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汉书资治通鉴我的字典
《汉书》班固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卷七十二 列传四十二 王吉(王骏 王崇) 贡禹 龚胜(龚舍) 鲍宣(纪逡 唐林 唐尊 郇越 郇相 薛方 郭钦 蒋诩 曹竟)

王吉传

  王吉字子阳,琅笽皋虞人。

  少年时好学,通晓经术,凭郡官举孝廉做了郎官,补若卢右丞,调为云阳令。

  因为贤良被推举做了昌邑中尉。

  昌邑王喜欢打猎,驱逐奔跑于封地内,动作行为没有节制,王吉上疏劝阻,说:“我听说古时候军队每天行走三十里,吉祥时每日行五十里。

  《诗经》上说:‘那风呀,呼呼响,那车呀,飞一样!回头把那大路望,心里真悲伤!’意思是说:飘风发发不是古时有道之风,疾驱如飞不是古时有道之车,大概是哀伤这些吧?现在大王驾临方舆,不到半天竟跑了二百里,老百姓停止种田养蚕,修路牵马,愚以为百姓不可屡次遭受突发事件。

  从前召公到职,掌管民事时,歇在棠树下听诉断狱,后世人们思念他的恩德,不忍心砍伐那甘棠树,《甘棠》一诗就是说的这件事。

  “大王您不爱好书籍和法术而以逸为乐,坐在车上,奔跑不息,早上冒着雾霜,白天蒙受尘埃,夏天被烈日暴晒,冬天被风寒所袭,弄得疲惫不堪,身体逐渐瘦弱,这不是保全寿命的好办法,也不是提高仁义的好手段。

  “大屋之下,纤细的毡毯之上,明智之师导前,劝谏之臣辅后,向上讨论唐尧虞舜的历史,向下推论殷周的盛世,考察仁德圣明的风俗,学习治理国家的道理,快快乐乐地发奋忘食,日日更新其德行,那种快乐岂只车马之间的快乐?休息时俯仰屈伸以强身,举止行走以健腿,吸新吐故以练气,一心一意积累精力以和神,如此养生,岂不长寿吗?大王诚能留意这样作,那么心有尧舜之志,体有乔伯赤松子那样的长寿,美好而盛大的声誉上闻于天,那福禄大概都会到来而且国家安定了。

  “皇上仁慈圣明,至今尚思念武帝未敢懈怠,对于宫馆、囿池、弋猎之事还没有接近过,大王您也应早晚思念这些,来承接皇上的意思。

  诸侯之中的至亲,没有谁比大王还亲的。

  大王您从亲属方面讲则是儿子,从地位方面讲又是臣子,一身而二任之责集于肩上,恩爱行义稍有不周,让皇上听到了,都不是享国的福分。

  臣王吉愚昧,希望大王明鉴。”昌邑刘贺虽然不守常道,但是还知道尊敬王吉,礼待王吉,于是下令:“寡人做的事不免有不周的地方,中尉王吉很忠诚,屡次辅佐我改过。

  派谒者千秋,赐给中尉牛肉五百斤,酒五石,干肉五束。”此后又放纵自若,王吉都直言规劝,深得辅佐的道德,虽然不治理民事,但是国中没有谁不尊敬他的。

  很久以后,昭帝崩,没有继承人,大将军霍光掌权,遣大鸿胪史乐成、宗正刘德迎接昌邑王。

  王吉立即上书告诫昌邑王说:“臣听说高宗居丧,三年不言。

  现在大王因为丧事被征召,应日夜哭泣悲哀,慎勿兴举众事。

  大将军仁爱勇智,忠言之德天下没有谁不知道,事奉孝武皇帝二十余年。

  先帝舍弃群臣,而把天下嘱托给他,把幼帝寄托于他,大将军抱着襁褓之中的幼帝,发布政令施行教化,海内平安,即使周公、伊尹也不能在他之上啊。

  现在帝崩无后,大将军考虑可以承受宗庙的人,提拔而立大王,他的仁厚真是深重啊!臣希望大王侍奉他,敬重他,政事专一听从他的,大王只管垂衣拱手做皇帝罢了,希望你留意,常常以此为念。”昌邑王刘贺到了京师,即皇帝位二十余日,因为行为淫乱而被废弃。

  昌邑群臣犯了在昌邑时不举奏昌邑王的罪过,使朝廷不知,又不能辅佐引导,陷大王于大恶的罪行,都下狱问罪。

  只有王吉与郎中令龚遂因为忠直屡谏得以减免死刑,剃去头发充任城旦。

  后来朝廷又从王吉家中请他出来做益州刺史,因病又离任,又征召作博士谏大夫。

  这时宣帝效法武帝旧日的典章制度,宫室车服比昭帝还要盛大。

  当时外戚许、史、王氏贵宠,而皇上亲自治理政事,任用有能力的官吏。

  王吉上疏谈得失,说:“陛下亲自俯身总摄万事,帝王图籍每天摆在面前,思索事务,复兴太平。

  诏书每下,百姓高兴得好像再生。

  臣伏身想想这些,可以称得上最高的恩惠,但是还称不上是皇上的根本事情。

  “要治理好国家的君主不常有,公卿们幸运碰到这个好时机,皇上言听谏从,然而还没有建立万事之长策,把明主推举到夏、商、周三代那样兴隆的境地,而让皇上把精力用在施行政令看文书、断狱听讼辞上,这不是时世安乐的根本。

  “臣听说圣明的君王宣谕政令广布教化,一定要从近处开始。

  朝廷不完善,难以处理其他事情;左右的人不正派,难以教化远方的人。

  百姓弱小但不能胜过他,愚昧但不能欺骗他。

  圣主独行深宫,事情做对了,那么天下人就称颂您,做得不对,那么天下人都谈论您。

  行动从近处兴起,但一定在远处见到,所以谨慎地选拔左右人,慎审地选择使用官员。

  左右的人是用来修身的,官员是用来宣告政令的。

  《诗经》云:‘一簇簇的士人们,文王用他们来安邦。’“春秋时期天下大统一的原因,是因为天地四方同一教化,九州会通。

  现在庸俗的官吏用来管理百姓的办法,不是有礼义能代代通行的,而是设刑法来防备他们。

  那些想治好的不知由来,穿凿附会,各取一般,机巧诡诈任意胡为,所以一变之后不可再整治。

  结果百里之内不同教化,千里之内不同风俗,一户一个政事,一人一种服饰,欺骗作伪萌生,刑罚没有尽头,朴实一天天消失,恩爱渐渐淡薄。

  孔子说:‘要想使在上位的人平安,使百姓太平,没有什么比礼还好的。’这不是空话。

  做国君的还未制礼之时,引先王礼适宜当今而用之,臣希望陛下秉承天意,兴大业,与公卿大臣引进儒生,申述旧礼,阐明王制,带领全世的人民过渡到仁寿的领域,那么民俗怎么会不及周成王、周康王呢?寿怎么不及高宗呢?我看到当世旨趣追求不合于道的地方,小心地一条条禀报,希望陛下裁判抉择。”王吉认为:“夫妇,是人的等级关系的纲领,短命长寿产生的根本,世俗之人嫁娶太早,还不知做父母的道理就有了孩子,因此教化不明而人多夭折。

  重财礼订婚嫁女没有节制,那么贫穷的人达不到,所以没有子女。

  又汉室列侯娶天子女,诸侯国人娶诸侯女,使男奉侍女,夫屈于妇,阴阳之位颠倒,所以多女乱。

  古时衣服车马贵贱有规章,那是用来褒奖有德行的人的,区分尊卑的,现在上下越分太大,人们自我裁断而无节度,因此贪财利,不怕死亡。

  周代所以政事得以治理,刑罚放弃而不用的原因,在于他能禁止奸邪于未然。”又说:“舜、汤不用三公九卿世代相承的人,而用皋陶、伊尹,坏人就难以存在了;现在庸俗的官吏的子弟都能因父兄当官而当上官,这些人一般多怠慢,不通古今;至于功业治理人事,对百姓无益,这是《伐檀》中吃白饭的君子的作为。

  应当明确选用贤人,除去任用子弟的法令。

  外戚与旧友可以多给些钱财,不适宜在官位,去掉互相争斗。

  减少音乐官署,减少巧作,提倡节俭,明白地告诉天下。

  古时候工匠不造精微的玉器,商人不贩卖奢侈品,不是工商自觉如此,是政事教化使他们这样的。

  人们回到礼仪上来,礼仪建立了,法制就成功了。”皇上认为他的话不切实情,也就不太重视。

  王吉于是推说有病回到琅笽家乡。

  开始,王吉年轻时学习和询问,住在长安,东邻家有大枣树垂到王吉庭院中。

  王吉的妻子摘来枣子给王吉吃,王吉知道后撵走了妻子。

  东邻家后来知道此事要砍掉枣树,并要求王吉把妻子接回来。

  里巷中为这事颂歌:“东家有树,王阳去妇,东家枣完,去妇复还。”王吉与贡禹交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将出来做官”,是他们进退相同。

  元帝初即位,派遣使者征召王吉与贡禹。

  王吉年老,走在半路上死了,元帝悼念他,又派使者吊唁祭祀。

  起初,王吉兼通五经,能传邹氏《春秋》,用《诗经》、《论语》传授弟子,喜欢梁丘贺说《易》,王吉令子王骏受教。

  王骏凭借孝廉做了郎官。

  左曹陈咸推荐说王骏同他父亲一样有德才,经学精通,德行好,应当使其显贵来激励一般的人。

  光禄勋匡衡也推荐王骏有独立谈判应酬的才能。

  王骏升为谏议大夫,出使责备淮阳宪王,又调任赵内史。

  王吉因昌邑王罪连累被判刑后,告诫过子孙不要做王国的官吏,所以王骏走到半路称病,免去赵内史回家。

  后又从家中请出来做幽州刺史,调任司隶校尉,向皇上进言免去丞相匡衡,调任少府。

  八年后,成帝打算重用王骏,由京官出任京兆尹,用政事来试验他。

  在王骏之前做京兆尹的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连同王骏,都因有才能而出名,所以京城称颂:“前有赵、张,后有三王。”而薛宣由左冯翊代王骏为少府,恰遇御史大夫缺,谷永上书说:“圣王不听虚名,凭考核功绩用人,薛宣已试验过政事。”皇上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

  薛宣做少府一个多月,就破格提为御史大夫,到做丞相。

  王骏于是代薛宣做御史大夫,与薛宣同居三公位置。

  过了六年,王骏就病死了,翟方进代王骏做御史大夫。

  几个月后,薛宣免去丞相职,翟方进代薛宣做丞相。

  众人替王骏遗憾不能封侯。

  王骏做少府时,妻子死了,就没有再娶,有人问他,王骏说:“我德不及曾参,儿子也不及曾华、曾元,怎么敢再娶呢?”王骏的儿子王崇凭父任官而做了郎官,历任刺史、郡守,治理政事有才能而出名。

  建平三年(前5),以河南太守征入朝廷做御史大夫几个月。

  这时成帝舅安成恭侯的夫人刘放寡居,供养于长信宫,犯了祝诅罪而下了牢狱,王崇写奏章给皇上,为刘放说话。

  刘放的外婆家解氏与王崇结为亲家,哀帝认为王崇不忠诚,下诏责备王崇:“朕认为你有世代的好名声,所以自祖及你皆有名位,在位以来,没有听到你忠诚匡正国事,反用欺骗之辞,想以此来援救旧姻之家,有大逆不道之罪,举止专意,不守法度,没有脸面给百官同僚看。”降王崇为大司农,后调任卫尉左将军。

  平帝即位,王莽掌握朝政,大司空彭宣请求退职,王崇代为大司空,封为扶平侯。

  一年后,王崇又推说有病请求退职,都为逃避王莽。

  王莽遣回王崇。

  一年后,王崇被亲幸的侍女毒害死去。

  从王吉到王崇,世代声名清廉,然而才气名声渐不能赶上自己的父辈,而禄位却越来越高。

  都喜好车马衣服,用自己的俸禄置办得极为漂亮,而无金银锦绣之物。

  等到迁徙它处,车上装的不过一囊衣服,不蓄积余财。

  不做官了回家住着,也只是粗布衣服和粗糙饭食。

  天下人佩服他们廉洁,而又以他们的奢侈为怪,所以俗话传说:“王阳能自作黄金用。”


贡禹传

  贡禹字少翁,琅笽人。

  因为通晓经术品行端正而闻名,被征召为博士。

  做凉州刺史,因病离开官职。

  后来又选拔贤良文学而作了河南令。

  一年后,因职责事被官府责问,要脱下官帽谢罪。

  贡禹想:“帽子一经脱下,怎么可以再戴上啊!”于是就抛弃了官职。

  元帝初即位,征召贡禹做谏大夫,皇上多次虚心向贡禹询问政事。

  这一年年成无收,郡国多困难,贡禹上奏说:“古时候宫室有制度:宫女不过九人,养马不过八匹,墙只粉刷而不饰,木刨光而不雕刻,车辆器物都不刺画花纹;畜养禽兽的圈地不过数十里,而全与民共之;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做官;实行什一税,不加别的赋敛、差役,使唤百姓一年不过三天;千里之内的赋敛供朝廷给用,千里之外的赋敛按时入贡,不再增加百姓烦劳。

  因此全国家家丰足,颂扬之声同时兴起。

  “到高祖、孝文、孝景皇帝时,遵循古制,厉行节俭,宫女不过十余人,养马百余匹。

  孝文帝身穿质粗而厚的丝织品,足登一般的兽皮鞋,器皿上没有雕纹和金银装饰。

  但是后世君主争着比奢侈,越来越严重,臣下也互相仿效,衣服鞋裤刀剑与君主同,皇上有时临朝入庙与众人难以区分,可臣下还不觉越分。

  “现在大夫僭越诸侯,诸侯僭越天子,天子超越天道的日子已久了。

  援救衰败混乱,矫正恢复古代教化,在于陛下。

  臣以为完全像太古很难,适宜稍仿古代,节制自己。

  《论语》说:‘君子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现在宫室已定,没有办法改变了,其余的尽可能减损。

  旧时齐三服官,献纳衣物不过十笥;现在齐三服官手下作工各数千人,一年的费用极大。

  蜀广汉主造金银器,每年费用各五百万。

  三工官的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也是这样。

  马棚里的马近万匹都吃粮食。

  臣禹曾随天子往太后宫,亲见赐臣饮食用的杯盘都是用金银装饰的纹彩。

  东宫之费用不可胜计。

  天下的百姓饿死的原因就是这些。

  现在百姓饥饿至死,死了又无人埋葬,被猪狗所食,而马棚里的马吃粮食,养得太肥,只好日日步行闲消耗。

  国君从上天受命来为民父母,执行如何,上天是有眼的。

  武帝时,又多取美女数千人放在宫里。

  等到他离开人世,昭帝幼弱,霍光专权不知礼正,非法地多藏金银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等生禽,总共一百九十物,全归己有,又把后宫女置于园陵,大失礼制,违背天意,又未必与武帝意思相合。

  昭帝晏驾,霍光还是这样做。

  到孝宣时,陛下不能自言减省之事,群臣也随顺旧例,实在太痛心了!所以使天下继承教化,娶女都大大超过限度,诸侯妻妾有的到数百人,豪富吏民养歌女达数十人,因此内多怨女,外多光杆汉。

  众多官吏死后都是用很多殉葬品,结果是地上空虚地下充实。

  “希望陛下深明古道,遵循节俭,大大减少车辆服饰御用器物。

  仔细审察后宫,选择贤善的留二十人,让其余的都嫁人。

  诸陵园女没有孩子的,也应全部送走。

  养马不过数十匹。

  只设置长安城南养兽禽植树作打猎的园地,其他猎场改为农田交给农民。

  现在天下人挨饿,只有自己减损去拯救他们才合天意。

  《诗经》云:‘天命真难赖呀,不容易做帝王。’‘上帝在你们头上,不要怀着歹心肠。’‘面临着仁义不必谦让。’只可以圣心参拜天地,测度一下往古,不必同臣商议。

  如其随顺意思,随陛下高下,臣禹不尽感激,一定尽心尽力。”天子接受了贡禹的忠心之言,下诏命令太仆减少吃谷的马匹,水衡减少了吃肉食的兽,减少宜春下苑分给贫民,又罢除角抵诸戏与齐三服官。

  提升贡禹做光禄大夫。”过了不久,贡禹上书说:“臣禹年老贫穷,家资不满万钱,妻子连糠豆也供养不上,粗布短衣都不完整。

  有田一百三十亩,陛下盛意征召臣,臣卖田百亩来供应车马。

  到了京师,封给谏大夫官位,年薪八百石,俸钱每月九千二百。

  太官供给粮食,又蒙赏赐四时衣服酒肉及各种果品,恩德深重。

  患重病太医亲临治疗,依靠陛下神灵,不死而活下去。

  又封臣光禄大夫职位,年薪二千石,俸钱每月一万二千。

  俸禄赏赐越来越多,家里逐渐富裕,身体一天天尊贵,的确不是草茅愚臣应当享受的。

  自己考虑终归没有什么来报答陛下厚恩,日夜惭愧罢了。

  臣年已八十一了,血气衰竭,耳不聪眼不明,对朝廷没有补益。

  我离家三千里,只有一子,年仅十二岁,不是有能力为臣准备棺椁的人。

  实在担心一旦倒下断气,污席荐于宫室,尸骨抛在异乡。

  希望退职,如果活着回乡,死了没有遗憾。”天子回复:“朕固为先生有伯夷那样的洁廉,吏鱼那样的坦白爽快,固守经典规定的常法,依据典章制度,不迎合当世,孜孜不倦地为百姓,是世人中少有的,所以亲近先生,希望参与国政。

  现在不能听到先生的不同凡响的议论,却说要隐退,思想里难道有什么遗憾?或是在位的与先生志趣不同?曾经令金敝告诉先生,打算趁先生任职时任用你的儿子,你又说儿子小。

  用君王的命令办理保护先生的家。

  经传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为什么一定要思念故乡?先生还是应该勉强进食好好治病,保养自己。”月余后,任用贡禹做长信少府。

  御史大夫陈万年去世,贡禹代做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贡禹在位以来,常谈论政事得失,上书数十次。

  贡禹以为古代百姓没有人口税,从汉武帝征伐四夷起,加重百姓赋税,百姓出生的孩子三岁就纳人口税,因此百姓十分困难,以至生了孩子就弄死。

  贡禹建议让孩子七岁起出口赋钱,二十岁出算赋。

  又说古时不用金钱为币,专心专意在农业,所以一个男子不耕种,一定有人遭受饥饿。

  现在汉家铸钱,如果诸铁官都安置吏卒徒,开山取铜铁,一年要用十万人以上的劳力,一个农户就要养活七个人,这样就有七十万人经常遭受饥饿。

  凿地数百丈,消失阴气之精,地下宝藏也空虚了,不能含气出云,砍伐树木没有时令限止,水旱之灾就要产生。

  从五铢钱兴起七十多年来,百姓犯偷铸钱罪被处刑的人很多,富人积钱满屋,还是没有满足,民心动摇,商贾求利,各用智谋和巧诈,好衣美食不尽,却不出租税。

  农夫父子暴露在荒野之中,不避寒暑,拔草挖地,乡部官吏们要的杂税繁多,所以百姓放弃农业去做工经商,种田的人不到一半,有的走投无路就做盗贼。

  为什么这样呢?商贾之利大而民被钱迷惑,因此奸邪不能禁止,其原因都从钱兴起。

  可恨商贾断绝了农业,应当罢掉采珠玉金银铸钱的官,不让再铸钱,集市上不准贱买贵卖,废除以钱代实物纳赋的法令,租、税、禄、赐均用布帛及谷,使百姓都回到农业上去。

  又进言说各离宫及长乐宫的护卫人员可减去大半,放宽徭役。

  十多万人的诸官奴婢戏游无事,每年耗费五六钜万,应免为平民,给他们饭吃,让他们代替关东守边的兵士,登上北边的亭塞守望。

  建议令近臣,凡侍中以上的家中人不得私自贩卖,与百姓争利,违者免官削去爵位。

  贡禹上书说:“文帝时,以廉洁为尊贵,以贪污为低贱,商人入赘的女婿及犯贪污罪的官吏都禁止做官,奖励好人惩罚恶人,不偏袒亲戚,罪明者惩罚,罪疑者从轻处理,没有用钱赎罪的规定。

  所以有令能行有禁就止,得以天下太平。

  武帝开始统治天下,尊有德有才的人,重用儒生,开辟土地,扩大边界数千里。

  后来自己认为功劳很大,威严行于天下,于是放纵嗜好与欲望,用度不够就肆意地改变制度,让犯法的人用钱赎罪,交纳粮食可以做官,因此天下人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四起。

  郡国怕遭到惩罚,就挑选灵巧听使唤能欺骗上府的史书就任高职,制服不了为非作歹的人,让他们做官去胁迫百姓。

  无义而有钱的人显赫于世,诳骗轻慢虚伪的人受朝廷尊重,违乱忤逆的人被官府看重。

  所以当时流传着一种说法:要孝悌干什么?钱多就光荣,要礼义干什么?善于写假报告就做大官;要谨慎干什么?勇敢就可做官。

  因此受过黥刑、劓刑和髡刑、钳刑的人都又振奋为政于世,行为虽如猪狗一般,只要家富势大,就可用眼神和气色示意来役使别人,这就是贤人。

  所以做官而发富的为英雄,为奸而得利的为壮士,兄长勉励弟弟,父亲奖励儿子,风俗的败坏,竟到了如此地步!分析其原因,都是因为犯了法可以用钱赎罪,求士得不到真正的贤人,是不执行惩罚所造成的。

  “现在想要建立最完善的政治,达到太平盛世,应除去赎罪的规定。

  诸侯相与郡守选拔推荐人才不真实,以及有受贿者,立即实行惩罚,不只是免官而已;如果再规劝尽力行善,重视孝悌,轻视商人,接纳真正的贤人,提拔真正的廉洁之士,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孔子也不过是一般庶人罢了,因为他能用乐道正身不懈,四海之内,天下之君,不是孔子之言无以为断。

  况且凭汉朝土地广阔,陛下的盛德,身为天子,掌国家大权,借天地的佑助,对改变世俗,调和阴阳,化育万物,教化校正天下,是很容易的。

  自周成王、周康王以来,已千余年,想把天下治理太平的人很多,但太平不再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抛弃法度而放任私意,奢侈风行而仁义废弃了。

  “陛下果真深深怀念高祖取天下的艰难,效法文帝的政治,严于正己以启发下面的人,选择贤才辅佐自己,广开言路接纳忠言,惩处奸臣,远离谄佞之人,放出园陵之女,罢除倡优歌女,杜绝郑国的淫声,退除奢侈的用品,修节俭的风气,驱赶天下的百姓都回到农业生产上去,像这样地不懈怠,则可与三王相比,可与五帝相比。

  希望陛下留意省察,天下幸运极了。”天子下达他的奏议,命令庶人孩子七岁才出人口税。

  罢除上林宫馆,减少建章、甘泉宫的卫卒,把诸侯王庙的卫卒减一半。

  贡禹的建议虽未全采纳,但嘉奖他的朴实正直的思想。

  贡禹又上奏打算罢除郡国宗庙,制定汉室宗庙的亲人完了的就毁弃的礼制,但都没有施行。

  贡禹做御史大夫数月就死了,天子赐钱百万,让他的儿子做了郎官,官至东郡都尉。

  贡禹死后,皇上追思他的奏议,竟下诏罢除郡国的宗庙,制定了宗庙之亲人完了就毁弃的礼制。


龚胜传(附龚舍传)

  两龚都是楚人。

  龚胜字君宾,龚舍字君倩。

  二人很友好,都名节显著,所以世人称他们为楚两龚。

  少年时都精通经术,龚胜做郡吏,龚舍不做官。

  很久以后,楚王进京朝见皇上,听到龚舍的名声,聘舍为常侍,龚舍不得已随楚王而去,回到楚王封地后,坚决谢绝,愿意终其经业,又到长安。

  而龚胜做郡吏,三次被推荐孝廉,因为是诸侯王国的人不能在宫值宿,担任警卫,不被用。

  补充官吏时,第二次做尉,一次做县丞,龚胜总是一到任就离去。

  州里推荐优秀人才,做了重泉县令,因病去官。

  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做定陶王时本来已听说他的名声,登上皇位后就征召他为谏大夫。

  引导入见皇上,龚胜推荐龚舍及亢父宁寿、济阴侯嘉,都下诏征召。

  龚胜说:“我看见国家征召医师巫祝,常为他们驾车,征召贤者应当用车。”皇上说:“大夫你乘私车来的吗?”龚胜答道:“是。”于是皇上下诏给他们备车。

  龚舍、侯嘉到朝廷,都做谏大夫。

  宁寿称病不到。

  龚胜做谏官期间,屡次上书请求召见,说百姓贫苦,盗贼多,官吏不好,风俗淡薄,灾异现象屡现,不能不忧愁。

  礼俗太奢侈,刑罚赋税太重,应予以减免。

  他的言论是学习效法王吉、贡禹的。

  他做谏大夫两年多,又提升为丞相司直,调任光禄大夫,做右扶风太守,只几个月,皇上知道龚胜不是处理繁重政务的官员,于是又依旧让他做光禄大夫诸吏给事中。

  龚胜谈论董贤乱礼俗,由此违背了皇上的意旨。

  后一年多,丞相王嘉上书推荐原来的廷尉梁相等,尚书弹劾王嘉:“谈论事情放肆,蒙蔽国家欺骗皇上,无道。”下给参加朝见的将军中评议,左将军公孙禄、司隶鲍宣、光禄大夫孔光等十四人都认为王嘉犯了蒙蔽国家无道的律条。

  龚胜独上书评议说:“王嘉资质乖戾不正,推举的人多是贪残的官吏。

  地位在三公之列,阴阳不调和,众多事情都废弃了,罪过都在王嘉,使国家迷惑而不怀疑他,现在推举梁相等,错误很小。”天将晚停止评议。

  第二天早上又聚会,左将军公孙禄问龚胜:“你评议的没有根据,现在奏章要上报了,应该听从哪种评议呢?”龚胜说:“将军认为我的评议不恰当,可以连同我一起弹劾。”博士夏侯常看到龚胜回答公孙禄不和,起身到龚胜面前对他说:“就像尚书劾奏的那样。”龚胜以手推夏侯常说:“走开。”数日后,又聚会讨论能不能恢复孝惠帝、孝景帝的庙。

  讨论的人一致同意恢复。

  龚胜说:“应当按礼俗制度。”夏侯常又对龚胜说:“礼俗有变化。”龚胜很快地说:“是时人意变了,礼没有变。”夏侯常发怒,对龚胜说:“你想稍与众不同,用心在猎取出名,你只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在这之前,夏侯常向龚胜说高陵有子杀母的事。

  龚胜向皇上禀告了此事,尚书问:“谁告诉的?”回答说:“夏侯常说的。”尚书使龚胜问夏侯常,常恨胜,随即回答:“从白衣那里听到,警告过你不要说的。

  奏事不审慎,妄作而犯罪。”胜辞穷,没有用来回答尚书的话,就自己揭发上奏说与夏侯常争论,污辱朝廷。

  此事下给御史中丞处理,召二人诘问,御史中丞上奏:“龚胜做二千石的官,夏侯常官位大夫,都幸得给事中,参加评议,不讲究礼义,同处公门下互相非难怀恨,急言争辩是非,轻薄下流无状,都不严肃。”诰命说:“减损俸禄各一级。”龚胜认错,请求退职。

  皇上于是又加赏赐,用他的儿子龚博做侍郎,让龚胜离京做渤海太守。

  龚胜称病不任此官,六个月后免官归乡。

  皇上又征召龚胜为光禄大夫,胜常称病卧床,屡使儿子上书请求免职,正碰上哀帝崩。

  开初,琅笽邴汉也因节操高洁,被征用,官至京兆尹,后做太中大夫。

  王莽掌权,龚胜与邴汉都请求免职。

  从前,昭帝时,涿君韩福因道德品行好被征召到京师,皇上赐策书帛五疋打发他归乡。

  诏书说:“朕担心用官职之事劳累你,你的任务是努力修孝悌来教乡里。

  行路于传舍止宿,县内临时驻扎和住宿,供给酒肉,给随从人员和马吃喝。

  长吏按时慰问,常于每年八月赐羊一头,酒二斛。

  如不幸死了,赐双重的被子一床,用猪羊二牲祭祀。”于是王莽依照先例,报告遣龚胜、邴汉归乡。

  文书上说:“惟元始二年(2)六月庚寅,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二位老人因年老多病免职。

  太皇太后使谒者仆射策诏说‘:听说古时候官员年纪老了如果仍然为官,就恭让而不尽力了。

  现在大夫年纪大了,朕怜悯以官职之事烦大夫,允许你们上献儿子或孙儿及兄弟一人。

  希望你们好好修身守道,度完高年。

  赐帛和行路于传舍止宿,每年按时赐羊酒衣食,都如韩福旧例。

  上献的儿子都授郎官之职。’”于是龚胜、邴汉就告老回乡。

  邴汉兄长的儿子曼容也养志自修,做官不肯过六百石,过六百石时总是自己免官离开,他的名声超出了邴汉。

  开始,龚舍因龚胜推荐,征召做谏大夫,因病免官。

  又征召做博士,又因病去官。

  不久,哀帝派使者到楚拜龚舍为太山太守。

  龚舍家居武原,使者到县里请龚舍,打算令舍到县廷内拜授印绶。

  龚舍说:“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至县署?”遂于家接受诏,做了个事情简便的闲官。

  到任几个月,又上书请求免职。

  皇上征召龚舍,到京兆县界,龚舍坚持称病不到任,天子派使者收回印绶,拜舍为光禄大夫。

  多次赐休假,龚舍始终不肯起床,只好遣送回乡。

  龚舍精通《五经》,用鲁诗讲学。

  龚舍、龚胜回到乡里,郡二千石长吏初到任者都到他们家,好像效法弟子敬师的礼节。

  龚舍年六十八,卒于王莽摄政时期。

  王莽篡国后,派五威将帅执行天下风俗,将帅亲捧羊酒去问候龚胜。

  第二年,王莽派使者到家拜龚胜为讲学祭酒。

  龚胜称病不应征召。

  后二年,王莽又派使者捧着用印章封记的文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安车驷马迎接龚胜,在家里拜官,官品上卿,先赐六个月俸禄来备办行装,使者与郡太守、县长吏、三老官属、品行道义好的诸生千人以上到龚胜家陈述诏命。

  使者想令龚胜起床迎接,所以久立门外。

  龚胜称病重,设床于房中门西南窗下,脑袋朝东,把上朝的礼服披在身上,拖着大带。

  使者进入门内,向西走进向南站着,宣读诏书并交给用印章封记的文书,退后拜了两次进上印绶,交上安车驷马,走上前对龚胜说:“圣朝未曾忘君,制度未定,等你去治理国政,想听听你想施行的主张,来使国家安定。”龚胜回答道:“我一向愚昧,加上年老又遭重病,命在旦夕,跟随使君上路,一定要死在路上,没有一点好处。”使者拦住他的话,把印绶放在龚胜身上,龚胜立即推脱不接受。

  使者只好上书给朝廷说:“正是盛夏酷暑,龚胜病重,可能等到秋凉时才能出发。”朝廷下诏同意。

  使者五天一次与太守共去向龚胜问安。

  对胜的两个儿子和门人高晖等说:“朝廷虚心等待封他为王侯,即使病重,也应当动身到传舍,表示有行意,一定可以为子孙留下大业。”高晖等把使者的话告诉了龚胜,龚胜自知自己的话不被听取,就对高晖等说:“我受汉家厚恩,没有什么报答,现在年老了,早晚要入土了,从节操上论,岂可以一身奉侍二姓,死后好去见原来的主子吗?”龚胜于是把棺殓丧事嘱咐他们:“衣服能遮体,棺能蔽衣就行了,不要随俗厚葬而让人掘我的墓,不要种松柏,不要修祠堂。”说完后,就不再开口饮食,拖延到十四天就死了,死时七十九岁。

  使者、太守亲临收殓,赐双重被按照法规祭祀。

  门人孝服治理丧事的一百多人。

  有一老父来吊丧,哭得极为伤心,随即说:“啊!芳草因为香味而被烧,膏因为可以照明而消尽。

  龚胜竟夭折天年,不是我的徒弟啊。”就小跑着出了门,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龚胜居彭城廉里,后世刻碑表彰于里门。


鲍宣传 (附唐林等传)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

  好学,通晓经术,做过县乡啬夫、束州守丞。

  后做都尉太守功曹,推荐孝廉时做了郎,因病离官,又做州从事。

  大司马卫将军王商征召鲍宣,推荐做议郎,后来又因病离开。

  哀帝初,大司空何武拜宣为西曹掾,很敬重他,推荐宣做谏大夫,调任豫州牧。

  一年多,丞相司直郭钦向皇上进言说:“鲍宣措施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判决诉讼案件,考察条款超出六条之外。

  外出巡视乘车不驾六马,而驾一马,只宿于乡间公舍,被众人非议。”鲍宣因犯错误被免官。

  归家几个月,又被征召做谏大夫。

  鲍宣每逢处在谏大夫的位置,常上书直言规劝,他的言辞质朴。

  这时哀帝祖母傅太后打算与成帝母一起称尊号,给亲属封官爵,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开始坚持正义,违背傅太后的旨意,都被免官。

  丁、傅子弟一齐晋官晋爵,董贤位尊而为君王所亲近,鲍宣凭谏大夫官职跟随孔光等人后,上书规劝说:“臣私下看到孝成皇帝时,外亲把持政权,人人拉拢私人势力充塞朝廷妨碍贤人的通路,使天下污浊混乱,奢侈无度,百姓穷困,因此日蚀近十次,慧星四起。

  危亡的征兆是陛下亲眼看到的,现在为什么重复过去甚至更严重呢?朝臣没有大儒骨鲠、白发之师、雄伟之士,能论议通古今,叹息动众心,忧国如饥渴的人,我还没有见到过。

  偏爱外戚小童及宠幸之臣,董贤等在皇帝宫禁下,陛下要想同这些人来恭承天地,安海内,很困难啊。

  现在世俗说不智者为能,智者不能。

  从前尧惩处四大罪人而天下人臣服,现在任命一个官员而众人都迷惑;古代判人之刑还臣服,现在奖赏人反而迷惑。

  搞私人关系,群小一天天出来做官,国家空虚,用度不够。

  百姓流亡,离开城郭,盗贼兴起,官吏是凶恶的贼人。

  “总计百姓有七失:阴阳不调和,水旱成灾,第一失;朝廷加重索取雇更卒的钱和租税,是第二失;贪吏借公肥私,收取不止,是第三失;豪强大姓蚕食无厌,是第四失;残暴官吏的徭役,使农夫失去农桑的节令,是第五失;闻部落鼓鸣以为有盗警,则男女遮列追捕,是第六失;盗贼抢劫掠夺,取民财物,是第七失。

  七失尚可,还有七死:残酷的官吏捆绑拷打至死,是一死;治理监狱之事严峻刻薄,是第二死;冤枉陷害无辜,是第三死;盗贼四起,抢劫不断,是第四死;因怨恨互相残杀,是第五死;年成不好受饥挨饿,是第六死;因节令气候不好而屡发病疫,是第七死。

  百姓有七失却无一得,想要国家安定,实在很难;百姓有七死却无一生,想望刑法搁置不用,实在很难。

  群臣只想做高官,食重禄,哪里有对小民百姓施加恻隐之心,帮助陛下教化百姓的人呢?心意只在营私,还说是宾客所求,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利罢了。

  以苟且容身委曲服从为贤,以拱手而默无所言空受俸禄而不治事为智,说像臣宣等为愚蠢。

  陛下从岩穴提拔来,实希望有些益处的,难道只想使臣吃好的做大官,到高门之地走走吗?“天下是皇天的天下,陛下上为皇天的儿子,下为黎民百姓的父母,替天统治养活平民,看待他们应该一样,这才符合《尸鸠》诗的意思。

  现在贫民连野菜也吃不饱,衣服无穿的,父子夫妇不能保全,实在是心酸。

  陛下不救,将如何使百姓归顺?为什么独私养外亲与宠幸臣子董贤,赏赐多以亿计,让奴从宾客视酒如浆,视肉如豆叶,奴仆侍从都发了财,这些不是天意。

  汝昌侯傅商无功却受封。

  官爵不是陛下的官爵,陛下用的人不是自己所封。

  像这样想让天高兴百姓心服,能办到吗?“方阳侯孙宠、宜陵侯息夫躬言词动听足以使众人动摇,倔强得出奇,真乃奸人之雄,欺世尤为厉害的人,当及时罢退。

  至于外亲幼童未通经术的,都应令停止官爵去学习,赶快征召原来大司马傅喜让他统率外亲。

  原来的大司空何武、师丹,原来的丞相孔光、左将军彭宣,经术都通过博士的教诲,地位都经历过三公,智谋威信,足以参加建立教化,谋划国家安定。

  龚胜做司直,郡国选拔推荐人才都会慎重,三辅委输官不敢干邪恶的事,可以委以重任。

  陛下前因小事不能忍受就撤消了何武等职,海内失望,陛下尚且能容纳很多无功德的人。

  治天下的当以天下人之心为心,不得只自专快意而已。

  上有皇天谴责,下有百姓怨恨,编列有规劝争辩之臣,陛下如果想要自己轻视自己而看重恶臣,天下人也不会听从。

  臣虽愚憨,难道不知多享受俸禄赏赐,吃太牢美食,扩大田宅,优厚妻子儿女,不与恶人结仇怨来安身吗?实在是为大义所逼,做的是以谏诤为职责的官,不敢不竭尽愚力。

  希望陛下稍留神明,阅览《五经》之文,追究圣人的深厚之意,深思天地的告诫。

  臣宣嘴笨言辞迟钝,不尽深切之心,竭尽死节罢了。”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优待宽容他。

  这时郡国地震,第二年正月初一日蚀,皇上于是征召孔光,免除孙宠、息夫躬,罢免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鲍宣又上书说:“陛下像侍奉父亲那样的侍奉天,像侍奉母亲那样的侍奉地,像养活儿子那样的养活百姓,陛下即位以来,天损明,地震动,百姓谣言相惊恐。

  现在日蚀于元旦,实在可怕。

  小民正月初一连打坏器物都怕,何况是日亏损呢?现在陛下深感自责,不居正殿,选用直言之士,责求过失,罢免撤消外亲及旁侧不干事的人,征召孔光为光禄大夫,发觉孙宠、息夫躬的过失,免去官职遣送回各自封地,广大百姓和洽,大家都高兴,天与人同心,人高兴那么天意也理解了。

  至于二月丙戌日,白虹干犯太阳,连阴不雨,这是天有忧结未解,民有愿望未满足的征兆。

  “侍中驸马都尉董贤本是疏远的亲戚,但凭容颜美说话中听而到朝廷做官,朝廷的赏赐无限度,用尽官府储存的货物,他并合三家府第还以为小,又拆毁少府的染织房扩建新房。

  董贤父子坐使天子使者的将作大匠修建府第,巡夜吏卒都得赏赐。

  祭祀坟墓的宴会及供品都由皇帝的御厨做。

  海内进贡奉献的东西应当用来供养一国之君,现在反尽至董贤家,难道合天意与民意吗?天不可久违。

  厚待他是害了他。

  确实想怜悯董贤,当谢过天地,解开仇怨于海内,免去官职送回他的封地,收回车马器物归国库。

  像这样才可以使董贤父子保全性命。

  “孙宠、息夫躬不宜居处他的封地,可以免除给天下人看。

  重新征召何武、师丹、彭宣、傅喜,很鲜明地让百姓看到,顺应天心,建立大政,来开创太平之端。

  “高门离宫禁门数十步,请求进内谒见,二年未被考虑,想让使海边出身卑微的人自己求见,那就更难了!希望赐给我一点点时间进见,竭尽小小的意思,退入三重之泉,死而无恨。”皇上特别感动,接受了鲍宣的谏言,征召何武、彭宣重新做了三公,封鲍宣为司隶。

  当时哀帝改司隶校尉只为司隶,官位同司直相等。

  丞相孔光四时巡视园陵,官属按命令在道中驱马疾行,鲍宣碰上了,派官吏拘留丞相椽史,把他们的车马赶进司隶官署,轻视谩侮了宰相。

  这件事下到御史中丞,侍御史到司隶官署,打算拘捕拘留丞相椽史的从事,司隶官署闭门不让进入。

  鲍宣犯了拒闭使者罪,失人臣礼节,不敬不道,被关到廷尉监狱。

  博士弟子济南人王咸在太学下举起旗帜,说:“想救鲍司隶的在这下面集合。”诸生聚集于旗下的一千多人。

  趁丞相入朝时,拦住丞相孔光说理,又守候宫殿上书。

  皇上于是判定鲍减死一等,剃发锁项。

  鲍宣已经受了刑,流放到上党。

  因为那里土地适宜放牧,又少才智出众的人,容易成为杰出的人,就安家在长子县。

  平帝即位,王莽掌权,暗有篡国之心,于是暗示州郡借用犯罪法案杀死诸豪杰及汉忠直不依附自己的大臣,鲍宣与何武等都将被杀。

  当时指名捕陇西人辛兴,兴与鲍宣女婿许绀探望鲍宣,吃一顿饭就走了,鲍宣不知消息,因此被关进监狱,自杀。

  从成帝到王莽之时,高洁之士,琅笽有纪逡字王思,齐有薛方字子容,太原有郇越字臣仲、郇相字稚宾,沛郡有唐林字子高、唐尊字伯高,都因精通经术行为谨慎而显名于世。

  纪逡、唐林、唐尊都在王莽掌权时做官,封侯位尊任重,经历过公卿的地位。

  唐林屡次上书规劝合适,有忠直节操。

  唐尊着破衣穿烂鞋,用瓦器饮食,又把瓦器逐个赠送给公卿,披虚伪名。

  郇越、郇相是同族兄弟,同时被推荐为州郡孝廉茂材,屡次生病去官。

  郇越分散他的先人资财千余万,来施舍给九族州里,志向节操更高,做王莽丞相时被召为太子四友,生病死了。

  王莽的太子派使者馈赠死者的衣被,郇越的儿子伏棺不让放入,说:“去世的父亲遗言,师友的赠送不要接受。

  现在皇上太子借友官之名的赠送,所以也不接受。”京师之人都称赞他。

  薛方曾经做过郡椽祭酒,曾经被征召而不到,等到王莽用安车迎接他时,薛方向使者推辞说:“尧舜在上,下有巢父许由,现在明主正兴唐虞之德,小臣要守箕山的节操。”使者把这些话禀报了王莽,王莽未勉强召他来。

  薛方住在家里用经术教学,喜欢写文章,著诗赋数十篇。

  隃麋的郭钦,哀帝时做丞相司直,上奏免除了豫州牧鲍宣、京兆尹薛修等,又上奏董贤,被贬为卢奴县令,平帝时又调任南郡太守。

  而杜陵的蒋诩字元卿做兖州刺史,也以廉洁正直出名。

  王莽暂居皇位处理政务之时,郭钦、蒋诩都借病免官回家,卧病不出户,死在家中。

  齐地的栗融字客卿,北海的禽庆字子夏、苏章字游卿、山阳的曹竟字子期都是儒生,抛弃官职不在王莽下面做官。

  王莽死。

  汉更始年间(淮阳王刘玄)征召曹竟做丞相,封侯,想给人们看自己能召贤人,消灭寇贼。

  曹竟不受侯爵。

  正遇赤眉攻入长安,想使曹竟投降,曹竟持剑格斗而死。

  世祖即位,征召薛方,行至途中病死。

  龚胜、龚舍和鲍宣子孙都被嘉奖表彰,做了大官。

  班固评论:《易》称“君子的学术,有的出来做官,有的隐退闲居,有的沉默不语,有的刚直敢说。”是说他们各得学术的一个关节。

  所以说山林之士走了就不会回来,朝廷之士做了官就不能出来,两者各有不足处。

  春秋列国卿大夫以及汉代的将相名臣,思念俸禄沉溺于宠幸,而失去一生的人多着呢,因此节操高洁的士为贵。

  王吉、贡禹之材,比龚胜、龚舍和鲍宣好。

  以生命来保全它的完善,龚胜正是遵循着它。

  讲大信却不讲小信,薛方近此。

  郭钦、蒋诩不在王莽朝中做官隐避不污其节,就超出纪逡、唐林、唐尊了。

  从前周武王讨伐商纣王,迁移九鼎到雒邑,伯夷、叔齐看不起他,宁愿死在首阳山,也不食周的俸禄,周还称颂他们的盛德。

  孔子也认为这两个人有道德,以为能“保守他们的意志而不肯屈从,尊重他们的身体而不受屈辱”。

  孟子也说:“听到伯夷的风节,贪得无厌的人也会廉洁起来,懦弱的人也有独立不屈的意志了。”“他们在百代以前发奋而为,在百代之后,听到的人没有不为之感动奋发的。

  不是圣人,能够这样吗?”汉朝建立,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碤里先生,这四个人呀,处在秦的时代,隐避而进商雒深山,等待天下的平定,汉高祖听说后就征召他们,他们不到。

  其后吕后用张良计,让皇太子谦敬地带着聘礼表示礼节,用安车迎接他们。

  四个人到了,随太子见驾,高祖把他们当客人一样敬重,太子因为这四人而显得更为重要,太子的地位也安定下来。

  这些在《留侯传》中有记载。

  其后谷口有个郑子真,蜀有个严君平,都修养身心以自保,不是他应服之衣不穿,不是他应食之食不吃。

  成帝时,长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郑子真,子真始终不愿屈就。

  严君平在成都占卜算命,他以为占卜算命虽然地位低下,但是可以给众人一些好处。

  遇有邪恶不正派的人卜问,他就依卜筮向卜问者说明利害;劝说人们子女讲孝道、尊敬兄长;向为人臣的讲尽忠尽职,因势诱导人们行善。

  听从劝导的人已超过半数。

  每天占卜有几个人,获得百钱足够养活自己,剩下时间就关起门传授《老子》。

  严君平广泛阅读,无不通晓,并依据老子、庄周之旨著书十余万字。

  扬雄青少年时代跟从他学习,不久就在京师做官显名,屡次向朝廷中在位的贤人称颂严君平的品德。

  杜陵的李强一向和扬雄要好,后来做了益州牧,很高兴地对扬雄说:“我可以得严君平了。”扬雄说:“你应该准备厚礼去接待他,那么人可以见到,不能委屈得到他。”李强以为不是这样。

  等到了蜀,送上厚礼和他相见,终不敢说请他做从事,竟叹息说:“扬子云真了解人啦!”严君平年龄九十多岁,以卜筮为业而告终,蜀人爱戴他,到后来还在称颂他,扬雄著书评论当代士时,也称颂这两个人。

  他评论说:“如果有人问:君子以埋没无名的为病,何不借助名卿之势以求名?回答说‘:君子因为德高而名显的有多少。

  梁、齐、楚、赵诸侯王,不是不富且贵,但是他们凭什么成名呀!谷口的郑子真不屈其志,耕种于岩石之下,他的声名震动京师,难道不及那些公卿么?楚之两龚(龚胜、龚舍)可以称得廉洁了!蜀之严君平湛深玄默无所欲,不作草率的行为,不谋求不正当的利益,长期隐微不改变他的节操,即使用随侯珠、和氏璧也不能动摇他,举此人而用之,不也是国家之宝吗?’”虽然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碤里先生、郑子真、严君平都未曾做官,但他们的高风亮节足够用来激发勉励那些贪得天厌的世俗之人重新为人,这真是近古逸民啦!至于王吉、贡禹、两龚之类,都能按礼让进退去留啊。
目录首卷上一卷下一卷末卷
简体版 繁体版 译文(节选) 图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页面标注 回到顶部