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陈书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陈书》唐·姚思廉等撰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三十二 列传二十六 孝行 殷不害(殷不佞) 谢贞 司马皓(司马延义) 张昭

殷不害传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祖父殷任,齐朝豫章王行参军。父亲殷高明,梁朝尚书中兵郎。殷不害性情特别孝顺,父丧期间过于毁顿,因此年少时就知名。持家勤俭节约,住所特别贫寒,有五个弟弟,都年小体弱,不害既要侍奉老母,又要抚养小弟,勤劳之至,当时士大夫因他行为诚实厚道而称道他。

  十七岁时,任梁朝廷尉平。殷不害擅长于政事,同时修治儒家学术,礼制和法制或轻或重不适宜的,殷不害就上书言论,多被采用。大同五年(539),殷不害调任镇西府记室参军,不久又以原职兼任东宫通事舍人。当时朝廷政事多委托东宫办理,殷不害和舍人庾肩吾值日上奏政事,梁武帝曾对庾肩吾说:“你是文学之士,政事不是你的长处,为什么不让殷不害来呢?”可见殷不害被知遇之一斑。简文帝又因殷不害孝敬父母,赐给他的母亲蔡氏织锦裙襦、毡席、被褥,单夹衣也齐备。大同七年,殷不害担任东宫步兵校尉。太清初年,调任平北府谘议参军,东宫通事舍人职务不变。

  侯景叛乱,殷不害跟随简文帝入宫。台城陷落时,简文帝在中书省,候景带领披甲将士入朝晋见皇帝,只是顺路拜见简文帝而已。候景的士兵都是羌、胡异族,常与身边人发生冲突,很不谦恭,侍从护卫都害怕而避开他们,只有殷不害和中庶子徐詀毫无畏惧,岿然不动。简文帝被侯景幽禁后,他要求派人请殷不害来与他同住,侯景应允,殷不害来后侍奉简文帝更加恭敬。当时简文帝夜里做梦吞了一块土,很不高兴,于是把梦告诉殷不害,殷不害说:“过去晋文公出逃,农夫给他一块土,最后晋文公返回了晋国,陛下此梦,莫非与此事相符?”简文帝说:“假若上天有命,希望这话不是荒诞之语。”

  梁元帝继位后,任殷不害为中书郎,兼廷尉卿,于是殷不害举家西上江陵。江陵被围困时,殷不害首先在别宅督战,他的母亲在那儿失踪。当时天气很寒冷,冰雪交落,被冻死的年老体弱者填满沟壑。殷不害边走边哭,到处寻找,凡是看见沟水中的尸首,都跳下去捧扶细看,以致全身湿透冻僵了,他滴水未进,嚎哭不止,这样过了七天,才找到他母亲的尸首。殷不害靠着尸体哭泣,声断气绝,过路的人无不为之流泪。他就在江陵暂停灵柩葬了母亲,和王裒、庾信去了长安,从此殷不害粗食布衣,形容憔悴消瘦,见者没有不同情他的。

  太建七年(575),殷不害从北周返回陈朝,同年下诏授职为司农卿,不久调任光禄大夫。太建八年加任明威将军、晋陵太守。他在晋陵郡生病,诏令他以光禄大夫之职回朝养病。后主继位后,加任给事中。当初,殷不害回朝时,北周留下他的长子殷僧首,殷僧首便住在关中。祯明三年(589),京城陷落,殷僧首来接他,他病死于路上,时年八十五岁。


谢贞传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九世孙。其祖父谢绥,为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亲谢蔺,任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谢贞幼年聪慧敏捷,性情纯厚。祖母阮氏起先为风眩病所苦,每每发作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谢贞当时才七岁,祖母不食,他也不食,历来如此,亲族都觉得他与众不同。母亲王氏,给谢贞讲《论语》、《孝经》,他读完便诵。八岁时,曾写《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觉得他的诗赋有美好情趣,对他的双亲说:“此儿将来可成大器,至如‘风定花犹落’,可以和惠连媲美。”自此那些名流望辈都知道他。十三岁时,谢贞略通《五经》大意,尤其熟悉《左氏传》,又擅长草隶虫篆。十四岁时,父亲离世,他顿首痛哭,数次哭得死去活来。当初,其父谢蔺居母阮氏丧期,茶水不进泣血而卒,家人宾客都担心谢贞又如此,叔父谢洽、族兄谢詗便去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谢贞讲道,又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无兄弟,极需自爱,如若因哀伤过度而亡,谁来侍养母亲呢?”以后谢贞才进少许粥。

  太清之乱,亲属离散亡失。谢贞所居的江陵陷没,谢詗逃难移居番禺,谢贞母亲出家到宣明寺。到了高祖受禅,詗回乡里,供养贞母近二十年。大建五年(573),谢贞才回朝,任智武府外兵参军事,旋陈书即迁任尚书驾部郎中,不久迁任侍郎。到了始兴王陈叔陵任扬州刺史时,召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征辟谢贞为主簿,谢贞不得已才出任。不久迁任府录事参军,兼丹阳丞。谢贞猜度叔陵有谋反之心,便与阮卓一同主动与叔陵王疏远,每有陪宴,都称病推辞,未曾参预,叔陵很是敬重他,没有治罪。不久高宗崩,叔陵叛逆,府僚多因受牵连而被拘捕,只有谢贞和阮卓没定罪。

  后主接着诏令谢贞入掌中宫管记,迁任南平王友,加任招远将军,掌管记室事务。府长史汝南周确新任都官尚书,请谢贞写让官表,后主御览觉得此表文笔不同寻常。曾在宴席上问周确说:“卿表自己写的吗?”确回答说:“臣表为谢贞所作。”后主便敕令舍人施文庆说:“谢贞在王府,没有俸禄秩位,可赐米百石。”至德三年(585),因母亲去世离职,没过多久,敕令起身回府,又加任招远将军,掌记室。谢贞累次启请坚决推辞,敕令答曰:“览你奏表,你的心情我已知晓,虽然你内心伤痛,然而选拔官吏必因才施用,按礼法也有权且夺情除服之理。可整装立即回府。”谢贞因哀毁过度身体瘦弱不堪,最终没能回到官府。当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探视谢贞。见谢贞骨瘦如柴,徐祚等人怆然叹息,徐祚规劝他说:“贤弟年岁已高,礼有常制,暂时应该节哀自保。”谢贞更是感伤悲痛,气断良久,徐、沈二人痛哭,不能自禁,忧郁不言而出。徐祚对客卿说:“的确,孝门出孝子。”客卿说:“谢公家传至孝,士大夫谁不仰望,此次恐怕不能起用,怎么办?”吏部尚书吴兴姚察与谢贞友情深厚,到了谢贞病重,姚察亲自探视,问及后事,谢贞说:“孤子遭遇不幸,将追随父亲入地下。同族兄弟之子谢凯等人刚刚自立,已上疏托付朝廷,这就不需再仰承厚德,劳您费事。说不定今天明天就不省人事,过不了多久,就要和你们永别。幼子今年才六岁,名靖,字依仁,感情所牵不能忘怀,冒昧相托。”当夜离世,敕令赐米一百斛、布三十匹,以办丧事。后主问姚察说:“谢贞有何亲属?”姚察便启禀说:“贞有一子才六岁。”马上敕令长期供给衣粮。

  当初,谢贞病重,遗书告族子谢凯说:“吾年少时遭逢不幸,十四岁丧父,十六岁适逢太清之祸,流离他国二十多年。呼天抢地,感动了天地,得以还家侍候,守先人坟墓,我已很满足了,不想朝廷提拔我不才之人,累次升迁了高位,纵然一死无以为报,今逢居丧,朝夕不保,即将撒手归阴,没有太多牵挂,气绝之后如果置弃草野之中,照僧家尸陀林法,是我所希望的,只怕你们不赞成我的做法。可用薄板藏身,放进灵车,盖上苇席,挖坑穴掩埋。又我终身少兄弟,无其他子孙,靖儿年幼小,不懂人情事故,只需三月之内摆小床,放些香水,以尽你们兄弟之间的和睦之情,立即撤除,无益之事不要做。”

  当初,谢贞在北周曾侍赵王读书,赵王为周武帝的爱弟,对谢贞以厚礼相待。赵王曾听左右说谢贞只要独处必昼夜啼哭,便私下派使查问,得知谢贞母亲年老,远在江南,便对谢贞说:“寡人若出京置王府,必当遣侍读回家供养。”数年后,赵王果然出京,在与周武帝辞别时,当面奏请说:“谢贞至孝而母亲年老,臣愿放贞回朝。”武帝觉得赵王异常仁爱便放了谢贞,于是谢贞随访臣杜子晖回国。所有文集,正值乱事之秋而没有保存下来。


司马皓传

  司马皓字文升,河内温人,其高祖是晋侍中、光禄勋司马柔之,以南顿王之孙承袭齐文献王司马攸的封嗣。父亲司马子产,梁尚书水部侍郎、岳阳太守,是梁武帝的表兄。

  幼时聪明机警,性情纯厚。十二岁时,母亲离世,思慕亲人过于毁顿,滴水不进,几达十天之久。每当哀哭,必然晕厥,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担心他哀伤过度。父亲司马子产常规劝他,逼他吃点粥,然而还是因哀伤过度而瘦骨嶙峋。服丧期满,因他为姻亲子弟,梁武帝预约他入宫谒见省探,见他瘦弱不堪,叹息良久,对他的父亲子产说:“昨见罗儿面色憔悴,使人产生恻隐之心,不败家风,惟有此子一人。”罗儿,即皓乳名。初任太学博士,累迁至正员郎。父亲离世,哀毁过度,于墓侧造灵庐,一日之内,只吃一升稀麦粥。父亲的坟在新林,此地山阜相连,多猛兽出没,建灵庐数年后,此地豺狼绝迹。常有两只鸠栖息灵庐,嬉戏游狎异常亲密,新林至今还传颂。

  承圣年间,任太子庶子。江陵陷落,随例入关,而梁室遭到屠戮,太子葬地不得其所,以自己曾为其朝臣,便上表北周直言,请求送回江陵改葬,言辞酸楚真切。北周宽旨回答说:“昔赵武灵王遭杀戮,孔车待之以长者之风,彭越被杀,栾布得以尽陪臣之礼。庶子乡国已改,还忘不了旧情,体现你的忠贞,方知为臣之道,立即敕令回荆州,按礼安葬。”

  太建八年(576),自北周还朝,高宗特降殊礼,赏赐厚重。授职为宜都王谘议参军事,调任安德宫长秋卿、通直散骑常侍、太中大夫、司州大中正,卒于任上。有集十卷。


张昭传

  张昭字德明,吴郡吴人。他幼时至孝,恭谨地孝养侍奉父母,毫无违乱之言行。父亲张赺,常患消渴症,嗜好鲜鱼,张昭便自制网捕鱼,朝夕供给,其弟张乾,字玄明,聪敏博学,性情也纯厚。父亲离世后,兄弟俩不穿绵帛,不食盐醋,每天只吃一升麦粥度日。每次感伤悲恸,必造成呕血,邻里听到他们的哭声,都为之流泪。父亲丧期未满,母陆氏又亡,兄弟便六年之内哀毁过度,他们面颜憔悴骨瘦如柴,亲友见了他们都认不出来了。因家境贫寒,未能厚葬,他们俩从此就布衣素食,十多年,闭门不出,与外界隔绝。当时衡阳王陈伯信到吴郡,举张乾为孝廉,他坚决推辞不就任。兄弟俩因毁顿过度而患病,张昭一眼失明,张乾也犯冷苦癖,年纪都未过五十便死于家中,子孙无人。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