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汉书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汉书》班固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三十四 列传四 韩信 彭越 黥布 卢绾 陈豨 吴芮

韩信传

  韩信,淮阴人。

  当初,因为他家里很穷,而他品行又不好,因此他既不能被推选为地方上的小官,也不能去做生意以维持生计,只好常常依附于别人而生活。

  他的母亲死了,没有地方安葬,但韩信还是寻得一块高地作为坟地,并使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

  韩信曾依附于下乡南昌亭长生活过一段时间。

  但亭长的妻子对他很讨厌,清早烧好饭,在卧房里把饭吃了。

  到吃饭的时间韩信赶来吃饭,就不替他准备吃的东西。

  韩信知道了人家的意思,自此再也不到那里去了。

  韩信到城下钓鱼,有一漂洗棉絮的老母很可怜他,便给他饭吃。

  她在那儿漂洗了几十天,也就给韩信吃了几十天的饭。

  韩信对漂母感激地说:“我将来一定加倍报答您。”漂母很生气地说:“大丈夫连自己都养不活,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哪指望什么报答。”淮阴的一些少年欺侮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壮,并喜欢佩带刀剑,其实你胆小得很。”并在众人面前侮辱韩信说:“你不怕死,就用剑刺我;如怕死不敢,就从我的裤裆里钻过去。”韩信定睛细看那恶少半天,俯身从他裤裆下钻过去。

  满街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小。

  到项梁渡过淮水时,韩信便持剑只身前去投奔。

  但在项梁的麾下,韩信始终默默无闻。

  后项梁被打败,韩信又去投奔项羽。

  项羽任命他为郎中。

  韩信好几次献上奇计以求取项羽的重用,但项羽没采纳他的计策。

  汉王进入蜀地后,韩信从楚军中逃出,投奔汉军,但仍默默无名,只担任连敖。

  后因获罪应当斩首,同案犯十三人都已被处决,轮到韩信,他抬头向上看,恰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是要一统天下吗?为何要杀掉壮士?”滕公对他的话很惊奇,看他相貌雄壮威武,便把他释放了。

  滕公在与他谈话后,大感高兴,就向汉王报告。

  汉王让他担任管理粮饷的都尉,并没发现他的奇特之处。

  但萧何在与韩信交谈几次之后,十分惊奇韩信与众不同。

  他们一行人来到南郑。

  沿途有几十个军官逃掉了。

  韩信估计萧何等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但汉王却不重用自己,于是也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了,来不及向汉王报告,就亲自去追韩信。

  有人向刘邦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非常生气,如同失去左右手。

  隔了一二天,萧何前来叩见刘邦,刘邦既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你为什么逃走了?”萧何说:“臣不敢逃走,而是去追赶逃走的人。”刘邦说:“你追的何人?”萧何说:“韩信。”刘邦又骂道:“逃跑的军官已有几十人,你从来没去追过。

  你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平常的军官容易求得,但像韩信这样的人,全国没有第二个。

  大王如果想长期在汉中称王,那韩信的确一无所用;如果想夺取天下,除了韩信,再没有一个可以和你商量军国大事的人了。

  就看您怎样拿定主意。”刘邦说:“我想向东发展,怎么能可怜兮兮地长期守在这儿呢?”萧何说:“大王一定要谋划向东发展,如果能够任用韩信,那么他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任用他,他迟早会逃亡的。”汉王说:“我看在你的份上,让他做一名将军吧。”萧何说:“虽然让他担任将军,他还是不会留下来。”汉王说:“那就任他为大将。”萧何说:“很好。”于是汉王想召见韩信,任他为大将军。

  萧何说:“大王素来对人随便,不讲礼貌,现在拜人家做大将军如同召见小将,这就是韩信之所以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真要拜他为大将,就选择吉日,沐浴斋戒,在广场上设坛,准备好拜将的礼仪,这样才行。”汉王答应照办。

  那些将领都非常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将要被拜为大将。

  但到举行拜大将礼仪时才知道原来是韩信,全军都很吃惊。

  韩信在接受了拜将礼之后,坐在上位。

  汉王说:“丞相多次称赞将军,将军有什么定国安邦的良策以教寡人?”韩信谦逊了一下,接着就向汉王说:“现在您筹划向东争夺天下,对手岂不是项羽吗?”汉王说:“是的。”韩信说:“大王自己估量一下,在兵力的勇敢、凶狠、精良、强盛等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汉王沉默良久,说:“我不如项羽。”韩信对汉王拜了两拜。

  赞佩地说:“对,我韩信也认为大王不如他。

  但是,臣曾侍奉过项王,让臣报告一下项王的为人。

  项王一声怒吼,吓得千人胆颤心惊,但他对属下的贤将却不信任和委以重任,因此他只是匹夫之勇。

  项王表面上待人恭谨,言辞柔和、温顺。

  当部下生病时,他同情病人的痛苦,甚至为之流泪,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们。

  但当部下有功应当封赏时,他把刻好的印信摸了又摸,舍不得授予。

  这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

  现在项王虽称霸天下,诸侯们都臣服于他,但他不据关中而以彭城为都,又违背义帝所订之约,把他所亲近的、喜爱的人都封为王,诸侯们对此都愤愤不平。

  诸侯们见到项王把义帝驱逐到江南,也都各自回到自己的领地,逐其主,选择一好地方自立为王。

  项王所过之处,城邑无不被蹂躏得残破毁灭的,多结怨于百姓。

  因而百姓都不愿归附于他,只是被他的淫威所迫罢了。

  因此,项王名义上是天下的霸主,实际上他已失去了天下的人心。

  所以说,他目前虽然强大,但很快就会衰弱。

  现今大王真正能反项王之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武勇敢之士,天下还有什么敌人不会被你诛灭的呢?您把天下的大小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那还有什么人不臣服于您呢?您率着正义之师和追随您的、热切盼望回归东方故乡的将士们,去向东进军,又有什么敌人不会被您击溃?况且三位秦王本是秦朝将领,统率秦国子弟东征西讨好几年了。

  其间,兵士战死、逃亡的已不计其数,最后还欺骗大家一起投降诸侯。

  结果,联军抵达新安时,项王用欺诈手段把秦国降卒二十余万人全部活埋,仅剩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幸免。

  秦国父老兄弟将此三人恨入骨髓。

  现在项羽勉强地用武力胁迫秦人,让这三人在秦地为王,但秦地百姓不会拥戴这三人。

  大王进入武关时,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还废除了秦朝的苛刻刑法,跟秦地百姓约定,刑法只有三条罢了。

  秦地百姓无不希望大王在秦地为王,根据大王同诸侯们的约定,大王应当在关中为王。

  关中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件事。

  大王失掉应有的封地而到汉中为王,秦地百姓没有不怨恨项王的。

  现在大王起兵向东,三秦王的属地只须送一封文告就可以收复。”汉王听了,大喜,认为与韩信相见太晚。

  于是听从韩信的计策,部署诸将,准备向东进攻。

  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平定三秦。

  汉三年,兵出函谷关,收复了魏地,占据了河南。

  韩王、殷王都降归汉王。

  又令齐、赵两国联合,与汉共同进攻楚军于彭城。

  结果汉军兵败溃散而还。

  韩信又发兵同汉王会师于荥阳,再次攻击楚军,并在京、索之间将楚军打败。

  从此,楚军再也不能向西进攻了。

  汉军在彭城兵败退还时,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从汉王处逃脱,投降了楚军。

  齐、赵、魏等国也都背叛了汉王与楚媾和。

  汉王派郦生前往魏地游说魏王豹归顺汉王,但魏王豹不听。

  汉王便让韩信担任左丞相领兵进攻魏国。

  韩信问郦生说:“魏王该不会任用周叔为大将吧?”郦生说:“是柏直。”韩信说:“是这小子。”于是韩信进兵攻魏。

  魏王置重兵把守蒲坂,堵塞了临晋关的通道。

  韩信布置疑兵,陈列许多船只,摆去一副要强渡临晋的阵势,而实际上派出精兵,暗中将木制罂缶捆绑成木筏,从夏阳将军队渡过河,偷袭安邑。

  魏王豹大惊,慌忙领兵抵抗韩信。

  韩信很快便俘虏了魏王豹,平定了河东,派人敦请汉王说:“希望增派三万兵士。

  臣请求北举燕、赵,东击齐地,南绝楚国的粮道,西与汉王会师于荥阳。”于是,汉王派出援兵三万,并派张耳一同前往,跟随韩信进击赵、代。

  韩信率军击败代国,在阏与擒捉夏说。

  在韩信攻破魏、代后,汉王马上派人调走韩的精锐部队,前往荥阳去抗拒楚兵。

  韩信、张耳率领几万部队想东下井陉进攻赵国。

  赵王、成安君陈馀闻讯,就把号称二十万的兵力集中井陉口,准备抗拒汉兵的进攻。

  广武君李左车劝说成安君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王,活捉夏说,新近在阏与一战,又杀死杀伤很多人。

  现在又有张耳辅佐,谋议攻破赵国,这是一支乘胜利余威而离开本国向远地进发的军队,其锋芒锐不可挡。

  臣听说‘: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饷供给军队,士兵难免有挨饿的危险。

  如果要临时去采集柴薪烧饭,军队不可能是经常吃饱的。’现在井陉口的通道十分狭窄,两辆兵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行排列。

  像这样行军数百里势必使粮草落在军队的后面。

  希望您拨给臣奇兵三万,从小路去拦绝他们的辎重部队,您带领部队深挖战壕、高筑营垒,而不要同他们交战。

  这样,他们向前无法作战,向后又退不回去。

  我带的奇兵断绝了他们的后路,野地里没有东西可以掳掠,不到十天,韩信、张耳两人的头颅可以挂在您的旗杆上。

  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

  假如不这样,那我们一定被他们二人所俘虏。”成安君是个学者,常称正义之师不需用奇谋诡计就可战胜敌人。

  因此他回答说:“我听兵法家说过:‘十倍于敌人,就包围敌人的城池;一倍于敌人,同敌作战则可获胜。’现在韩信的兵力号称几万,实际上没有这么多。

  且他们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必定是精疲力竭。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还回避而不去迎头痛击,以后如有比韩信更强大的敌人,我们将怎样来抗拒呢?而且其他诸侯也会说我们胆怯、懦弱,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陈馀不听从广武君的计策。

  韩信派出的暗探暗地里打听到成安君不采纳广武君的计策,归来向韩信汇报。

  韩信非常高兴,就大胆引兵向那狭长的隘路进军。

  在离井陉口不到三十里的地方,韩信下令停下大军,扎起营寨,而半夜里发出突击的命令,选出二千轻骑兵,每人拿着一面红色的汉军旗子,从小路悄悄来到可以看见赵军动静的山坡上,埋伏起来。

  并约定:“赵军看见我军败退逃走,一定会全营出动来追击,到那时你们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除赵军的旗帜,插上汉军的旗帜。”韩信又下令副将们在出发前分头传送一点食物给士兵垫垫肚子,并说:“今天我们攻破赵军后举行大会餐。”那些将领对这话感到很惊诧,只好假意地答应道:“遵命。”韩信对军吏说:“赵军已抢先占据有利地形扎下了营寨,而且如果赵军不见我军主将的旗号和指挥车,就不会愿意出击我先头部队,怕我们遇到险阻就退兵折回。”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作先锋,开出营寨,背对着河水排开阵势。

  赵军见此情形大笑。

  清晨,韩信插上主将旗号。

  抬着战鼓边敲边督军开出井陉口。

  于是赵军打开营门迎击汉军。

  两军对峙交战很久后,韩信、张耳抛弃了主将的指挥旗鼓,赶忙退到排在水边的军阵之中,再急忙回头迎战。

  赵军则倾巢而出,争相掠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

  韩、张和水边列阵的军队会合后,督师拼死作战,不可能一时半刻就遭失败。

  而韩信所派出的二千多奇兵,待赵军倾巢而出,追逐战利品时,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把赵国的旗帜都拔掉,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

  赵军一时无法俘获韩信、张耳等,想收兵回营,但见军营遍插汉军红旗,大为惊讶,以为汉军已经俘获了赵王及属下将领,于是阵势大乱。

  兵士们躲的躲,逃的逃,赵将虽竭力阻止兵士的溃散,斩杀了多名逃兵,但仍然无法禁止。

  汉军趁势夹攻,大破赵军,在泜水边斩了成安君,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传令军中勿斩广武君,并悬赏千金活捉他。

  命令传达不久,就有人把广武君捆绑送至韩信旗下。

  韩信亲自为其松绑,请他面向东坐,而自己坐东向西面对广武君,执弟子之礼。

  诸将纷纷来向韩信呈献斩杀敌人的首级和所捉的俘虏,完毕后都向他祝贺。

  有人问韩信说:“兵法上有‘右背山陵,前左水泽’的说法,今将军反其道而行,背水列阵,并说等破了赵军后举行大会餐,臣等当时心里十分不信服。

  然而竟打了胜仗,这是什么战术呢?”韩信说:“这在兵法上有记载,只是诸君没有注意罢了。

  兵法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韩信并没有得到平素受我训练而听我调度的将士。

  这就是俗话所说:‘驱市人而战之。’在此情形下,非把军队置于绝地,使每个人为了生存而奋力作战。

  如果把这些军士安置在可以逃生的地方,他们就会都逃走,怎么还能指挥其作战制胜呢?”诸将听了,都十分佩服地说道:“这真是我们想不到的。”韩信向广武君请教:“我想北攻燕国,东伐齐国,怎样才能成功呢?”广武君谦让地说:“臣听人说‘:被灭国家的大夫是不配参与谋划国家长治久安之计的,被打败的将军是没有资格谈论什么叫英勇的。’像臣这样的人怎么敢和您一道谋略国家大事呢?”韩信说:“在下也曾听说百里奚在虞国为臣子时,虞国被灭掉了。

  但后来他到秦国为相,使秦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这不是他在虞国愚笨而到秦国就聪敏起来了,主要在于他的计策被秦国采纳而虞国却不采纳,秦君听他的意见。

  假如当初成安君听从您的建议,在下恐怕也会被您擒捉。

  在下是诚心倾听您的策划,希望您不要推辞。”广武君说:“臣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所以说:‘愚钝的人的话,圣人也可以有选择地采纳。’恐怕臣所献之计不宜采纳。

  但臣愿为您效忠。

  虽然成安君有百战百胜的计谋,但一次误算,致使军败城下,身死泜水之滨。

  现在将军俘虏了魏王,活捉了夏说,不到十天便打败了二十万赵军,杀了成安君。

  您的英名真是名闻四海,威震天下诸侯。

  连敌国的农夫都感到恐惧,而停止耕作,只图眼前穿好吃好,而侧耳倾听您出兵的消息。

  然而您所率的众校尉十分辛劳,士卒已十分疲乏,实在是很难再叫他们卖力了。

  现在您想以这支疲乏的军队,去驻扎到燕国坚固的城下,战况就会显得您军力已尽,想同敌作战但又无力攻下城池。

  如果旷日持久地相持,那么粮草一定会消耗光。

  如果连燕国这样的弱国,您尚且不能使它降服,齐国必定固守边境而图自强。

  燕、齐两国与您相持,那么刘邦项羽之间的胜负,还是未见分晓。

  臣虽愚昧,但鄙意认为您的打算是错误的。”韩信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广武君回答说:“当今之计,您不如解下盔甲、休整军队。

  百里之内的地区,每天都会有人送来牛肉和酒,以宴飨您的士大夫。

  稍后您再向北移军,驻扎在通往燕国的道路上。

  接着您选派一个能说会道的使者,持您的书信,出使燕国,燕国必定不敢不听从您的命令。

  然后再从燕国向东迫临齐国,齐国虽然拥有智谋之士,但也为齐国想不出好的应付之策了。

  这样,争取天下的事,就可以策划了。

  因此,用兵之道中,先声夺人尔后再动刀兵,就是这样办的。”韩信听了说:“好极了!敬谢指教。”于是韩信采纳了广武君的计谋,派人出使燕国。

  燕人望风披靡,立刻投了降。

  韩信就派人去报告汉王,并且请立张耳为赵王,以安抚该地百姓。

  汉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楚国多次派出奇兵渡河袭击赵国。

  赵王张耳和韩信因经常前往救援,乘着机会,他们把所经过的赵国各地城镇一一占领,然后再派兵去帮助汉王。

  楚军正把汉王重重包围于荥阳。

  汉王向南逃出荥阳,在宛叶之间,碰上了黥布。

  两人一同躲入成皋,但被楚军再次重重包围。

  汉四年,汉王逃出成皋,向东渡过河,独自与滕公奔向张耳军队的驻扎地———修武。

  到达时,他们住在客馆里,于第二天清早,自称是汉王的使者,骑马直奔赵王的军营。

  这时,张耳、韩信尚未起床。

  就在他们的卧室里,汉王夺回二人的帅印和兵符,立即召集各将领,并对他们的职务进行调换。

  韩信、张耳起床后,才知汉王已来,大惊。

  汉王夺回了他俩的军队指挥权后,就令张耳驻守赵地。

  拜韩信为赵相,然后派他率赵军中没有开拔到荥阳的军队去攻击齐国。

  韩信率军向东进发,还没有越过平原县,听说汉王派郦食其前往游说,已说服齐国。

  韩信想停止伐齐,但蒯通劝说韩信下令攻击齐国。

  这些记录在《蒯通传》。

  韩信听从他的计策,便渡过黄河,袭击历下的齐军,很快兵临齐都临淄。

  齐王逃亡到高密,派人向楚王求援。

  韩信在平定临淄之后,又率部向东追逼齐王至高密西部。

  这时,楚王派龙且为将,率兵来救齐国,号称二十万人马。

  齐王、龙且两军联合一起与韩信交战。

  但尚未交锋,有人劝说龙且,说:“汉军深入齐境,情况不利,一定奋力作战,其锋芒锐不可挡。

  齐楚之兵,在自家地面作战,容易兵败溃散。

  不如高筑防御工事,坚守阵地;同时让齐王派亲信去招抚那些失陷的城邑。

  那些城邑的百姓听说齐王还在,又有楚兵来救援,必叛汉归齐。

  汉兵远到二千里外的齐国作战,已占领的齐地城邑又纷纷反叛,汉军势必没有地方可以得到粮食。

  那就不用交战都可以使他们投降。”龙且说:“我向来很清楚韩信的为人,很容易对付。

  他曾寄食在一漂母家而没有解决自身生活所需的办法;他曾受辱于他人胯下,可见他没有胜过别人的勇气。

  他没有什么可畏惧的。

  况且我来救援齐国,不战而使韩信投降,那我还有什么功绩可言?现在我和汉军交战而战胜了韩信,说不定可以得到齐国一半土地的封赏。

  为何我不与他交战呢?”于是,龙且挥师出战,跟韩信所部隔潍水列阵相持,韩信连夜令人做了一万多个装满砂石的袋子,堵住上游的河水。

  第二天,韩信只率半数部队渡河去攻打龙且,假装打不赢,回头撤退。

  龙且果然中计,十分高兴地说:“我本来知道韩信胆怯。”于是他率部渡河追击韩信。

  韩信令人搬开堵水的砂袋,水流一涌而至,使龙且的军队大半不得渡过潍水。

  韩信趁机率部反击,一举杀掉龙且。

  龙且没有渡河尚在淮水东的军队纷纷四散逃走,齐王田广也逃跑了。

  韩信乘胜追击败兵直抵城阳,俘虏田广。

  楚军士兵全部投降。

  韩信终于平定了齐国。

  韩信派人向汉王请求说:“齐人狡诈多变,是个屡降屡叛的国家。

  其南面又和楚国相邻。

  如果不设一假王压住阵脚,齐国的情势就不会稳定。

  现在我权势过轻,不足以安抚该地,臣请自立为假王。”这时,楚正把汉王围在荥阳,情势很紧急。

  韩信的使者抵达后,呈上韩信的信件,汉王大怒,骂道:“我被围于此,日夜盼望他来助我退敌,他倒要自立为王。”张良、陈平在暗地踩了一下汉王的脚,贴着汉王的耳边说:“汉军正处于不利的情形,难道可以禁止韩信自立为王吗?不如借此立他为王,好好地待他,让他好好地守住齐国。

  不然,恐怕会发生变故。”汉王也醒悟过来,接着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要为王就做真王,干什么请求做假王呢?”汉王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部队来打楚国。

  楚国已丧失大将龙且,项王感到有些恐惧,就派盱眙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

  说:“您为什么不反汉归楚呢?楚王和您有老关系。

  况且汉王不是一个讲信用的人。

  他的性命有几次握在项王的手掌中,然而一逃脱便违背盟约,又来攻击项王。

  他是一个如此不可亲近、信赖的家伙。

  现在您虽然自以为跟汉王是刎颈之交,然最终必被汉王暗算。

  您之所以能够保全性命到今天,主要是因为项王还活着的缘故。

  如果项王现在被消灭了,接着就轮到取您的性命了,您为什么不与楚联合,造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而您好在齐称王呢?现在您放弃这个机会,自然要与汉王联合夹攻楚王。

  作为聪明人,原来是这样子吗?”韩信谢绝了他的好意,说:“我曾在项王手下做过几年事,官位不过是个持戟的郎中,既不听我的建议,也不采纳我的计谋。

  所以我才弃楚投汉。

  而汉王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数万部队,把他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我穿,把他吃的食物给我吃,听我的建议,采纳我的策略,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人家对我十分亲近、信任,我如背叛他,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望您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武涉离开以后,蒯通也知道天下大势的关键操在韩信手中,深切而坦率地劝说韩信采纳三分天下之计,与项王、汉王鼎足在齐地称王。

  这些记录在《蒯通传》,但韩信不忍心叛汉,又自以为功勋卓著,汉王终究不会夺去他所辖的齐国,于是不听蒯通的建议。

  汉王与项王作战败于固陵后,采纳张良的建议,征召韩信到垓下会战。

  结果,项羽兵败身死,而高祖却乘韩信不备,剥夺了他的军权,改封他为楚王,建都下邳。

  韩信来到自己的封国,召见了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送给她千金。

  又找到下乡的那个亭长,赐给他一百钱,说:“你是一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又把那位侮辱自己、令他从其胯下爬过去的人找来,任命他为中尉官,并告诉手下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年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但杀他又没道理,所以当时就忍了下来,也因此有了今日的成就。”项王从前的一位逃亡在外的将领,名叫钟离昧,家住伊庐,一向跟韩信交情不错。

  项王败亡后,他就逃亡投奔了韩信。

  汉王很怨恨钟离昧,听说他在韩信处,就下令楚国捕捉他。

  当时,韩信刚到封国,到所属县邑去巡视时,进出都陈兵防守。

  有人向朝廷上书韩信要谋反作乱。

  皇上见此报告后,很为担忧。

  于是高祖采纳陈平的计谋,假装要到云梦去游玩,其实要暗算韩信,但韩信一点也不知内情。

  当高祖将要抵达楚国边境时,韩信想起兵反叛,但又自度无罪;想去拜见高祖,又怕被擒。

  有人劝韩信说:“您杀掉了钟离昧后,再去拜谒皇上,皇上一定很高兴,那就没事了。”韩信就约钟离昧商议此事。

  钟离昧说:“汉王之所以不敢来攻楚国,是因为我钟离昧在这儿。

  您若想捕捉我去向汉王献媚讨好,我今天死了,你也会紧随我送命的。”说完,大骂韩信:“你不是一个讲仁义道德的人。”骂完,就拔剑自刎了。

  韩信带着钟离昧的头,到陈地去拜见高祖。

  高祖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后面的一辆车上。

  韩信说:“果真像人家所说‘:狡兔死,良狗烹。’”高祖说:“有人告发你造反。”于是将韩信用刑具锁缚起来。

  到达洛阳后,才赦免韩信,改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汉王对自己的才能又怕又恨,常常借口生病不来朝见,也不随从出行。

  自此以后,韩信早晚心中都十分不快。

  平日家居,闷闷不乐,耻与周勃、灌婴等人地位相等。

  有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将军,樊哙恭迎恭送,说话必自称臣,说:“大王您肯光临寒舍,真是荣幸。”韩信出了门,笑道:“我这一辈子,竟和樊哙等人处于同一地位。”高祖曾和韩信闲谈,讨论诸将的本领各有差异。

  高祖问道:“像我能率多少兵?”韩信说:“陛下最多不能超过十万。”高祖问:“像您又如何呢?”韩信回答说:“臣是多多益善。”高祖笑道:“您既然是多多益善,为什么会被我捉住呢?”韩信说:“陛下虽不能统率军队,但却善于控制将领。

  这就是韩信之所以被陛下擒捉的原因。

  而且陛下这种才能是天生的,不是人力可以做到的。”后陈..出任代国宰相,到韩信处辞行。

  韩信拉着他的手,在院子里步行了几圈,仰天长叹一声,说道:“您要与我谈些知心话吗?我有些话想跟您说。”陈..说:“一切听从将军的吩咐。”韩信说:“您现在去镇守的地方,是天下兵力最强悍的地方,而您又是皇上亲近、宠幸的大臣。

  如果有人说您要造反,陛下一定不相信。

  但再有人来告你造反,皇上就会起疑心。

  如第三次再有人告你造反,他一定气得火冒三丈,亲自率兵前往镇压。

  果真如此的话,我将从京城响应您起事。

  天下大事便可成功了。”陈..一向知道韩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计谋,说:“一定遵奉您的指示。”汉十年(前197),陈..果然造反了。

  高祖亲自率兵前往平乱。

  韩信借口有病,没随高祖出征,但暗地里派人到陈..那里取得联系,并和家将们商量,在某一夜晚,假传圣旨,赦放那些被投入官的许多囚徒和罚劳役的犯人,袭击吕后、太子。

  一切部署好了,就等陈..方面的消息。

  韩信一门客得罪了韩信,被囚禁起来了,准备杀掉。

  这门客的弟弟就上书吕后,密告了韩信造反的部署和安排。

  吕后接到密报后,想叫军队来镇压,又怕韩信的党羽太多,一下子不能制服,就找来萧相国商议,派一个人假称是从高祖处来,说陈..已死,在朝大臣都向吕后祝贺。

  萧何欺骗韩信说:“您虽然病了,但也要勉强入宫向吕后祝贺。”韩信一进入后宫,吕后就指使武士缚住韩信,将他斩杀于长乐宫钟室。

  当韩信要被斩首时,说:“我后悔不用蒯通的计谋,现在竟被妇人、小子所骗。

  这岂不是天意吗?”韩信的父、母、妻三族都诛灭。


彭越传

  彭越,字仲,昌邑人。

  他常在野泽中捕鱼,也做强盗的勾当。

  陈胜揭竿而起时,有人对彭越说:“许多豪杰都想立为王,背叛暴秦,仲先生可以效法他们。”彭越说:“现在两条龙正在搏斗,还是等待一段时间吧。”过了一年多,泽间少年相聚了一百多,都到彭越那儿去,跟彭越说:“请仲先生做我们的首领。”彭越辞谢说不愿意。

  但少年们再三请求,彭越终于答应了他们,并约定第二天日出时会齐,迟到者杀头。

  第二天日出时,有十几个人迟到。

  最后一个迟到者,直到中午才来。

  于是彭越很抱歉地说:“我老了,可是你们一定要我做你们的首领。

  现在同你们约定好会齐的时间,但有那么多人迟到。

  虽然不能将所有迟到者都杀掉,最后那个迟到者非杀不可。”彭越命令校长行刑。

  众人都笑着说:“何必这样呢?以后不敢就是了。”彭越见此,亲自抓住那人,把他杀了。

  然后设立祭祀,号令徒属。

  徒属都很惊讶,很害怕彭越,甚至不敢仰视。

  于是彭越开始率众攻略土地,收编诸侯的散卒,得了一千多人。

  沛公从砀北进攻昌邑,彭越率众助阵。

  但昌邑没攻下来。

  沛公引兵西去,彭越便率部驻扎在巨野泽中,收编魏军败散的兵卒。

  项籍入关封立诸侯后,就回去了。

  彭越所率万余人马并不隶属那一国。

  齐王田荣反叛项王时,汉王派人赐给彭越将军印,让他下济阴进击楚国。

  楚则派县令萧公角率兵迎击彭越。

  彭越大破楚军。

  汉二年春,汉王与魏豹军及其他诸侯向东攻楚,彭越率三万多军队到外黄投奔汉王。

  汉王说:“彭将军收复魏地,得了十几个城池,急欲拥立魏王后裔。

  现在这位西魏王豹,是魏王咎的堂弟,可算真正的魏王后裔了。”于是任命彭越为魏相国,可以自由调度军队,攻取梁地。

  汉王围攻彭城失败后,向西撤退,彭越攻略的城池也得而复失,只好独自率部向北驻在河上。

  汉三年,彭越常率部为汉往来游击作战以击楚,断绝梁地的楚军粮食补给。

  项王与汉王两军相持于荥阳时,彭越趁机攻下睢阳、外黄等地十七座城池,项王听说此事,就派曹咎留守成皋,自己则率军自东收复彭越所攻占的城邑,使之重归楚国版图。

  彭越带领他的军队北走谷城。

  后项王向南撤退到阳夏,彭越又攻下昌邑旁边的二十多个城邑,并获取十余万斛粟,供给汉王作军粮。

  后汉王一次作战失败,派人召彭越率兵来协力攻击楚军。

  彭越说:“魏地刚刚平定,很担心楚国侵犯,不能去。”汉王追击楚军,反在固陵为楚军所败,便对留侯说:“诸侯的军队都不来协助,怎么办?”留侯说:“当初,彭越平定梁地,有很多功劳。

  当时你因魏豹的缘故,只任命他为魏相。

  现在魏豹已死,且无后嗣,彭越也想被立为王,可您没有早作决定。

  现在您可以拿睢阳以北至谷城这一片土地,许诺给彭越作为封地。”又建议同样要许诺韩信。

  这些记录在《高帝纪》。

  于是,汉王派使臣到彭越那儿,全如留侯的策划,使臣一到,彭越就率部前往垓下与汉王会合。

  项籍死后,汉王立彭越为梁王,定都定陶。

  汉六年,彭越在陈地朝见汉王。

  九年、十年都来长安朝见。

  陈..在代地造反,高帝亲自带兵去镇压。

  到了邯郸,便要征调梁王的兵马,梁王称病,只派一部将带兵前往邯郸。

  高帝很不高兴,派人指责梁王。

  梁王恐惧,想亲自前去谢罪,他的部将扈辄说:“开始不去晋见大王,被责备后再去,去了一定被擒,不如起兵造反算了。”梁王没有听从,继续装病。

  正在这时,梁王的太仆犯下罪,逃亡到汉王处密告梁王与扈辄共同谋反。

  于是高祖立即暗地派人逮捕梁王,将他囚禁在洛阳。

  有司裁定梁王已构成反叛的罪行,请求依照有关法律治罪。

  但高祖赦免了他的罪过,把他废为庶人,迁居蜀地青衣县。

  彭越向西走到郑县时,恰逢吕后从长安东来,要到洛阳去,在路上碰见了彭越。

  彭越对吕后泣涕,力辩自己没罪,愿意回到故乡昌邑定居。

  吕后答应了他,让他一起向东而来。

  到了洛阳,吕后对高祖说:“彭王是个壮士。

  现在把他迁居蜀地,无异是替自己留下后患,不如把他杀了。

  这就是我让他一同到洛阳来的原因。”于是吕后授意彭越的舍人诬告彭越又想造反。

  廷尉奏请高祖,便将彭越的宗族灭掉了。


黥布传

  黥布,六人,原来姓英。

  小时有人替他看相说,他在受刑之后会被封王赐爵。

  等他壮年时,果真因连坐受黥刑。

  他欣然而笑说:“有人看我的相,说是受刑后能称王受爵,现在大概是受刑的时候吧!”听到了他说这话的人,无不嘲笑他。

  黥布最后被判送到骊山做苦工。

  当时,在骊山的刑徒有几十万,黥布专跟其中的豪杰往来,后来,就率这班人逃亡到江泽中做了强盗。

  当陈胜起兵时,黥布便去见番君。

  这时,他的部众已有几千人。

  番君还将女儿嫁给他,章邯灭掉陈胜,战败吕臣的军队后,黥布带兵向北攻打秦的左右校,并在清波大破秦军,再引兵向东。

  这时,听说项梁平定会稽,西渡淮河,于是黥布率部归附项梁。

  项梁西攻景驹、秦嘉等地,黥布骁勇为众军之最。

  项梁听说陈涉已死,便立楚怀王,以黥布为当阳君。

  后来,项梁战败而死,怀王与黥布等众多将领都聚集于彭城。

  这时,秦军正围攻赵国,赵国多次派人向楚怀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籍与黥布都为其部属,向北救赵。

  后来项籍杀宋义于河上,自立为上将军。

  项籍命令黥布先渡河攻击秦军。

  由于黥布屡建战功,于是项籍率全军渡河与黥布会合,终于大破秦军,使章邯投降。

  楚军连战皆胜,功冠诸侯。

  诸侯所属军队之所以都逐渐归附楚国,是因为黥布为楚军屡次以少胜多。

  项籍引兵向西到了新安,又令黥布等乘夜袭击、坑杀章邯手下的秦兵二十余万。

  到了函谷关,不得进去,又派黥布等先从别的道攻破关下的军队,然后才得以进关。

  一直到达咸阳,都是黥布为先锋。

  项王分封诸将时,立黥布为九江王,都六。

  尊怀王为义帝,迁都长沙。

  又暗中令黥布偷袭他,黥布派人在郴县追杀了怀王。

  齐王田荣叛楚时,项王率兵前往讨伐,向九江征兵。

  黥布称病没有去,而派别将率几千人随行。

  汉王在彭城击破楚王时,黥布也称病不肯救助楚王。

  因此项王很怨恨黥布,多次派人去责备他,并要召见他。

  但黥布更害怕,不敢前往。

  当时,项王正担心北边的齐、赵造反,西边忧愁着汉王起兵,能够支持他的只有黥布。

  而且,项王特别欣赏黥布的才干,想亲近他、重用他,所以并未派兵攻他。

  汉王与楚王大战于彭城,不胜,便退出梁地,直到虞城。

  汉王对左右的人说:“像他们那班人,实不值得共图天下事。”谒者随何趋上前说:“我不明白陛下所说究竟是什么意思?”汉王说:“谁能替我出使淮南,使该地出兵背叛楚国,把项王牵制在齐国几个月,我便可万无一失地攻取天下了。”随何说:“臣愿去。”汉王便派二十人跟他一道去淮南。

  到达之后,淮南太宰出面招待他。

  一连三天没能见到淮南王的人。

  随何于是向太宰游说:“大王所以不肯见我,必是因为楚强汉弱的缘故。

  我正是为此才出使这里。

  你让我先见大王,假如我的议论是对的,那正是大王所想听的;如果我的议论不对,那我和一行同来的二十人甘愿受刑于淮南市,以表明大王背汉亲楚之心。”太宰把这番话转达之后,淮南王召见了他。

  随何说:“汉王派我送一封信给您,我十分奇怪大王您为什么那么亲近楚国?”淮南王说:“寡人一向以臣礼侍奉他。”随何说:“大王与项王都同为诸侯,您北向以臣礼侍奉他,必定是您以为楚国强大,可以作为依托。

  项王讨伐齐国时,亲自掮着墙板筑杵,做士卒的楷模。

  这时大王应该亲自率军,去充当楚军的先锋。

  然而,您却只派了四千人去帮助楚王。

  一个北向以臣礼侍奉别人的人,难道应该这样做?汉王与楚大战于彭城。

  当项王还没有出动军队时,您大王就该发动所属军队前去帮助项王,与汉王会战于彭城。

  然而您拥有万人之众,却不肯派一人渡过淮河,反而在此袖手旁观,看谁胜谁负。

  一个托庇于他国的人,难道是这样的吗?大王空有归向楚国之名,却想实在地依托楚国。

  臣私心里认为大王这种做法不可取,大王不肯背叛楚国,无非是认为汉弱罢了。

  楚兵虽强,但天下人都以不义之名责备他,因为他违背盟约,杀害了义帝。

  楚王却倚仗百战百胜,自以为兵强国盛。

  而汉王在收降诸侯后,回守成皋、荥阳,从蜀、汉运来粮食,开辟深沟,营建壁垒,分派士卒登塞守边。

  楚兵回来时,必然经过敌国梁国八九百里,这时欲战不得,欲攻乏力,那些老弱运粮的兵,要辗转从千里之外运来。

  楚兵到达荥阳、成皋后,只要汉军坚守不出,则楚军攻城会受阻,退兵难以摆脱汉军的追击。

  因此,楚兵很容易疲乏。

  何况,假使楚兵胜了汉王,诸侯们必定人人自危而互相救援。

  所以,楚国的强盛,只能招致天下兵戎相见。

  因此,楚不如汉,这个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大王不归附有万全之策的汉王,而自托于岌岌可危的楚国,我私心里为您感到疑惑不解。

  臣并不认为淮南的军队就足以灭楚,但大王如起兵叛楚,则项王必定滞留在齐国;而项王如在齐国滞留几个月,那么汉王攻略天下就万无一失了。

  因此,臣请大王率部归附汉王。

  将来汉王必定会为您分封土地。

  这区区淮南,自然归您所有。

  因此,汉王派我来献上这个计谋,希望您仔细考虑。”淮南王说:“就听您的吩咐吧。”不过,只是在暗中答应叛楚归汉,不敢泄漏机密。

  这时,楚国的使臣还在淮南,正急催黥布发兵援楚。

  随何直入其驻地,说:“九江王已归附汉王,楚国怎么能够得到他的军队的援助呢?”黥布听了此话,怵然一惊。

  楚使者站起来就要走。

  随何劝黥布说:“我们的事已谈成了,您可以立刻杀了楚使者,不要放他回去,同时尽快与汉王联盟。”黥布说:“就听您的意见。”于是黥布起兵攻楚。

  楚王则派项声、龙且攻淮南,项王自己留下来攻下邑。

  几个月后,龙且进攻淮南打败了黥布的军队。

  黥布想引兵投奔汉王,又怕项王袭击,就从小路与随何一道投奔汉王。

  黥布到时,汉王正坐在床上洗脚,召黥布入见。

  黥布见此大怒,悔不该来,恨不得自杀。

  但他来到为他准备的馆舍时,见帐幔、器皿、饮食、从官等,跟汉王的居所一样,又大喜过望。

  于是派人到九江。

  这时,楚已派项伯去收拾九江的残卒,杀尽黥布的妻儿,黥布的使者找到不少故旧宠臣,率几千人投奔汉王。

  汉王又给他增添了一些兵卒,让他一道北上,到成皋去收兵。

  汉四年七月,黥布被立为淮南王,与汉王一同攻打项籍。

  黥布派人到九江,占领了几个县。

  汉五年,黥布与刘贾一道入九江,诱使楚大司马周殷背叛楚王,以全九江的兵跟汉王联合进攻楚王,破楚王于垓下。

  项籍死后,高祖置酒设宴庆功时,故意折辱随何,说他是一腐儒。

  “要治天下,怎能任用腐儒?”随何跪下说:“陛下引兵进攻彭城时,楚王还没有离开楚国。

  这时您率五万步兵,五千骑兵,就能攻下淮南吗?”汉王说:“不能。”随何说:“陛下派我与二十个人出使淮南,达到了令陛下满意的目的。

  这表明我的功劳高过五万步兵、五千骑兵。

  然而陛下却说臣是腐儒,治天下何需腐儒,这是为什么?”汉王说:“我正计算你的功劳呢。”于是任随何为护军中尉。

  分封黥布为淮南王,都六,统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等郡。

  汉六年(前201),黥布在陈地朝拜汉王。

  七年,在洛阳朝拜。

  九年,在长安朝拜。

  汉十一年,高后诛杀淮阴侯,黥布因此心中十分恐慌。

  这年夏天,汉王又诛杀梁王彭越,并把他剁成肉酱,分装好后赐各诸侯。

  当人肉酱送到淮南时,正在打猎的淮南王大为恐慌,暗中派人聚集军队,随时注意邻郡的意外警报。

  黥布有个宠姬生了病,被送去就医,那医生家正好跟中大夫贲赫对门而居。

  贲赫就借机大力馈赠这个宠姬,并跟她在医生家饮了酒。

  宠姬回来侍侯淮南王,闲谈时谈到贲赫,称赞他是仁厚的长者。

  淮南王大怒:“你怎么知道他是个长者?”宠姬便把她与贲赫相交的情形禀告。

  但淮南王仍怀疑她跟贲赫有染。

  贲赫知道这事后很恐惧,便称病不出。

  淮南王见状更怒,想拘捕他。

  贲赫便扬言有变乱,乘传车赶往长安。

  黥布派人追赶,但没赶上。

  贲赫到了长安,上书言变,说黥布谋反已有迹可寻,可以在他未起兵之前先杀了他。

  汉王看了他的上书后,跟萧相国商量。

  萧相国说:“黥布应该不会如此。

  恐怕是他的仇家诬陷。

  请先拘捕贲赫,再派人暗中调查淮南王的行踪。”黥布见贲赫畏罪逃亡,且上书言变,怀疑他已说出自己暗中布署军队的事情,又加上汉王又派使者前来,对自己的猜测更是深信不疑,便先杀了贲赫的全家,再起兵造反。

  黥布造反的消息一传到长安,汉王就赦免了贲赫,且封他为将军。

  汉王召集各诸侯,问道:“黥布造反了,应该怎么办?”众人都说:“应该发兵讨伐,活埋这小子。

  他怎么能这样做?”汝阴侯滕公就此事请教他的门客薛公。

  薛公说:“他应当反。”滕公说:“皇上割地封他为王,封爵尊他为侯,使他可以南面而做万乘之主,既富且贵,他为什么要造反?”薛公说:“前年杀了彭越,往年又杀了韩信。

  他们三人为国家所建功勋相同,实是三位一体。

  前面二位被杀,黥布自然怀疑杀身之祸随时降临。

  因此便先起来造反。”滕公便向皇上进言说:“我有位舍人是前楚国令尹叫薛公。

  这个人有运筹计谋之能,可问问他。”于是,皇上召见薛公。

  薛公说:“黥布造反是不意外的。

  假使黥布想出上策,山东必被占领;使用中策,那么胜负之数还很难预料;如果他只使出下策,陛下可以高枕无忧。”皇上问:“上策是什么呢?”薛公回答说:“黥布先向东攻取吴地,再西取楚地,然后兼并齐地,攻略鲁地,并传令燕赵,要他们坚守,这样山东就不再属汉了。”“中策又是怎样呢?”“黥布向东攻取吴地,向西攻占楚地,兼并魏地,攻略鲁地,占领敖仓之粟,堵塞成皋之险,那么胜败之数就很难预料了。”“下策是什么呢?”“黥布向东攻取吴地,向西攻取蔡,把军队部署在越,自己跑到长沙,这样,陛下就可高枕无忧了。

  汉朝不会受到损害。”皇上问:“那么,黥布将使出什么计策呢?”薛公说:“他将使出下策。”皇上问:“为什么他会使出下策呢?”薛公说:“黥布原本骊山刑徒,后来终于做了万乘之主,但他所为都是为了自身的富贵,并不是为百姓谋福,为后代子民考虑的。

  所以,他这种人只能使出下策来。”皇上说:“你说得很好。”于是封薛公为千户侯,自己率兵向东攻打黥布。

  黥布造反之初,对他手下的将领说:“皇上年纪大了,已厌倦作战,不会亲自统兵前来的。

  他手下的将领,大家担心的只有淮阴侯和彭越,现这两人已死,其余的人是不必担心的。”因此便造反。

  果然如薛公所言那样,黥布东出击吴,荆王刘贾逃亡,死于富陵,黥布尽收其部后,渡淮水击楚。

  楚发兵与之在徐县、僮县之间相持。

  楚军兵分三路,想互相支援,出奇制胜。

  有人游说楚将说:“黥布擅长用兵,百姓一向就怕他。

  再说兵法很忌讳诸侯在本土作战。

  因为士兵都留恋自己的土地,容易败散。

  现在把军队分成三军,黥布只要打败其中的一军,其余两军必闻讯而逃,怎能互相支援呢?”但楚军主将不听。

  果然黥布先打败其中一军,其余两军都散败而逃。

  接着,黥布引兵西来,与皇上的军队在蕲西相遇,在垂瓦展开会战。

  黥布手中都是精锐部队,高祖只好在庸城筑垒防守。

  当望见黥布所布战阵一如以前项籍的军队,汉王非常厌恶。

  与黥布遥遥相望。

  便问黥布:“你为什么要造反呢?”黥布说:“我想当皇帝。”皇上大怒,指挥军队大战叛军,一举打败黥布军。

  黥布只好渡淮水逃命。

  途中,好几次停下来再战,但都不利。

  黥布只好率百余人逃往江南。

  黥布原与番君的女儿结婚,因此,长沙哀王派人去诱骗他,假装要与他一同逃往越地。

  黥布信了他,随他来到番阳。

  番阳人在布兹乡捕获了黥布,将他杀掉。

  因此叛军被消灭。

  皇上封贲赫为列侯,其余诸将受封者有六人。


卢绾传

  卢绾,沛丰人,和高祖同故乡。

  卢绾的父亲与高祖之父———太上皇,彼此间的感情很好,他们结婚生子时,高祖和卢绾竟是同日降生,邻里亲友特地持羊携酒同时往两家庆贺。

  到高祖和卢绾长大后,两人一起读书,彼此又十分要好。

  邻里亲友见两家父母交情好,生子又在同一天,且儿子长大后也十分要好,又持羊置酒来祝贺他们。

  当高祖还是平民时,凡是有官家事务所迫,不能居于家中,而要藏匿他处时,卢绾总是追随其左右。

  到高祖在沛县起兵之初,卢绾以宾客的身份追随高祖。

  进入汉中后,卢绾被封为将军,常侍从高祖左右。

  后高祖向东进攻项籍,卢绾以太尉的身份随侍高祖身边,自由出入高祖的内室,其衣被、饮食和赏赐等,群臣都不敢存有跟他攀比的念头。

  即使是萧何、曹参等人,也只是由于功劳而受到高祖的礼遇,谈及亲近与宠幸,他们也比不上卢绾。

  后来卢绾被封为长安侯。

  长安,就是以前的咸阳。

  项籍死后,汉王命卢绾为别将,与刘贾一起攻打临江王共尉,获胜而归。

  接着,卢绾又随高祖出征燕王臧荼,也获得胜利。

  这时,诸侯之中,有不姓刘而被封王的共有七人。

  皇上想封卢绾为王,但怕群臣不满。

  到俘虏了臧荼后,便下诏给所有的将相列侯,要他们在群臣中选择一个有功的人立为燕王。

  群臣都知晓皇上想立卢绾为王,都说:“太尉长安侯卢绾长年随侍皇上平定天下,功劳最大,可立为王。”于是皇上立卢绾为燕王。

  诸侯中没有谁比燕王更得皇上的宠幸,但卢绾被立为燕王六年后,因陈豨造反的事被皇上猜疑而失败。


陈豨传

  陈豨,宛句人。

  不知他从何时起,因什么原因得以追随高祖的。

  到韩王信造反逃入匈奴,皇上到平城后返回时,陈豨才以郎中的身份被封为列侯,以赵国宰相的身份领兵防守赵、代两地的边境。

  全部守边的军队都归他一人指挥。

  陈豨小时候,常称慕魏公子。

  他为将守边时,大肆招揽宾客。

  常常因休假回家途经赵国,宾客相随有千余乘,邯郸的所有馆舍都被他们住满。

  陈豨对待宾客很客气,像平民故交,无不委曲自己以礼遇他们。

  赵相周昌便入京求见皇上,将陈豨宾客众多的情形全部向皇上报告,认为他总揽兵权驻守在外,恐怕会有变故发生。

  皇上便派人去调查,发现代地的许多不法行为,多与陈豨有牵连。

  陈豨恐惧了,暗中派宾客到王黄、曼丘臣处联络。

  汉十年秋,太上皇驾崩,皇上派人去召回陈豨,但陈豨不敢回京,诡称有病。

  不久,陈豨和王黄等人起兵造反,自立为代王,劫夺了赵、代等地。

  皇上闻讯,下令赦免那些因受陈豨欺骗而协同造反者的罪行,并亲自率军讨伐,击败了陈豨。

  这些记录在《高帝纪》。

  起初,皇上到邯郸去攻打陈豨,燕王卢绾也出兵从东北方向攻打陈豨。

  这时,陈豨派人向匈奴求援,卢绾也派使臣张胜出使匈奴,去向匈奴说明陈豨所部已被打败。

  张胜抵达匈奴时,凑巧前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也流亡到胡地。

  他看见张胜,说:“您能在燕国受到重用,是因为您熟悉胡人事务的缘故。

  燕国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那班诸侯频频造反,战事连年不断的缘故。

  现在您为燕国急欲想消灭陈豨等人,恐怕他们消灭殆尽,接着就轮到燕国了。

  那时您们就要变成囚虏了,您为什么不设法叫燕国暂缓攻打陈豨,而与胡人联合修好呢?情势如和缓了,燕国就能长久存在了。

  即使有来自汉廷的紧急事故,也可以保全国家。”张胜听了,认为很有道理,就私自要求匈奴派兵攻打燕国,以解陈豨之围。

  卢绾怀疑张胜联合胡人造反,便上书朝廷,请求诛杀张胜家族。

  但张胜回来报告出使经过,说明他这样做的原因。

  卢绾这才醒悟,便行诈术定罪他人,以开释张胜的家族,使张胜得以继续充当联络匈奴的奸细。

  卢绾还暗中派范齐到陈豨处,要陈豨持续战争,不要中断。

  皇上杀了陈豨后,他的裨将投降汉廷,说出燕王卢绾曾派范齐到陈豨处互通计谋的事。

  皇上便派人召见卢绾。

  卢绾害怕,推说有病,不敢赴召。

  皇上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去迎接卢绾,并查问燕王左右的臣子。

  卢绾更加害怕,便藏身在一个隐密的地方,对他宠信的臣子说:“不姓刘而被封王的,如今只剩下我和长沙王了。

  往年汉王诛灭淮阴侯三族、诛杀彭越,都是吕后的计谋。

  现在皇上病倒了,把国事全托付给吕后。

  吕后是个妇道人家,专想借故诛杀异姓王和大功臣。”因此,卢绾继续托称有病,不肯赴京师。

  他的左右都走避逃匿,但在言谈中泄漏了卢绾的一些谈话内容,并被辟阳侯闻讯。

  他回朝便一一向皇上报告。

  皇上大为生气。

  再加上这时俘获了一个匈奴的降者,供出张胜作为燕国的使臣亡匿在匈奴。

  于是皇上说:“卢绾果真造反了。”遂命樊哙攻打卢绾。

  卢绾特地把全部的宫人、家属和数千骑兵安顿在长城下,等待机会,希望皇上病愈,自动入宫请罪。

  不想这时高祖驾崩,卢绾便率众逃入匈奴。

  匈奴特地封他为东胡卢王。

  卢绾由于一直被蛮夷侵凌掠夺,常常思念回归汉朝。

  没想到只住了一年多,便死在胡地。

  高后时候,卢绾的妻、儿逃出匈奴,投降汉朝。

  正逢高后生病,不能接见他们,便要他们暂宿燕王在京师的府邸,准备在病愈后,再设酒宴接见。

  不料,高后竟就此驾崩。

  后来卢绾的妻子也病死了。

  景帝时,卢绾的孙子他之以东胡王的身份投降汉朝,被封为亚谷侯。

  传至曾孙,因犯罪,封国被除。


吴芮传

  吴芮,秦时的番阳县令,很得江湖间的民心,号为番君。

  天下起兵叛秦之初,黥布归附吴芮。

  吴芮就把女儿嫁其为妻。

  接着,吴芮率越人举兵响应诸侯反秦。

  沛公攻南阳时,遇上吴芮的将军梅軭,与他一起攻打析县、郦县,使敌投降。

  到项羽自立为王时,因吴芮率百越的军队帮助诸侯攻秦,并随他进入了函谷关,所以立吴芮为衡山王,定都邾。

  其部将梅軭屡建战功,封赏十万户,成为列侯。

  项籍死后,皇上因梅軭有功,让他随自己进入武关;认为吴芮有德,迁升他为长沙王,定都临湘。

  一年后,吴芮死去,谥号文王,其子成王吴臣继嗣。

  他死后,他的儿子哀王吴回继嗣。

  他死后,其子共王吴右继嗣。

  他死后,其子靖王吴差继嗣,在文帝后七年去世。

  因其无子,封国被除。

  当初,文王吴芮,高祖认为他贤能,制诏御史说:“因长沙王至忠,特下令规定作为非刘氏的他,王位不变。”到惠帝、高后时,封吴芮的庶子二人为列侯,封国传了数代才取消。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