又瓠山的石转侧起立。

  刘云及后谒亲自到石处祭祀,作石像瓠山立石,束上黄信草,并且祭祀它。

  建平三年(前4),息夫恭、孙宠等通过皇上宠幸的臣子董贤告发此事。

  此时,哀帝遭受疾病,很多忌讳,事情下给有司,有司逮炀王、后谒下狱拷问,说使巫傅杰、婢合欢等祭祀诅咒皇上,替刘云求为天子。

  刘云又与预知灾异的高尚指点星宿,说皇上病一定不会好,云当得天下。

  石转立,是宣帝兴起的标志。

  有司请诛戮炀王,皇上下诏废除流放炀王到房陵。

  刘云自杀,谒于闹市斩首示众。

  刘云立为王十七年,国被废除。

  元始元年(1),王莽想改变哀帝所为,禀报太皇太后,立刘云的儿子开明为东平王,又立思王刘宇的孙子刘成都为中山王。

  开明立为王三年,死了而无子。

  又立开明兄长严乡侯刘信的儿子刘匡为东平王,尊奉为开明后人。

  王莽暂居皇上之位,处理政务,东郡太守翟义与严乡侯刘信谋划兴兵诛王莽,立刘信为天子。

  兵败,都被王莽所灭。


定陶共王刘康传

  定陶共王刘康,永光三年(前41)立为济阳王。

  永光八年,迁为山阳王。

  八年后,迁定陶。

  刘康少小而被皇帝所爱,长大后多才艺,懂得音乐声律,皇上以之为奇,很器重他。

  母昭仪又得皇上宠幸,几乎取代皇后太子。

  语在《元后》及《史丹传》。

  成帝即位,遵照先帝意,厚待他不同于别的诸侯王。

  刘康立王十九年去世,儿子刘欣继承。

  十五年后,成帝无子,刘欣被征召入宫做皇太子。

  皇上以为太子继承大宗后,不能顾生父生母,便立楚思王子刘景为定陶王,继承共王后。

  成帝崩,太子即位,就是孝哀帝,即位二年,追尊共王为共皇,在京师设置祖庙,排列昭穆次序,礼仪像天子,迁定陶王刘景为信都王。


中山孝王刘兴传

  中山孝王刘兴,建昭二年(前37)立为信都王。

  十四年后,迁到中山。

  成帝商量立太子的时候,御史大夫孔光以为尚书中有殷王无子,兄终弟相继的先例,中山王刘兴是元帝之子、成帝之弟,应当做继承人。

  成帝认为中山王才能平庸,又是兄弟,不能相继进入宗庙。

  外家王氏与赵昭仪都要用哀帝刘欣做太子,所以就立刘欣为太子。

  皇上便封孝王舅冯参为宜乡侯,而增加孝王封邑万户,来安慰他。

  三十年后,孝王去世,他的儿子刘絗继承。

  七年后,哀帝崩,无子,征召中山王刘絗入京即皇位,这就是平帝。

  太皇太后认为平帝是成帝的后人,所以立东平思王的孙子桃乡顷侯的儿子刘成都为中山王接替孝王后,王莽时绝嗣。

  班固评论:元帝的子孙,遍有天下,但是汉世在他的孙子时断绝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淮阳宪王当时在诸侯之中可算很聪慧的了,但被张博引诱,几陷无道。

  《诗经》说:“贪恶之人败坏善类。”古今一样的道理。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