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陈书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陈书》唐·姚思廉等撰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三十一 列传二十五 萧摩诃(萧世廉) 任忠(沈客卿 施文庆) 樊毅(樊猛) 鲁广达

萧摩诃传

  萧摩诃字元胤,兰陵人。其祖父萧靓,梁右将军。父亲萧谅,梁始兴郡丞。摩诃随父到始兴郡,他数岁丧父,姑夫蔡路养当时在南康,收养了他。年龄稍大,他果敢坚毅勇力过人。侯景之乱,高祖赶赴京师援助,路养起兵拦截高祖,摩诃当时才十三岁,单枪匹马出战,军中没人能与他相比。等到路养失败,摩诃归附侯安都,安都待他甚厚,从此常随安都征讨。到了任约、徐嗣徽勾结北齐兵寇掠陈境,高祖遣安都北进在钟山尾部和北郊坛阻截北齐军。安都对摩诃说:“卿骁勇有名,百闻不如一见。”摩诃回答说:“今日让公见识见识。”交战后,安都坠马被围,摩诃独骑大呼,直冲北齐军,齐军惊慌失措,很快撤退,安都因而获救。天嘉初年,任本县县令,因平留异、欧阳纥乱有功,累迁至巴山太守。

  太建五年(573),众军北伐,摩诃随都督吴明彻渡江攻打秦郡。当时北齐派大将尉破胡等率十万兵众救援,北齐军前锋为有“苍头”、“犀角”、“大力”之称的猛士,全都身长八尺,体力超群,锋芒势不可挡。又有西域胡,工于箭矢,弦无虚发,众军尤其害怕他。交战前,明彻对摩诃说:“若能射死此胡人,齐军丧气,君有关羽、张飞之名,可斩杀此人。”摩诃说:“请描述其人外形,必当为公取。”明彻便召投降之人中认识西域胡的人,说胡着深红色衣,持桦皮装的弓,弓两端有骨弭。明彻派人窥视,看到胡在军列中,便亲自给摩诃酌酒。摩诃饮罢,骑马直冲齐军,胡挺身而出离开队列十多步,弓已拉满未发,摩诃遥掷铣钢,击中其头,胡人随即倒下。齐军“大力”十多人出战,摩诃又斩杀了他们,于是齐军退逃,因功授职为明毅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封为廉平县伯,食邑五百户。不久晋爵为侯,转任太仆卿,其他没变。七年又随明彻围攻宿预,击败齐将王康德,因功任晋熙太守。九年明彻进军吕梁,与齐人大战,摩诃率七骑为前锋,亲手夺走齐军大旗,齐军大败。因功授职为持节、武毅将军、谯州刺史。

  周武帝灭北齐后,遣其将宇文忻率众军争夺吕梁,战于龙晦。当时宇文忻有数千精骑,摩诃带十二骑兵深入北周军,纵横驰骋奋力拼杀,斩首甚众。到了北周派大将军王轨来援,兵连成长围封锁吕梁下段,截断大军退路。摩诃对明彻说:“听说王轨才封锁下段,他两头筑城垒,现未完全筑好,公若现在遣兵攻他,周军一定不敢抗拒,我军水路未断,贼军阵势不够坚固,等到周军城垒建好,则吾等将为俘虏。”明彻振髯便说:“拔取敌旗冲锋陷阵,是将军你的事;运筹帷幄深谋远虑,乃老夫之事。”摩诃不好意思地离开。十天之内,北周兵众剧增,摩诃又请示明彻说:“今求战不行,进退两难,如若潜军突围,不足为耻。愿公率步兵,乘马车慢行,摩诃率数千铁骑兵,于前后护卫,必当让公安全抵达京都。”明彻说:“弟之计,乃为良策。然而老夫受帝命征伐,不能取胜,今被围逼,惭愧得无地自容。且步兵多,吾任总督,必须位居军后,率军同行。弟骑兵应该为前锋,事不宜迟。”摩诃便率骑兵连夜出发。在此之前,北周军包围之势已形成,又在交通要道埋伏重兵,摩诃挑选精骑八十,率先突围,其后大部骑兵紧随,天亮时刻到淮南。高宗诏令征召回京,授右卫将军。十一年,北周兵寇掠寿阳,萧摩诃和樊毅等率众军支援,无功而回。

  十四年,高宗崩,始兴王陈叔陵在宫内亲手杀后主,后主伤而未死,叔陵逃奔东府城。当时人心犹豫不决,没有讨贼之人,东宫舍人司马申启请后主,速召摩诃,摩诃入见受敕,便率骑步兵数百,首先直赴东府城西门驻军。叔陵惊慌失措,从南城门出逃,摩诃率兵追杀他。因功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封为绥建郡公,食邑三千户,叔陵所蓄聚的巨万金帛,后主全都赐给他。不久改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加任左光禄大夫,旧制三公听政之所黄阁用鸱尾装饰,后主特赐摩诃建黄阁,门以行马装饰,处理政务之所以及寝堂都以鸱尾装饰。接着立其女为皇太子妃。

  到了隋总管贺若弼镇守广陵,对江南蠢蠢欲动,后主委派摩诃负责防御,授任南徐州刺史,其他不变。祯明三年(589)正月初一,征陈书摩诃回朝,贺若弼乘虚渡江,袭击京口,摩诃请求出兵作战,后主不答应。到了若弼进军钟山,摩诃又请战说:“贺若弼孤军深入,援军又远,且其军城垒战壕不坚固,人心惶惶,出兵偷袭,定能大败若弼军。”后主又不答应。到了隋大军已到,要出战,后主对摩诃说:“公可替我决一死战。”摩诃说:“我从来带兵打仗,为国为己,今日作战,同时为妻儿。”后主拿出众多金帛,赏给众军,令中领军鲁广达陈兵白土岗,位于众军之南,镇东大将军任忠在其后,护军将军樊毅、都官尚书孔范次之,摩诃军居最北边,众军南北长二十里,首尾进退,各不相知。贺若弼未战之前,带轻骑兵,登山观望阵势,见了众军后,便迅速设阵。广达首先率军进攻若弼军薄弱之处,若弼军屡次被击退,旋即又振阵列,分兵往北突击诸将,孔范出战,则一交战便退走,于是诸将分散,阵列不合,步骑溃败,人马停止不前,摩诃无可奈何,被隋军俘获。

  京城陷落后,贺若弼把后主囚在德教殿,令兵把守,摩诃请求若弼说:“今为囚虏,性命由你们主宰,希望能见一眼旧主,死而无憾。”若弼同情摩诃就答应了他。摩诃拜见后主,伏地痛哭,接着在旧厨中取食吃,辞诀而去,守卫者都不敢仰视。同年入隋,授任开府仪同三司。不久随汉王杨谅到并州,与谅一同谋反,被杀,时年七十三岁。

  摩诃不善言辞,恭敬长辈,至于在戎寇面前,义气奋发,一往无前。他未成年随侯安都住京口,酷爱射猎,每天必田猎。到了安都东征西伐,战胜攻取,摩诃居功最多。


任忠传

  任忠字奉诚,乳名蛮奴,汝阴人。少时贫贱,乡里人看不起他。长大后,他多谋善变,体力过人,尤善骑射,乡里少年都归附他。梁鄱阳王萧范任合州刺史,闻其名声,招引他陪伴左右。侯景之乱,任忠率乡里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伐景将王贵显于寿春,每战必胜。当时土豪胡通聚众抢取强夺,萧范命任忠与主帅梅思立联军讨平胡通。接着随萧范长子萧嗣率众入援,正赶上京师陷落,于是他即戍守晋熙。侯景乱平,任命为荡寇将军。

  王琳立萧庄,命任忠为巴陵太守。王琳败后任忠回朝,迁任明毅将军、安湘太守,接着随侯王真征讨巴、湘,累迁至豫宁太守、衡阳内史。华皎起兵,任忠参与策谋。华皎乱平后,高宗因为任忠在华皎起兵之前密告朝廷,便放而不治罪。太建初年,随章昭达讨伐欧阳纥于广州,因功授任直阁将军,迁任武毅将军、庐陵内史,服官期满,入京任右军将军。

  太建五年(573),众军北伐,任忠率兵取西道出发,击退北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接着北进至东关,又攻下东西二城。又进军蕲、谯,全都攻下。抄小道袭击合肥,驻军外城,接着攻下霍州。因功授任员外散骑常侍,封为安复县侯,食邑五百户。吕梁兵败,任忠班师回朝。不久诏令任忠都督寿阳、新蔡、霍州沿淮众军,晋号宁远将军、霍州刺史。入京任左卫将军。十一年加任北讨前军事,晋号平北将军,率众多步骑兵奔赴秦郡。十二年迁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增加食邑到一千五百户。接着率步骑兵直赴历阳。北周遣王延贵率军援助,任忠大破之,活捉延贵。后主嗣位,晋号镇南将军,赐给鼓吹一部。入京任领军将军,加任侍中,改封为梁信郡公,食邑三千户。出京任吴兴内史,增加官俸至中二千石。

  到了隋兵渡江,任忠从吴兴入援京师,驻军朱雀门。后主召萧摩诃以下之臣于宫内商议,任忠固执己见说:“兵家声称敌我双方力量悬殊,来犯之人贵在速战,主守的一方则贵在沉着。应增兵坚守宫城,遣水军取道南豫州及京口,断绝寇敌粮草供应之道。待春天水涨,上游周罗日侯等众军,必沿江东下声援,此乃良计。”众议不合,便出兵作战。败后,任忠迅速入宫见后主,述说败状,启奏说:“陛下惟一出路是准备舟船,赴上游军中,臣誓死护卫。”后主按照他说的办,敕令任忠出部分兵力,任忠辞曰:“臣处理完,立即奉迎。”后主令宫人整装后等待任忠,久望不至。隋将韩擒虎自新林进军,任忠便率数骑去石子岗投降,接着引擒虎军共至南掖门。台城陷落,同年入长安,隋任命他为开府仪同三司。离世时七十七岁。子幼武,官至仪同三司。


樊毅传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其祖父樊方兴,梁散骑常侍、仁威将军、司州刺史、鱼复县侯。父亲樊文炽,梁散骑常侍、信武将军、益州刺史、新蔡县侯。樊毅出自将门,少习武善射。侯景之乱,樊毅率家兵随叔父樊文皎援台城。文皎于青溪阵亡,樊毅带宗族子弟赴江陵,归属王僧辩,征讨河东王萧誉,因功授职为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樊毅代兄樊俊任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随宜丰侯萧循征讨陆陈书纳于湘州。军驻扎巴陵,还未安营扎寨,陆纳潜军夜袭,营内叫嚷不安,将士们惊恐不已,樊毅只与左右数十人,于营门前奋力拼杀,斩十多首级,接着击鼓传命,军心才定。因功授职为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为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不久任天门太守,晋爵为侯,增加食邑到一千户。西魏围攻江陵后,樊毅率兵赴援,江陵陷落后,被岳阳王拘捕,不久逃回。

  高祖受禅,樊毅与弟樊猛起兵响应王琳,王琳败后投奔北齐,太尉侯王真遣使招毅,樊毅率子弟和部下回朝。天嘉二年(561),授任通直散骑常侍,接着随侯王真进讨巴、湘,累迁至武州刺史。太建初年,转任丰州刺史,封为高昌县侯,食邑一千户。入京任左卫将军。五年众军北伐,樊毅率部攻打广陵楚子城,攻下,又击退北齐军于颍口,北齐军援助沧陵,再攻克。七年攻下潼州、下邳、高栅等大城。到了吕梁兵败,诏令以樊毅为大都督,晋号平北将军,率部渡过淮水,正对着清口筑城垒,与北周人相持,雨下了很久,城垒被浸坏,樊毅全军回朝。不久迁任中领军。十一年北周将领梁士彦带兵围攻寿阳,诏令以樊毅为都督北讨前军事,率水军进至焦湖。不久授职为镇西将军、都督荆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十二年晋督沔、汉诸军事,因公事免职。十三年征辟授职为中护军。不久迁任护军将军、荆州刺史。

  后主即位,晋号征西将军,改封为逍遥郡公,食邑三千户,其他不变。入京任侍中、护军将军,到了隋兵渡江,樊毅对仆射袁宪说:“京口、采石,都为要冲,各需精兵数千,战船二百,战船都到江中,水陆共同防卫。假如不这样,大势已去了。”诸将都赞同他的建议。施文庆等人隐瞒隋兵消息,樊毅的计策未能实施。京城陷落,樊毅随旧例入关,不久离世。


鲁广达传

  鲁广达字遍览,吴州刺史鲁悉达的弟弟。广达少时气度不凡,立志追求功名,他虚心爱士,宾客自远方来归附他。当时江表将帅,各领私兵,动辄数千人,而以鲁氏最多。初任梁邵陵王国右常侍,迁任平南当阳公府中兵参军。侯景之乱,广达与兄悉达聚众保护新蔡。梁元帝接受陈霸先的指令制,授任他为假节、壮武将军、晋州刺史。王僧辩征讨侯景,广达出新蔡候迎他,并资助军需物品,僧辩对沈炯说:“鲁晋州也是王师东道的主力。”接着率众随僧辩。侯景乱平,加任员外散骑常侍,其他官职不变。

  高祖受禅,授任他为征远将军、东海太守。不久调任桂阳太守,广达坚决推辞不受官,入京任员外散骑常侍。任假节、信武将军、北新蔡太守,随吴明彻讨伐周迪于临川,每次战役战功居多。接着代兄悉达为吴州刺史,封为中宿县侯,食邑五百户。

  光大元年(567),授任通直散骑常侍、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南豫州刺史。华皎起兵上游,诏令司空淳于量率众进讨。淳于量军至夏口,华皎水军强大,没有敢前进,广达首先率骁勇之士,直冲贼军。战船相碰,广达大声疾呼,登上楼船,激励士卒英勇作战,由于风疾战船转向,广达跌入水中,沉溺良久,后被救活。华皎乱平,授任为持节、智武将军、都督巴州诸军事、巴州刺史。

  太建初年(569),与仪同章昭达入峡口,拓定安抚安蜀等诸州镇。当时周氏企图占有江南,在蜀地大造战船,同时运粮饷到青泥,广达与钱道戢等人率兵偷袭,纵火焚烬。因功增加食邑到二千户,接着回原地镇守。广达治政干练,礼贤下士,吏民都服他。到了服官期满,都上表请示,于是诏令留任二年。五年众军北伐,夺取淮南旧地,广达与北齐军战于大岘,大破之。斩杀敷城王张元范,俘虏不可胜数。又攻下北徐州,接着授任都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不久加任散骑常侍,入京任右卫将军。八年出京任北兖州刺史,迁任晋州刺史。十年授任使持节、都督合霍二州诸军事,晋号仁威将军,合州刺史。十一年北周将领梁士彦带兵转攻寿春,诏令遣中领军樊毅、左卫将军任忠等分兵赶赴阳平、秦郡,广达率众入淮,形成夹攻周军之势以击之。周军攻陷豫、霍二州,南、北兖、晋等地不攻自破,诸将全都无功,丧失淮南各地,广达因而免官,以侯爵回居私宅。十二年与豫州刺史樊毅率众北伐,攻下郭默城。不久授任使持节、平西将军、都督郢州以上十州诸军事,率水军四万,驻军江夏。周安州总管元景带兵寇掠江外,广达令部分军击退元景。

  后主即位,入京任安左将军。不久授任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至德二年(584),授任安南将军,征辟拜官侍中,又任安左将军,改封为绥越郡公,食邑不变。不久任中领军。到了贺若弼进军钟山,广达率众于白土岗南摆阵,与若弼旗鼓相对。广达身着甲胄,手执战鼓,身先士卒以死相拼,冒着危险冲锋陷阵,隋军畏惧退走,广达往北追至营地,杀伤甚众,像这样有四个回合。到若弼击败诸将,乘胜追击至宫城,焚烧北掖门,广达还指挥陈书余兵,苦战不息,斩杀一百多人。日落西山时,广达才脱下战甲,面朝宫城拜哭,对众人说:“我身不能救国,罪孽深重。”士卒皆痛哭不已,接着被俘。祯明三年(589),依旧例入隋。

  广达因陈朝沦覆深感伤痛,患病不治,不久含愤而死,时年五十九岁。尚书令江总挽棺痛哭,便提笔为其棺头作诗,曰:“虽抱恨黄泉,但随着岁月流逝会名垂千古,悲君为义而死,不愿做负恩之人。”江总为广达写墓志铭,曰:“灾祸自淮海而起,天险失去金汤之固难守,时运艰难,命数已尽。贼子背恩弃义,将士无辜,君独标榜忠勇之志,千方百计抗御敌人。诚心可贯白日,气节可傲严霜,思恩图报,感抚往事怎么能够遗忘呢?”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